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开始圣经研究有诸多方式:综合性的研究-鸟瞰整本圣经,领略整体的信息。分析性的研究-逐节查看圣经,以求得深入的了解。主旨性或教义性的研究-根据诸多主旨和教义进行的圣经研究。预像性的研究-研究圣经中很多的图画或预像,特别是旧约中描述新约真理的图画或预像。综合性或鸟瞰型的方式对初学者或从未如此研究过圣经的人特别有帮助。透过综合性的方式,不仅可以掌握全貌或看见整片森林,而且这样的鸟瞰会有助于将来研究圣经时了解其细节。
圣经可以分为八大基本部分,旧约有四大部分,而新约有四大部分。但要注意的是每一部分,基督是圣经所有书卷的盼望和根本主旨。在一些场合之中,基督曾宣称祂是所有经卷的主题:
1.马太福音5:17祂说:「我来不是要废掉(经卷),乃是要成全。」
2.当基督和门徒走在以马忤斯的路上,路加告诉我们:「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3.稍后那晚,主对门徒中的十个说话,即路加在路加福音24:44-47告诉我们的内容:「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45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46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47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
4.在约翰福音5:39和40中,当耶稣和犹太人对话时,耶稣说:「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40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此外,启示录19:10说:「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换句话说,预言以及所有经卷的本质和目的都为要启示耶稣基督。显然,由于人的堕落和需要,基督是旧约和新约的主旨,因为只有透过祂,我们才能拥有永生和丰盛的生命(约翰福音10:10)。
旧约(四大部分)
律法―为基督奠定基础
历史―为基督作预备
诗歌―对基督的渴慕
预言―对基督的期盼
预备和基础
旧约四大部分奠定弥赛亚救主来临的基础,预期祂是先知、祭司、王以及受苦的救主,在祂统治前,必须为人的罪而死。
新约(四大部分)
四福音书
明证
述说期盼许久的救主,终于来临的故事,以及祂的位格和工作。
使徒行传
传扬增长
借着圣灵的作工,使徒行传宣扬救主已经来临的信息。
书信
释义和应用
详尽阐述基督位格和工作完整的意涵,及此如何对基督徒,即基督在地上的大使之行为产生影响。
启示录
完满地实现
预言末日的事件及主再来,祂在末日的统治,以及永恒的国度。
圣经首五卷书有时称为五经,意思是「五卷书」。也以律法书而为人所熟知,因为其中包含主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民的律法和指示。申命记最后段落描述到摩西的死亡,所以除此之外,这几卷书皆为摩西所著。这五卷书为基督的来临立下基础,神拣选并成立以色列国。身为神拣选的子民,以色列成为旧约的保管者,应许之约的受领者,以及弥赛亚降临的管道(罗3:2;9:1-5)。
摩西。
主前1450-1410年。
书名创世记取自七十士译本(LXX),旧约希腊译本。
即使我们粗略地阅读创世记,也会发现本书最为突出的主旨是祝福和咒诅。顺服和有信心,就能经验仿佛在伊甸园的祝福,不顺服则有咒诅。整卷书着重此一主旨以及其对照的咒诅;不过可能最重要的主旨是神透过亚伯拉罕和神跟亚伯拉罕的约拣选一个国家。
起源:创世记不仅有「开始」的意思,而且是起源之书。创世记提供了历史的参考依照,所有后续的启示都接续创世记的故事。圣经上所有重要主旨的源头都在创世记中。这是一本包含诸多起源的书,其中我们看到天地万物的开始,男女的开始,人的罪和堕落的开始,神应许拯救的开始,神拣选以色列国当祂子民的开始,因为神在他们身上有特别的目的,他们要作为弥赛亚和救主降临的管道。在创世记我们读到亚当和夏娃,读到诱惑者撒旦,读到挪亚、洪水、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和他的兄弟。在这卷书中,其他的开始还有婚姻、家庭、工作、罪、谋杀、死刑、献祭、种族、语言、文明、安息日、企图成为联合国的最早尝试,和巴比伦主义。圣经彻彻底底是历史的启示,是神在历史上行动的记述。
由于对亚伯拉罕的呼召,和借着他的后代祝福万国的应许是创世记重要的信息,所以钥章都和亚伯拉罕的约以及重申此约有关的章节,12:1-3;15:1-21;17:1-9。
亚当、夏娃、挪亚、亚伯拉罕、撒拉、以撒、利百加、以扫、雅各、拉结、约瑟。
预言性:紧接着堕落之后,拯救的应许在女人的后裔中赐下(3:15),不过弥赛亚的连结清楚贯穿创世记:系出塞特(4:25),闪的后代(9:26),亚伯拉罕的家族(12:3),以撒的后裔(26:3),雅各的儿子(46:3),犹大的支派(49:10)。
预表性:创世记有几个主要的预像描述救主。
(1)亚当是基督的预像(罗5:14)。正如亚当是旧创造物的头,基督也是新的属灵创造物的头。
(2)亚伯献上有血的祭物,指向基督会为我们而死。该隐谋杀亚伯也揭示基督的死亡。
(3)麦基洗德也是基督的预像(见来7:3)。
(4)约瑟的父亲非常爱他,弟兄们背叛他,然而他却成为他们获救的管道,所以约瑟预表基督。
这卷书很轻易地可以分成二大段落:四件事件和四个人
I.四件事件(创1-11)
A.世界和人的创造(1-2)
B.人的败坏,堕落(3-5)
C.人的毁灭,洪水(6-9)
D.人的分散,多个邦国(10-11)
II.四个人:拣选一国,并为救主作预备(创12-50)
A.亚伯拉罕(信心之父和以色列国之父)(12-23)
B.以撒(蒙爱的应许之子)(24-26)
C.雅各(诡计和惩戒)(27-36)
D.约瑟(受难和荣耀)(37-50)
「出埃及记」(Exodus)是拉丁文,衍生自希腊文exodos。希腊七十士译本(LXX)的译者称这卷书为exodos。这个字的意思是「出去」或「离开」。
出埃及记有二个重要主旨:(1)逾越节中所描绘的救赎;(2)从埃及的奴役中获得释放,表现在出埃及和过红海中。
「救赎」出现九次(6:6;13:13;15:13;21:8;34:20)。
在埃及经过近四百年的增长后,出埃及记继续上帝所拣选的子民,以色列国的历史,并且描述他们脱离埃及获得拯救,发展成一个国家,实际上是受神统治的神权政治国家。出埃及记描述摩西的诞生和经历,以及神呼召他带领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进入应许之地,就是迦南地。神借着逾越节羔羊、不杀以色列人的长子、十个灾祸的神迹、过红海,向祂的子民显示自己不仅比埃及的法老王更有能力,而且是至高主耶和华,是救赎和启示的神。
当以色列人过红海,抵达旷野沙漠后,神赐给他们公义的律法,宣布他们做属祂的产业,而且他们要作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并以此向万国做见证(出19:4-7)。这个包括十诫神圣的律法彰显神的圣洁,教导以色列人如何爱神和彼此相爱,其中也揭示所有人都亏欠神的圣洁,需要有方式接近赦罪的神。借着会幕、牲祭、利未祭司制度,神将赦免赐给人。
十二到十四章记载以色列神实现祂的应许,把以色列人从奴隶中救赎出来,借着血(逾越节的羔羊)和大能(分开红海),将以色列人从奴役当中拯救出来。
6:6所以你要对以色列人说:『我是耶和华;我要用伸出来的膀臂重重的刑罚埃及人,救赎你们脱离他们的重担,不做他们的苦工。(也见2:2)
19:5-6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6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
摩西、亚伦、米利暗、法老。
虽然出埃及记没有直接预言基督,但有多处救主的美丽预表。
(2)逾越节是基督非常特殊的预像,基督是神无罪的羔羊(约1:29,36;林前5:7)。
(3)七个节期,每一个节期描述救主的某种面向。
(4)出埃及,保罗把洗礼和出埃及连结,表达我们与基督同死,同埋,同复活(林前10:1-2;罗6:2-3)。
(5)吗哪和水二者都是基督的画像(约6:31-35,48-63;林前10:3-4)。
(6)会幕藉其材料、颜色、器具、摆设和奉献的祭物来描绘救主。
(7)大祭司很清楚地预示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来4:14-16;9:11-12,24-28)。
出埃及记可以很容易地分成二大段落:救赎和启示
I.救赎出埃及(1-18)
A.为奴(屈服)(1-12)
B.脱离为奴(借着血和大能的救赎)(12-14)
C.到西乃山的旅程(教育)(15-18)
II.来自神的启示(19-40)
A.赐下律法(19-24)
B.会幕的设置(25-31)
C.违背律法(32-34)
D.会幕的建造(35-40)
利未记书名取自七十士译本,意思是「关乎利未人」。利未人是神拣选的祭司,服事以色列人。利未记包含许多神所赐的律法,指引他们如何作为祭司敬拜神。
利未记11:45:「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未记的指引表明,在神面前以色列人的行为要成为圣洁的子民。利未记的目的是教导以色列人:(1)如何敬拜神并与神同行;(2)国家如何完成祭司国度的呼召。利未记的重要主旨是圣洁。只有借着祭司的调解,献上祭物才能接近圣洁的神。
「圣洁」。
17:11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
20:7-8所以你们要自洁成圣,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8你们要谨守遵行我的律例;我是叫你们成圣的耶和华。
十六章描述赎罪日,赎罪日成为希伯来行事历中最重要的日子,因为只有这日,大祭司才获准进入至圣所,为人民赎罪。「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16:30)。
摩西和亚伦。
利未记和出埃及记相似,有多处明显的基督预像。
(1)五个献祭都预表,无罪的生命中,基督的位格和工作,祂顺服天父,好让我们能和神团契。
(2)如前所述,利未记中的大祭司是非常突出的基督预像。
(3)如前所述,七个节期也是救主的预像。
利未记可划分成二大清楚的段落:献祭和成圣。
I.献祭(1-17)
A.接近神的献祭的条例(1-7)
B.祭司的条例(8-10)
D.全体人民赎罪的条例(16-17)
II.成圣(18-27)
A.神子民成圣的条例(18-20)
B.神祭司成圣的条例(21-22)
C.敬拜成圣的条例(23-24)
D.在迦南地成圣的条例(25-26)
E.成圣和许愿的条例(27)
民数记书名取自第一章和廿六章二次数算以色列民的记载,第一次在西乃山,第二次在摩押平原。
另一贯穿民数记全书的重要主旨是神对祂子民持续的眷顾。不管以色列人反叛和不信神,神仍一再地奇妙供应他们所需;祂供应他们水、吗哪、鹌鹑。即便以色列人抱怨、发牢骚、反叛神时,神仍然继续爱他们。
「飘流」。
14:22-23这些人虽看见我的荣耀和我在埃及与旷野所行的神迹,仍然试探我这十次,不听从我的话,23他们断不得看见我向他们的祖宗所起誓应许之地。凡藐视我的,一个也不得看见;
20:12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十三到十四章是钥章,因为这二章记载国家重要的转捩点。此处,在加低斯巴尼亚(32:8),摩西打发十二个探子去窥探迦南地,除约书亚和迦勒外,其余十个探子都报恶信。以色列人接获恶信后,只注目那地的巨人,却不相信神,并拒绝进去占领和征服那流奶与蜜之地。
摩西、亚伦、米利暗、约书亚、迦勒、巴勒。
(1)比起挂在杆子上的蛇(比较民21:4-9和约3:14),可能没有一处地方更能清楚描绘基督和祂钉死在十字架上了。
(2)给人民解渴的盘石是基督的预像(林前10:4)。
(3)日用的吗哪描述基督是天上赐下的粮(约6:31-33)。
(4)云柱和火柱描绘基督的指引,而逃城无疑描绘基督是叫我们免于审判的避难所。
(5)最后,纯红的母牛也是基督的预像(19章)。
民数记划分成三大段落:西乃的预备,旧世代的失败,新世代的预备。
I.西乃的预备(旧世代)(1-10)
A.人民的位置和数点人民(1-4)
B.神的训诫和人民的成圣(5:1-9:14)
C.朝往应许之地的旅程(9:15-10:36)
II.旧世代的失败(11-25)
A.沿途的不满足(11-12)
B.在加低斯巴尼亚的不信(13-14)
C.主的教训(15-25)
III.新世代的预备(26-36)
A.以色列的重新组织(26-27)
B.献祭和许愿的条例(28-30)
C.土地区域的分划(31-36)
以下插图说明各支派安营和行进的位置:
插图3
主前1410年。
要儆醒以免你忘记。经过旷野漂流四十年之后,以色列人在即将进入应许之地的前夕,百姓必须被提醒神为他们所行的一切和祂的律法,免得忘记神所做的事情和他们身分。神的律法攸关以色列民的存活,能否承受这地为业,以及作神圣洁的国民和万国之中祭司的国度(申4:1-8)。部分主旨与目的也在强调教导孩子爱神,顺服神的必要性,因为这攸关存亡。申命记的尾声再续神和以色列的约(29章),指派约书亚为新的领袖(31章),和摩西的过世(34章)。
「约」(出现廿七次)。
4:9「你只要谨慎,殷勤保守你的心灵,免得忘记你亲眼所看见的事,又免得你一生、这事离开你的心;总要传给你的子子孙孙。
4:23你们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们神与你们所立的约,为自己雕刻偶像,就是耶和华你神所禁止你做的偶像;
4:31耶和华你神原是有怜悯的神;他总不撇下你,不灭绝你,也不忘记他起誓与你列祖所立的约。
10:12-14「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事奉他,13遵守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14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属耶和华你的神。
30:19-20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20且爱耶和华你的神,听从他的话,专靠他;因为他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长久也在乎他。这样,你就可以在耶和华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所赐的地上居住。」
第廿七章是钥章,因为本章以色列正式承认这约,如同摩西和祭司在9-10节晓谕以色列人所说:「你今日成为耶和华你神的百姓了。所以要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遵行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
廿八到卅章也是钥章,因为这三章说明与以色列未来有关的应许,顺服就有祝福,不顺服就有咒诅。
摩西和约书亚。
申命记可以分成五大段落:
I.前言(1:1-5)
II.回顾以色列的漂流―历史的(1:6-4:43)
III.重申以色列的律法―律法的(4:44-26:19)
IV.确认以色列的约―激励的(27:1-30:20)
V.结论(31:1-34:12)
记忆用关键字和主旨一栏表
创世记
起初
国家的拣选
出埃及记
救赎
国家的救赎
利未记
圣洁
国家的成圣
民数记
漂流
国家的方向
申命记
回顾
国家的指示
前面提过,旧约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部分,每部分对耶稣的位格都有特别的着重点。从约书亚记到以斯帖记,是第二部分,共有十二卷书,处理以色列国的历史。这些书卷涵盖国家的生命,从占领土地一直到有二次被逐离,并且丧失了国土,这样的结局都因以色列的不信和不顺服。这段以色列的历史大约有八百年,这十二卷书描述以色列人征服和占领迦南地,士师的统治,王的设立,以色列分裂为南国和北国,亚述攻占北国,巴比伦俘虏南国,在尼希米和以斯拉的带领下以色列人归回到耶路撒冷。
这几卷书使我们预备迎接基督弥赛亚的来临,可以下列的方式来了解:
约书亚记
士师记―路得记
国家占领土地
国家受压迫
神权政治:这几卷书涵盖以色列由神统治的时期(主前1405-1043年)。
