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据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官方微博消息,近日在浙江丽水,一民宿老板打开某平台自家民宿价格页面后,吓了一跳:原本680元一天的客房,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平台调整为了国庆特价2780元!
随后民宿老板表示:已下架,不然别人以为我们宰客!该消息冲上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北京一酒店现“楼梯间房”,650元每晚
近日,有群众举报称,北京一快捷连锁酒店涉嫌违反消防法规推出一款单人间房型。预订平台上的信息显示,房间6平方米,封闭窗,摆放1张1米宽单人床,需用公共卫生间。开门到床上去,还需步行下一段楼梯,被网友称为“楼梯间房”。
国庆期间,在部分预订平台,该单人间最高涨至650元每晚。目前,在多个订购平台,已查询不到该“楼梯间房”的预订信息。举报群众对该酒店的“楼梯间房”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范提出质疑。
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检查发现,该酒店改造的三间“楼梯间房”均存在未设置烟感报警器和防火分隔等级不达标等问题,9月25日下午,执法人员对上述客房采取了临时查封强制措施。
据悉,网上所称的“楼梯间房”分别位于该酒店的二三四楼的相同位置,共三间。消防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已于9月24日对三个房间的隐患问题进行了执法检查,并要求酒店对房间内的物品进行清理。
“这是一个闲置的封闭空间,我们酒店是在今年7月中旬开始将三个空间用作客房,价格在100到200元之间,因为附近就是儿研所,很多人只要求有张床能住下就行,这种房型可以满足一些顾客的住店需求。”酒店一名负责人说,“我们承认该房间存在安全问题,已经在整改了。”
消防监督员现场检查发现,这三个房间所在的楼梯不是作为疏散楼梯,该酒店在每层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外挂疏散楼梯,可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要求。虽然该酒店不存在占用疏散通道的情况,但三个空间被擅自用作客房出租使用,均存在违反消防法等法规的情形,消防部门决定对该酒店的三间“楼梯间房”采取临时查封的强制措施。
“一是没有依法设置烟感报警器,二是与周围毗邻的工作房没有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耐火等级的防火分隔。”消防监督员现场向上述酒店负责人宣读了处罚决定,并在断电之后,分别在三间“楼梯间房”贴上了封条。“未经允许,封条不得擅自揭封。”
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建国门大队大队长杨洋表示,“两节长假即将到来,我们提示市民外出入住酒店后,多留意酒店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消防设施,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自救和逃生。”
“国庆住我家”,私宅短租靠谱吗?
经济实惠的房间不好找,于是,不少网友另辟蹊径,选择住在旅游目的地网友们提供的私宅。
记者搜索各大社交平台发现,类似“国庆住我家”的交流帖子很多,不少网友愿意在国庆期间将自家住宅提供给游客短住,既能整租,也能租单个房间,价格比酒店、民宿便宜很多。
这名房主还表示,“明码标价,不用礼貌问价,不用做无效社交,觉得合适您就来!”另外一名长沙网友在帖子里表示,国庆节期间游客多,房子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短租出去赚点小钱。据介绍,有些网友发帖后就很快有人联系,国庆节期间的房间已经全部租了出去。
不过这种“私宅短租”的行为,理论上存在发生纠纷的风险,比如说租客不小心损坏了房主的电器、装饰,或者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等。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自家住房是不能随意租给游客居住的。依据《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申请开办旅馆,应取得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向当地公安机关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后,方准开业。”
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商家加强价格自律
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发出提醒告诫,要求商家加强价格自律,不得损害消费者合法价格权益、扰乱旅游市场价格秩序。
浙江舟山:酒店民宿不得恶意退单
武汉:正确引导景区内餐饮合理定价
厦门:杜绝用“时令价”等标示方式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提醒告诫书,提醒经营者谨慎自主定价,除了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供求状况定价外,还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采取积极的态度。
应以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努力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与服务,避免违背市场规律的过高定价。严格按照规定明码标价,做到货签对位、价目齐全、标价内容真实明确、标示醒目,杜绝使用“时令价”等标示方式;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不得利用虚假折价、减价或者价格比较、低标高结、虚假宣传等虚假的或者引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不得违反规定进行促销。经营者不得串通涨价,操纵市场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
南京:酒店餐饮等不得虚假折价
国内知名旅游城市南京9月18日向宾馆酒店、餐饮饭店经营者发布提醒告诫,提醒宾馆酒店、餐饮饭店经营者切实加强价格管理,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定价原则,不得利用价格手段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价格秩序。
各宾馆酒店、餐饮饭店经营者采用价格比较方式开展促销活动,标明的被比较价格信息应当真实准确;不得虚假折价、减价;不得以低价诱骗消费者,以高价进行结算;不得不标示或者弱化标识对消费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交易;不得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价格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