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动物园规划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02-08
修回日期:2017-05-12
Abstract:TakingGuangzhouzooplanninganddesignasanexample,thispaperputsforwardtrialismofurbanzooplanninganddesign.Zooplanninganddesignshouldmeetthegoalsandneedsofanimalsandtourists.Itputsforwardanaturalenvironment-baseddesigntheorywhichaimstointegratehumanandanimals.ItalsoillustratesthatZooplanninganddesignshouldbebasedonthreeelements:animal,humanandenvironment.Inaddition,thispaperestablishesazooplanninganddesignframeworksystemmodel,whichprovidesreferenceforurbanandwildlifezooplanninganddesign.
Keywords:UrbanZoo;GuangzhouZoo;Trialism;Eco-exhibit
引言
1城市动物园规划设计的三元素
动物园的规划设计需要忠实于三个实体对象。动物是设计者的伙伴;游客、管理员、饲B员、职工可以说是设计者的雇主;环境是设计者的顾客[4]。城市动物园不同于城市其他空间,必须考虑其特殊性。设计者必须为动物创造自然的生活环境,尊重环境,同时强调美学和感知,满足人的需求和舒适度。
动物园的三元素为动物、人、环境,体现了城市动物园规划设计的三个主要目标:以动物为目的,要求保护和繁殖动物,提高动物福利;以人为目标,强调满足人的需求,提供教育、休闲娱乐的环境;以环境为目标,为动物和游客创造良好的生态体验环境。对城市动物园的规划设计需从动物园的三元素出发:以动物为本,融于自然;以人为本,归于自然;以自然环境为本,人与动物的融合。
1.1以动物为本,融于自然
英国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FarmAnimalWelfareCouncil,UK)在1992年提议使用BrambellCommittee在1965年提出的建议,推行动物五项基本自由,动物的权利逐渐被重视[5]。城市动物园与其他城市公园不同,必须充分考虑动物的利益,动物园规划设计应以动物的生活经验为基本前提,重视动物基本权利。以动物为本,融于自然主要体现在动物笼舍、丰容设计、保护研究和展区生态化等方面。
1.1.1动物笼舍
广州动物园现有笼舍建筑的形式小部分是网笼式,年代较为久远已无法满足动物的需求,亟需改造。笼舍设计应以动物为本,结合动物习性和自然环境,考虑动物对气候、环境的实际要求,生态、科学地设置笼舍的位置、大小和设施设备,创造合理、生态和经济的动物笼舍空间。动物展览方式应强调动物栖息地的模仿以及自然肌理与材料的使用,展现动物的自然行为,将动物从简单的铁笼解放到类似野外的生境中去(图1,表1)。
1.1.2丰容设计
动物的日常生活包括食物、水、阳光和遮荫、居所、避难和隐藏处、社交、捕食行为和领地等需求。生活在园里的动物,由于缺少野外环境的刺激,生理和心理都受一定影响。对动物笼舍进行丰容设计,为圈养动物提供环境、行为以及社群方面的有益刺激来改善动物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使动物行为更加活跃、更好保留天性,让游客能够观赏动物正常的自然行为(图2)。
关键词:动物园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娱乐以人为本
CityPlanningandDesignZoo
――HandanCityZooLandscapePlanning
StudentmajoringinLandscapeDdsignLiYuanyuanGaoqunfen
TutorZhangBaojun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overallplanninganddesignofHandanCity,theideaofthezooandfeatures,combinedwiththenaturalconditionsofthestatusquoandcreatealivingenvironmentforanimals,peoplearoundthethemeofintegrationinnaturetocreateharmonybetweenmanandanimals,theatmosphere,combinedwithgreen,waterfeatures,architecturalpieces,theformationofmultiplevisualeffectsandlandscape,theenvironmentisconducivetopeople,peopleandanimals,humanandnaturalcommunication.
