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十个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9月17日,国务院下发文件,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所以,今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在三亚乡村酸豆树下,你可能会看到演唱崖州民歌的村民;在黎族聚集地区,你可能会看到跳着打柴舞的黎族小伙;在景区景点,你也可能会看到坐在角落安静地织锦的黎族妇女;你还可能在各种文艺演出舞台上看到苗族盘皇舞,听到疍歌……这些都是三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三亚市群众艺术馆、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保护传承为重点,推动“非遗”工作稳步开展。加强和规范我市“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充分挖掘三亚市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建设,为三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姿多彩的三亚“非遗”文化

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三亚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承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和研究三亚社会的历史发展及民风习俗的演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目前,全市已有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螺姑娘传说、疍歌、苗族盘皇舞、回族传统婚礼等7项列入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技艺列入三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项目的保护单位为三亚市群众艺术馆和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崖州民歌:主要流传于三亚、乐东等地,使用海南话崖乐方言演唱。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崖州民歌承载着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黎族打柴舞:黎族最古老的祭祀性舞蹈,曾经流行在海南岛中南部黎族聚居区,现仅传承于三亚市崖州区郎典村。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柴舞经改造成为“竹竿舞”,是享誉中外的黎族文化精品、海南文化精品。打柴舞对研究海南黎族的历史、社会、文化、民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主要流传于海南岛中南部黎族聚居区,已有约3000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技艺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入选第四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一直延续至今,为研究中国棉纺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疍歌:疍家人使用粤语家疍话演唱的民歌,主要流行于三亚、陵水等地。三亚市吉阳区和天涯区是重要的分布地。2010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盘皇舞:海南苗族古老的祭祀性舞蹈。主要流传于五指山区及三亚市天涯区苗族聚居地,三亚育才那会村委会是盘皇舞的重要分布地。2010年6月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特色鲜明,反映了苗族先人迁徙崖州的历史传奇。

回族传统婚礼:三亚回族人民传统的婚礼礼俗,于2009年6月入选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尊重回族传统婚礼等习俗,对于维护民族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始制陶技艺:三亚黎族人民使用泥条盘筑方法制陶的一种手工技艺,主要传承于天涯区黑土村委会布曲、布带、道德三个自然村。2010年6月,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明显的古代文化特征。

黎族民间故事:海南黎族人民世代口耳相传的文学作品。主要流传于海南岛中南部黎族聚居地,三亚是其分布地之一。三亚黎族民间故事于2009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螺姑娘传说:传承于三亚市吉阳区南边海村和崖州区港门村,2009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钻木取火技艺:黎族先民取火的一种古老方法。该技艺主要流传于海南岛中南部黎族聚居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亚黎族钻木取火技艺主要传承于吉阳区荔枝沟亮坎村,2010年入选三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组织“非遗”培训

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

2011年,积极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力争完成三亚“非遗”97个项目的普查和拾遗补漏工作任务。

2012年,“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成立,对加强和规范三亚“非遗”保护工作,充分挖掘三亚的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事业发展,为三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2013年,拍摄《崖州民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高清数字片及申报片。同时,向民间征集“非遗”实物,包括黑陶、黎锦、麻衣、树皮衣等,作为馆藏展览实物统一保护。

2014年,“非遗”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和《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制陶项目参加“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展示展演活动。

2015年,将近几年来开展“非遗”项目活动的精彩照片编辑成画册;编辑出版了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项目简介宣传册。

2016年,积极建设“非遗”传习所。通过租赁场所的方式,创建国家级“非遗”项目《崖州民歌》传习所,固定开展项目传承与培训工作。与天涯区和天涯海角景区合作,初步选址建设省级“非遗”项目《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习所。

为保护和传承三亚“非遗”文化,近几年来,市群艺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非遗”培训教学活动,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使“非遗”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据统计,2012年共培训学员400余人;2013年共培训学员600余人;2014年开展“非遗”项目传承培训班3期,共培训传承人105人;2015年,开展“非遗”项目传承培训班14期,共培训传承人634名;2016年开展“非遗”项目传承培训班15期,共培训传承人676人。5年共培训学员1000余人,培训传承人1415人,为保护和传承三亚“非遗”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每年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将三亚的10项“非遗”项目通过原生态的形式演绎出来,给广大市民展示出三亚市“非遗”各个项目的非凡魅力,免费发放“非遗”宣传册,不仅将三亚“非遗”项目的原生态展示展演给观众,而且更好地宣传“非遗”精神,也让广大市民了解三亚“非遗”文化,呼吁大众参与保护三亚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展、传承下去。

2017年上半年,市群艺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培训苗族盘皇舞1期,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成人班和青少年班各1期,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1期,以及开展苗族招龙舞普查工作。

市群艺馆负责人表示,2017年将继续开展业务骨干培训辅导工作,努力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积极做好新群艺馆大楼开馆运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创新群文品牌活动,贯彻落实免费开放政策;积极配合举办2017年全省重大群众文化活动。