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记下
列王纪上1-10
列王纪上11-22
列王纪下1-17
列王纪下18-25
历代志上
历代志下
国家的稳定
国家的扩张
国家的荣耀
国家的分裂
北国的衰败
南国被逐离国土
圣殿的预备
圣殿的摧毁
君王政治:这几卷书追溯以色列君王政治的历史,从设立一直到主前586年被毁灭。
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
以斯帖记
圣殿的恢复
耶路撒冷城的重建
国家百姓的保护
复兴:这几卷书描述余民被掳七十年之后归回故土(主前605-536年)。
约书亚。
主前1400-1370年。
不像旧约前五卷书,本书书名取自其中主要人物,嫩的儿子,摩西的帮手约书亚。约书亚原本的名字是何希阿(民13:8;申:32:44),意思是「拯救」。但在旷野漂流的时候,摩西改名为约书亚(Yehoshua),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或「拯救,耶和华」(民13:6)。Joshua(约书亚)是Yehoshua的缩写。这名字等同于先知对约书亚、探子、人民的期盼或提醒,要他们了解战胜仇敌和占领土地是借着主的力量,而不是靠人的才能、智慧、能力。本书以约书亚为名,虽然约书亚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策略家之一,但他的智慧和军事成就均来自主,惟有主是我们的拯救。正是祂带给以色列胜利,消灭以色列的仇敌,并使其占领土地。
约书亚记的主旨与目的是占领、征服、划分应许之地。约书亚记显示神信守应许,祂向以色列所行的一切就如同祂所应许的(比较创15:18;书1:2-6,21:43-45)。约书亚记所记载的事件是有选择性的,要表现神替祂的子民特别干预一切极度不利的情势。亚伯拉罕和撒拉的儿子以撒诞生,以及占地为业,进了坚固的城,都显明神信实守约;这在乎神的作为,不论人如何努力也无法成就(见罗4)。
占领,征服,胜利,分地。
1:3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
1:8-9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9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
11:23这样,约书亚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话夺了那全地,就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将地分给他们为业。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24:14-15「现在你们要敬畏耶和华,诚心实意地事奉他,将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华。15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对任何国家而言,领袖的更换总是重要的时刻,以下是约书亚记的钥章。
一到四章:记载领袖从摩西更换成约书亚,以及约书亚受神委任时,神对他个人应许和鼓励。这四章也记载以色列人借着神的力量穿越约旦河,以及穿越约旦河的记念,及随后的陈述:「当那日,耶和华使约书亚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在他平生的日子,百姓敬畏他,像从前敬畏摩西一样。」
第廿四章:领袖的更换的重要本质,同样是重要的一章。本章约书亚提醒百姓从亚伯拉罕的时代,以色列人从埃及被拯救出来,穿越约旦河,一直到击败迦南人,神都是信实的。他吁求他们记住务要忠真,否则会被主灭绝。
约书亚、喇合、迦勒。
本书虽然没有直接预言弥赛亚基督,但是有多处预像指向救主。约书亚以二种非常重要的方式预表基督。首先他的名字约书亚(Yeshua)是Yehoshua的缩写,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这名字的希腊文和耶稣(Jesus)的名字相同。实际上使徒行传7:45中,就称约书亚为耶稣(Jesus)。其次,约书亚就是基督的预像,因为他成功带领以色列进入应许的迦南地,得着安息(比较来4:8)。象征我们信靠基督就进入安息。约书亚预表救主,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2:9-10)。此外,5:13-15约书亚遇见耶和华军队的元帅,这无疑是基督显现,即基督降生来世前的显现,教约书亚明白,祂来是要作元帅。最后喇合的朱红线绳(2:21)描述拯救须要透过基督的宝血和死亡(比较来9:19-21)。这位外邦的妓女听见神大能的作为,相信了,也藏了探子,当耶利哥毁灭时,她就被救了出来;此外,她也出现在基督的家谱中(太1:5)。
I.入侵迦南(1:1-5:12)
A.委任约书亚(1:1-9)
B.约书亚对人民的命令,以及他们的回应(1:10-18)
C.窥探耶利哥(第2章)
D.过约旦河(第3章)
E.纪念过约旦河(第4章)
F.人民行割礼(5:1-12)
II.征服迦南(5:13-12:24)
A.胜利的条件:神作为元帅(5:13-15)
B.在中央的战役(第6-8章)
C.在南方的战役(第9-10章)
D.在北方的战役(11:1-5)
E.回顾胜利(11:16-12:24)
III.迦南的划分(第12-21章)
A.二个半支派的继承(第13章)
B.迦勒的继承(第14章)
C.九个半支派的继承(15:1-19:48)
D.约书亚的继承(19:49-51)
E.逃城(20:1-9)
F.利未人的城邑(21:1-45)
IV.结论(第22-24章)
A.对祭坛的争论(第22章)
B.约书亚的训话(23:1-24:28)
C.约书亚的过世(24:29-33)
传统上认为撒母耳是本书的作者,但实际上并无法确定作者是谁。撒母耳可能收集从士师到先知如拿单时期的资料,而迦得可能是编辑这些资料的人(见代上29:29)。
主前1050-1000年。
本书书名取自称为士师的领袖;士师则是神兴起来要拯救以色列脱离压迫者的人。2:16:「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是本书书名的最佳表达。然而,神才是以色列最终的士师和拯救者。神本身允许先让以色列受到压迫,藉此管教一再地背离神的以色列,然后,国家悔改和呼求神的帮助之后,神再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
约书亚记和士师记的氛围有很强烈的对照,以色列从胜利的欢欣到失败的苦痛,从自由到压迫,从前进到倒退。那么,为什么有本书呢?
以历史而言,士师记衔接约书亚时代和先知撒母耳之间的历史缺口,接在撒母耳之后就是扫罗、大卫统治下君王政治初期时代。士师记记载背离、压迫、呼求和拯救的七个历史循环。如此,也就说明了以色列需要君王政治的缘由。当每个人都任意而行时(21:25),国家需要一位公义的王来领导。
以教义而言,士师记使我们注意几个重要真理。如同神在申命记所警告:顺服会带来祝福,而不顺服会带来神的管教和压迫。不过士师记也提醒我们,当人们转向神,向祂呼求和悔改,恒久忍耐和有恩惠的神会拯救他们。士师记的主旨是借着描述重复的循环来揭示;这些循环的模式,首先都是背离神,然后是神管教的压迫,接着是百姓的呼求和悔改,最后是神兴起士师来拯救国家。
恶(14次),士师,判断,审判(22次);循环。
2:15-16他们无论往何处去,耶和华都以灾祸攻击他们,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又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他们便极其困苦。16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
2:20-23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他说:「因这民违背我吩咐他们列祖所守的约,不听从我的话,21所以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22为要藉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我的道不肯。」23这样耶和华留下各族,不将他们速速赶出,也没有交付约书亚的手。
21:25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一到二章中我们回首过往,看见以色列的罪;昂首向前,看以色列将被奴役。就此而论,此二章提供本书关键问题的概观。以色列的失败,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重复的语句之中:「没有赶出……居民」(士师记1:21,27,29,30)。这个早期的失败,是以色列后来对主不忠诚的要因。所以第二章是本书的摘要,其余内容则是一个个循环的记载:从敬虔到不敬虔,到压迫,到最后神透过士师来拯救以色列。
士师,包括俄陀聂、以笏、珊迦、底波拉和巴拉、基甸、陀拉和睚珥、耶弗他、以比赞、以伦、押顿,和参孙。最为人熟知的士师是底波拉、基甸和参孙。
每一个士师都是统治者-拯救者,所以他们是救主的画像,肩负救主、公义的拯救者和王的工作。
士师记可以很容易划分成三个部分:恶化(1:1-3:4),拯救(3:5-16:31),沦丧(17:1-21:25)。有些人把本书划分成七个背离神的循环。
I.衰颓—引言,士师时期的理由(1:1-3:6)
A.政治情势(1:1-36)
B.属灵光景(2:1-3:6)
II.拯救—士师时期的历史和管理(3:7-16:31)
A.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压迫和俄陀聂的拯救(3:7-11)
B.摩押人的压迫和以笏的拯救(3:12-30)
C.珊迦打败非利士人(3:31)
D.迦南人的压迫和底波拉和巴拉的拯救(4:1-5:31)
E.米甸人的压迫和基甸的拯救(6:1-8:35)
F.亚比米勒的残暴(9:1-57)
G.陀拉担任士师(10:1-2)
H.睚珥担任士师(10:3-5)
I.亚扪人的压迫和耶弗他的拯救(10:6-12:7)
J.以比赞担任士师(12:8-10)
K.以伦担任士师(12:11-12)
L.押顿担任士师(12:13-15)
M.非利士人的压迫和参孙的一生(13:1-16:31)
III.腐败—背离神和混乱,士师时期的毁灭(17:1-21:25)
A.米迦和但人的迁移(17:1-18:31)
B.便雅悯人的战争(19:1-21:25)
和士师记一样,作者身份无法确定,即便犹太传统认定是撒母耳;然而,此说法可能性不高,因为路得记的作者提到大卫,而撒母耳早在大卫登基以前就过世了(4:17,22)。
主前1000年。
路得记取名自主角之一,摩押女子路得。路得是大卫的曾祖母,出现在救主的家谱中(太1:5)。圣经中另一以女子命名的书卷是以斯帖记。
路得记叙述一对以色列夫妇,在闹饥荒的时候迁移到摩押地的故事。当这对夫妇在摩押时,丈夫和二个儿子去世,留下母亲(拿俄米)和二个儿媳妇(俄珥巴和路得)。拿俄米决定回到以色列,而路得坚持要与她同行。她们回到以色列后,便向亲戚波阿斯求助;最后路得嫁给了波阿斯。
路得像黑天鹅绒毛上一颗璀灿的钻石,在黯淡的士师时期闪闪发光。当混乱、自私、腐败当道时,路得记叙述了忠贞、纯洁、爱的故事。在遍地都是背离神的光景中,路得展示了信心和顺服的正面形象,并证明这般的信心会带来祝福。路得记是大卫王身世血统的重要连结;如前所述,路得也出现在弥赛亚的家谱中。
亲族(14次),赎(9次)。思想上的关键词应该是赎业至亲。
1:15-17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他本国和他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16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17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的降罚与我。」
3:11-13女儿啊,现在不要惧怕,凡你所说的,我必照着行;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德的女子。12我实在是你一个至近的亲属,只是还有一个人比我更近。13你今夜在这里住宿,明早他若肯为你尽亲属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为你尽了本分,你只管躺到天亮。」
第一章是钥章,因为本章显示路得做出信心的决定,承诺要委身和拿俄米在一起。这个决定使她得到救赎。
第四章是另外一钥章,因为在本章中路得从一位贫穷的寡妇,借着赎业至亲得到婚姻和财富。
路得、拿俄米、波阿斯。
在旧约,如果人或地产被卖而受束缚,只有所谓赎业至亲或goel(「至亲」)达成一些要求后,才可赎回。这完全说明救主的救赎工作。goel必须是:
1.被赎者的血亲(亲族)(申25:5,7-10;约1:14;罗1:3;腓2:5-8;来2:14-15)。
2.付得起赎价(比较2:1;彼前1:18-19)。
3.有意愿赎回或肯付赎价(比较3:11;太20:28;约10:15,18;来10:7)。
4.本身是自由的,就像基督没有罪,不受罪的咒诅(林后5:21;彼前2:22;约壹3:5)。
I.路得的决心和返回(1:1-22)
A.她的背景(1:1-5)
B.她的抉择(1:6-18)
C.抵达伯利恒(1:19-22)
II.路得收割的权利(2:1-23)
A.她拾取麦穗的权利(2:1-3)
B.她拾取麦穗的结果(2:4-7)
C.她拾取麦穗的报告(2:17-23)
III.路得的请求(3:1-18)
A.拿俄米的建议(3:1-4)
B.路得的执行(3:5-9)
C.波阿斯的同意(3:10-18)
IV.路得的回报(4:1-22)
A.一个丈夫(4:1-12)
B.一个儿子(4:13-17)
C.一个系谱(4:18-22)
撒母耳记上、下的作者并无法准确地确认。犹太法典的传统认为这二卷书的作者是撒母耳。虽然撒母耳记上、下书名取自书中前面数章主要人物-先知撒母耳,然而先知不可能写撒母耳记上全书,因为第廿五章记载他的死亡。不过撒母耳记上10:25确实指出撒母耳写了一本书;此外,历代志上29:29表明拿单和迦得所记的事件,也载在撒母耳记中。
主前930年和稍后的年代。
原先在希伯来圣经中,撒母耳记上、下是合在一起的一卷书。这二卷书描述以色列早期君王的历史。基本上撒母耳记上是关于扫罗的事情,而撒母耳记下是关于大卫王的历史。撒母耳记上、下以先知撒母耳为书名,从士师到建立君王政治的过渡期间,撒母耳是神所使用的人。
虽然撒母耳记原为一卷书,但七十士译本(旧约的希腊文翻译本)的译者将此书分成上、下二卷。耶柔米(Jerome)(拉丁文的武加大译本)和现代版本都使用这样的分卷。不同时期有不同书名,有「王国一书和二书」(七十士译本),「国王记上、下」(武加大),「撒母耳记上、下」(希伯来传统和现代版本)。
撒母耳记上开始以撒母耳的诞生和在圣殿所受的训练,描述这位伟大神人如何以先知、祭司,和最后一位士师的身分带领以色列。撒母耳领导期间,以色列百姓要像列国一样,要求有王。在神的指示下,撒母耳膏立扫罗为第一位王。不过扫罗由于不顺服而被神拒绝。又在神的指示下,撒母耳膏立大卫这位合神心意的人,取代扫罗成为以色列的王。本书其余部分描述妒忌发狂的扫罗和敬虔的大卫之间的争战。
撒母耳记上接续以色列的历史,撒母耳紧接着士师记的参孙之后(比较士师记16:31)。本书记载国家领导权的过渡是从士师到君王,从神权政治到君王政治。以色列不愿意让耶和华统治他们的生活,各人任意而行,以为君王政治能带来国家稳定,因为百姓情愿追随一位属世的国王。「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8:7)。
以历史而言,撒母耳记上其主要目的之一乃是记载大卫王朝的属神根源。
思考上,关键字是过渡;但用法上,膏(立)(7次)和厌弃(7次)乃是过渡期间的二个重要关键字。
8:6-7撒母耳不喜悦他们说「立一个王治理我们」,他就祷告耶和华。7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