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动物园在宣传和保护濒危动物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每个动物园都制定了本园的教育计划,决定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1.项目概述、目标与策略
1.1.背景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曾是赵国国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且资源、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雄厚,是中原经济技术协作区的中心城市。市区内的大型综合公园――丛台公园内有多处历史人文景观和遗迹,但公园内原有动物区与公园合为一体,动物种类稀少,占地面积小,无法形成动物、自然、人和谐相处的状态,同时又影响了公园内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武灵王丛台的环境效应。为此,市委市政府立项搬迁丛台公园动物区,建设独立的“邯郸市动物园”。
1.2现状
邯郸市动物园位于邯郸市西北部的城乡结合区,北临苏黄路,东到中华大街,南至永康路,西靠建华街。东为梦湖风景区,西南部是著名黄梁梦吕仙祠。整个园区位置交通便利,并与梦湖风景区和吕仙祠历史人文景观区相呼应,形成观赏游玩的一个焦点。
1.3.设计目标
结合现状的自然条件,围绕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主题,创造适合动物生存,易于游客观赏的集休闲、娱乐、科研、教育、动物保护于一体的生态型、景观型的动物园。1.4.规划原则遵循人、自然、动物相和谐的原则;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原则;生态与景观相兼顾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2.设计说明
2.1.设计手法采用变化多样,收放有致,人性化和普适性的设计手法。2.2.设计布局2.2.1.主要景观结构宽广的湖面是园区的中心,湖口处飞流直下的瀑布为园区自然布景的视觉中心,与其相对的湖畔所对应设置的观景灯塔更是成为整个园区的景观制高点,其它功能区围拢在湖面周围,并通过主干道和次干道连接,形成两轴一环线景线结构。(1)南北景观轴――进化轴:动物医院――北次入口一线是一条主景观轴,以轴线中部的两栖馆区为起始点,向北逐步进入至食肉动物――大型猛兽区;向南逐步进入至食草动物――偶蹄动物半放养区。(2)东西景观轴――文化轴:主入口――西次入口一线是另一条景观主轴,轴线经过主入口科普长廊、湖滨栈桥及中心白鸽广场区等景点,在此轴线上设置了丰富的科普文化项目,多元化地展示人、动物、自然这一文化母题。(3)沿湖景观环线――静态观赏环线:园区的滨湖主干道形成一条景观环线,围绕湖面缔造绿色廊道。2.2.2.功能分区
(1)展馆区:由形式多样的动物笼舍组成,圈养食肉猛兽和大中型食草动物,同时包含对鸟类和爬行动物的保护性展出场馆。(2)儿童游乐区:由器械游乐场、糖果屋休闲吧、戏水池、植物迷宫、淘气王国攀爬城堡以及动物幼儿园组成。
(3)湖面及水禽半放养区:湖面及水禽区作为与主入口相对应的区域,以平静如镜的大水面和自由自在游弋的水禽吸引游人视线,由小湖面向大湖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更是整个景区的视觉焦点。
(4)偶蹄类动物半放养区:羊、鹿等偶蹄动物性情温顺,疏林草地、浅浅的池塘,是它们美好的家园。
(5)入口广场及科普区:进入入口广场,园区景点尽收眼底,并同瀑布、猴山隔湖相望,遥相呼应。科普长廊设立在通往湖岸的主干道上,以动物园简介、动物科普知识和适合儿童认知、学习的简单图片为内容。
(6)猕猴半放养区:模仿猴类的原生环境半放养它们,以人工石塑山体作为猴类的栖息之所。(7)中心白鸽广场:位于西次入口,以大草坪为主,穿插放射性的园路,成群白鸽飞翔于碧空。
3.绿化设计3.1.乔木密林区:动物园四面临路,种植乔木密林进行遮挡,如国槐、合欢、毛杨等,以减少城市噪音和热闹街景对动物的干扰,形成相对安静封闭的空间。3.2.乔灌林区:园区内主要车行道两侧种植乔灌木,如白腊、五角枫、紫薇、等,对各景区进行分隔。3.3.草坪区:动物园西次入口白鸽广场区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基调,孤植景观树,如雪松、马褂木。3.4.特色植物区:在主入口的南侧,种植棕榈、木瓜、红枫等特色植物。3.5.滨水景观区:湖面的东侧,有野餐休憩地和滨水步道,多为变叶树种,如黄栌等,富于季相变化。3.6.疏林草地区:在偶蹄动物半放养区和猴山、大型食草动物区,以疏林草地为主,种植合欢、元宝枫、栾树等,营造适合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3.7.水生植物区:湖面的水禽放养区,种植芦苇、荷花、香蒲等水生植物.3.8.针叶林区:园区内的大型猛兽区,以种植常绿针叶树木为主,如白皮松、油松等。3.9.广场绿化区:在入口广场适当种植植物模纹和时令花卉,创造整洁优美、清新自然的环境。3.10.滨水景观道:沿湖景观环线两侧,栽植柳树和碧桃,展现垂柳依依、湖光粼粼的自然宜人景色。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园林规划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35
为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现代教育提出了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新时期新人类的教育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学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引进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园林设计规划的理论知识,而且亲自体验设计规划发散思维的过程,体会创造、创新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在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教师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引进具有很大价值,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任务驱动模式来尽可能提高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任务驱动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三部分。不同部分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作用,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这一流程,从而保证该模式在提高授课效率方面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在任务驱动模式中,任务的设置是核心,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个优秀的问题或任务不仅与课程教学内容、目标相一致,同时也能够更大程度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理解、分析并完成任务的欲望,符合探索性学习的特点。