近日,临近“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群艺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筹备前期工作,在海棠区林旺中学、天涯区凤凰小学、崖州区学宫、育才边远山区雅亮小学、吉阳区群众艺术馆举行“非遗”图片巡展,并制作“非遗”口袋书,对三亚“非遗”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据市群艺馆副馆长李志云介绍,当天上午9:30,市群艺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将联合在市群艺馆(三亚市迎宾路房地产交易中心对面)举行系列“非遗”活动。届时,三亚10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将在外场和一、二楼现场展示、演绎“非遗”项目,并与“非遗”爱好者进行互动,三亚市民、游客可免费入馆观赏表演,感受三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THE END
1.三亚三亚南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游玩攻略三亚南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汇集了众多国内外非遗文化精品项目,是“海南省非遗展示研学基地”和“海南省非遗传承与保护基地 ”,2022年入选首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 景点附近 美食 景点 购物 三亚珊瑚湾文华东方酒店·海角轩 5.0 分 1927条点评 ¥784/人 西餐 【国庆通用】海角轩战斧牛排...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252/5718726.html
2.崖州民歌:历久弥新的非遗之声2005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到海南考察,三亚文旅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提出了想将崖州民歌申遗的想法,并得到了认可。随即,三亚市政府开始着手准备崖州民歌的非遗申请相关工作。终于,一年后,崖州民歌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遗成功,无疑为崖州民歌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崖州...http://hq.news.cn/20240209/4ba8eeadbe1e48fdb12964d56395f011/c.html
1.海南三亚旅游热门景点简介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是三亚市林业局和三亚亚龙湾云天热带森林公园有限公司以合作模式建设开发的三亚市第一个森林公园,植被类型为热带常绿性雨林和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其生物、地理、天象、水文、人文和海景景观资源丰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发展热带雨林旅游的首选之地。她与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形成强烈的差异、互补和...https://lxs.cncn.com/74681/n448914
2.文化生活本期活动我们将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精彩有趣的实验室探访即将展开,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报名吧!2024-09-11更多 逛馆去!开渔节,一起探索海洋科普新境界 海洋文化科普馆是一座专门用于展示海洋生物知识、传播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场馆。馆内陈列海洋生物标本、模型,供参观者近距...https://www.yazhou-bay.com/yqwh/whsh/index.html
3.保护+传承!让三亚非遗“活”起来在三亚市非遗“保护+传承”的道路上,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旅文局的大力支持下,三亚市群众艺术馆、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保护传承为重点,推动“非遗”工作稳步开展,加强和规范“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充分挖掘三亚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建设,打造海南建设自贸港提升三亚文化担当,让非遗“传下去”...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847720
4.非遗海南三亚扎实推进非遗普查保护工作三亚市群众艺术馆非遗部部长麦君、郑州市非遗保护和文旅文创发展中心主任李桂玲、中国文化报驻海南记者站站长陈关超等专家和工作人员,按照历史性、传承性、非物性等非遗申报条件,对所普查项目的传承谱系、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以及地域特色进行认真记录填表,并进行数字化拍摄留存影像纪录。https://news.ccmapp.cn/news/detail?id=2f9d15fb-2eeb-43b7-8aaa-ef29051729ce&categoryname=%E6%9C%AC%E7%BD%91%E5%8E%9F%E5%88%9B
5.吉阳区(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隶属于海南省三亚市,位于三亚市中东部,介于东经109°31′-109°48′,北纬18°14′-18°37′之间,总面积372平方千米。吉阳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截至2020年7月,吉阳区下辖20个社区、19个行政村。吉阳区政府驻地迎宾路。截至2019年底,吉阳区总人口38.17万人。吉阳区前身是河东区和吉阳镇;2014年2月,设...https://www.baike100.cn/zhongguo/2021/06/08/archives/12210
6.国庆假期游海南,“十一”黄金周精彩不断!当季推荐最新资讯线路:日月广场免税购物/骑楼老街—琼海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琼海市博鳌宝鹤堂国医康养中心—沙美村湿地—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南海国家博物馆—万宁冲浪小镇日月湾—兴隆咖啡谷共享农庄—万宁兴隆温泉度假区泡温泉—兴隆南药植物园(研究所)—海口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夜游海口湾灯光秀。 https://jp.explorehainan.com/sitefiles/hnly_zh/html/zixun/tuijian/20543.shtml
7.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2篇(全文)哩哩美的丰富多彩也引起众多专家关注,省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符策超认为,哩哩美是海南渔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渔民生产生活习惯,记载着渔民的生产历史,是渔歌中典型的代表,非常值得研究和保护。 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临高渔歌哩哩美萌芽于迄今非常遥远的历史年代,起码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临高沿海主要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otdx2hy.html
8.文化遗产论文(精选8篇)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为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充分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商丘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我校决定与商丘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非遗进校园展演、展览等活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8vp0i4f.html
9.三亚新闻网来源:三亚新闻网 跟着赛事去旅行 盛夏“不说再见” 2024-07-15 06: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海棠夜话”破解历史遗留难题——127盏路灯照亮村民回家路 2024-07-15 07:12 来源:三亚新闻网 篮上争锋!2024三亚“村BA”开幕 2024-07-14 07:33 来源:三亚新闻网 ...https://www.sanyarb.com.cn/sanyaxinwen2/2024/07/19/detail_20240719412692.html
10....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门票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创建于1998年,地处北纬18°位于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景区坐落在万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槟榔林海和古木参天、藤蔓交织的热带雨林中,规划面积5000余亩,距亚龙湾海岸26公里,距三亚市中心28公里。槟榔谷因其两边森林层峦叠嶂,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而得名。 https://www.mafengwo.cn/poi/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