汪精卫“婚外恋情”真相

那么,这个“汪方绯闻”真有其事吗?

1.曾参与刺杀摄政王

汪精卫、方君瑛和陈璧君,20世纪初在东京相识时,都是要推翻满清、实现共和的热血青年。

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比方君瑛小7岁,是马来亚华侨巨商陈耕基(老家是广东新会县)家的小姐。1907年,16岁的陈璧君在马来亚槟城听了汪精卫鼓吹革命的演说,便与母亲卫月朗一起参加同盟会,这在当时传为佳话。她到日本后,孙中山委托方君瑛照顾她,方视陈如亲妹妹,陈也崇拜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杰。

方君瑛与汪精卫、陈璧君,还有曾醒,都是生死之交,他们几家人亲上加亲,关系非同寻常。方君瑛的妹妹方君璧后来还嫁给曾醒的弟弟曾仲鸣。

2.汪、方各有婚约在身

汪精卫的大女儿汪文惺和女婿何文杰都已年过九旬,定居在美国新泽西州,离笔者住处不远,笔者常去询问有关史实。他们告诉笔者,汪、方有很深的情谊,但他俩不可能相恋,因为双方当时各有婚约——那个年代的人对婚约看得非常重,“约”就是约束。

陈璧君也曾由父母包办与表兄梁宇皋订婚,她与汪精卫相识后,得梁同意解除婚约。在合谋刺杀载沣时,汪精卫、陈璧君都预料必死无疑,两人以心相许,刺杀虽未成功,两人却都幸免于难,辛亥革命成功后终成眷属。

汪文惺说:“我哥哥和我都出生在法国,我哥哥名汪文婴,‘婴’与方君瑛的‘瑛’同音,而我的名字中‘惺’与曾醒的‘醒’同音,就是为了纪念她们。我父母后来回国协助孙中山先生发动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时,我哥哥和我还是小孩,留在法国,由方君瑛和曾醒照顾,所以我们一直都称方君瑛为‘七姑’。”

3.方君瑛吞鸦片自杀

1923年1月,方君瑛与曾醒一起回国,她应邀担任广州朱执信纪念学校校长。朱执信是孙中山的助手之一,1920年9月被桂系军阀杀害。国民党筹备创办这所学校来纪念他,选聘方君瑛出任校长,是对她的信任。但方君瑛回国不到半年,还没上任就在上海自杀了。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何以走上绝路?当时汪精卫、陈璧君夫妇在何处?

汪文惺、何文杰说:“如果汪、陈、曾醒这些最亲近的朋友当时能跟她在一起,或许就不致发生悲剧。”

陈璧君于1923年4月去美国为朱执信学校筹款,一直未归;情同姐妹的寡嫂曾醒回国后即回福州看侍母亲;汪精卫被孙中山委派为驻沪办理和平统一的全权代表,马不停蹄奔走于北京、沈阳、广州之间;方君瑛与陈璧君的母亲卫月朗一起住在上海。她最后一次见汪精卫是当年6月8日,当时汪在天津见张作霖后赴广州向孙中山汇报,途经上海。汪匆匆离开时,方君瑛送至门口,站了许久,挥泪而入,家中佣人当时看见却没有留意。

绝命前数日,方君瑛对卫月朗说:“我今无牵挂,随时可死。”卫以为她是随便说说,便说:“爱你之人如何?”她答道:“渠(他)等哭数日就无事。”汪走后第4天,6月12日夜,方君瑛吞下大量鸦片,因疼痛呻吟。睡在邻室的卫月朗听到后,赶紧请来名医牛惠霖,检查得知是服了毒药,赶快送到医院抢救,已来不及,14日去世。

4.遗书怒斥社会腐败

汪文惺、何文杰说:方君瑛自杀的原因,留下的两纸遗言能透露端倪。一为:“国危累卵,民苦倒悬,而同志犹多泄杳弗振,社会尤腐败至极。自己恨力不能济,只有死耳!”另一纸更长,为:“君瑛之死,乃出于自愿,非他人所迫也。盖社会腐败不可救药,且自己无能,不能改良之,惟有一死耳!在世甚觉无聊,我对不住所有爱我者!我已去矣,所有之恩惠,来生再报!”并一一交代了遗留事务。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革命者在胜利之前万死不辞,冲锋陷阵,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但胜利后却发现社会弊端并未清除,于是陷入严重的精神危机。方君瑛当时正是如此境况。

汪文惺和何文杰还向笔者出示了若干史料,其中最重要的是方君瑛的妹妹方君璧的一封长达22页的信。方君璧1961年年底读了香港出版的《汪精卫恋爱史》后怒不可遏,写信给汪氏子女,为汪辩诬。方君璧盛怒之下写给侄辈的这封家信,字迹潦草,未加分段,称谓随意,偶有错字。信中说:

“《汪精卫恋爱史》读了令我气愤填胸,几乎气死!……世界上有的人,居然可以这样的造谣,全无事实根据,完全胡说八道……”

方君璧分析其姐的遗书和她当时处境、心情,说方君瑛自杀有如下原因:

辛亥革命后没多久她就随汪精卫、陈璧君一起去法国留学,那时想法很简单:推翻了皇帝,建立了民国,今后就可以一条心发展科技、经济了。在法国多年,她一直过着清苦的学生生活,回到上海后一见中国境况依旧,现实与理想反差太大,当年出生入死投身革命,换来的却是“社会腐败不可救药”,痛感无能为力;“一班从前之革命同志,亦因地位享受问题,大部分变了气节”,“与满清官僚的腐败无大分别”;她内疚“自己是革命党员,也应负责”。

国事如此,家事也不顺。方君瑛的一个弟媳交给她一些钱,委托她在法国代管以备儿子留学,却被两个福建同乡借去后迟迟未还,她感到对不住弟媳;与王简堂的婚约摆而不脱,也构成精神压力。这些在她身心健康之时本不难排解,但她离开法国前遭遇一次严重车祸,头部被撞伤,留下头疼后遗症,挣扎多日,最后走上了绝路。

5.汪精卫沉痛自责

方君瑛之死震惊了汪家、方家和曾家。汪精卫在广州得到噩耗后,6月16日转道香港乘船赶往上海。6月25日办完丧事后,他给方君瑛的弟弟、妹妹写信说:“以七姊(指方君瑛)平日之明决,遇此等事不难立断,何致为此自戕?故以七姊去岁被汽车撞伤及近来精神异状推测之,七姊自杀之原因,当为神经衰弱所致,此医生及蔡孑民(蔡元培)张溥泉(国民党元老张继)诸先生所推定以为必然者也。”

汪精卫在信中还沉痛自责,“呜呼,自(民国)元年以来,我等结合成一家庭,感情浓挚,有逾骨肉”,他后悔不该召方君瑛回国,后悔回国后没有好好给予照应,“今则七姊竟死矣!兄非惟无以对七姊,且无以对诸弟妹,神明痛苦莫可言喻”。

6.汪精卫写诗悼念

已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民国史专家蔡德金教授说过:“从生活上讲,汪是严肃的,与方君瑛之间是革命志士间的纯真友情,而非情恋。”而汪陈夫妇“是忠诚和恩爱的,这从汪为陈所写的大量诗篇中即可详知”。(《同盟会女杰方君瑛》,载《传记文学》第68卷第二期)

汪精卫善作诗词,早年刺杀被捕后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使他名动天下。他自己说过“真正可以留存后世的,就是《双照楼诗词稿》”。“双照楼”出自杜甫名诗《月夜》中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抒发的正是夫妻之情。诗集中很多诗词是写给陈璧君的。以钱钟书之旷世奇才,读汪氏诗词,也有“扫叶吞花足胜情,钜公难得此才清”的赞语。

在这本诗集中,收有怀念方君瑛的《齐天乐·过鸦尔加松故居》,诗后自注,有“余过(法国)鸦尔加松(可能就是海滨城市阿卡松)方氏姊君瑛故居悲不自胜”等语。诗中写道:“草径全荒,松围尽长,只有青山无恙。临风怅惘,尽马策挝门,尘封蛛网。落叶萧萧,乱蝉空自响。”字里行间流露出深长的哀思。

方君瑛之妹方君璧也是个名人。1939年3月,蒋介石派人到越南河内刺杀汪精卫,却错杀了方君璧的丈夫曾仲鸣,她本人也身中三弹,大难不死,后来成为著名画家,一直侨居欧洲。1972年,她74岁时回中国访问,周恩来总理曾宴请她。她于1986年逝世。

汪文惺和何文杰说:如果方君瑛真是被陈璧君“逼死”,方君璧对陈岂不视若寇仇?但方家从来没人去做如此荒诞的推测。(::发自美国)

THE END
1.中国共产党简史但共产国际仍对蒋介石抱有期望,不赞成同蒋破裂。这样,由陈独秀出面,同刚从海外归国的汪精卫于4月5日发表联合宣言,把“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说成是“谣言”,要求“不听信任何谣言”。汪陈宣言的发表,使一部分共产党员放松警惕,误以为局势已经缓和下来。https://www.gov.cn/test/2009-09/25/content_1426079_5.htm
2.中央关于汪精卫出走后时局的指示中央关于汪精卫出走后时局的指示 (一九三九年一月五日) (甲)蒋介行驳斥近卫宣言及汗糖卫的逃跑与被开除党籍,表示了中国主战派与中和派的开始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部分动摇分子己经由亲日派转向汉奸集团,这是中国抗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大进步,这是目前时局的基本特征。这特征己经表现在西南西北的高级军官...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0705/22/t20070522_11450459.shtml
1.《问苍茫》汪精卫对毛泽东赞赏有加并邀请他加入国民党宣传部《问苍茫》汪精卫对毛泽东赞赏有加 并邀请他加入国民党宣传部来源: 央视网 2024-01-02 22:09 内容简介 热播榜 更多> TOP 1 你我的生命健康 如何更好守护? 新闻1+1 TOP 2 白宫易主 中东与欧洲将迎变局? 环球视线 TOP 3 工业互联网“数造”蓝海新机遇 经济半小时 4台当局喊话美国 忽悠台美“新关系...https://tv.cctv.com/2024/01/02/VIDE57otPHjd9Nu4HsnXTrji2401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