二、任务驱动模式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是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十分重要的设计类课程之一,它在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的基础上,结合了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计等学科。教学的重点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实践做基础,进行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定,是很好的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具体的应用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项目任务
任务驱动模式的核心是“任务”,一个优秀的教学任务需要尊重学生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避免任务过于新颖、难度过大。同时,任务要符合整体教学框架的需求,最好是从总目标中分出的若干小目标之一,符合课程教学学时要求。当然,由于职业学校往往同校外企业存在联合办学关系,因此可以将实际的园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拿到课堂中来,供学生练手,这种真实的训练项目往往比利用校园、公园等园林绿地进行的虚拟设计项目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确定具体任务之后,学生为了达成任务,需要将任务划分成若干阶段。以某地一处小公园为例,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公园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第二阶段是根据要求完成小公园的总平面图、植物配置图、植物施工图、鸟瞰图、景观设计说明书等成果。
(二)实施任务计划
在确定任务主题和划分任务实施阶段计划书之后,学生可以正式开始实施任务。根据任务量的不同,可以采用自主完成任务的方式,也可以分组完成任务。不同的方式具有不同的优势,自主完成任务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加全面的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分组协作完成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赋予设计项目更多的创新点。
以分组写作设计为例,教师在项目实施之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并选出小组负责人,要求小组其他成员需要在负责人的引导和分配下共同完成设计工作。项目负责人作为小组的主要领导者需要根据任务计划书完成小组成员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充分参与到设计实践中来,避免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
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需要进行现场勘查,校外项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如果进行实地考察存在困难,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图片文字资料作为参考。进行实地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项目场地现有的建筑、植被情况以及场地的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实际考察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事物来构思设计要点。实地考察之后,小组成员需要整理场地资料和现有的植被、建筑情况,交流设计想法,共同讨论设计要点,并以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要求为依据确定整个场地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教师在学生整体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全局,发挥检查督促的作用。
最后,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完成场地设计初稿,并通过教师指点和组内讨论的方式,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细节,形成最终版本,并制作展板和图纸集,汇总最终的提交成果。
(三)效果评价阶段
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展示环节,展示的内容包括设计效果图、设计构思和设计过程。在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代表需要指出项目的亮点,对取得的成绩给予适当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创新的动力,同时还要指出规划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学生进行反省,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设计能力和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在评选活动的最后,教师和学生还要确定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并做好作品的归档保存工作。
关键词:物流产业园;规划设计;用地规划布局
Abstract:Logisticsparkplanningisdifferentfromtheindustry,therealestateindustryparkplanning,theBohaicommodityexchangeinEastChinaGeneraldeliverycenterprojectplanninganddesignasanexample,fromtheprojectconstructionareaadvantage,landplanning,landtransportationorganizationandotheraspects,whichintroducesthelogisticsparkplanninganddesigncharacteristicsandprojectpractice,soyoucanseetheunderstandingofmodernlogisticsindustryparkplanninganddesignspecial.
