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太阳之旅(二)扬州·瘦西湖畔的高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悟真999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挥别南京,我们踏上了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扬州热土。扬州是战友马志宏的家乡。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江,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扬州在经济上曾有过三次鼎盛,总体上,扬州的繁荣总是和整个国家的盛世重合。隋唐、明清时期的扬州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错过了烟花三月,金秋的扬州,游人稀少。
烟花的花,是琼花,琼花在其他地方只开花,不结果,在扬州,既开花又结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车在瘦西湖公园门前刚刚停下,就遇到了前来寻客的徐荣妻子。一番询价后,基本同意了他们的导游服务。跟着她,过了瘦西湖公园门前名为大虹桥的高高石桥,见到了在人力旅游观光车停放处休息的徐荣,他为我们叙述了要去的景点、注意事项,费用为100元钱。我们登上了人力三轮车。
观光车启动时,骑车人为了省劲和快点上速,总是站起来,一只脚重重地向下用力蹬踩,整个身体因为用力而扭曲,车轮才能缓缓转动起来。坐人力三轮车的记忆留在了孩童的岁月,眼前的一幕多少让人有点剥削人的不爽感觉,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感觉很快被徐荣扑面而来的热情和对家乡的深沉之爱所取代。
徐荣在前面双手抓住车把,两脚用力蹬车,上身左右摇摆,妻子右手骑着电动车,左手在后面推车,红色雨棚随意折叠在后边,给人一种激扬之感。因为有助力,车子提速很快,车速也很快,一幅扬州版的夫唱妇随、夫游妇随图,流动在古城大街上。
徐荣是当地的民间讲解员,他能边骑车,边讲解,看到一处景,就是一组顺口而出的讲解词,不耽误骑车、不耽误看景、不耽误讲解。他语速较快,非常仔细听,能听懂40%。讲解内容包罗万象,依古建筑,讲风水易经、人物故事;依民谣,讲家乡的辉煌,历史的沉淀;依路边小摊,讲淮阳菜系......
历史上乾隆六下江南,六次到扬州。天宁寺,是皇帝下江南行宫,乾隆、康熙两代皇帝下榻该寺。
自古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到扬州早上叫皮包水:吃包子、喝早茶,是扬州两大享受;下午叫水包皮:泡澡养生。荟萃烧麦、千城油膏;三丁包、五丁包、蟹黄汤包、小笼包,扬州包子,包打天下;扬州炒饭炒遍全球;真正的扬州炒饭是隔夜饭,米粒比较硬,像黄金一样,一粒一粒的。中午晚上吃淮扬菜,淮扬菜有三头宴:趴烧乳猪头、测绘鲶鱼头、粉蒸狮子头(清蒸),扬州三把刀:菜刀、剪刀、修脚刀。三把刀,三门文化,三门手艺。菜刀,代表淮扬菜;剪刀,代表理发、裁缝;修脚刀,代表足疗,全国各地理发,修脚、搓背、都是扬州过去的,走遍天涯海角,到扬州一定要泡泡脚......
扬州古街建筑特色一句话概括为:“青砖小瓦码头墙,飞檐翘脚花格窗”。
扬州八怪,八怪之首郑燮(板桥),金农,李方膺,黄慎,汪士慎,罗聘,高翔,李鱓。
御码头的码,没有石,不能伴着皇帝马的脚。
北京叫胡同游,上海的弄堂游,扬州古巷游,扬州巷巷相通。
当官的门前石上头是圆形的,做生意的门前石是方形的。
扬州出美女,是历史上杨广调三千美女到扬州的渊源......
热情、详细的讲解,每到一处景点都非常仔细、专业,认真拍照;遇陡坡时也不让下车;另外加上去大运河边的服务讲解等,分别时,要多给他们20元钱,徐荣是坚决不要。他说:“讲好了100元钱,就是100元”。一句话,尽显一个城市的淳朴、善良与厚重,让人倍感亲切!
中午,马志宏夫妇精心安排在具有浓郁扬州特色的“大潮淮”饭店就餐。夫妇俩在家乡有100亩鱼塘,精心养殖鱼和大闸蟹;制造路灯并做路灯配套工程,同时开饭店。本着客户至上的理念,诚信经营,质量为本,辛勤耕耘,十几年来,成绩斐然。临别赠送的大闸蟹鲜肥味美,令人记忆犹新。
谨以此文:
1、感谢马志宏夫妇的热情招待,祝您们工作顺利,身心健康!
2、珍惜与徐荣夫妇的萍水相逢,祝您们身体健康,生意兴隆!