13:14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15:22-23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23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第八章,特别是第十九至廿二节,记载以色列百姓可悲的抱怨,他们要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他们,统领他们,为他们争战。此处,主答复他们的请求,告诉撒母耳要为他们立一位国王,而先知肩负起他的职责,成为立王的人。
第十五章是另一钥章,本章记载由于扫罗的不顺从和顽固,因此王的权柄就从扫罗转给大卫(比较15:23)。
第十六章是另一钥章,记载拣选和膏立大卫。
先知撒母耳,不顺服的扫罗王,牧羊人大卫。
撒母耳是一幅有趣的基督画像,他是先知也是祭司,虽然不是王,但是他是一位士师,神使用他来开启新的时代。
弥赛亚字面上的意思是「受膏者」;圣经中,撒母耳记是第一卷使用受膏者一词(2:10)的书卷。此外,在大卫身上我们发现弥赛亚的基本画像和期待。大卫出生在伯利恒,是一位牧羊人,后来统治了以色列;透过大卫王朝成为弥赛亚王的先驱。在新约中,基督被描述为「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罗1:3)。
I.撒母耳,最后一位士师(1:1-8:22)
A.呼召撒母耳(1:1-3:21)
B.委任撒母耳(4:1-7:17)
C.撒母耳关心之事(8:1-22)
II.扫罗,第一位王(9:1-15:35)
A.拣选扫罗(9:1-12:25)
B.弃绝扫罗(13:1-15:35)
III.大卫,下一位王(16:1-31:13)
A.大卫,牧羊人,被拣选和受膏(16:1-23)
B.大卫,击杀巨人者,受扫罗召见(17:1-58)
C.大卫,约拿单的朋友,但为扫罗厌弃(18:1-19:24)
D.大卫,逃难者,被扫罗追杀(20:1-26:25)
1.约拿单保护大卫(20:1-42)
2.亚希米勒保护大卫(21:1-9)
3.亚吉保护大卫(21:10-15)
4.大卫和随从(22:1-26:25)
E.大卫逃往非利士(27:1-31:13)
1.大卫作非利士的仆人(27:1-28:2)
2.扫罗求问隐多珥的女巫(29:1-11)
3.非利士人排除大卫(29:1-11)
4.大卫摧毁亚玛力人(30:1-31)
5.非利士人和扫罗的死亡(31:1-13)
参见撒母耳记上的说明。
撒母耳记下没有中断以色列王国的故事,本书继续以色列王国的开始;开头是扫罗的过世,接着是大卫的掌权。本书涵盖大卫四十年的统治(5:4-5),描述他统治期间的胜利和悲剧,其中包括他犯了奸淫和谋杀的罪,以及犯此罪对家庭和国家所造成的后果。撒母耳记下记述大卫的统治,主旨是「罪如何使胜利变成灾难」。扫罗建立了王国,大卫扩张了王国。扫罗的王国脱离士师时代,给了以色列稳定,而大卫的统治带来成长和扩张。圣经一贯的方式是直言无隐,述说领导人物的长短处;本书则描绘大卫王生命的好、坏和丑陋。
大卫的名字出现大约267次(NASB),他的名字无疑就是关键字。
7:12-16你寿数满足、与你列祖同睡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13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14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责打他,用人的鞭责罚他。15但我的慈爱仍不离开他,像离开在你面前所废弃的扫罗一样。16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原文作你)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
12:12-14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13大卫对拿单说:「我得罪耶和华了!」拿单说:「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于死。14只是你行这事,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
第五章是钥章,本章叙述大卫作王统治全以色列。不过十一到十二章可能是更为重要的二章,这二章记载大卫犯罪,得罪了拔示巴和她的丈夫乌利亚,后来先知拿单斥责大卫,最后大卫犯罪的结果是惩戒临到大卫的家中。
大卫、拔示巴、拿单、押沙龙、约押、暗嫩、亚希多弗。
除了大卫的罪外,他预表基督是以色列的王。在本章中,神和大卫立约,最后应验在基督身上。
撒母耳记下很自然地可以分为三部分:大卫的胜利(1-10),大卫的过失(11),大卫的灾难(12-27)
I.大卫的胜利(1-10)
A.国王登基(1:1-5:6)
B.王国的巩固(5:7-6:23)
C.关乎王国的约(7:1-29)
D.国王的征服(8:1-10:19)
II.国王的过失(11:1-27)
A.国王犯奸淫之罪(11:1-13)
B.国王计谋杀人(11:14-27)
III.国王的灾难(12:1-24:25)
A.家中的灾难(12:1-13:36)
B.王国的灾难(13:37-24:25)
作者不详,不过犹太人认为作者是耶利米。如莱理(Ryrie)指出:
大卫死亡后(第一到二章),他的儿子所罗门登基。一到十一章追溯所罗门的生活和统治,包括以色列达到荣耀的颠峰,王国的扩张,以及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和王宫。但所罗门晚年,由于外邦嫔妃的不良影响,使他的心偏离,不在圣殿敬拜神,离开了神。
下一任王是罗波安,他丧失了王国的北方。之后,包含十个支派的北国称为以色列,而包含犹大和便雅悯的南国称为犹大。列王纪上最后数章,着重描写亚哈王的恶行,以及公义的先知以利亚谴责亚哈王的恶行和以色列的不顺从。
所以本书主旨显示不顺服如何致使王国的分裂。国家的兴盛有赖于领袖和百姓忠诚守约,就是神和以色列所立的约。列王纪上不仅记载列王的历史,而且证明任何一位国王(和全国)的成功,端看王对神的律法或真理遵守的程度。本书真实阐释「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箴14:34)的道理。不信守神的约,后果就是国势下滑和百姓被俘虏。
关键字是「国」,出现357次(NASB);主要观念是王国的分裂。
9:3-7对他说:「你向我所祷告祈求的,我都应允了。我已将你所建的这殿分别为圣,使我的名永远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里。4你若效法你父大卫,存诚实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谨守我的律例典章,5我就必坚固你的国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远,正如我应许你父大卫说:『你的子孙必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6倘若你们和你们的子孙转去不跟从我,不守我指示你们的诫命律例,去事奉敬拜别神,7我就必将以色列人从我赐给他们的地上剪除,并且我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使以色列人在万民中作笑谈,被讥诮。
11:11所以耶和华对他说:「你既行了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约和律例,我必将你的国夺回,赐给你的臣子。
十一和十二章:十一和十二章是钥章,这二章描述所罗门的死亡和王国的分裂。
其他重要的章节是第三和第四章,这二章是叙述所罗门选择智慧,并以智慧治国。此外还有第八章,行奉献圣殿的礼;以及第十七到十九章,是记载以利亚的伟大事工。
所罗门、耶罗波安、罗波安、以利亚和以利沙、亚哈和耶洗别。
和大卫一样,所罗门是旧约中基督最重要的预像之一,描绘弥赛亚未来在世上的统治。特别是所罗门的名声、荣耀、财富,和尊贵都预表地上国度中的基督。所罗门也以其大智慧,表现出基督来。
列王纪上很自然的分为二个部分:合一的王国(1-11),分裂的王国(12-22)。
I.合一的王国:所罗门四十年的统治(1-11)
A.所罗门的登基(1:1-3:1)
B.所罗门的智慧(3:2-4:34)
C.所罗门的圣殿(5:1-8:66;比较代下2:1-7:22)
D.所罗门的名声(9:1-10:29;比较代下8:1-9:28)
E.所罗门的衰败和沦亡(11:1-43)
II.分裂的王国:二个王国的前八十年(12-22)
A.分裂的原因(12:1-24)
B.耶罗波安在以色列的统治(12:25-14:20)
C.罗波安在犹大的统治(14:21-31)
D.亚比央在犹大的统治(15:1-8)
E.亚撒在犹大的统治(15:9-24)
F.拿达在以色列的统治(15:25-31)
G.巴沙在以色列的统治(15:32-16:7)
H.以拉在以色列的统治(16:8-14)
I.心利在以色列的统治(16:15-20)
J.暗利在以色列的统治(16:21-28)
K.亚咍在以色列的统治(16:29-22:40)
L.约沙法在犹大的统治(22:41-50)
M.亚哈谢在以色列的统治(22:51-53)
因列王纪上、下原为一卷书,后分为二,故可参见列王纪上关于作者的讨论。
约主前550年。因列王纪上、下原为一卷书,故可参见列王纪上关于年代的讨论。
见列王纪上。
列王纪下继续以利亚和其继承人以利沙的故事,但是本书也继续「二组王国的故事」。因此,本书继续追溯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的历史,直到二国被征服和俘虏。以色列在主前722年被亚述攻破,而犹大在主前586年被巴比伦攻破。先知在二国之中,先知不断警告百姓,除非悔改,不然神将会惩罚,列王纪下教导国家执意犯罪终有悲惨的结局。撒母耳记上、下,国家诞生;列王纪上,国家分裂;列王纪下,国家分散。神多年来透过先知吁求百姓之后,如同祂所言,祂的耐心最后转变成管教。由于列王纪上、下原为一卷书,所以此二书有同样的主旨与目的,教导我们不忠诚(不顺服神的律法和背叛)会招来神的管教,以及君王政体的分崩离析。由于二国的王没有凭公义治国,也没有留心神的真理,因此二国都崩塌。
二个关键字是「王」,出现400次(NASB),和「先知」,出现34次(NASB)。但是描述内容的关键字眼是离散或俘虏,因为本书描述历史的终止,就是君王政体的消失和二个王国的离散。
17:18-23所以耶和华向以色列人大大发怒,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只剩下犹大一个支派。19犹大人也不遵守耶和华他们神的诫命,随从以色列人所立的条规。20耶和华就厌弃以色列全族,使他们受苦,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以致赶出他们离开自己面前,21将以色列国从大卫家夺回;他们就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作王。耶罗波安引诱以色列人不随从耶和华,陷在大罪里。22以色列人犯耶罗波安所犯的一切罪,总不离开,23以致耶和华从自己面前赶出他们,正如藉他仆人众先知所说的。这样,以色列人从本地被掳到亚述,直到今日。
23:27耶和华说:「我必将犹大人从我面前赶出,如同赶出以色列人一般;我必弃掉我从前所选择的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说立我名的殿。」
许多章皆属钥章:第二章以利亚被接到天上;第四章以利沙为寡妇所行的神迹;第五章乃缦得医治和基哈西的贪婪;第六章亚利沙为仆人的祷告,以及为围困于亚兰的祷告;第十七章以色列失陷和亚述俘虏以色列人(主前722年);十八到十九章西拿基立入侵犹大和希西家的祷告;廿二到廿三章约西亚的复兴、改革和更新;廿四到廿五章犹大失陷,并被掳至巴比伦(主前586年)。
以利亚、以利沙、约西亚、乃缦、希西家。
以利亚很自然想到施洗约翰,基督的先行者(太11:14;17:10-12;路1:17),而以利亚在很多方面让我们想到耶稣基督的传道事工。杰森(Jensen)摘要比较说明他们的事工:
列王纪下也很自然地可以分为二部分。第一部份是分裂的王国(1:1-17:41),选择描述部分的王,追溯二国的统治,直到北国以色列的离散。第二部分是持续残存的犹大王国(18:1-25:30),追溯南国犹大持续残存之王的统治。
I.分裂的王国(1:1-17:41)
A.亚哈谢在以色列的统治(1:1-18)
B.约兰在以色列的统治(2:1-8:15)
1.以利亚升天(2:1-11)
2.以利沙事工的开始(2:12-25)
3.约兰远征攻打摩押(3:1-27)
4.以利沙的事工(4:1-8:15)
C.约兰在犹大的统治(8:16-24)
D.亚咍谢在犹大的统治(8:25-29)
E.耶户在以色列的统治(9:1-10:36)
F.亚她利雅在犹大的统治(11:1-16)
G.约阿施在犹大的统治(11:17-12:21)
H.约哈斯在以色列的统治(13:1-9)
I.约阿施在以色列的统治(13:10-25)
J.亚玛谢在犹大的统治(14:1-22)
K.耶罗波安二世在以色列的统治(14:23-29)
L.亚撒利雅(乌西雅)在犹大统治(15:1-7)
M.撒迦利雅在以色列的统治(15:8-12)
N.沙龙在以色列的统治(15:13-15)
O.米拿现在以色列的统治(15:16-22)
P.比迦辖在以色列的统治(15:23-26)
Q.比加在以色列的统治(15:27-31)
R.约坦在犹大的统治(15:32-38)
S.亚哈斯在犹大的统治(16:1-20)
T.何细亚在以色列的统治(17:1-41)
1.以色列的战败(17:1-6)
2.以色列的罪(17:7-23)
3.以色列的离散(17:24-41)
II.持续残存的犹大王国(18:1-25:30)
A.希西家的统治(18:1-20:21)
B.玛拿西的统治(21:1-18)
C.亚们的统治(21:19-26)
D.约西亚的统治(22:1-23:30)
E.约哈斯的统治(代下36:1-4)(23:31-33)
F.约雅敬的统治(23:34-24:7)
G.约雅斤的统治(24:8-16)
H.西底家的统治(24:17-25:21)
1.背叛巴比伦以及圣殿被摧毁(24:17-25:10)
2.第三次被掳至巴比伦(25:11-21)
I.基大利作傀儡省长(25:22-26)
J.约雅斤在巴比伦被释放(25:27-30)
列王纪上、下对照
列王纪上
始于大卫王
开启于所罗门王的荣耀
始于顺服的祝福
开启于圣殿的建造
追溯离弃神的历程
说明众君王领导神的子民失败
引入以利亚
强调主的耐心
列王纪下
终于巴比伦王
结束于约雅斤的耻辱
终于不顺服的咒诅
结束于圣殿的烧毁
描述离弃神的后果
描述领导失败的后果
引入以利沙
证实主对罪必然的惩罚
主前450-425年。
历代志上以亚当到扫罗王逝世这段简历开始,其余部分是有关大卫王的统治。历代志似乎是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重复,但本书是写给流亡归回的人,提醒他们是来自大卫王室的后裔,神拣选的子民。系谱指出神对大卫的应许来自神对亚伯拉罕的誓约,神要使亚伯拉罕成为大国的父,并藉这个国家祝福万国。本书的主旨是神信实守约。
关键字是大卫(183次)和大卫的约。
11:1-3以色列众人聚集到希伯仑见大卫,说:「我们原是你的骨肉。2从前扫罗作王的时候,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华你的神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3于是以色列的长老都来到希伯仑见大卫王。大卫在希伯仑耶和华面前与他们立约,他们就膏大卫作以色列的王,是照耶和华藉撒母耳所说的话。
17:11-14你寿数满足归你列祖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12他必为我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13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并不使我的慈爱离开他,像离开在你以前的扫罗一样。14我却要将他永远坚立在我家里和我国里;他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
29:11-12耶和华啊,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国度也是你的,并且你为至高,为万有之首。12丰富尊荣都从你而来,你也治理万物。在你手里有大能大力,使人尊大强盛都出于你。
十七章。鉴于神和大卫的约对所有经文的重要性,并应验在基督身上,撒母耳记下第七章也作同样的揭示,所以本章是极其重要的钥章。