Keywords:logisticsIndustryPark;planninganddesign;landuseplanning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产业多元化,物流产业也随之成为其中的一产业之一,物流园区也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物流园区规划有别于工业与房地产业园区的规划,物流园区规划更偏重于在较大规模的地域范围内,土地布局与功能布局结合的科学性,突出物流产业的特点要素规划。
一、工程项目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长兴县(李家巷)城东工业功能区,四至范围为:东至长湖申航道,南至318国道,北至李湖航道北线,西至李家巷镇规划建设的南北向连接长兴城区道路。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331866平方米(约1998亩),建设用地面积为1032666平方米(约1549亩)。总建筑面积约为946970平方米;本项目发展目标定位为渤海商品交易所华东交割运营中心、全球跨国企业供应链华东分拨基地、国内一流仓储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和杭宁发展带大宗商品现货交割与贸易中心。
二、工程项目优势条件
本项目选址在长兴境内318国道和长湖申航道交汇处,交通环境优越。长兴位于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东临太湖,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处于长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对外开放城市。长兴有着物流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1)地处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中心地带;(2)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除了拥有两条国道(104国道、318国道),四条高速(申苏浙皖高速、杭长高速、杭宁高速、申嘉湖高速),三条铁路(江苏新沂―浙江长兴铁路、宣州―杭州铁路、杭州―牛头山铁路)的交通枢纽节点外,它还有一条年运量超过1.6亿吨级的长湖申黄金航道和一条杭州至南京经过长兴的城际轻轨,此外长兴东临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北临杭州萧山机场,南临禄口国际机场;长兴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芜湖等大中城市均在2小时最佳交通圈内。基地规划一条铁路专线直接连通基地与全国各地。
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交通条件使得长兴与周边城市融贯通达,联系紧密,商流、物流往来频繁,一方面促进了长兴的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建设一个高水准、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项目用地规划布局
3.1功能布局
项目功能布局按性质主要分十三大功能区块:钢材交割与加工功能区、有色金属交割与加工功能区、化工产品交割功能区、木材产品交割功能区、煤炭产品交割功能区、农副产品交割功能区(含冷库)、电子产品交割功能区、通用仓储区、商贸市场区、行政与金融服务功能区、物联网研发与企业会所功能区、停车功能区、集装箱和件杂码头作业与堆场功能区等(图二)。
图二
――钢材交割与加工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侧,靠近长湖申航道侧,便于交通运输,用地面积约201.6亩。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功能区建筑就是仓储和加工用房,作为大型的仓储用房,如何合理分配仓储面积与装卸交通面积,解决交通装卸拥堵问题是平面布局的首要问题,因此充分加大仓库内有效利用面积,取得最佳仓储面积和装卸、通道面积,将是后续建筑单体设计的原则。
――有色金属交割与加工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侧,西靠长湖申航道侧,南依318国道,用地面积约97.7亩。为分扩大仓储和加工的利用率和灵活性,同时考虑钢材和有色金属的通用性及集装箱库的兼容性。通过内部环路进行有机联系组成建筑群。每个大型库都设计为对物品进行集货、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一系列作业区。
――化工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北侧,北靠李湖航道北线,东与煤炭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钢材和农副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230.6亩。
――木材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北侧,北靠李湖航道北线,东与化工产品功能区相临,南与农副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41.3亩。
――煤炭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北侧,李湖航道北线与长湖申航道交叉口,西与化工产品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钢材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76.5亩。
――农副产品交割功能区(含冷库)。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化工产品功能区,东与钢材产品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通用仓储和电子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208.2亩。
――电子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农副产品功能区,东与通用仓储功能区相临,西与大型车停车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69.6亩。
――通用仓储区。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化工产品功能区,东与钢材和有色产品功能区相临,西与电子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71.6亩。
――商贸市场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部,北靠人才公寓功能区,东与停车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318国道和行政与金融商务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241.4亩。本项目商贸市场主要是以农副食品、水产品、电子产品等交易为主。各类商品市场均独立为一个单体建筑,为考虑以后产品类型的拓展和转换及经营模式的灵活性,同时考虑市场在空间结构上的兼容性。
