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宣布2.0模式合作酒店数量超过9000家,OYO酒店再陷因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链吃紧的漩涡。
财联社(北京,记者李丹昱)讯,刚刚宣布2.0模式合作酒店数量超过9000家,OYO酒店再陷因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链吃紧的漩涡。
一位接近OYO的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强制降低保底金额、延迟为业主结账是此次矛盾爆发的主因,“1.0模式已经失败,2.0模式本身就有问题,现在OYO中国资金链紧张,更严重的是,高管决策趋于停滞,导致矛盾相继爆发。”
新模式陷困局
据了解,OYO在2019年5月推出2.0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收益保底和智能调价系统,即OYO为单体酒店业主提供全年保底金额,超过保底金额的部分OYO与业主方约按5:5的比例分成,比例约为50%。据该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与超过9000家酒店建立2.0模式合作关系,房间数量超过27万间。
收益保底模式的推出,有助于弥合旅游淡旺季收益差距,不过问题很快显现出来。
“刚签约的时候还不错,OYO很快就支付了2万多元的当月保底预付款。”石景源称,“但在11月9日接到10月份对账单时开始出现问题,无缘无故被扣了3万多元,其中25554元是当月降低保底额度。我询问降低保底额度原因时,客服人员的回复是‘不知道’,只能向上反映。”
业内人士指出,OYO2.0模式是全面接管业主权限,在酒店管理过程中,使用其自有的PMS系统,由OYO定时将营业额转账给业主。
多位加入该模式的业主对财联社记者表示,OYO未能定时支付保底金额、营业收入等款项,严重影响了其酒店的正常运营。
“我在7月份加入OYO2.0模式,当月超过保底额度后,OYO抽取1万多元佣金。8月份未完成保底额度,遭到OYO下架,被要求重新谈判保底金额,从120万元降到100万元。”一位安徽业主透露,如果不按照要求降低保底额度,就会被继续扣押酒店的营业款。
针对降低保底额度,OYO方面回复财联社记者称,保底金额调整,属于OYO与酒店业主合同协议的一部分。根据酒店的客户体验,和市场环境变化,公司会对一些合作酒店保底金额进行调整。调整在合同和法律框架内进行。不过,对于拖欠业主款项等问题,OYO方面并未回应。
“OYO推出的2.0模式本身就存在缺陷,国内非一线城市的单体酒店市场多为夫妻店,资质不一,想要建立统一的模式来计算保底金额难度很大。同时,非一线城市缺少专业的酒店运营人才,OYO线下推广、运营等工作多为一人承担,且多为销售等岗位出身,并不具备酒店管理技能。”酒店行业专家夏一帆告诉记者。
在参与维权的业主看来,OYO保底合约的合同细节都是全力保护OYO方面权益,还修改了平台上优惠券的使用规则,由业主承担部分优惠券金额,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业主方的压力。由于合同限制,法律上很难要求OYO赔偿,因此维权异常艰难,也无法实现与OYO平等对话。截至目前,OYO维权群体要求赔偿的金额从2万元到60万元不等。
资金压力难解
业主指出,自OYO2.0模式提出以来,仅正常运营三个月左右,就出现无法按时交付营业额、变更保底金额等,“OYO融资从未间断,不知为何会资金链紧张。”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0月,OYO从创始人阿加瓦尔(RiteshAgarwal)、软银及其他投资者处融资15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自创立以来已完成10余轮融资,软银、红杉资本等多轮跟投。
上述接近OYO的知情人士透露,很多融资是印度总公司主导,而总公司与中方已经发生分歧,OYO中国已经处于非常缺钱的状态。同时,资金方会承诺总资金量,并有计划的发放资金,并非及时到账。以OYO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估计以后资金很难到位。
据印度媒体此前预测,OYO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在印度和中国实现盈利,而在英国、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泰国,可能要到2023年实现盈利。同时,该报道还指出,OYO在2019财年的亏损增加了6倍。
东兴证券在今年7月的一份研报中提出,低入住率令OYO酒店业绩承压,盈利难仍是主要问题。但在9月,OYO酒店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施振康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OYO资金充足,此前裁员、资金链吃紧的传闻报道均不实。彼时,该公司还推出咖啡品牌“芬然”,进军咖啡新零售市场。
“OYO想要扭亏愈发困难,进入中国市场时1.0模式撒钱留下的亏损还未解决,2.0模式维权业主的补偿金额亦很难到位。”夏一帆认为,OYO资金链困境在短期内很难解决,但从长远来看,软银也很难放弃OYO,尤其是在WeWork折戟美股IPO后,OYO已经成为其唯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