撒母耳记上中其他很显眼的人,如拿单、拔示巴、乌利亚,虽然在本书也很重要,但一如前所述,本书仍是一卷有关大卫的书。
在撒母耳记上、下中,提到关于大卫是基督的预像部分,在本书里自然也十分重要。
历代志上很自然地分成四个部分:(1)大卫王朝的系谱(1:1-9:44);(2)大卫的兴起或受膏(10:1-12:40);(3)大卫的统治(13:1-29:21);(4)所罗门的登基和大卫的死亡(29:22-30)。
I.从亚当到大卫的系谱(1:1-9:44)
A.亚当到亚伯拉罕(1:1-27)
B.亚伯拉罕到雅各(1:28-54)
C.雅各到大卫(2:1-55)
D.大卫到被掳(3:1-24)
E.十二支派的系谱(4:1-8:40)
F.耶路撒冷的居民(9:1-34)
G.扫罗的家族(9:35-44)
II.大卫兴起和受膏(10:1-12:40)
A.扫罗的死亡(10:1-14)
B.大卫的登基(11:1-3)
C.占领耶路撒冷(11:4-9)
D.大卫的英雄(11:10-12:40)
III.大卫的统治(13:1-29:21)
A.大卫和约柜(13:1-17:27)
1.大卫把约柜带到基顿:乌撒的死亡(13:1-14)
2.大卫的名声和战胜非利士人(14:1-17)
3.大卫抬约柜到耶路撒冷(15:1-29)
4.大卫的庆祝和安置约柜(16:1-43)
5.大卫希望建圣殿:大卫的约(17:1-27)
B.大卫的战争(18:1-20:8)
C.大卫数点以色列人,有罪了(21:1-30)
D.大卫预备圣殿(22:1-23:1)
E.大卫组织利未人(23:2-26:32)
1.数点利未人和其职责(23:2-32)
2.把利未人分成廿四组(24:1-31)
3.委派音乐家(25:1-31)
4.委任守门人(26:1-19)
5.委任掌管府库的人(26:20-28)
6.派任地方长官(26:29-32)
F.大卫的民政领导人(27:1-34)
G.大卫最后对百姓和所罗门的指示(28:1-21)
H.大卫的奉献和敬拜(29:1-21)
IV.所罗门登基和大卫的死亡(29:22-30)
见历代志上。
历代志上和撒母耳记上、下平行,而历代志下继续大卫系谱的历史,和列王纪上、下平行。不过本书为了实际的目的,忽略北国,因为北国背离上帝,没有任何敬虔的王仿效大卫。相形之下,历代志下着重效法大卫生命型态的国王。一到九章描述所罗门统治时期建立了圣殿。十到卅六章追溯南国犹大的历史,直到耶路撒冷的毁灭,百姓流放到巴比伦。因此,本书以更大的篇幅更详细地描述为国家带来复兴和革新的王,如亚撒、约沙法、约阿施、希西家,和约西亚。
如前所述,历代志回顾一些和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相同的历史,不过历代志有不同的观点为要强调:在历代志上,大卫是主角,而在历代志下大卫家族是中心。国家历史,列王纪以君王的角度描述,而历代志国则从祭坛(圣殿)的角度。列王纪的中心是王宫,但历代志的重心是圣殿。列王纪着重政治历史,而历代志注重以色列历史的宗教或属灵的原理。
历代志不仅是历史的纪录,也是神对大卫王朝的属灵特性的注解。因此,历代志注重南国犹大,因为南国有复兴及大卫后裔敬虔的王,而这也是根本忽略北国的原因,因为北国没有敬虔的王。
本书时常提到神的殿和祭司。因此主要观念是「犹大祭司的观点」。
7:14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
16:9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他心存诚实的人。你这事行得愚昧;此后,你必有争战的事。」
也见1:1;5:1;36:14,17-18。
就阐释7:14的应许而言,有多章内容是敬虔的王进行革新都是钥章。特别是卅四章以及约西亚的改革,期间发现了律法书,读给众人听,并要遵守祂的诫命。
约西亚、罗波安、所罗门。
圣殿在历代志下很显著,也是基督美丽的画像(见太12:6;约2:19;启21:22)。
I.所罗门的统治(1:1-9:31)
A.所罗门的登基典礼(1:1-17)
B.所罗门的圣殿(2:1-7:22)
C.所罗门的名声(8:1-9:28)
D.所罗门的死亡(9:29-31)
II.犹大的王(10:1-36:21)
A.罗波安(10:1-12:16)
B.亚比雅(13:1-22)
C.亚撒(14:1-16:14)
D.约沙法(17:1-20:37)
E.约兰(21:1-20)
F.亚哈谢(22:1-9)
G.亚她利雅(22:10-23:15)
H.约阿施(23:16-24:27)
I.亚玛谢(25:1-28)
J.乌西雅(26:1-23)
K.约坦(27:1-9)
L.亚哈斯(28:1-27)
M.希西家(29:1-32:33)
N.玛拿西(33:1-20)
O.亚们(33:21-25)
P.约西亚(34:1-35:27)
Q.约哈斯(36:1-4)
R.约雅敬(36:5-8)
S.约雅斤(36:9-10)
T.西底家(36:11-21)
以斯拉是以斯拉记主要篇幅的主角,这点更支持他是本书的作者。他参与本书一到十章和尼希米记八到十章所描述的事件中,这几章都以第一人称写成。
以斯拉记在主前457至444年间写成。
古代希伯来圣经把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当成一卷书,称之为「以斯拉之书」。现代的希伯来圣经分成二个部分,就是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和我们的英文圣经所划分的一样。此外,约瑟夫(Josephus)(AgainstApion1.8)和耶柔米(PrefacetotheCommentaryonGalatians)也认为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是一卷书,不过这不是所有的人的看法。
就历史观点而言,以斯拉记继续历代志下结束的故事,追溯犹太人从放逐之地巴比伦归回耶路撒冷,及重建圣殿的历史。就属灵和教义的观点而言,以斯拉记展现神如何实现祂的应许,在放逐七十年之后,照着先知所宣称的一切,让祂的子民回到应许之地。如同历代志,身为祭司的以斯拉,教导圣殿的重要性,并教导身为神子民的以色列百姓如在何敬拜圣殿;如此一来,生命就会蒙受祝福。本书始于波斯王塞鲁士谕令允许余民返回耶路撒冷。百姓热切开始重建圣殿,但工程却因为北方仇敌的拖延,迟了十八年。最后大利乌谕令让他们完成这项工程(见以斯拉记1-6章)。七到十章描述祭司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教导百姓律法,并且革新国家的属灵生命。
主旨可以总结为所罗巴伯和以斯拉带领余民归回耶路撒冷,及其属灵、道德,和社会的回复。
关键字是「耶路撒冷」,出现四十八次,和「(圣)殿」,出现廿五次,和返回故土和耶路撒冷圣殿的观念一致。
1:3在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殿(只有他是神)。愿神与这人同在。
2:1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前掳到巴比伦之犹大省的人,现在他们的子孙从被掳到之地回耶路撒冷和犹大,各归本城。
6:21-22从掳到之地归回的以色列人和一切除掉所染外邦人污秽、归附他们、要寻求耶和华以色列神的人都吃这羊羔,22欢欢喜喜地守除酵节七日;因为耶和华使他们欢喜,又使亚述王的心转向他们,坚固他们的手,作以色列神殿的工程。
7:10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
钥章包括(1)第一章,塞鲁士谕令准许余民返回耶路撒冷。(2)第三章,圣殿根基完成。(3)第六章,圣殿落成和行奉献圣殿的礼,以及守逾越节。(4)七到九章,以斯拉带领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以及以斯拉的祷告。
塞鲁士(下诏准许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的波斯王),以斯拉(祭司和文士),耶书亚(大祭司),所罗巴伯。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叙述神如何持守应许,领祂的子民回到故土,以彰显神守和大卫的约及应许,存留其后裔,使弥赛亚成为大卫的子孙。
以斯拉记分成二个部分:早期由所罗巴伯所带领的归回耶路撒冷,和恢复圣殿(1-6);晚期由以斯拉所带领的归回耶路撒冷,以及百姓的革新(7-10)。或者本书可以分成:
I.恢复;所罗巴伯带领第一次归回耶路撒冷(1-6)
A.塞鲁士的谕令(1:1-11)
B.百姓的人口普查(2:1-70)
C.圣殿重建开始(3:1-13)
D.反对(4:1-24)
E.重建重新开始(5:1-6:12)
F.圣殿完成(6:13-22)
II.百姓的革新;以斯拉带领下的归回(7:1-10:44)
A.返回耶路撒冷(7:1-8:36)
B.耶路撒冷的复兴(9:1-10:44)
历史背景是古希伯来以斯拉-尼希米记的后半部分,这意谓着本书的写作年代是主前445年到425年。
虽然以斯拉和尼希米原为一卷书,但本书后半部,取名自主角尼希米。尼希米和以斯拉同时代,是给波斯王作酒政的的斟酒者。尼希米的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慰问或安慰」。
尼希米记继续犹太人放逐归回之后的历史。尼希米放弃给波斯王亚达薛西作酒政的职位,成为耶路撒冷的省长,并带领百姓重修城墙。以斯拉和尼希米同时代(见尼8:2,9),二人都是属神的人,不过在不同的岗位上服事耶和华。以斯拉是祭司,负责归回余民的宗教恢复;尼希米是个平信徒,担任政治上省长的职位,负责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
虽然重建城墙是本书的关键,然而其他关键字尚有「城墙」、「墙」、「墙垣」,出现卅三次之多,「建造」、「修造」、「重建」等出现廿次以上。
4:6这样,我们修造城墙,城墙就都连络,高至一半,因为百姓专心做工。
6:15-16以禄月二十五日,城墙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16我们一切仇敌、四围的外邦人听见了便惧怕,愁眉不展;因为见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们的神。
8:8他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钥章包括:(1)一到二章,尼希米的祷告和神的回答。(2)三到七章,城墙的修造,反对势力,和完成。(3)第九章,百姓的告白和约的重申。
尼希米,亚达薛西,参巴拉,以斯拉。
尼希米记和以斯拉记相似,也分成二个明确的主旨:(1)重建城墙(1-7);(2)百姓的复兴(8-13)。
I.重建城墙(1-7)
A.预备重建(1:1-2:20)
B.重建(3:1-7:73)
II.百姓的回复(8:1-13:31)
A.约的更新(8:1-10:39)
B.百姓服从约(11:1-13:31)
以斯帖记中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以斯拉记的第六章和第七章之间,即所罗巴伯带领第一次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和以斯拉带领第二次之间。以斯帖记的写作年代在主前470年到465年之间,亚哈随鲁王在位后期(见10:2-3),或在他的儿子亚达薛西王在位的期间(464-424)。
本书取名自书中主角,其希伯来名字是Hadassah(哈大沙;桃金娘),后改为波斯名字Ester(以斯帖),意思可能是「星星」。
以斯帖记叙述一位美丽犹太女子的故事,这位犹太女子被波斯王亚哈随鲁选为皇后。当哈曼图谋杀害所有犹太人时,皇后以斯帖的堂哥末底改说服以斯帖拯救她的同胞。以斯帖冒着自己生命危险,向国王陈情,拯救了犹太人。本书虽然没有出现神的名字,但是本书的主旨与目的显示神眷顾患难和逼迫中的子民。
关键字是「犹太人」,出现四十四次。因此观念上,关键用词是「眷顾」,神的眷顾表现在照顾犹太人。
4:14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8:17王的谕旨所到的各省各城,犹大人都欢喜快乐,设摆筵宴,以那日为吉日。那国的人民,有许多因惧怕犹大人,就入了犹大籍。
钥章包括:(1)第三章,哈曼说服亚哈随鲁王下谕旨灭绝犹太人。(2)六到七章,尊荣末底改,哈曼被挂。(3)第八章,谕旨逆转,拯救犹太人。(4)第九章,犹太人胜利的防卫,以及开始普珥日。
以斯帖,哈曼,末底改,Xerxes(亚哈随鲁,波斯王的希伯来的名字)。
以斯帖多处符合基督的画像,如她愿意赴死以拯救同胞,并且为同胞代求。此外,我们也看到神如何持续不断地眷顾和保护犹太人;透过犹太人,祂赐下弥赛亚。
以斯帖可以很容易地分成二个部分:(1)犹太人遭遇的危险或威胁(1-3),和(2)犹太人获得拯救或胜利(4-10)。本书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神子民遭遇的危险(1-3),(2)神仆人的决定(4-5),和(3)神子民获得拯救(6-10)。
I.犹太人遭遇的危险(1:1-3:15)
A.选择以斯帖为皇后,代替瓦实提(1:1-2:23)
B.哈曼图谋杀害犹太人(3:1-15)
II.犹太人获得拯救(4:1-10:3)
A.以斯帖为犹太人所做的决定(4:1-5:14)
B.哈曼的失败(6:1-7:10)
C.亚哈随鲁王的谕旨和末底改(8:1-17)
D.击败犹太人的仇敌(9:1-19)
E.普珥日(9:20-32)
F.抬举末底改在朝的功绩和高升(10:1-3)
前面十七卷书(律法书和历史书)的综览,是从创世记到以斯帖记,涵盖全部旧约历史。剩下的书卷,也就是诗歌之书和先知书,它们嵌入在这十七卷的历史之中。接下来是诗歌之书,是比较小的部分,包含五卷书,就是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
研究这五卷书之前,我们必须注意这五卷书的一些特性。
我们读过的十七卷书是历史的,而这五卷书是经验的。就其本身而论,这十七卷书关心的是国家,而这五卷书则是个人。这十七卷书跟希伯来民族有关,而这五卷书跟人心有关。这五卷所谓的「诗歌之书」,不仅是旧约中的诗,也是先知著作里的绝妙好诗的展延,我们会在后面读到先知的著作…。
旧约分成四个主要部分,和以色列国身为上帝拣选的子民有关;根据其主要观点、特性或重点,可用下列方式表达:
1.律法―有关以色列的道德生命。
2.历史―有关以色列国家发展和生命。
3.诗歌―有关以色列属灵的生命。
4.先知―有关以色列未来在弥赛亚身上实现的生命。
1.约伯记―透过苦难的祝福
2.诗篇―透过祷告的赞美。
3.箴言―透过训诫的审慎。
4.传道书―透过虚空的真理。
希伯来诗出现在旧约的历史,诗的著作有三个基本时期。
I.族长时期―约伯记(约主前2000年)
II.大卫时期―诗篇(约主前1000年)
III.所罗门时期
A.雅歌―年轻人的爱
B.箴言―中年人的智慧
前面已经提过,基督,也就是弥赛亚,是全本圣经的中心。在以马忤斯的路上,二个门徒为前几天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亡,以及妇女报告祂复活等事件感到悲伤和困惑。复活的救主来到他们旁边,并且凡经上所指着祂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24:27)。后来当耶稣向十一位门徒显现,祂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24:44)。
秉持着这个看法,我们在开始综览每本诗歌之书之前,最好先了解它们基督论的观点。关于这点,盖斯勒(Geisler)写道:
律法为基督立下基础,历史书为基督做预备,诗歌之书显明人心中对基督的渴慕。他们以有意识或无意识,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渴慕在基督里实现的生命。以下列举各卷诗歌书,如何渴慕基督,以祂为中心,作为阅读的入门引导:
1.约伯记―渴慕基督的调解。
2.诗篇―渴慕与基督契合。
3.箴言―渴慕基督里的智慧。
4.传道书―渴慕最终的满足。
有三种类型的诗:(1)抒情诗,原初是以竖琴音乐伴奏(诗篇)。(2)训诲诗,使用格言,是用来传达生命的基本原则(箴言,传道书)。(3)戏剧诗,使用对话来传达信息(约伯记和雅歌)。
1.同义―第二行用不同的字重复第一行的思想(诗2:4;3:1;7:17)。
2.对偶―第二行用截然不同的思想来强调第一行的思想(诗1:6;34:10)。通常以「但」一字来指明。
3.综合―第二行说明或进一步发展第一行的观念(诗1:3;95:3)。.