――行政与金融服务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部的尖角,北侧和东侧靠商贸功能区,南与318国道相依,用地面积约38.1亩。该建筑由行政商务渤海大厦和金融商贸大厦及其交易大厅的裙房组成。该大厦也是这个项目的头脑所在,控制着整个区块的信息网络。
――停车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农副产品功能区,东与电子产品功能区相临,南与318国道邻近,用地面积约59.6亩。
――集装箱与件杂码头和堆场作业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沿长湖申航道和李湖航道北线侧,用地面积约294亩。
2.地块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设计是整个项目设计的关键,其设计成败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项目在投入实际运营后能否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运转。在交通组织中,我们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场地条件,分别从外部交通联系、内部交通组织、停车场分布布局这三个方面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3.1外部交通联系
首先从对外交通联系入手,在总图设计中,已确定了主要出入口位于地块南侧的318国道上。根据功能布局确定次要出入口有:结合停车场所和加油站等设置货运车辆出入口;在商贸市场区域和行政、金融商务楼区块分别设置出入口;周边结合道路设置相应的出入口,以利于整个项目交通组织。同时,根据未来铁路发展前景,预留了铁路接入条件。
3.2内部交通组织
内部交通设计总体设计原则是分级、分流、分量三分原则来区别对待。
内部交通流按级别主要分为三级:一级:大车流;二级:小车流;三级:人流。内部交通设计按三分原则,由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布局关系组织内部道路和停车场。实现内部交通各个级别的分流,尽可能减少不同级别车流的交叉点。提高行车效率。
3.3停车场布局
货运车辆和小车停车场是项目静态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布局上体现相对集中、有机分散的设计原则。在入口附近布置项目主停车场,提高对外车流的可达性,在商贸市场区块布置一定的小车停车场,方便行政与金融办公等活动需要。
大连森林动物园是一座具有国际水准、接近自然状态的花园式公园。在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上起点高,达到了现代大型动物园的水准,成为国内外闻名的集动物保护、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于一体,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并富于文化气息的游览胜地。
规划指导思想
确立在建设动物园的规划指导思想上,我们提出:森林动物园首先是森林、是花园,然后才是动物园,因为森林才是动物真正的家园。要以超前的眼光来规划它,使其成为大连一大新景。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大连森林动物园的规划建设特色首先定位在回归自然的基调上。具体体现为:不破坏植被,依山造舍,就势建馆,体现森林意境,突出自然品位,给动物们创造一个大自然的生活环境,为人类开启一扇通往自然的大门。大连森林动物园的整个园林风格古朴自然,为了符合回归自然的规划思想,那些必要的人工建设痕迹被淡化到最低点,人造山石、草庐茅舍、仿真泥木护栏等等,在苍茫的绿色中若隐若现、以假乱真,若不细辨,宛如天成。
规划构思
突出“生命与自然”的主题,体现人、动物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规划结合园址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珍贵程度、群众喜爱程度及食用同类饲料的动物就近安排等原则,利用现有七个自然沟谷,依山就势规划六大动物展区和一个综合区。同时利用原景区已有景点设置水禽区和园外园,以保护区域的完整性和自然状态。
空间布置
园区共分七大功能区,展出各种动物130余种,1000多头(只),其中花园式的食草动物区,巍然耸立的狮虎山,鹤然屹立的黑猩猩、狒狒展区,依自然营造的猴园,兀然挺立的熊山,别具一格的亚洲象馆,综合自然保护区内温顺可爱的大、小熊猫、松鼠猴、激情澎湃的烈鸟,全天候式的热带雨林馆、科普馆、两栖馆、海豹表演馆……处处都聚集了大自然的万种风情,馆馆都回旋着生命的乐章。人与动物的交流广场则充分秉承了“绿色和生命”的主旋律,处处体现了“动物是人类永远的朋友”这一主题。
根据园区北部坡度大,阳光充沛的特点,由东向西依此规划布置草食区、虎山、狮山;园区南部两侧沟谷面积较小,布置熊山和猴山;东侧地势平坦开阔,面积较大,为综合性展区;园区中部地势较低,规划布置大象馆。另外利用原有景点“白云雁水”设置水禽区,“白云雁水”与原景区入口之间布置园外园。
各展区之间以游览路、景观路、立交桥、高架缆车相连,车行道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立体游览路线。
公园入口至中心广场又新建一处占地面积20hm2,具有东方造园特色的园外园。在海拔
259.6m的西山揽胜,俯瞰满园景色,饱览全市风光,全长1km的高架观览车纵贯东西,布局独特的落差式十二生肖绿植铺装音乐广场,跌水瀑布一步三叠。雁水湖内天鹅游弋、鸳鸯戏水、鸟园、孔雀园、驼鸟园、杏花园、银河广场、绿地葱郁、鲜花织锦、鹤鸣幽谷。园内亭台小榭、草庐茅舍无不师法自然,信步园内使人意趣盎然。
创新与特色
大连森林动物园从选址、规划到建设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创新精神:选址时深入细致,经全面比较,选择了最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建园;突破了单一动物为中心的动物园设计模式,而是以自然为中心,把动物融入自然之中;采用立体交通游览体系,克服了地形的不利因素,使园区东西两部分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保证了动物园的整体性;在馆舍建设、环境设计上相互协调,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
联合国环境保护专家称这座动物园是一座“让人类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城市环境中,让动物生活在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里”的“高品位的动物园”。
作者单位:大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
综合区
高架桥
