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深度思考是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深入理解事物本质。
记得我上高中那会,班上有一位女生,学习是出了名的勤奋和拼命。
但她的成绩一直不理想,期中考试,她又考砸了,老师找她谈话,回来后她非常沮丧失落。
我们就安慰她,老师跟你谈什么了。老师说我的成绩总是提不上来,问题是方法出错了,还把我的错题本给收了。
我们都知道她有一本错题本,我们也说过,试卷上都有的题目,直接复习就好了呀,她却不是这样。
每道题都抄下来,并且告诉我们一本错题集复习起来方便,还一副学习方法优良的表情。
而我们另一个成绩很好,常常看起来非常轻松的同学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
错题我先分析为什么错,是概念不清、基础没掌握、思路错误还是马虎。概念不清的重新研究概念,思路错误的回忆当时的思路,分析正确答案的思路是什么,以后同类的题是否都是一样的思路。只有特别有价值的才会抄下来。
平时喜欢看书,也买了不少书,仅仅记住几个观点没深刻理解书中的体系结构,知识不成体系是没多大价值的。
看了没真正消化,不试图深入思考、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本质上跟没看是一样的。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苦功夫的,曾国藩读书的原则是一本不读完决不读下一本书,真正的好书不能求快,慢即是快,快即是无,理解最重要。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头脑清晰、说话掷地有声、旁征博引的人。
再看看自己,几乎丢掉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对于什么事情,几乎都没有自己的想法。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影响自己人生发展的关键。
勤奋固然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
我给出的答案是——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当你在学习、职场、自我认知方面掌握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可以游刃有余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会缺乏远见
比如秦始皇是哪年统一六国的,这种知识是不可繁殖的,但像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就是可繁殖的,它可以让你提高、进步,让你变得更深刻。
不能深刻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量不够。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产生大量信息,但并不是每条信息都是有价值的。
对充斥的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甄别信息有无价值,无价值可以不看,重点是看有价值的。
我们意识到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会缺乏远见。
但深度思考并不是深不可及的,我们通过努力,不断练习是可以获得的一项技能,一旦深度思考成为习惯人生将大不同。
上帝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创造环境,二是建立竞争,羚羊时时刻刻想着怎么跑过狮子,必须有这种决心,否则只会成为狮子的盘中餐。
找到自己深度思考的土壤,还得拥有一套开垦土壤的工具,即有一套深度思考的方法论。
乔布斯曾经说过一句话:
聚焦的意思,不是对必须重视的事情说“是”,而是对现有的另外100个好主意说“不”。他说,专注和简单是我的秘诀之一。于是成就了现在的商业帝国。
为什么这么努力的工作,没有进步,反倒后退了呢?希望我们都记住这句话:努力的核心是专注。
努力的方向太多,最后大脑就像一个装满蜜蜂的沙滩球,被太多的欲望和想法堆积在一起,产生不同的方向,导致这个球最终哪里也去不了。
如果你想要实现大的目标,必须拒绝其它的小目标。
浅尝辄止的人很可能将一无所获,能力没有提升,收入也没有增长,而专注投入走到最后的人,将获得超额收益、以及高速的成长。
利用专注是可以实现快速成长,并实现财务自由,专注地做好那件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在积累你的“马太效应”。
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而好的会变越好。
所以认定一个正确的目标,并坚持、专注的走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多维度思考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
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但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思考过程就像是盲人摸象的过程,努力从多层次,多角度看待问题。
要想多层次思考得跟自己较劲,不能想到一两层就饶了自己,想到一两层以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全了。
认识大象的过程其实是人类拥有的三种逻辑思维之一的结构思考逻辑,按照结构思考逻辑把各个部分找全。
比深度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专注力
分心是这个时代最坑人的陷阱,而缺乏足够的专注力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的认知里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深入思考能力。
而我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其实是他的专注力。
如果你可以专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看一个问题。你会自然而然地转动大脑,开启自己的思考,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会在这个专注的过程中一步步培养起来。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很早就是好朋友。比尔·盖茨的父亲邀请巴菲特共进晚餐时,让他们俩玩了一个游戏——
在手上写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词。两个人的答案竟然完全一致:Focus(专注)
不管是商业大佬还是科学家,都知道专注的力量有多大。有个搞笑的故事讲,牛顿把手表当鸡蛋煮:
牛顿的天赋并没有明显的超人之处,然而他特别勤奋学习,学习和研究都专心致志,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
他常常一连几个星期都留在实验室里,直到实验完成。有一次,他迷着搞实验,竟把手表当鸡蛋放到锅里去煮。
数学家陈景润也因为太过于专注,把自己都逗笑了:
有一次,陈景润走路时撞到树上,非但没察觉到自己走错了路,反倒以为是撞着别人了,一连说了几声:“对不起,对不起!”后来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棵大树,不由得会心地笑了。
雷军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中,他把「专注」排在第一位,雷军的解释是「少就是多」。他说:
在今天喧嚣社会里面少就是多,当你少做一点事情的时候,当你专注做事情做好的时候就是多。
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
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并保持专注节制,就不会输。
这个世界上,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
雄鹰之所以能够到达,是因为它们拥有傲人的翅膀;而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源自专注: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数字时代已经到来,如果我们还没看到数字资产,也没弄懂区块链又是什么,大家都在信息时代,可有的人已经抓住这波机会,赚了大钱。你还在为找不到一个正确的通道入口而烦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