4.高潮―第二行除最后数个词外,重复部分第一行(诗29:1)。
5.象征―第一行传达主要的思想,第二行用形象来阐释这个思想(诗42:1;23:1)。
辞格。希伯来诗如同希伯来的语言,它用生动的形象、明喻、隐喻,和其他修辞技巧来传达思想和感情。以下是一些象征:
1.明喻:所有象征中最简单的一种。明喻是二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比较(比较诗1:3-4;5:12;17:8;131:2)。
2.隐喻: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比较,不过没有使用比较的字眼,如「像」或「如同」。大卫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也就是说祂对我就像牧羊人对待羊群一样(也见诗84:11;91:4)。
3.暗示:暗示出现于二事物含蓄的比较,其中一事物的名称以另一事物取代(比较诗22:16;耶4:7)。
4.夸张:使用夸大的方法或句子来强调某一重点(诗6:6;78:27;107:26)。
6.冗言法:为了强调而使用冗言,可能是用数个字或几句话。诗篇20:1说:「愿耶和华在你遭难的日子应允你;愿名为雅各神的高举你。」这里的「名」是冗言,意思是神自己,这比单用「神」一字更能强调出神自己。」
7.修辞问句:使用问句来肯定或否定一项事实(诗35:10;56:8;106:2)。
8.转喻:发生于一名词用以取代另一名词,是因为不同对象物之间有一些关系或相似的地方(诗5:9;18:2;57:9;73:9)。
9.拟人化:分派人类结构上某些部位给这位有位格的神,以表达神的外貌,例如眼睛或耳朵(比较诗10:11,14;11:4;18:15;31:2)。
10.动物拟化:分派动物的某些部位给这位有位格的神,以传达有关神的真理(比较诗17:8;91:4)。
本书书名很明显取自其主角约伯,而约伯是一位历史人物(结14:14,20;雅5:11)。作者的身份不明,而且没有经文指出作者的身分。注释学者认为作者是约伯本人、以利户、摩西、所罗门和其他人。
区分写作的年代和书中的事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关于年代,莱理写道:
书中事件的年代和本书写作的年代是不同的二回事。本书事件发生在主前二千年的族长社会,约在亚伯拉罕的时代。支持此年代的事实有:(1)约伯的寿命超过一百四十年(42:16),族长时期这是很平常的寿命。(2)在约伯的时代的经济,财富是以牲畜来计算(1:3),这在族长时期是很典型的计算方式。(3)约伯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是家中的祭司(1:5)。(4)本书没有提到以色列国或摩西律法,表示事件的年代是在摩西之前的时代(主前1500年之前)。
本书是神义论(纵然有苦难和邪恶存在的景况下,神义论为神辩护祂依然是良善且公义,并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就此,本书苦思一个古老的问题:
基礼森阿尔却(GleasonArcher)对主旨有一段精辟的摘述:
进一步的目的无疑要显示神和撒旦长久以来的冲突,并且显示苦难与此冲突的关系。最后本书显示罗马书8:28的真理。
关键字是「祸患、困苦、患难、苦难等等」(9次),「义」(20次),不过主要观念是神的主权。
2:3-6耶和华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你虽激动我攻击他,无故地毁灭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纯正。」4撒但回答耶和华说:「人以皮代皮,情愿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5你且伸手伤他的骨头和他的肉,他必当面弃掉你。」6耶和华对撒但说:「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
13:15他必杀我;我虽无指望,然而我在他面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
42:5-6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6因此我厌恶自己(或作:我的言语),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42:10约伯为他的朋友祈祷。耶和华就使约伯从苦境(原文作掳掠)转回,并且耶和华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
一到二章是钥章,这二章让读者了解约伯受难的根源,就是撒但的控诉和临到约伯身上的患难。
卅八到四十二章。三到卅七章记载约伯的朋友的劝慰,他们提出一个问题:「神允许无辜者受难吗?」另一个钥章是卅八到四十一章,神发言,而约伯无言以对。接下来是四十二章的约伯的悔改和恢复。
无可指责并且正直的约伯、控诉约伯的撒但、以利法、比勒达、琐法以及劝慰约伯的以利户,他比约伯年轻但更睿智。
约伯记在几方面中所呈现的基督。约伯承认救赎主(19:25-27),并且祈求一位调解者(9:33;33:23)。他了解自己需要一位可以解释「苦难」奥秘的人。「苦难」的奥秘只有基督可以回答,我们的苦难,祂感同身受;祂回复撒但敌对神的控诉,也击败了撒但(来2:14-18;4:15;罗8:32-34)。
I.前言:约伯遭遇的灾难(患难)(1-2)
A.他的景况和品格(1:1-5)
B.他的灾难和其源头―撒但(1:6-2:10)
C.他的安慰者(2:11-13)
II.三位朋友的对话或虚假的安慰(3:1-31:40)
A.第一轮的辩论(3:1-14:22)
1.约伯的悲叹(3:1-26)
2.以利法的驳覆(4:1-5:27;约伯的答辩,6:1-7:21)
3.比勒达的驳覆(8:1-22;约伯的答辩,9:1-10:22)
4.琐法的驳覆(11:1-20;约伯的答辩,12:1-14:22)
B.第二轮的辩论15:1-21:34)
1.以利法的驳覆15:1-35;约伯的答辩,16:1-17:16)
2.比勒达的驳覆18:1-21;约伯的答辩,19:1-29)
3.琐法的驳覆(20:1-29;约伯的答辩,21:1-34)
C.第三轮的辩论(22:1-31:40)
1.以利法的驳覆(22:1-30;约伯的答辩,23:1-24:25)
2.比勒达的驳覆(25:1-6;约伯的答辩,26:1-31:40)
III.以利户的话语(32:1-37:24)
A.第一段谈话:神透过患难教导人(32:1-33:33)
B.第二段谈话:辩明神的公义和深谋远虑(34:1-37)
C.第三段谈话:清洁和始终敬虔的益处(35:1-16)
D.第四段谈话:神的伟大,以及约伯犯控诉神不公平的罪(36:1-37:24)
IV.神从旋风中的启示(38:1-42:6)
A.第一个启示:全能神以创造作宣告;约伯自责的忏悔(38:1-40:5)
B.第二个启示:神的大能和人的脆弱;约伯谦卑的再回应(40:6-42:6)
V.结语:神斥责虚假的安慰者;约伯的恢复,并获得长寿和受祝福的生命(42:7-17)
诗篇的作者
大卫
73
第一卷;第二卷,18;第三卷,1;第四卷,2;第五卷,15
亚萨
12
诗50,73-83
可拉
诗42-49,84,86,87,88
所罗门
2
诗72,127
摩西
1
诗90
以探
诗89
事实上,诗篇是一本有五卷书的书卷,每一卷的结尾都是赞美诗,而诗篇150是一首赞美诗,也是整本诗篇最恰当的结尾。
1.关于人和创造的诗(1-41)――相当于创世记。
2.关于以色列和救赎的诗(42-72)――相当于出埃及记。
3.关于敬拜和圣殿的诗(73-89)――相当于利未记。
4.关于在世上寄居的诗(90-106)――相当于民数记。
5.关于赞美和神话语的诗(107-150)――相当于申命记。
另一种了解本书的分部的方式:
卷
诗篇
作者
一般内容
卷一
诗篇1-41
敬拜的颂歌
卷二
诗篇42-72
大卫和可拉
祈求的诗歌
卷三
诗篇73-89
主要是亚萨
卷四
诗篇90-106
作者多为不详
赞美诗
卷五
诗篇107-150
部分为大卫,其他作者多为不详
诗篇的类别或型态
关于诗篇的型态,以下为普遍有共识的类别:
1.哀歌或祈求,个人(诗3)或集体(诗44)。
2.感恩或赞美,个人(诗30)或集体(诗65)。
3.信靠神(诗4)。
5.训诲和智慧的诗(诗1,37,119)。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诗篇是书名,Tehillim(赞美)或SepherTehillim(赞美之书)。简写是Tillim。只有一首诗(145)指明Tehillah(赞美),但是赞美是诗篇的中心。七十士译本的书名是Psalmoi(诗篇),也就是「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或诗」。Psalmos来自psallein,意思为「弹拨丝弦的乐器」,来作为歌曲的伴奏。
透过敬拜的共同主旨,诗篇向我们传达盼望和安慰的信息。透过个人回应神的位格和工作,诗篇本质上对惧怕和抱怨提供了解药,是以色列敬拜、信心和属灵生活的表达。诗篇之中,我们看见上帝子民真实的写照,这写照就是根据神的位格、应许、计画和同在,所记录的简单、普世共有的人类经验。
敬拜无疑是观念上表达上述主旨的关键字。赞美出现166次,而赐福在NASB出现超过100次以上。
像诗篇这样的一卷书,很难列出钥节,因为每个人都有特别喜爱的经节。但仍有以下的建议:
1:1-3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2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3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
19:8-11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9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10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11况且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守着这些便有大赏。
19:14耶和华我的盘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
119:9-11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10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11况且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守着这些便有大赏。
145:21我的口要说出赞美耶和华的话;惟愿凡有血气的都永永远远称颂他的圣名。
如同钥节一样,在选择钥章时也碰到困难,但仍有有以下的建议。诗篇1,22,23,24,37,78,100,119,121,150。诗篇100美妙地揉合颂赞和敬拜这样的中心主旨。
虽然诗的名称有时候确实会指出诗的主题或作者,例如大卫或可拉,但诗的本文却并非如此。诗的重心似乎更放在神子民的敬拜和与主同行。
许多首诗与弥赛亚有关,论及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其分类如下:
2.预表的-预言的:虽然诗人描述自身经验,但所用的言语已经超越诗人自己的生命;从历史观点,此言语会在基督身上中成真(22)。
4.纯粹预言的:直指基督,没有提到其他人或大卫的子孙(110)。
5.大受尊崇或末世的:这些诗预期主的来临,祂的国度要在弥赛亚基督身上实现(96-99)。
应用在基督身上的特定的预言的实现:
预言
新约经文
1.出生
104:4
来1:7
2.降卑
8:4
来2:6
3.神性
45:6
来1:8
4.事奉
69:9
约2:17
5.被拒
118:22
太21:42
6.受背叛
41:9
约13:18
7.钉死十字架的事件
22
太27:39,43,46;路23:35
8.复活
2和16
徒2:27
9.升天
68:18
弗4:8
10.作王
102:26
来1:11
根据列王纪上4:32,所罗门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百首。他虽作了本书大部分的箴言,但后面章节指出他不是本书惟一的作者。本书有三部分是所罗门所作:1:1-9:18;10:1-22:16;25:1-29:27。然而,第三部分(25:1-29:27)的箴言,是由希西家王的委员会选自所罗门的选集(25:1)。箴言22:17说到「智慧人的言语」,而24:23又额外提到「智慧人的箴言」。箴言22:17-21是引言,表示这些部分并非源自所罗门而是智慧人的团体。三十章是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而31:1-9是利慕伊勒王的言语。利慕伊勒王的言语包含一些亚兰文,显示有非以色列的背景。
主前950-700年。
箴言很明显取名自书的内容-简短的谚语或格言,用意简言赅的方式传达真理。箴言的希伯来文(源自masal,「像,再现」)的意思是「平行」、「相似」、「比较」。亦即,比较或明喻构成道德格言的基础。箴言是言简意赅的谚语,着重比较或对立。箴言是一本道德和属灵的教导手册,为要让人活得有智慧,书名也由此而来。
本书书名和箴言一词的意义,指出本书的主旨与目的是生活的智慧,教导每项生命主题,包括愚昧、罪、仁慈、财富、贫穷、舌头、骄傲、谦卑、公义、家庭(父母、儿女、管教)、报复、分争、贪食、爱、懒惰、朋友、生命、死亡,没有一本书比箴言更务实,提供日常生活可用的智慧。
基本的主旨是「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1:7a)。人不敬畏神,会导致放纵且愚昧的生活。敬畏神是敬畏祂的神圣品格和力量。箴言同时也显示真正的智慧会带领人敬畏神(2:1-5)。
关键字是「智慧」,出现约110次,跟智慧有关的字是「训诲」、「教训」,共出现约廿三次。