云河广场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园作为一个主题性公园,不单单是为游客提供参观动物的游览场所,而是要通过园林绿化规划成为集动物科普知识教育、动物展览、野生动物异地保护功能为一体,并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和舒适优美游园环境的高质量窗口服务单位。通过科学种植,设计创造出适于各种动物生长生活的环境条件,并为异地动物仿造和模拟原产地的生态环境;还要充分考虑游人活动区的遮阴和观察视线因素,选择抗病、抗虫害的乔、灌、藤、花、草植物品种在各个游览区因地制宜的绿化造景,动物园边缘须设置一定宽度的防风、防尘、隔音林带,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提高全动物园的绿化景观效果。
1动物园林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统一规划
以人,动物,以自然为本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追求实效和展示特色"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按照生态学原理,反映出生物的区域性,才能在设计中保持自然系统的稳定性,没有适当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有自然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只有营造好适合的环境,动物才能更好的生存繁衍"人在动物园中参观动物,最好的效果是进入什么环境参观什么动物。
1.2考虑动物正常生存需求
在动物展区内的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动物正常生存生活的需求,在动物活动范围内应选择抗性强、少病虫害、萌发力强、无刺、无毒的树种,在考虑树种观赏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某些树种中含有一定有害物质对动物的毒害作用,如夹竹桃、海芋等不宜在动物活动范围内栽种。
1.3动植物景观结合
动植物景观结合,以创造良好的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同时,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在色彩方面,也要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给人以充足的视觉感受,而四季的变化也尤为重要,应利用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有效搭配,多创造一个四季多变的生物生态群落,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注重对生植带植物的应用,充分利用好本地树种和现有自然植物,还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形成致密的林相结构,提高叶面系数。同时,要加强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和利用,没有动物和植物的结合,就仿佛看到了大熊猫没看到竹林一样。植物能很好的满足动物原生地的环境设计,使游客如临其境。
1.4重视防护林带设计
动物园应重视防护林带的种植设计。首先,各动物陈列区与陈列区之间,陈列区与管理区之间,陈列区与兽医院之间应设有隔离防护林带;其次,动物园的周围也应设有防护林带,选择防风、吸尘、消毒、杀菌的树种,起到降低噪声、减少污染、净化空气、缓解风力、去除干扰的作用。如果动物园所处的地势高、风力强,还可在园内与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道路增设次要防护林带,进一步增强防护效果。
2动物园中的园林植物养护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植物需求量剧增,公园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尤其是害虫的防治工作越
来越难。
2.1加强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从根本上解决虫害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凡新引进入园的苗木,要提前了解引进植物当地的常见虫害发生种类#范围及程度,其中以蚧类#蚜类#粉虱类#螨类#线虫等能随苗木传播的虫害为重点,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害生物马上进行除害处理,防止危险性虫害的传播扩散。
2.2生物防治
首先,利用生物措施预防来防治病虫害是动物园植物保护的主要手段,栽植时尽量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科学养护,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性,具体措施有:选择适宜的土壤、合理栽培、科学施肥、及时清除枯枝病枝、注意入冬前的整形修剪等。这些措施与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有机地结合,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2.3加强养护管理
3动物园绿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1不应有地面
动物园中的绿化用地不应有未种任何植物的地面。树林下设法种植灌木、草皮或其它矮生植物,以增加绿量,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改善环境气候的功能。
3.2植物配置应通过绿化设计,以达到界定空间,方便园区活动的作用。
动物笼舍植物配置:动物笼舍展区的景观设计中,在灵长类动物笼舍周围栽植高大乔木、灌木以烘托此类物种的环境氛围,熊猫馆前种植大片竹林,创造有特色的主题性植物景观,各种动物展区的自成主题。
建筑物及周围植物配置:假山石、看台、儿童休闲中心等建筑物宜用攀援性绿化植物,如以爬山虎等柔化建筑物或构筑物其本身的硬质感,增加绿化面积与周围山林融为一体。建筑物周围则以色叶树与花卉、灌木相配合营造“高低远近各不同”的园林氛围。
广场周围及儿童趣乐园植物配置:在与山林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强调植物美学特征,用梯田式的色带、树陈图案式的花卉布置,柔情如水的水面布景,潺潺水声的瀑布,点点浮游的水禽,给游客视觉以柔的感受。
水面植物配置:结合禽鸟的生活习性,配置一些浮水、挺水、沉水植物、花卉。以滋养水生动物和鱼类,为禽鸟创造出自然生存的良性环境。
行道树植物配置:以落叶阔叶为主,辅以针叶树,以色叶树为主辅以常绿树。
3.3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方式。
应当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内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m。在儿童游戏场周围景观植物的选择中,乔木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的50%。活动范围内灌木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种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1.8m。露天演出场活动范围内避免选用阻碍视线的植物,观众席铺栽草坪,选用耐践踏的种类。
