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2018年11月,深圳市卫健委组织开展市级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建设。中山七院中医科成为20家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之一。
中山七院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学科带头人秦鉴教授的指导下,由中医科五代中医世家传承者石显方副教授牵头建立。
工作室的专家有些什么特别的?
1、“专业过硬”
为深圳市引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学术带头人,或为在深圳工作的省、市名优中医;或承担过国家级、省级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或承担过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有口皆碑”
有丰富、独到的中医药(含中医护理)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医德高尚,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业内认可,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3、“传道授业”
身体健康且能坚持临床,每周出诊3个半天并主持教学查房1次以上,愿意承担传承工作任务,接受考核评估,积极开展学术传承活动和培养后继人才工作。
石显方副教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五代中医世家。其父石景亮先生为全国第二、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石副教授幼承家训,酷爱中国传统医学,得到家学真传,又广拜名师,博采众长。2007年10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优秀继承人”。
石显方副教授
开业以来,他的门诊挂号经常供不应求。但他说“我们认真看病,是医者本分。”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增强民族自信,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建设的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的重点,不是仅仅宣扬我们的“专家”,重点是放在“传承”二字的。
工作室为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建设传承工作室有哪些要求?
1、功能和条件好
工作室主要包括中医药专家临床诊疗带教诊室、教学示教观摩室(含资料室)
2、传承中医药精华
开展中医药医术传承工作:结合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重点选择专家平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
3、发扬中医药精华
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对中医药专家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出版专著等。
4、培养人才
通过临床研究总结,结合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和现代科研分析,建立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机制,逐步探索并形成有效的中医临床科研方法,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中医临床和科研人才的培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是具有家国情怀的医院,“传承、超越、崇德、求是”的精神推进着中医科在探索中前进。中医科未来将围绕着禁食疗法、胃肠病及心血管康复三大方面重点发展,在妇科、肾病、不孕不育、痛症方面也将着重建设。
传承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是利用好现有的硬件、软件的资源,也通过3年的系统培养,使年轻的中医师们较快达到国内较高级的临床诊疗水平,能在某一个领域独当一面,更好地为深圳市以及周边广大地区的患者们输出优质医疗服务。
中山七院中医科目前有医务人员17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主治5名,住院医师7名,规培医师1名,博士后1名。在秦鉴教授的带领下,已开展“无饥饿禁食疗法”、催眠疗法、针灸推拿等特色治疗,开设中医减重门诊、中医专家门诊、中医针灸门诊等专科门诊,为肥胖症及内科杂症患者带来优质的诊疗服务。
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有助于中医科创新突破,将在未来3年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医药宝库,钻研中医科学理论;把年轻一代的中医师,更快的“传、帮、带”起来,进一步深入挖掘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更高效地总结、传承、研究与推广国家中医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