1:5-7使智慧人听见,增长学问,使聪明人得着智谋,6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词和谜语。7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3:5-6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6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9:10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箴言有很多部分可以是钥章,如1:20-33,智慧拟人化为一妇女,邀请人来向她学习,不过多数人都拒绝她的呼求。尽管如此,或许三十一章可以推崇为钥章。
I.引言:箴言的目的(1:1-7)
II.智慧的训诫:给年轻人的箴言(1:8-9:18)
A.顺服父母(1:8-9)
B.避开坏友(1:10-19)
C.留心智慧的呼召和劝勉(1:20-33)
D.避开奸淫(2:1-22)
E.仰赖和尊荣神(3:1-12)
F.智慧的祝福(3:13-20)
G.对别人要仁慈和慷慨(3:21-35)
H.获得智慧(4:1-9)
I.避开恶人(4:10-19)
J.保守心,胜过保守一切(4:20-27)
K.不要行淫(5:1-14)
L.对配偶要忠诚(5:15-23)
M.避开担保(6:1-5)
N.不要懒惰(6:6-19)
O.避免奸淫(6:20-35)
P.避开淫妇(7:1-27)
Q.智慧和愚昧的对照(8:1-9:18)
III.所罗门的箴言(10:1-24:34)
A.敬虔人和恶者的对照(10:1-15:33)
B.鼓励敬虔生活(16:1-22:16)
C.各种行为的对照(22:17-23:35)
D.各种人的对照(24:1-34)
IV.所罗门的箴言,由希西家的人所誊录(25:1-29:27)
A.各种人际关系的箴言(25:1-26:28)
1.和王(25:1-7)
2.和邻舍(25:8-20)
3.和仇敌(25:21-24)
4.和自己(25:25-26:2)
5.和愚昧人(26:3-12)
6.和懒惰人(26:13-16)
7.和传舌人(26:17-28)
V.亚古珥的言语(30:1-33)
A.个人的言语(30:1-14)
B.数字的箴言(30:15-33)
VI.利慕伊勒的言语(31:1-9)
VII.才德的妇人(31:10-31)
有内、外二项证据指出所罗门是传道书的作者。以外证而言,犹太传统认为本书的作者是所罗门。许多内证显示所罗门确实是作者。首先,作者自称为「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1:1)。书中提到作者无可匹敌的智慧(1:16),巨大的财富(2:7),享乐的机会(2:3),众多的建筑工程(2:4-6),这些都表明所罗门是作者。除所罗门之外,大卫的后裔没有一个人可以和这样的描述相匹配。
主前931年。
传道书书名源自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希腊Ecclesiastes(传道书)一词的意思是「聚集」,衍生自ekklesia「聚集,教会」。希伯来书名是Qoheleth,意思是「召集聚会,并在其中演说的人」,或「传道者」,或「宣道者」。
远离神生命就虚空是基本主旨;发展该主旨,又出现四个主要目的。
首先,所罗门试图证明没有神的生命毫无意义,他驳倒相信以人为基础的成就和智慧。他要显示人类所有的目标或「人以为对的途径」,必然带来不满足以及虚空。所罗门纪录自己经验过的徒劳无功和虚空,好使读者渴慕神。他要向读者显示,在生命的追求过程中,快乐的寻求并无法靠人自己来实现。
其次,所罗门肯定生命中有很多事情人无法完全了解,所以我们生活必须凭信心,不凭眼见。生命有很多无从解释的谜,无法解决的反常事物,无力改正的不公义。在生命中有很多事情人无法理解或控制,但靠着信心,我们可以安息在神大能的智慧和工作里。传道书和约伯记很相似,不仅肯定人的有限,而且指出人要学习和奥秘共存。地上沈沦的生活,就是「日光之下的生活」,无法提供生命本身的答案,因为我们的世界是堕落和颓败的世界。因此,人不能只有水平的观点,人必须向上仰望神,敬畏祂并信靠祂。难解的事物与不公义要交在祂手上,让祂解决。
第四,所罗门表示当人听凭自己的谋略时,将发现生命总是是虚空,令人沮丧,奥秘难解。然而本书不是意谓着生命没有答案,生命完全无用或无意义。所罗门说明当人敬畏神时,就可以找到意义和重要性。借着和神契合,满足将取代沮丧。
虚空。
1:2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2:24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
12:13-14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或作:这是众人的本分)。14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
在传道书的尾声,传道者透过「双筒望远镜」来观察生命。一方面,从自然人的观点来看,他们只看到「日光之下」的生命,所得的结论是「凡事都是虚空」。生命的每项活动,即使在此时此刻是快乐的,然而一旦当人把这些活动当成最终目的时,就变成徒劳而无益。
传道者仔细举证说明后者的观点,加上他自己个人的生命追求。他表示没有活动和财产可以满足一颗渴望的心中。尝试过种种世间的快乐处方,都只留下苦味。只有当传道者从「日光之上」神的观点察看自己生命时,生命才是「出于神的手」(2:24)的礼物,也因此才有了意义。
因为只有基督是人接近神的途径,人也在基督里找到完全和满足,或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7:37-38),因此人在生命中所经验的空虚和困惑,只有借着个人和主耶稣的关系才能消除。人对意义和满足的渴望,只有在救主身上才能寻见。
I.引言:疑难问题的陈述(1:1-3)
A.疑难问题的呈现(1:4-2:26)
1.生命循环也虚空(1:4-11)
2.人的智慧也虚空(1:12-18)
3.享乐和财富也虚空(2:1-11)
4.物质主义也虚空(2:12-23)
5.结论:享受和满足神的供应(2:24-26)
II.神对生命不变的计画(3:1-22)
A.祂预先决定生命的事件(3:1-11)
B.祂预先决定生命的景况(3:12-13)
C.祂审判一切(3:14-21)
D.结论(3:22)
III.生命处境的虚空(4:1-5:20)
A.邪恶的压迫(4:1-3)
B.劳碌工作也虚空(4:4-12)
C.政治成功也虚空(4:13-16)
D.人的宗教也虚空(5:1-7)
E.人的富足也虚空(5:8-17)
F.结论(5:18-20)
IV.综览生命的虚空(6:1-1)
A.财富无法带来满足(6:1-2)
B.孩子无法带来满足(6:3-6)
C.劳苦无法带来满足(6:7-12)
V.对生命中虚空的忠告(7:1-12:8)
A.就人的邪恶给于忠告(7:1-29)
B.就神不可限量的供应给于忠告(8:1-9:18)
C.就生命的不确定给于忠告(10:1-20)
D.就逐渐老去的生命给于忠告(11:1-12:8)
VI.结论(12:9-14)
主前965年左右。
雅歌可能作于所罗门早年,约主前965年左右。在那时所罗门有六十个王后,八十个嫔妃(6:8)。但到晚年有七百个王后,三百个嫔妃(王上11:3)。
关于本书的书名,莱理写道:
雅歌是首情歌,有许多隐喻和形象,描写神对爱和婚姻的看法:男女之间,肉体之爱的美好。本书以戏剧方式呈现,有数个场景,有三个主角,就是新娘(书拉密女子),王(所罗门),合唱(耶路撒冷的众女子)。本书的目的端看诠释的观点。此处可列举三种观点的讨论。
概略而言,雅歌有三种基本诠释观点。
(1)纯粹寓言:有些人认为本书是个寓言,描写虚拟的角色,以此教导神对祂的子民的爱。关于这种看法,阿尔却写道:
古代盛行寓言式诠释,直到现代研究的兴起。把所罗门诠释成耶和华(或对当基督徒而言,所罗门可视为基督),而视书拉密女为以色列(或教会)。对提出这个理论的学者而言,所罗门的恋爱情史并不重要。他们用象征的手法诠释每个细节,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所罗门的八十个嫔妃,就是要危害教会的八十个异端……。
(2)字义观点:另一些学者认为雅歌只是世俗的情歌,没有传达属灵教训的意图。本书取自所罗门生命中一件历史事件,用非常浪漫的方式表达人类的爱情。
(3)字义/典型观点:文字历史描述肉体之爱的美好,典型观点描述神和基督对教会的爱,字义/典型观点就是将二者结合一起。
阿尔却的说明颂歌主旨中,可以得见此二观点的结合:
爱。
7:10我属我的良人,他也恋慕我。
本书有三个主要角色:新娘(书拉密女子),王(所罗门),合唱(耶路撒冷的众女子)。
本书阐释基督对教会的爱,新约视教会为基督的新娘(比较林后11:2;弗5:23-25;启19:7-9;21:9)。
I.书名(1:1)
II.墬入爱河(1:2-3:5)
III.爱里合一(3:6-5:1)
IV.爱里挣扎(5:2-7:10)
V.爱里成熟(7:11-8:14)
旧约的第一部份是律法,第二部分称为前先知,包含已经谈过的四卷书,就是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虽然这几卷书提到以色列的历史,但是以先知观点写成,甚至作者本身可能就被视为先知。
因为英文圣经位置编排之故,在此也会谈到耶利米哀歌;但该书归在希伯来文圣经的五圣卷或megilloth中,这部分的书卷都较为较短,也因此可以公开在纪念日阅读。
基于事工或呼召的本质,人们使用一些名称将作者归类。他们被称为先知、先见、守望者、神人、使者、神的仆人。安格(Unger)写道:
在旧约,先知身为神的发言人,置身在神的子民当中,其信息有三重功能:
其次,他们有预言者的职分,宣布要来临的审判、拯救,以及和弥赛亚及其国度有关的事件。先知预言未来从不单单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而是计画好要彰显神知道并且掌控未来,并带来具有目的的启示。真先知发的预言,看得见应验。如果预言没有应验,表示先知的话并非耶和华所托付(比较申18:20-22)。撒母耳记上3:19说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字面意义:「落到地面上」)。
最后,他们有守望者的职分,守望以色列百姓(结3:17)。以西结以守望者的身份站立在锡安墙上,准备好大声疾呼,警告叛教远离神。他警告百姓不可和外国势力进行政治和军事联盟,警告他们不可受引诱去拜偶像和迦南人的异教,也警告他们不可在宗教上的形式主义和献祭仪式过度信靠,如此会引来危险。
四大先知的比较
以赛亚
耶利米
以西结
但以理
预言对象
犹大的犹太人
犹大和被俘虏的犹太人
被俘虏到巴比伦的犹太人
被俘虏到巴比伦的犹太人和外邦国王
犹大和耶路撒冷(赛1:1;2:1)
犹大和万国(耶1:5,9-10;2:1-2)
以色列全家(结2:3-6;3:4-10,17)
以色列和外邦列国(但2:36ff;9)
统治者
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犹大王)
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犹大王)
西底家(犹大王);
尼布甲尼撒(巴比伦王)
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犹大王)
年代
主前740-680年
主前627-585年
主前592-570年
主前605-536年
历史背景
列王纪下15-21;历代志下26-30
列王纪下22-25
但以理书1-6
回顾之中,最好记得律法是为基督立下基础,借着以色列国的拣选(创世记)、救赎(出埃及记)、成圣(利未记)、方向(民数记)、指示(申命记),以色列国成为神话语的保管人(罗3:1)和弥赛亚的管道(创12:1f;罗9:4-5)。
历史书进一步为基督做预备,赐地给以色列为业(约书亚记)。后来国家受外国压迫,也不忠贞,但神仍然兴起士师,并在国家中找到有忠心的人(路得记)。在扫罗作王之下,国家稳定(撒母耳记上),在大卫作王之下,国家扩张(撒母耳记下),在所罗门的统治下,国家得荣耀(列王纪上1-10)。接着国家分裂(列王纪上11-22)成北边十个支派和南边的犹大和便雅悯支派。南北二国每况愈下(历代志下),最后遭到亚述和巴比伦的放逐(列王纪下)。结果圣殿也被破坏(历代志上)和毁灭(历代志下)。然而,神仍然对祂的应许信实,所以圣殿重建(以斯拉记)和国家的余民回复到故土(尼希米记),接着是神保护祂的子民(以斯帖记)。
律法书立下了道德基础,历史书发展了国家架构,诗歌之书中一直以来对基督有属灵的渴慕。
在先知书中,以色列国透过先知表达对基督的热切期待。经由以下方式完成:
关于四十到六十六章作者的身分产生许多争论,有些人认为这个部分的作者全是生活在主前540年左右(被俘虏到巴比伦后)的「第二以赛亚」。另有人认为「第三以赛亚」是五十六章到六十六章的作者。另外还有人认为插入的内容和编辑是在主前第一世纪完成的;不过,在昆兰这地方发现主前二世纪的以赛亚书古卷后,此一看法就难以为继。
这些说法尝试要消除预言中预测性的超自然元素。因此,流亡巴比伦和波斯王时代(特别是塞鲁士)的归回,都不被看成发生前一百五十年前就预言的事情,而是事发后的记载。然而,纵使我们同意这样的结论,也无法使预言的预测性失效。约西亚王的时代来临之前的三个世纪,就有预言测知他的名字(王上13:2);甚至更早在弥赛亚出生前的七个世纪伯利恒就被点名是弥赛亚的出生地(弥5:2)。此外,以赛亚书一到三十九章也有预言的预测(见7:16;8:4,7;37:33-35;38:8的预言很快就应验了;而9:1-2;13:17-20则是预言更远的未来)。
如果「第二以赛亚」如所说的是住在巴比伦,但是他却不了解巴比伦的地理,反而熟悉巴勒斯坦(41:19;43:14;44:14)。甚者,有宣称语言风格的不同,正说明有不同的作者;如果这样的理论应用在米尔顿(Milton)、歌德(Goethe)、莎士比亚(Shapespeare),会促使我们得出他们很多的作品是伪作的结论。相反的,我们也可以指出有四十到五十的句子和措辞出现在同一本书的二处,进而主张作者只有一个人(比较1:20、40:5和58:14;11:6-9和65:25;35:6和41:18等)。
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考基礼森阿尔却的作品,ASurveyofOldTestamentIntroduction,更新校订版,1994,MoodyBibleInstitute平装本。
主前740-680年。.