4结束语
总之,动物园作为与其他公园性质不同的主题性专类园,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必须协调好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以提高动物生活质量为目的,改善动物的生存条件,营造适合动物生长的景观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为保障动物生存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l.177一178
关键词:动物园;景观设计;绿化
Abstract:inthispaper,acasestudyofSuzhouzoo,discussestheprinciples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Suzhouzoo,thezoooflandscapedesignandgreening,discussestheproblemsoflandscapedesignandplantconfigurationinthezoo,inordertoprovidesomereferencesforsimilarzoolandscapecampbuiltandgreendesign.
Keywords:Zoo;landscapedesign;greening
动物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的专类公园,不仅对城市小气候有着改善和调节作用,而且是保护野生动物、普及动物科学知识和人们文化娱乐的良好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动物园的外部环境建设,将动物园建设成为一个利用自然山水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动物的亲近,强调模拟动物的自然生境为主的生态动物园,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苏州动物园依托其古典园林的文化底韵,创造了一个“师法自然”的小而精致的集动物观赏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园林。本文以苏州市动物园为例,探讨动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及其植物配置,希望能为同类动物园景观营造及其植物配置提供一些借鉴。
一、苏州动物园的基本情况
苏州动物园位于苏州市平江区城东北白塔东路,始建于1954年5月1日,迄今为止已经近60年了。动物园前后共经过三期改造,现有设施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改建过的,最后一期改造工程也于2009年9月底完成:改建了金鱼馆、熊馆、猛兽笼舍,东部水禽池,鸟禽笼舍等,新建了繁殖场、紫藤棚架、道路铺装、绿化、安装自来水管、电线等。动物园全面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气息,集观赏、科普、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新颖城市动物园,展示给广大的苏州市民。但由于动物园位于市区,限于地形,难有发展,至今只是中小型动物园规模。
苏州动物园占地面积30亩,其中水面约5亩。1990年合并于东园管理处。动物园依据其自然地形而建,一条水系围绕着园区,动物展示区集中布置在四面环水的孤岛上,二座长桥与园内相连,形成动物园的二个主要出入口。动物园的具体功能分区为:地块北部是猛禽区和火烈鸟区;南部为孔雀区和灵长类区;东部为几十种食草区动物及水禽湖区;西部分布几十种鸟类动物;横跨东、西两部的中央,有金鱼馆和爬行动物馆;金鱼馆前面的东、西水池,饲养着国内动物园中唯一能在自然环境中越冬和体重、体型最大的斑鳖。
目前,动物园里饲养着欧洲、非洲、亚洲、澳洲、美洲和我国特有珍贵野生动物,动物,其中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品种在120-140种之问,动物总数在1200-1600只左右。其中50%属于濒危物种。
二、苏州动物园的景观设计
(一)动物园的外部环境
苏州动物园现在和东园合并在一起,绝大部分动物集中于动物园内,只有大象安置于东园的荷花池附近的一块大草坪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自然、生态的动物园。东园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其风格为典型的古典园林风格,主要景观为荷花池及河岸边缘绿化。动物园被一条水系围绕着,沿着水系设计了一条主要的道路,道路与东园之间有一条绿色林带分隔,即宽50米以上的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林带,以起防噪声,隔离视线的作用。防护林带一直延伸至东园的端头,形成了一条绿色屏障长带。大象展区的附近设计了一座茶室。动物园和东园一起真正地创造出适合动物生存,游客观赏动物及为游人提供嬉戏、休闲、放飞风筝、划船等多项娱乐活动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多功能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的市级公园。
(二)动物园的总体景观设计原则
动物园在规划布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原则,设计中充分考虑游人的参与性,并提供人们足够的小坐、逗留设施。园内具有鲜明的景观特色、良好的绿化环境、充足的休闲设施、宜人的尺度和空间。景观创造上注意“软”、“硬”结合,空间开合有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以植物造景分隔空间。园内植物以本地树种为主,如银杏、香樟、桂花、法国梧桐、雪松等,适当点缀色叶植物以丰富景观。
苏州动物园在景观设计上具有两大特色。一、苏州动物园是一座孤岛,它四面环水,设计充分利用动物园原始地形、地貌、水体等自然条件,一条水系紧紧围绕着动物笼舍场馆,各种动物的房舍规划整齐,主要由绿化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园内保留了百年以上珍稀古木,如紫藤、银杏、榉树、香樟、柏树、女贞等。并且大都在古树的周边砌了树池,不仅对古树起着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提供给人们休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二、景观风格也延续着东园的风格,即采用江南古典园林风格。园内采用“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围绕保护自然、增强动物园游赏的参与性、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主题,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自然栖息之地域观赏植物资源,布置景观笼舍。暗红色的透水砖铺装与仿木色的塑料栅栏相辅相成,色彩上和谐统一。
(三)动物园的功能性分区
依据景观功能性不同,整个动物园可划分为四大类区:一、动物展示区;二、休闲景观区;三、园务管理区;四、游客服务区。
