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在评价黑格尔哲学思想时说“他的哲学基本上都是错的”----西方哲学史思维方法论提纲(序言)
思考者
哲学部分:
罗素《西方哲学史》、《西方的智慧》;
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
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张世英《新哲学讲演录》;
高宣扬《后现代论》、《当代社会理论》、《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福柯生存美学》
李泽厚《批判哲学批判》、《中国思想史论》(三册)、《世纪新梦》、《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走我自己的路》、《已卯五说》、《李泽厚哲学文存》;
刘永谋《福柯主体解构之旅》
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
汪民安《身体空间后现代性》;《罗兰.巴特》
罗兰.巴特《结构主义语言学》;
陈嘉映《思远道》、《无法还原的象》;
陈嘉明《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讲演录》;
赵汀阳《直观》、《论可能的生活》;
王治河《福柯》;
汝信《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精要》;
黄光国《社会科学的理路》;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
《周国平文集》1---5册;
王子铭《直接性的诉求》;
吴猛《文化权力的终结》;
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张志扬《一个偶在论者的觅踪》
美学部分:
主要是李泽厚《美的历程》、《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易中天《破门而入讲美学》;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王一川《文学理论演讲录》等等。
文论、文学散文随笔部分:
主要是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神话学》、《叙事学》、《S/Z》、《文本的快感》;
毛喻元《梦幻的大陆》、《时代精神词典》;
余杰《火与冰》、《我的思想在燃烧》;
朱大可《孤独的大多数》、《流氓的盛宴》
这些文论学者的思想比起有些哲学家、思想家还要深刻,并且语言风格以隐喻、象征表达,多是现象学视角的描述,这是对传统语言的革新与超越。
以上我从2000余本图书中推荐出这些自认为精华部分,其中大部分需要精读,反复理解。
第一古希腊哲学本体论,可以划分出四个方面:
一是自然哲学;二是形而上学;三是怀疑论与道德哲学;四是实体哲学。
古希腊形而上学哲学的本体既不是寻找最早的本源、始基,也不是发现掌握它的内在系统,而是在现象背后发现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也就是当今唯物主义哲学那个重要命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认识方式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就有了,其创始人就是赫拉克利特,黑格尔发展到最高峰,从尼采开始解构这种“意识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怀疑论在当时所不占主流,但是却是一种很宝贵的哲学品质,它能够在天衣无缝的理论观点中找出漏洞或者形成悖论,这可以看作现当代怀疑主义哲学或后现代解构主义哲学理论的先驱。
苏格拉底揭示出道德即知识,把真伪判断与价值判断相衔接,同时也创造出最早的神学目的论,为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文化提供思想基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形态是“实在论”性质,这是古希腊哲学的顶峰,当然也标记者古希腊哲学的终结。柏拉图的“理念分有说”“知识回忆说”都为以后形而上哲学构建起奠基性作用;而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四因说”非常重要,基本上描绘出世界动力模型,虽有不少猜测性质,但是却极大启发了哲学思维的深度。
作为方法论的古希腊哲学史有必要牢记这四个关键词:
古希腊哲学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结束后进入希腊化时代和古罗马哲学。这时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和斯多噶主义“禁欲哲学”,而这一些与哲学方法轮没有多大关系了,因为它不是理性的,而是对人生存在的叩问,也是为即将到来的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文化作出的思想准备。我们通常把哲学史上的方法论原则称为“科学的哲学”,对关涉人生的哲学称为“人文哲学”,此时这两种哲学类型就像两条线贯穿近代和现当代。
中世纪1000多年的基督教哲学思想文化,能够作为一种哲学思维的方法论确实很薄弱,有价值的就是从公元10世纪开始的经院哲学,其中,英国坎波雷大主教安瑟伦对上帝本体论论证揭示出,如果对一种宗教信仰使用三段论逻辑论证,不管当时论证者有何种良好动机,但都是都信仰对象的不自觉解构,因为论证一旦沾染经验成分,信仰大厦就摇摇欲坠了。
最有哲学方法论价值的还是中世纪后期“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论争,这是后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雏形,也直接涉及到哲学命题“一与多”的关系。
16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创始人培根的出现,标记着哲学从古代进入近代,作为哲学史方法论而言的培根哲学主要揭示出认识过程的“四大幻象”,这应该视为对传统认识方法的一种解构;同时他的“三表法”又是对一种新哲学认识论的建构。
英国经验哲学从培根开始中经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洛克把这种哲学推向高峰也就是系统化完善化程度后,也开始了衰败过程,先是由贝克莱从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实际上也是从“物”到“心”的转化,是认识论哲学走向深刻。最后休谟的怀疑论终结了经验哲学,也为推动了康德先验哲学的创建和发展。
17世纪法国笛卡尔创建的唯理主义哲学,以“我思”为出发点,哲学借助理性逻辑走向一个高峰,其中他的《方法论》四个怀疑原则,可以被认为哲学理性精神所达到的一个高度。
18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被认为是哲学思维的一个倒退,甚至比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还要糟糕,这是唯物主义“物本体”哲学初始阶段----“物质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实际上就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上帝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是专指独裁者的非常崇尚的哲学思维,也是一种类似神学的僧侣主义哲学思想文化。
从18世纪中期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最高峰,尤其是康德哲学以批判的精神改造了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哲学。其中,理性逻辑思维构建对象第一次破天荒地开创了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被康德誉为哲学思想的“哥白尼革命”,他的理性逻辑四大类16个范畴和主客观演绎把认识认识论推向时代最高峰,作为哲学思想方法论而言也是最丰富的。
从康德开始,中经费希特---谢林----黑格尔把这种意识哲学进一步发展完善,其中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的辩证法“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博大精深,极其雄辩地描述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言,他把无妨丰富的现象世界强制性的套入主观范畴中,最后是辩证法窒息。罗素在评价黑格尔哲学时说“他的哲学基本上都是错的”。
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同时也揭示出基督教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当时的“造反哲学”。但是就他的哲学认识范式而言,仍旧是“主客二元”,所以仍旧属于近代哲学范畴。
10世纪中期有三支哲学思想力量同时向强大的黑格尔哲学发起攻击:
一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哲学;二是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三是郭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此时黑格尔哲学体系基本上解体,作为一种传统哲学范式推出哲学思想文化的舞台,哲学进入一个新时代,这就是现代哲学的开始。
以上就算是像蜻蜓点水一样对西方哲学史的快速浏览,连简要的提纲也算不上。但是这2000多年的哲学思想文化极其丰富,尤其是作为思维方法论,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至于现当代哲学思想逐步走向非理性,并且主要作业也是解构性的。以后,我就从这个长时段的哲学思想中阐释其中的思维方法论方面。
恩格斯说,锻炼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哲学史。因为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为了认识现象创造出很多有价值的思维方式。
以上算是一个粗略的感想。如果有能力写一本“西方哲学史方法论”也算个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