显然,本书书名取自肉身作者之名即以赛亚;在圣灵的启发下以赛亚写了此书。先知的希伯来文名字是Yesaàyahu,意思为耶和华是救恩此意扼要贴切地说明本书的主旨与内容。
如前所述,以赛亚的名字可作为本书的主旨:「耶和华是救恩」。最明显的事实是「救恩」一词在本书出现廿六次,所有其他的先知书合起来也不过出现七次。因此以赛亚被称为「福音的先知」,因为他谈了许多拯恩和弥赛亚救赎的工作。事实上,本书比其他旧约的书卷更常提到弥赛亚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来临的位格和工作。以赛亚书有六十六章,圣经有六十六卷书,从某些角度看是圣经的缩小本。以赛亚书的前三十九章对应旧约的三十九卷书,主要是预期弥赛亚的来临。以赛亚书的后廿七章恰好和新约的廿七卷书平行,因为它们大量提到有关身为主仆人的弥赛亚和祂的国度。一到卅九章提到人极需救恩,而四十到六十六章揭示神在弥赛亚和祂的国度中所提供的救恩。
阿尔却用下列的话扼要说明主旨与内容:
合于本书主旨和以赛亚名字的关键字就是救恩。
7:14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
9:6-7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7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53:4-7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5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6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7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或作:他受欺压,却自卑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五十三章。虽然以赛亚书的内容充满如此丰富的真相和弥赛亚要来的期盼,但要决定何章为钥章却不容易。不过,无疑地,以赛亚书五十三章指向弥赛亚是受苦的救世主,必须为我们的罪而死,本章是旧约最值得注意的一章,也是旧约的钥章。
先知以赛亚是重要人物,但本书主要的焦点却是耶和华,祂是以色列的大能者、以色列的圣者、主万军之耶和华。
旧约没有一卷书像以赛亚书如此完整和全面地呈现基督。以赛亚以下列几方面描绘弥赛亚:祂是在上的掌权者(6:1f),祂的出生和人性(7:14;9:6;11:1),祂靠着圣灵的事工(11:2f),祂的神性(7:14;9:6),祂是大卫的后裔(11:1),祂的救赎工作,担当我们的罪(53),祂作为仆人救主的事工(49ff)等等。
因篇幅之故,以赛亚书的大纲仅列出主要部分。
I.斥责和审判的预言(1:1-39:8)
A.对犹大的预言(1:1-12:6)
1.谴责犹大(1:1-5:30)
2.先知受委任(6:1-13)
3.弥赛亚的来临(7:1-12:6)
B.不利外邦列国的预言(13:1-23:18)
1.针对巴比伦(13:1-14:23)
2.针对亚述(14:24-27)
3.针对非利士(14:28-32)
4.针对摩押(15:1-16:14)
5.针对大马士革和其同盟国以色列(17:1-14)
6.针对古实(18:1-7)
7.针对埃及(19:1-20:6)
8.针对巴比伦(21:1-10)
9.针对以东(21:11-12)
10.针对阿拉伯(21:13-17)
11.针对耶路撒冷(22:1-25)
12.针对推罗(23:1-18)
C.预言耶和华的日子(24:1-27:13)
1.苦难的审判(24:1-23)
2.国度的胜利和祝福(25:1-27:13)
D.不利以色列和犹大的预言(灾祸和祝福)(28:1-35:10)
1.祸哉!撒马利亚(28:1-29)
2.祸哉!犹大(29:1-31:9)
3.看哪!弥赛亚和祂的国度(32:1-20)
4.祸哉!亚述,耶路撒冷的掠夺者(33:1-24)
5.祸哉!列国(34:1-17)
6.看哪!要来临的国度(35:1-10)
E.不利西拿基立的预言(36:1-39:8)
1.亚述的辱骂(36:1-22)
2.神的真相(37:1-7)
3.亚述的威胁(37:8-35)
4.大胜亚述(37:36-38)
5.希西家的疾病(38:1-22)
6.希西家的愚蠢(39:1-8)
II.安慰或慰藉的预言(40:1-66:24)
A.预言以色列得释放和神的伟大(40:1-48:22)
B.预言以色列的释放者,受苦仆人的救恩(49:1-57:21)
C.预言以色列未来的荣耀;神的和平计画(58:1-66:24)
本书和以赛亚书一样,清楚指明作者是来自便雅悯地亚拿徒城的祭司中,希勒家的儿子耶利米(1:1)。耶利米吩咐他的书记巴录写下他口中预言的话语,只有第五十二章不是由先知所写。或许因为神命令他不能结婚(16:2),所以耶利米常被称为「流泪的先知」(9:1;13:17)或「孤单的先知」。他也被称为不情愿的先知(1:6),不过即使他遭遇反对、鞭打、监禁(11:18-23;12:6;18:18;20:1-3;26:1-24;37:11-38:28),仍然忠心地宣扬神要审判背叛的犹大。
主前627-585年。
和耶利米同时代的有西番雅、哈巴谷、但以理,和以西结。他的先知事奉紧接在西番雅之后,始于主前626年,终于主前586年之后。以西结于主前593年在巴比伦开始事奉,比耶利米这位耶路撒冷的伟大先知稍迟。虽然犹太传统声称耶利米是生活在埃及时被处死(比较来11:37)。但耶利米如何以及何时过世,我们不得而知。
本书有二个突出的主旨,就是神审判罪的警告明显贯穿全书;此外,也有信息是若国家真诚悔改,就有盼望和回复。
鉴于堕落和不忠,南国犹大亡国前的最后时刻。本书提到巴比伦(164)次数,比起圣经其余书卷提及的总数更多。
1:4-10耶利米说,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5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6我就说: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7耶和华对我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8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9于是耶和华伸手按我的口,对我说:我已将当说的话传给你。10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
7:23-24我只吩咐他们这一件说:『你们当听从我的话,我就作你们的神,你们也作我的子民。你们行我所吩咐的一切道,就可以得福。』24他们却不听从,不侧耳而听,竟随从自己的计谋和顽梗的恶心,向后不向前。
8:11-12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12他们行可憎的事知道惭愧吗?不然,他们毫不惭愧,也不知羞耻。因此他们必在仆倒的人中仆倒;我向他们讨罪的时候,他们必致跌倒。这是耶和华说的。
贯穿全书的重要人物,当然是耶利米,还包括他的宣讲、抵抗、受逼迫。
在耶利米书中可以看到很多基督的形象,本书描绘祂为活水的泉源(2:13;比较约4:14),基列的乳香(8:22),好牧人(23:4),公义的苗裔(23:5),以及耶和华―我们的义(23:6)。祂是带来新约的那一位(31:31-34)。
耶利米书另外的预言有弥赛亚重要的意涵。
I.耶利米蒙召和委任(1:1-19)
A.呼召(1:1-10)
B.呼召的确证(1:11-19)
II.对犹大的预言(2:1-45:5)
A.谴责犹大(2:1-25:38)
1.犹大任意妄为的罪(2:1-3:5)
2.犹大的惩戒(3:6-6:30)
3.犹大错误的信仰(7:1-10:25)
4.犹大破坏和神的约(11:1-13:27)
5.犹大将来临的旱灾(14:1-15:9)
6.犹大重新任命的先知(15:10-16:9)
7.犹大的罪(16:10-17:27)
8.犹大和有主权的陶匠(18:1-23)
9.犹大是破碎的瓦瓶(19:1-20:18)
10.犹大的诸王(21:1-23:8)
11.犹大的假先知(23:9-40)
12.犹大被俘虏(24:1-25:38)
B.耶利米的冲突(26:1-29:32)
1.犹大对耶利米的事工的反动(26:1-24)
2.犹大听从耶利米的忠告:向尼布甲尼撒投降(27:1-29:32)
C.犹大回复的盼望(30:1-33:26)
D.耶路撒冷陷落之前的事件(34:1-38:28)
E.耶路撒冷陷落(39:1-18)
F.耶路撒冷陷落之后的事件(40:1-45:5)
III.对外邦人的预言(46:1-51:64)
A.对埃及的预言(46:1-28)
B.对非利士人的预言(47:1-7)
C.对摩押的预言(48:1-47)
D.对亚扪的预言(49:1-6)
E.对以东的预言(49:7-22)
F.对大马士革的预言(49:23-27)
G.对阿拉伯的预言(49:28-33)
H.对以拦的预言(49:34-39)
I.对巴比伦的预言(50:1-51:64)
IV.历史补遗(52:1-34)
A.耶路撒冷的命运(52:1-23)
B.一些人的命运(52:24-34)
本书没有提到作者的身分,但有二处证据迹象支持耶利米就是作者。
1.外部证据:犹太传统共识认为耶利米是本书的作者。七十士译本的耶利米哀歌的题词指向耶利米,他为了犹太人遭俘虏而哭泣,也为耶路撒冷的荒凉而流泪。
2.内部证据:作者亲眼见到耶路撒冷被掠夺和陷落,本书对这些景象描绘的栩栩如生(比较1:13-15;2:6,9;4:1-12),因而可以清楚得知作者是亲眼目击的证人。此外,本书和耶利米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在个别卷书中的「女子」一词分别出现约廿次)。另外,耶利米书和历代志下35:25的文学型态有所关连。
主前586年或585年。
由于本书是在耶路撒冷毁灭后马上写成,而耶路撒冷是在主前586年陷落,因此本书最早的年代是主前586年。耶利米哀歌中直接的图像也支持本书在耶路撒冷陷落后马上写成,所以年代是主前586年或585年。
本书的首要主旨是哀悼大难临到恶贯满盈的犹大,以及悲叹圣城圣殿的毁灭。神审判犹大犯罪的承诺已经临到。次要主旨是对罪的审判。所以先知吁求受惩戒的国家要知道神是以正直和公义对付他们,也吁求真心悔改,向神求怜悯。
就本书的主旨和本质而言,关键字是哀哭或悲叹。
2:5-6主如仇敌吞灭以色列和锡安的一切宫殿,拆毁百姓的保障;在犹大民中加增悲伤哭号。6他强取自己的帐幕,好像是园中的窝棚,毁坏他的聚会之处。耶和华使圣节和安息日在锡安都被忘记,又在怒气的愤恨中藐视君王和祭司。
3:21-24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22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23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24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
耶利米哀歌包含二个描绘救主的要素:(1)本书把祂描绘为悲伤的人,祂了解痛苦,而且仇敌使祂困苦窘迫、鄙视祂,并且嘲笑祂(比较1:12;3:19;2:15-16;3:14,30)。(2)耶利米为耶路撒冷的毁灭流泪,可能也是基督为耶路撒冷流泪的画像(见太23:37-38)。
I.耶路撒冷的毁灭(1:1-22)
A.先知的悲叹(1:1-11)
B.悲叹耶路撒冷城(1:12-22)
II.主对祂子民的怒气(2:1-22)
A.神的怒气(2:1-10)
B.作者的悲叹(2:11-22)
III.心烦意乱的先知(3:1-66)
A.他的悲叹(3:1-18)
B.他的盼望(3:19-42)
C.他的受难(3:43-54)
D.他的祷告(3:55-66)
IV.挫败的耶路撒冷居民(4:1-22)
A.城市的围困(4:1-12)
B.围困的原因(4:13-20)
C.未来的盼望(4:21-22)
V.祈求回复的祷告(5:1-22)
A.告白(5:1-18)
B.祈求(5:19-22)
主前593-571年。
以西结书和以赛亚书跟耶利米书一样,书名取自作者的名字。以西结的希伯来文是yehezkeál,意思是「神赐力量」或「力量得自于神」。
以西结书的焦点是谴责以色列的罪(1-32),并根据神未来所要行的事安慰以色列人(33-48)。阿尔却扼要说明主旨:
莱理加上以下的话,使我们了解以西结事奉的另一个要素:
主要观念可自「归回」一词中得知;「就(必)知道我是耶和华」出现六十三次。其他重复显眼的词有「耶和华的话临到」(五十次)、「耶和华的荣耀」(十次)。
36:24-30我必从各国收取你们,从列邦聚集你们,引导你们归回本地。25我必用清水洒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洁净了。我要洁净你们,使你们脱离一切的污秽,弃掉一切的偶像。26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27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28你们必住在我所赐给你们列祖之地。你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们的神。29我必救你们脱离一切的污秽,也必命五谷丰登,不使你们遭遇饥荒。30我必使树木多结果子,田地多出土产,好叫你们不再因饥荒受外邦人的讥诮。
36:33-35「主耶和华如此说:我洁净你们,使你们脱离一切罪孽的日子,必使城邑有人居住,荒场再被建造。34过路的人虽看为荒废之地,现今这荒废之地仍得耕种。35他们必说:『这先前为荒废之地,现在成如伊甸园;这荒废凄凉、毁坏的城邑现在坚固有人居住。』
卅六到卅七章提到祝福会降临在以色列的山上,在遍满山谷的枯骨中,以色列会有复兴的盼望。这二章以这种方式说明以色列未来的复兴的清楚过程。
卅八到卅九章预期有全球的大冲突发生在以色列山上;尽管以色列有仇敌,但终将被神所击败。
重要人物是西布的儿子祭司以西结,受召成为巴比伦俘虏以色列之前和之后的先知。
基督弥赛亚的画像是栽种在极高的山上的嫩枝(17:23-24),就像以赛亚书中的枝子(11:1),耶利米书中的苗裔(23:5;33:15),和撒迦利亚书中的苗裔(3:8;6:12)。以西结也提到弥赛亚是王,有权统治(21:26-27),祂的职分也如牧人(34:11-31)。
因篇幅之故,大纲仅列出主要部分。
I.以西结的委任和受召(1:1-3:27)
A.以西结看见神的荣耀(1:1-28)
B.以西结委任传扬神的话(2:1-3:27)
II.耶路撒冷和犹大当前的审判(4:1-24:27)
A.审判来临的四个预兆(4:1-5:17)
B.审判来临的二个信息(6:1-7:27)
C.异象的四个预言(8:1-11:25)
D.透过预兆、信息和比喻传达出必有审判及其原因(12:1-24:27)
III.不利外邦列国的预言(25:1-32:32)
A.针对亚扪(25:1-7)
B.针对摩押(25:8-11)
C.针对以东(25:12-14)
D.针对非利士(25:15-17)
E.针对推罗(26:1-28:19)
F.针对西顿(28:20-26)
G.针对埃及(29:1-32:32)
IV.以色列回复的预言(33:1-48:35)
A.以色列返回故土(33:1-39:29)
B.以色列在国度中回复(40:1-48:35)
主前605年,但以理年轻时被尼布甲尼撒虏至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和大利乌王朝任官。虽然他没有先知的职分,不过基督认定他是先知(太24:15;可13:14)。由于但以理没有先知的职分,但以理书归类在希伯来圣经的第三个部分,即「著作」部分,而非「先知书」。
主前537年。
如果但以理如书卷所宣称是本书作者,则本书写在以色列人被巴比伦俘虏之后。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征服耶路撒冷,俘虏了但以理和其他年轻人到巴比伦。基于种种原因,此一年代备受争议,诸多批评者主张但以理是一本伪作,主前二世纪马加比时代写成,并非主前六世纪。关于反对本书作者是主前六世纪的但以理本,莱理写道:
强烈反对基督教的波怀利(Porphyry,主后232-303)是攻击传统说法的第一人,认为写作年代不在主前六世纪。他主张本书是由一位匿名的犹太人所写成,此人是安提阿哥以彼芬尼(AntiochusEpiphanes)时代的人(主前175-163)。十八、十九世纪的学者基于以下理由普遍提倡这个看法:他们主张但以理不可能写下预言,因为预言准确应验,所以是事件发生之后写成。主前六世纪的犹太作者不可能晓得本书所使用的波斯文字和希腊文字。而2:4-7:28的亚兰文属于但以理之后的时代。本书有某些史实不正确。对上述看法的回复:我们认为预测性的预言不仅可能,而且人们也期待神的真先知发出准确的预言。既然但以理活到波斯时期,自然懂得波斯文字。我们很容易解释希腊文的存在,因为但以理之前的一百年,伊撒哈顿(683)的亚述军和尼布甲尼撒的巴比伦军,都有希腊佣兵服役。近来发现主前第五世纪的亚兰文文件,显示但以理所使用的皇室亚兰文,是当时近东各地通晓的官方用语。特别拿波尼都斯年代志(NabonidusChronicle)提供有关于伯沙撒(5:1)的身分资料,以及有证据指出玛代人大利乌与名叫谷巴鲁的省长(5:31)是同一人,使得史实不正确的疑虑也就迅速消失。
本书名取自作者的名字。但以理的希伯来文是Daniyyeál或Daniáel,意思是「神是审判者」或「神是我的审判者」。七十士译本的希腊文形式是拉丁文和英文书名的基础。
虽然「王」和「国」一再出现,不过主要的观念是神对以色列的计画,这计画结束在神的弥赛亚王设立成为世上的统治者。
2:20-22但以理说:「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他。21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22他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他同居。
2:44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
7:14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
