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西部鄉村振興,亟需打造更多這樣的現代農業“百花園”,種好更多東西協作的“試驗田”。??
??送真金共建産業振興“百花園”
??産業要興旺,首先要有“源頭活水”。
??青島市嶗山區自對口幫扶隴西縣以來,從當地産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依託隴西縣川河經濟産業園渭北現代農業示範區産業基礎,先後投入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3950萬元,在隴西縣菜子鎮和雲田鎮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92座、玻璃連棟溫室1座,並配套建設分揀包裝車間、調度管理用房以及冷藏庫等業務用房,助力園區壯大發展規模。
??嶗山區牽線搭橋引進山東京輝農旅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建立隴西縣菜子鎮現代農業産業園淺河村和十里鋪村兩處基地,建成日光節能溫室大棚66座,發展“釜山88”聖女果和高架草莓種植。
??2022年以來,菜子鎮十里鋪村村民溫小彥家先後承包了三座大棚種植“釜山88”聖女果。“一個大棚佔地面積接近一畝,一年就能採摘1萬斤左右的聖女果鮮果,市場價格好的話,一個大棚的純收入就能達到3萬元,這比外出打工強得多。”溫小彥坦言,儘管今年聖女果市場價格較往年同期偏低,但今年他家承包的三座大棚純收入總額還是達到了6萬元以上。
??在位於隴西縣雲田鎮上大道村和北站村的隴西縣渭北現代農業産業園區雲上田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嶗山區幫助引進山東百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建成日光節能溫室大棚26座,打造了總面積3360平方米的玻璃連棟溫室一座,發展玫瑰和蔬菜種植。隴西縣雲田鎮北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宋飛介紹,園區智能溫棚每畝種植高原紅玫瑰5000株,生長周期5至7年,每年可採摘玫瑰花3至4茬,每畝一年采收6萬支,畝産值可以達到8萬元。玫瑰産業正悄然撬動“花樣”經濟崛起。
??傳真經科技幫扶“一攬子”成套“輸出”
??技術支撐是鄉村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
??青島市嶗山區在幫助隴西發展現代農業中,注重將東部地區先進的農業技術“一攬子”輸出,助力當地産業提質升級。
??在節水栽培方面,嶗山區引導當地採用沙培跟水肥一體化的智能灌溉系統,通過水肥機跟滴灌對蔬菜進行精準施肥,比普通的種植模式節約用水80%以上。
??在數字控制方面,嶗山區運用多媒體、實時交互、數字孿生等技術,系統自動調節溫室環境,開展智能化種植操作、蔬菜管理,促進高效種植和增産增收。
??在建設技術方面,嶗山區引導當地利用加寬厚土和全鋼架結構支撐蔬菜大棚墻體,覆蓋新型保溫材料,發揮後墻體凍土層、恒溫層、蓄放熱層的作用,滿足蔬菜作物生長的需要。
??在農業技術方面,嶗山區幫助當地打造臭氧殺菌系統、沙培系統、補光系統和噴霧降溫系統等,實現生産全程自動化、智能化控制。
??據隴西縣委常委、副縣長姜海華介紹,在産業園建設過程中,嶗山區與隴西縣攜手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努力提高農業生産的效率和質量。
??教真傳大力提升現代化管理運營“軟實力”
??産業運營管理是推動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
??青島市嶗山區不斷推動幫扶工作精細化、精準化,從啟動建設到運營管理進行全方位指導,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
??近年來,嶗山區引導當地提升産業運營管理水平,將建成的項目固定資産確權到隴西縣29個脫貧村,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給村集體分紅,指導農戶通過承包種植和務工就業等方式實現增收。
??以菜子鎮現代農業産業園為例,嶗山區通過指導當地構建“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施“返租倒包”模式,推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供苗、統一指導、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分戶承包生産的“六統一分”運營機制,當地的企業與農戶建立穩定産銷對接關係,由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流轉外出務工群眾閒置土地發展種植“釜山88”小番茄,公司免費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保底收購,收益分配按照産品銷售額佔比分紅,即産品銷售額20%歸合作社所有,80%歸農戶所有,保證農戶共享産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實現了多方互利共贏。
??自2022年投産運營以來,兩個産業園區已實現銷售額15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收益達到130萬元,園區帶動當地群眾就地就業220人,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在産業園區帶動下,我們村集體有了穩定可靠的收入,2023年村集體就收入了28萬多元。”隴西縣菜子鎮十里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董旺德高興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