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大米发黄一定不能食用,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从原理角度来看,该理论存在“误区”,并不能说所有“大米变黄的情况都是由于产生了黄曲霉毒素”。
一方面,有些大米本身就是“偏黄色的大米”,比如那些偏向糙米的大米,其颜色突显“淡黄色”,再比如新品种大米“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等,该种大米天生就为黄色。
区别考虑,分开对待,有些“发黄的大米”并不一定全是“含黄曲霉毒素的大米”。
当然,不得不说,如果大米已经在储存过程中“发霉变质”,那请大家坚决扔掉,这样的大米的确存在致癌风险,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和“黄变米毒素”。
大米在储存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湿度以及外界原因(例如被水浸泡等),的确容易滋生霉菌物质并且产生毒素,在大米中最常见的毒素物质就是“黄曲霉毒素”和“黄变米毒素”,这两种物质的存在会导致大米变成黄色且聚为团块状,霉变气味同时也会产生。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划定为“一类致癌物”,它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剧毒物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被摄入后,主要会破坏动物和人体的肝脏组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出现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对于黄曲霉菌来说,它的最适宜繁殖生长温度是26—28摄氏度,温度相对越高,黄曲霉菌生长的速度也就越快,当环境温度达到28—33摄氏度、湿度达到80%—90%,黄曲霉毒素就会快速分泌毒素物质。
大米,一般可以存放多久?
GB/T1354-2018《大米》为现行大米的国家标准,该国标在大米的储存和运输章节明确规定:袋装产品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合格仓库内,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大米产品,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在满足上述包装、运输和储存条件下,保质期不应低于3个月。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米的保质期根据它的加工和包装方式不同存在一些差异,真空包装大米的保质期一般能达到12—18个月,普通包装大米一般在6—12个月之间,对于散装大米并没有明确规定。
另外,安全+健康品鉴大米,有些事情需要各位做到:
主食多样摄入,规避安全风险:
对于每一种食物而言,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食品卫生风险”,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大家在食用主食的过程中可以多样谷物共同摄入,粗细(杂)搭配,增加燕麦、玉米、薯类食物、杂豆类食品等多种主食的摄入量和摄入频次,降低安全风险,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也可以吃的更加营养。
储存大米要安全:
预防黄曲霉毒素侵袭,应当怎么做?
1.如果您家的大米、玉米、花生、豆类、坚果等谷物粮食已经发霉变质,请坚决拒绝摄入;假设食物已经出现“点状黄绿色霉斑”,请不要和身体开玩笑,将其扔掉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就算食物仅仅长了一点霉斑,其余部分同样不可进食;同理也请您不要试图通过加热的方式去除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一般只有在加热温度高达280—300摄氏度的情况下才能够被破坏,日常烹调加热根本达不到此温度。
2.对于筷子、案板等厨具要谨慎安全;筷子、案板等厨具、餐具在每次用完之后请完全洗净+通风干燥;筷子应该定期更换(竹木筷子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定期煮沸消毒;避免食物长期附着在筷子和案板上(降低变质发霉的几率),如果您家的筷子和案板等竹木餐具上已经出现霉斑,请抓紧“扔掉换新”。
3.购买小包装食用油,合理保存油脂,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避免油脂腐败变质。
4.对于任何食物而言,请吃新鲜的、卫生的,不要贪图小便宜购买已经变质的食物;现吃现买更安全。
要更正一件事情:
请大家明确,生活中发霉变质的食物并不全都是由于黄曲霉菌所导致,霉菌有很多种,同样也是生物学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不要过分恐慌;有些霉菌物质会制约食物,但是并不能直接威胁人体安全和健康。
黄曲霉毒素,一个让人害怕的“词语”,然而不必如此,对待这样的事情还请您“稍安勿躁”。“发黄的大米”并不一定就是腐败变质所导致,超过三个月的大米并不一定必须要扔掉;科学拒绝黄曲霉菌(毒素),请您靠谱对待以大米为例的所有食物;新鲜卫生的食物才更安全,靠谱合理的生活习惯才更健康,此事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