动物展示区: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区,以展示各类动物为主。根据动物的不同分类,主要分九大类区域。分别为:灵长类区;食草动物区;孔雀区;爬行动物馆;猛禽区;水禽区;鸟禽区;火烈鸟区;金鱼馆和斑鳖区。动物展区的周边种植有大约1米宽的枸骨冬青球绿化防护带,对道路和展区之间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也增加了一定的绿量。
休闲景观区:主要的休闲景观区有四处。一是由东园进入园区时,即南入口处的滨河景观和入口处建立景观亭,提供登高远眺的场所,并且沿着水体设计了弯弯曲曲的水榭,以供游人观赏。二是食草动物区与灵长类区之间的休闲坐凳和树阵广场区,主要树种为桂花和红果冬青。三是火烈鸟区和爬行动物馆之间的廊架休闲区。四是位于园内西南部,即西入口处靠南部的沿河观赏景观区。
园务管理区:为园内管理者提供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灵长类区和食草动物区之间,并且其建筑外部装饰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仿假山形式,并且种植有藤蔓植物爬山虎,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也是师法自然的风格体现。此外,在各个集中动物展示区内还设有给各类动物的专类管理用房,主要和动物场馆笼舍建设在一起。
游客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场所,主要在南部主入口与外环道路之间、白塔东路的西部主出入口各设一个小卖店和售货亭以及休闲坐凳等,方便了游客的购物就餐及休憩。
(四)动物园的交通游路组织
为了便于动物的管理及游人的出入,公园共设入口2处,其一设于西门,它是大多数游人出入公园的地方,位置明显,故将主要入口设在这里,同时南入口也是一个主要入口。由于整个动物园位于一座孤岛上,四周围绕着一系水系,所以,分别有长桥与两个主入口相连接。靠近大门外设计有大型的停车场。
根据景观需要,园区道路以自然式道路布局为主,结合强调空间节奏的规则式的道路布局,以环状体系联系各类动物展区。在主要观景点及道路转弯处设置了指示牌和园区总平面图,便于组织交通和进行园务管理。
道路系统简洁明快,充分考虑到方便交通。全园道路分为三级,一级路为水泥混凝土路,宽约6米,它以自然流畅的曲线贯穿二个主要出入口,是园区的主要道路。二级路联系主路,引导游人深入各动物展区游览,并且休闲景观区贯穿其中,宽约3米,以透水砖铺装为主,透水砖主要以暗红色和灰色为主,间以蓝色透水砖,以打破其单调的色彩。三级路是休闲景观区中的散步、游玩、健身小路,路宽约1.2—2米,路面有古典园林铺地的乱石瓦片、鹅卵石、条石等多种形式,以曲线形式为主,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动物园的道路铺装起不仅起到了导向性作用,也有分隔作用,即主要道路是水泥混凝土,通向动物展区则是使用颜色不同拼装的透水砖。并且各动物展区在透水砖颜色和拼接上又有所区别。
(五)动物园的地形设计
动物园内提倡无障碍设计,即整体地势平坦,几乎没有高差。只有南面主出入口处的微地形处理,种植草坪,积极创造人们逗留、休息、交谈的场所,从而促使空间中更多活动的产生,充分体现了景观的参与性。
三、动物园的绿化配置及其主要特点
绿化配置在整体景观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物园的绿化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动物展示区地域环境和绿地的不同功能而进行植物造景,创造出适于各种动物生长、生活的环境条件,并为异地动物仿造和模拟原产地的生态环境,还要充分考虑游人活动区的遮荫和观察视线因素。动物园绿化种植方式采用自然式种植,以乔灌木、地被不同层次,形成季相、色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
动物园的绿化配置主要有如下特点:一、园林植物景观同当地苏州地域风情、文化之间的合理配置。园内保留了银杏、榉树、柏树、紫藤等古树,食草动物区栽植整齐、观赏价值较高的行道树银杏,形成有气势又遮荫的行道树景观,不仅较好地反映出当地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而且又是一座极具个性化的园林景观。二、由于不同的动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设计中根据动物习性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营造出接近动物原生地的、适宜的环境。其中,八角金盘的运用比较成功,其自然形态配置于假山脚下,营造了较好的自然景观效果。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本土植物栽种为基础,选择随季相景观变化丰富的景观树种。色叶树种的运用较为成功,如红叶李、银杏配置一起,景观效果较好。四、各动物展区之间或者动物展区与景观休闲区之间通过绿化设计营造多样化的环境空间。动物展区缓冲绿地使用涂刷仿木漆的混凝土栅栏对游人进行保护作用,集中绿地周围使用仿木漆的塑料栅栏作为围档进行保护作用。
四、苏州动物园的植物类型与品种
苏州动物园树木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包含了近百种植物品种,特别是色叶植物的运用,使得秋季和初冬季节色彩艳丽,并且和其它植物、景观小品搭配使用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为动物园增色不少。
首先,园内保留了银杏、榉树、柏树、紫藤等古树。主要乔木品种有:法国梧桐、香樟、栾树、无患子、马尾松、垂柳、红果冬青、罗汉松、雪松、广玉兰、金枝国槐、女贞、朴树、水杉、五针松、棕榈、柳杉等。
其次,选择了大量的观花小乔木,可以缓解各区域植物的单调感。主要开花乔木品种有:桂花、玉兰、紫薇、羊蹄甲、海棠、枇杷、石楠、蜡梅、红梅、山茶等。主要的灌木品种有:法国冬青、红花继木、大花栀子、茶梅、春鹃、夏鹃、绣线菊、红叶石楠、金边黄杨、八角金盘、南天竹、枸骨冬青、火棘、小叶黄杨、小叶栀子、金丝桃、小棕竹等。
此外,主要的色叶植物品种有:朴树、榉树、银杏、无患子、红枫、红叶李、红叶石楠等。藤本植物主要有紫藤、爬山虎、迎春、棣棠等。地被植物有马蹄金、混播草坪等。水生植物有芦苇、荷花、睡莲、水竹、花叶芦竹、细叶芒、美人蕉、垂柳、慈菇、水葱、鸢尾等。
五、景观设计的不足
在植物品种的布局上,还应结合区域特点和动物习性,个性化等选择适当的品种。如熊猫展区可适当地种植些竹林,猛禽区种植些马尾松等。涉禽区前的河岸边缘是修剪整齐的红花继木,中间间隔地种植了几丛迎春。如果能在边缘全部种植迎春,可能会对河岸的边缘起到软化作用,形成更自然的河岸景观效果。景观休闲区的绿化树种以常绿植物为主,主要树种为枸骨冬青、桂花,造成冬季没有阳光,不适宜休息。应搭配一些落叶植物,如栾树、榉树、朴树等,更符合人们冬季要求阳光的需求。靠西面主出入口处配置的孤植树羊蹄甲,长势不佳,表明引进树种在本地驯化没有成功,应放弃选择该品种。灌木的品种不够,层次感也不强,灌木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隔线。
参考文献:
[1]詹锦花.浅谈动物园的植物配置—以福州市动物园为例[J].热带农业科学,2009(4):70~73.
[2]王丽,刘占海,崔书宝,刘峄.浅谈动物园园林植物配置—以天津动物园为例[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