栗志刚2022年10月19日
江苏扬州这座古城,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词,也曾经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商贸中心和货物集散地。如今在扬州的老城区,还能见到不少古街,让人联想起古代那座繁华的城市。
扬州最有代表性的古街,叫做东关街。东关街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其最东端为京杭大运河的东关古渡。自唐代起,东关街就是古城东门入城的重要通道。古代的交通极大程度依靠水运,扬州也借助发达的水陆交通成为东南第一商埠,在唐代有“扬一益二”之称。
如今这条繁华千余年的东关街,还是扬州的一个知名旅游景区,许多游客到扬州都会特意前来旅游,同时扬州东关街也是中华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与苏州山塘街、北京烟袋斜街等特色古街并列。
东关街的大片古建筑也是非常壮观的,这里有传统的扬州民居,更多的是各种小吃和老字号商铺。东关街全长1122米,不仅仅是水陆交通要道,更是扬州的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东关街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总共有近百家之多。老字号商铺有开业200多年的四美酱园,于1817年开业,还有谢馥春香粉店等,也都有近200年历史。在这条街上,扬州的许多特色小吃都能品尝到,也是非常吸引游客的地方。
在东关街旁边的很多小巷子里,有许多名人故居。东关街和旁边的东圈门合称为“双东历史街区”,是扬州历史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有扬州最普通的市井生活,也有清代盐商的深宅大院。
扬州最知名的园林之一个园,就位于东关街上。个园是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的住宅园林,也是游客到扬州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
在东关街区域内,还有不少类似的小型园林,如逸圃、壶园、华氏园等,都是住宅与园林的结合体。东关街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
在扬州老城区,有很多规整的街巷,它们横平竖直、错落有致,形成了古城的肌理。当然了,也有街巷是让人不走寻常路的。这条街既不平也不直,它就是古城内部的一条斜街——湾子街。湾子街,街如其名,是一条弯来扭去、呈S形的斜街,三米左右宽,六百多米长。明朝年间,它作为连接东关和钞关的便捷通道而出现。其实在湾子街上,不仅走出过知名画家,还住过一位“风流才子”。这个人就是李涵秋。
文史爱好者慕相中展示了几件珍贵的藏品,其中有16部小说在民国初年非常风靡,尤其是在上海,因为当时上海是文学中心,李涵秋的《广陵潮》就是其中之一。
泛黄的纸张,竖式的排版,仿佛一下子把大家拉回了旧时光。《广陵潮》原名《过渡镜》,以扬州社会为背景,以恋爱故事为线索,反映了自中法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百态,布局巧妙,通俗幽默,受到当时文艺界的称誉。《广陵潮》的作者李涵秋,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通俗文艺作家。
晚清民国时期,李涵秋曾住在湾子街上板井巷和鱼皮巷的交叉口。当年李涵秋在江苏省立第五师范任教师,每天都骑着毛驴,从家里出发,经过湾子街,到达大汪边的校园。
因为没有后人居住,所以记者未能进入李涵秋的故居参观。但无论是安静的小巷,还是巷口的古井,都是这位风流才子精彩人生的见证者。
慕相中说,这口井当时在李涵秋家门口,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李涵秋也喝过井里的水。
李涵秋出生于1873年,20岁考中了秀才,他先后在扬州、安庆、武汉等地教书,期间写了大量小说。
慕相中介绍,李涵秋第一部小说是《双花记》,是在汉口写的,写的李涵秋自身的爱情故事。当时在封建礼制下,李涵秋跟他追求的媚香,一个到了福建,一个到了武汉。为了找到当年这个初恋情人,李涵秋在小说的封面上,放着媚香的照片。
在那个年代,敢于把初恋情人的照片印在书上,这样的举动大胆而浪漫。《双花记》一经刊登出版,就十分受欢迎,之后,李涵秋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他高产又高质的创作之路。他一共写过32部小说,《广陵潮》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誉为清末民初的“活化石”。
慕相中介绍,他收集的这套小说是1923年到1933年之间出版的,完全集齐同一年的小说非常难。解放前,大概出了有四种版本,解放后出的,包括现在最新出的有十种左右,所以《广陵潮》是被列为通俗文学的经典作品,跟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等都是并列的。
除了《广陵潮》,慕相中还收藏了李涵秋的多部小说,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写言情,却不局限于言情,李涵秋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风流才子”,他也是当时的第一流小说家,作品直到现在都有大量读者追捧。虽然李涵秋以小说闻名于世,但他的书画造诣也很深。
慕相中拿出来一封李涵秋写给女儿艳鸾的书信。李涵秋的二女儿叫李艳鸾,二女婿名叫茆玉书,是他的学生。当时,由于两个儿子都没有走上文学之路,李涵秋有意发展二女婿。这封字迹娟秀的家书,就写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闻汝将于归夫家,此系汝终身大事,不必留恋母家,贻人口实,暇时回家常住不妨......”慕相中读道,“玉书为人甚好,理定能解吾爱女之心,不至发生勃隙也,汝夫问事,就是茆玉书的事情,我已在沪留心,如有佳音,当即发布,勿念。”
玉书讲的是李涵秋的女婿,茆玉书写了不少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比较多,通过李涵秋的关系在上海的报纸也发表过,但是因为李涵秋去世的太早,所以中间就断掉了。解放以后,茆玉书基本就不再从事文字工作了。
1923年,年仅50岁的李涵秋因病去世,这是扬州乃至全国小说界的一大损失。大约六年前,慕相中开始专门研究李涵秋,2015年,他出版了书籍《不负广陵春——扬州才子李涵秋研究》,让后人得以深入了解这位小说大家的多元人生。
六百多米长的湾子街,主街以及两边的支巷里,走出了众多领域的大家,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了不少当代艺术家前来怀古、创作,美术老师付利军就是其中一位。
美术老师付利军介绍,他经常会去小巷里写生,有时带着相机去拍一拍,然后回去创作。他主要喜欢老物件,比如说门楼、门上面的装饰等,特别是古的东西,因为它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一种斑驳。
无论是过去的小说大师,还是当代艺术家,都从扬州的古街小巷中汲取到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进而创作出了精彩的作品。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保护、利用好这些街巷,让它们继续在时光长河中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