主要人物是年轻时被带到巴比伦的但以理,他在朝廷中工作,并且成为神专门的发言人,向外邦人和犹太人说话。重要人物还有沙德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人被拣选和但以理一同接受特别的训练,(这三人过去的犹太名字是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其他重要的人物是主前605年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王,继任伯沙撒的大利乌王,波斯王塞鲁士,以及在第十章服事但以理的天使长米迦勒。
但以理书主要的基督画像,是要来的弥赛亚必被剪除(指十字架而言)(9:25-26)。然而,作者也描绘基督为大石,要粉碎世界的王国(2:34,45)。作者并且描绘基督为人子(7:13)和亘古常在者(7:22)。10:5-9的异象很可能是基督再现(比较启1:12-16)。
I.但以理的个人经历(1:1-21)
A.他被放逐至巴比伦(1:1-7)
B.他在巴比伦的忠诚(1:8-16)
C.他在巴比伦的名声(1:17-21)
II.对外邦列国计画的预言(2:1-7:28)
A.尼布甲尼撒梦到大异象(2:1-49)
B.烈火之窑:信心的功课(3:1-30)
C.尼布甲尼撒的大树的异象(4:1-37)
D.伯沙撒的盛宴和指头写在墙上的文字(5:1-31)
E.大利乌愚蠢的禁令或狮子坑中的但以理(6:1-28)
F.但以理四只兽的异象(7:1-28)
III.对以色列计画的预言(8:1-12:13)
A.但以理公绵羊、公山羊和小角的异象(8:1-27)
B.但以理预言年中的七十个七(9:1-27)
C.但以理预言以色列未来的全景(10:1-12:13)
英文圣经中,「小先知」是这十二书卷共有的名称,其名称始于奥古斯丁时代(主后四世纪末期)。相较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称为「大先知」书)的预言,这十二书卷篇幅短了许多,故称之为小先知书。在旧约和新约时代,旧约称为「律法和先知」。书名是以旧约分部的观点来看,而旧约分部包括律法书、先知书、著作三部,共廿四卷书。
最终,先知职分源自神使以色列成为一国的目的,即列国透过以色列而蒙福。当神赐以色列律法,祂应许他们如果顺服,他们会成为「我的产业」(祂的特别宝物),目的是使以色列在万国中成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比较出19:5-6和申4:6-8)。然而,如果跟随列国的信仰和作法,其目的就无法实现。摩西过世前主为了预备他们进入应许之地,神透过摩西严厉谴责占卜(申18:9-14),占卜是列国用以了解未来或神祇旨意的方式,但这是非法,而且是属乎魔鬼的作为。
那么以色列人如何了解神的旨意呢?神用真实和合法的方式赐下旨意给祂的子民,这方法记载在申命记18:15-22。
18:15-22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16正如你在何烈山大会的日子求耶和华你神一切的话,说:『求你不再叫我听见耶和华我神的声音,也不再叫我看见这大火,免得我死亡。』17耶和华就对我说:『他们所说的是。18我必在他们弟兄中间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19谁不听他奉我名所说的话,我必讨谁的罪。20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说我所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就必治死。』21你心里若说:『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话,我们怎能知道呢?』22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
再者,神赐下明确的应许和警告,以便记载于亚伯拉罕之约中神的目的(见创12:1-3)将因以色列国而实现。申命记28-30章(有时候也称为巴勒斯坦之约)中详加说明了此一祝福和应许。如果顺服就受祝福,如果不顺服就遭诅咒。这幅画像中,先知扮演甚么角色?他们走向前来,并且说:「因为你毁约,约的诅咒已经临到,或快要临到你身上了。」换句话说,事情会像申命记28-30中,神所警告的一样发生(或快要发生)。要根据旧约此一背景和认识,才能了解先知关于罪和审判的信息。
然而,先知宣扬的不只是毁灭和不幸的信息,也宣扬拯救和将来临的荣耀。现代学者有时候宣称这些正面的信息是一些文士后来加上去的,不过我们要记住,神是不变和永恒的神,也是安慰人和满有恩典的神。所以先知通常是宣扬毁灭和不幸的信息,但是同时他们会告诉百姓在隧道末端仍有亮光,藉此给予他们盼望(比较赛12:1-2;40:1-2)。借着神在百姓生活中大能的工作,实现祂最终的目的。有时候拯救的信息像「水晶球」,像描述特殊事件的异象,他们在异象中看到这些事件(如但9和第七十个七)。有时候他们只是宣扬神在亚伯拉罕之约和大卫之约的应许,如撒母耳记下7:12-16所记载的大卫之约。
当我们研读先知书,会发现许多相同的基本要素:(1)因为国家的罪,审判逼近的警告;(2)描述罪;(3)描述将来临的审判;(4)呼召悔改;(5)应许未来的拯救。
1.审判的言论包含二个部分:(a)第一部份是控诉;(b)第二部份是审判。
2.灾祸神谕―除以「祸哉……」开始外,和审判的言论相似。
3.劝勉╱呼召悔改―带着动机的吁求(以应许或威胁的形式)。(摩5:4-6;珥2:12-14)。
4.拯救的宣布―通常间接暗示可悲的景况,然后着重主介入拯救(摩9:11-12)。
5.拯救的神谕―以「不要害怕」的劝勉做为开始(赛41:8-16)。
6.拯救的描绘―常用理想化和夸张的用语描述神未来要祝福祂的子民(摩9:13)。
1.何西阿书
2.约珥书
3.阿摩司书
4.俄巴底书
5.约拿书
6.弥迦书
7.那鸿书
8.哈巴谷书
9.西番雅书
10.哈该书
11.撒迦利雅书
12.玛拉基书
组别
书卷
接近的年代
放逐前
以色列的先知
约拿(向尼尼微传道)阿摩司何西阿
780-850765-750755-715
犹大的先知
俄巴底亚约珥弥迦那鸿哈巴谷西番雅
840835-796740-690630-612606-604625
放逐后的先知
回归余民的先知
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
520515430
忽略耶罗波安二世之后六个在以色列的王,也可能因为他们相对不重要,不过他们每一个都延续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一世的罪。本质上北国以色列没有像南国犹大那样从事改革的好王。
本书书名取自作者何西阿(Hosea)之名,和北国最后的王何细亚(Hoshea)同名。英文圣经为了分辨,把小先知的名字称为Hosea。令人感兴趣的是何西阿、约书亚,和耶稣的名字都从希伯来文hoshea衍生而来,意思是「拯救」。然而约书亚和耶稣有多一层的真理,就是「耶和华是拯救」。何西阿身为神的使者,要以色列国离弃拜偶像,回转向主,若如此就可得拯救。
何西阿书的目的要显示尽管以色列不断对神不忠,神对以色列仍有坚忍且恒久的爱。本书透过何西阿的婚姻经验,向我们彰显神的慈爱和怜悯,祂渴望祝福认识祂的子民,及深切领悟神心意的人。鉴此,何西阿书的主旨是不利北国的有力证词,证明北国对主的约不忠,公、私道德生活普遍显得败坏。所以先知试图要同胞用痛悔的心悔改,转向那位有耐心且永远慈爱的神;其立场来自耶和华爱以色列,就像爱自己亲爱的孩子和立约的妻子一般。
借着以色列为耶和华之妻的类比,以及要何西阿娶淫妇为妻的命令,用以描绘以色列的行为。关键字是「行淫」(十次)和「淫乱」(九次)。此外,本书主要观念:尽管以色列不忠,神仍爱以色列至忠不渝。
3:1耶和华对我说:「你再去爱一个淫妇,就是他情人所爱的;好像以色列人,虽然偏向别神,喜爱葡萄饼,耶和华还是爱他们。」
4:1以色列人哪,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因这地上无诚实,无良善,无人认识神。
4:6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记你的儿女。
11:7-9我的民偏要背道离开我;众先知虽然招呼他们归向至上的主,却无人尊崇主。8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绝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9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也不再毁灭以法莲。因我是神,并非世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我必不在怒中临到你们。
第四章是钥章,这章看见以色列民随从拜偶像,弃绝认识神真理;因此,他们也被弃绝,不得再给神做祭司。
在何西阿书中弥赛亚是神儿子(比较11:1和太2:15),是祂子民惟一的救主(比较13:4和约14:6),将我们从死亡中赎回(比较13:14和林前15:55),以极大的怜悯爱我们(11:4),医治回转归向祂的人(6:1)。
I.题词(1:1)
II.何西阿的婚姻:神对待以色列的描绘(1:2-3:5)
A.何西阿家庭预言的本质(1:2-2:1)
1.何西阿的婚姻:以色列的不忠(1:2-3a)
2.何西阿的孩子:以色列的审判(1:3b-9)
3.以色列的未来:回复(1:10-2:1)
B.透过惩处的回复(2:2-23)
1.主对惩处色列(2:2-13)
2.主回复以色列(2:14-23)
C.何西阿婚姻的回复(3:1-5)
1.神的命令(3:1)
2.何西阿顺服的回应(3:2-3)
3.缘由阐明(3:4-5)
III.何西阿的婚姻:以色列的审判和回复(4:1-14:9)
A.主控诉以色列(4:1-6:3)
1.揭发以色列的罪(4:1-19)
2.宣判以色列(5:1-14)
3.预言以色列的回复(5:15-6:3)
B.主详述对以色列的控诉(6:4-11:11)
1.以色列的罪和惩罚(6:4-8:14)
2.重述以色列的罪和惩罚(9:1-11:7)
3.主再次怜悯(11:8-11)
C.主终结对以色列的控诉(11:12-14:9)
1.终结的控告(11:12-13:16)
2.终结的劝勉(14:1-9)
本书1:1指出作者是「约珥」,其意思是「耶和华是神」。除了约珥的父亲是毗土珥(1:1)之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1.在放逐前早期。支持约珥书是早期年代(主前九世纪)的人指出本书在希伯来圣经的位置(在何西阿书和阿摩司书之间),以及本书提到仇敌是推罗、西顿、非利士、埃及,和以东(珥3:4,9)。赫伯福礼曼(HobartFreeman)写道:「本书特别提到的国家,可作为放逐前的年代的证据,因为它们是犹大放逐前早期的仇敌,而不是后期的仇敌如亚述、巴比伦、波斯」(AnIntroductiontoOldTestamentProphets.Chicago:MoodyPress,1968,p.148;也见GleasonL.Archer,Jr.,ASurveyofOldTestamentIntroduction.Chicago:MoodyPress,1974,p.305)。
这二个主张都不强,本书在正典的位置不具决定性,尤其是七十士译本把本书放在正典中不同的位置上。在巴比伦时期的旧约先知也发出神谕警告上述提到的国家(比较耶46-47;19:7-22;结27-30;番2:4-7)。力主本书年代在放逐前后期的人,会认为约珥书二章生动地描写巴比伦人,藉此正式地指出他们的身分,但是这对当代的人是不必要的,因为当代的人很了解他们的存在所显示的不祥兆头。
支持约珥书的年代在早期的人,诉诸于预言中所反映的政府的型态(根据约阿施在七岁登基时的老年人,1:2;2:16以及祭司统治,1:9,13;2:17),以及同样的言谈也出现在其他先知书(Archer,ASurveyofOldTestamentIntroduction,pp.304-5)。这些主张很明显的不具决定性,因为主张年代在后期的人也使用这些要素。
经文一些细节(请特别比较3:2,6)似乎隐隐反对预言是早期的年代(比较S.R.Driver,TheBooksofJoelandAmos,pp.14-15)。
2.在放逐前后期。有许多理由支持本书是放逐前后期的作品。如果预言落在主前597年到587年之间(和WilhelmRudolph,约珥-阿摩司-俄巴底亚-约拿。Gütersloh:GütersloherVerlagshausGerdMohn,1971,pp.23-28一致),约珥书3:2b(提到神的子民的分散和土地的划分)会参照主前597年巴比伦入侵,那时有一万个最优秀的犹大人被掳(比较王下24:10-16)。这也说明约珥书提到圣殿的原因(珥1:9,13;2:17),因为圣殿直到主前586年才被摧毁(比较王下25:9)。断定年代的同时也表示约珥书1:15和2:1-11已预期耶路撒冷最后的毁灭(主前586年,毁灭确实来临;比较王下25:1-21)。
3.在放逐后。有四个论证支持年代在放逐之后:
(1)约珥书3:1-2,17(有争议)提到耶路撒冷的毁灭和巴比伦的放逐。既然如此,1:9,13;2:17提到的圣殿是指主前515年犹太人放逐返回后完成的第二个圣殿。
(2)「老年人」(比较1:2;2:16)是社群的领袖,而不是国王。这和放逐后的时期较为一致(比较拉10:14)。
(3)约珥书引用其他的先知,包括以西结(比较珥2:3和结36:35;珥2:10和结32:7;珥2:27-28和结39:28-29)。
(4)提及希腊人的奴隶贸易(珥3:6)反映出是在放逐后的时期。
反对这些主张,可能有下列的回应:
(1)约珥书3:1-2,17可能指主前597年的驱逐,而不是主前586年的驱逐(但如同前述「2.在放逐前后期」的注释,这个看法有问题)。有些人试图根据历代志下21:16-17的事件解释约珥书3:1-2,17的说法(Archer,ASurveyofOldTestamentIntroduction,p.305)。然而这段王室妻儿遭俘的经文记载和约珥书3:2的说法不合。
(3)本书既然和其他先知书的经文并行,通常也就很难断定谁引用谁。
(4)如前所述,卡贝鲁表示主前第七世纪爱奥尼人的奴隶贸易就很兴盛。
约珥的希伯来文是Yoáel,如前面所提过的意思是耶和华是神。就约珥书的信息而言,这名字非常贴切,因为约珥书强调神的至高无上,所有的受造物和万国伏在祂大能之下,并且是掌管历史的神。
约珥书用眼前无预警的旱灾和蝗灾攻击犹大作为教训,警告未来耶和华的日子有入侵临到以色列。在很短的几个小时内,一切的植物被侵蚀一空。如果犹大悔改并且回转向神,神会恢复和她的关系,祝福也要临到。在约珥写作的历史情境下,这是真实的,未来的任何时刻也都是真实的。
约珥书最终应许的祝福和回复要发生,以色列必须经历苦难的审判和神的灵浇灌。这样的结合会让他们回转,归向神。
和本书种种警告征兆相称的关键字是耶和华的日子。
2:11耶和华在他军旅前发声,他的队伍甚大;成就他命的是强盛者。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
2:28-32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29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30「在天上地下,我要显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烟柱。31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32到那时候,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因为照耶和华所说的,在锡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脱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华所召的。」
第二章是钥章,本章应许如果以色列回转归向神,神会减轻对以色列的审判(13-14节)。紧接着应许神所浇灌的灵,耶和华的日子要来临,在天上和地上都要显神迹,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28-32节)。
约珥书将基督视为主,祂赐下圣灵(比较2:28和约16:7-15;徒1:8),审判列国,成为以色列的避难所和保障(3:16)。
I.史上重大的耶和华的日子(1:1-20)
A.蝗虫出现的历史(1:1-12)
B.旱灾出现的历史(1:13-20)
II.预言中的耶和华的日子(2:1-3:21)
A.耶和华的日子:迫切事件(2:1-27)
1.预言仇敌入侵犹大(2:1-11)
2.犹大蒙拯救所需的条件(2:12-27)
B.最终的耶和华的日子(2:28-3:21)
1.耶和华的日子之前的最后事件(2:28-32)
2.耶和华的日子的事件(3:1-21)
a.审判外邦人(3:1-16)
b.审判犹大(3:17-21)
本书的作者是阿摩司,他不像以赛亚(是宫廷中的人)和耶利米(是祭司),他是位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1:1;7:14)。他是提歌亚人,提歌亚靠近伯利恒,在耶利撒冷南边,离耶利撒冷约十哩。从书内的宣称(1:1;7:14),牧人的言语(7:10f)以及书中内容显示作者了解户外的生活方式(参见3:4-5,12;5:8,9;9:9)可以支持阿摩司是作者。虽然阿摩司是位农夫和牧人,但是他熟知神的话语。
约主前760年。
阿摩司这名字源自希伯来文áamas,意思是「提起重担,担负」。名字的意思是「重担」或「担重担的人」,意思和他所担的重担十分贴切。他虽来自犹大而非北国以色列,但担起传达警告北国信息的重担,就是贪婪、不公、看重外在和自义。阿摩司不可和以赛亚的父亲亚摩司(赛1:1)混淆。
本书结尾虽然是盼望的话语,但神给阿摩司的信息主要是审判。阿摩司警告以色列人,耶和华神,宇宙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会像战士来到,审判背逆祂权柄的万国。以色列会特别受惩,因为违反和神的约。阿摩司想带领耶罗波安统治下繁荣和物质主义的北国支派悔改,躲过快来的审判,这是唯一方式。本书证明神憎恨恶,因为祂是圣洁的;也证明公义的神,必定对付以色列的罪,必不容许罪不受惩罚。
然而,即使国家毁灭,神仍会存留悔改的余民,有一天这些余民会重新获得约的祝福和政治上的特殊地位,那时候主会吸引列国归向祂自己。
「犯罪」和「罪过」出现十二次。因为以色列的罪行,神的审判要临到以色列是本书强调的一个要素。本书重要的措辞是「我避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见1:3,6,9,11,13;2:1,4,6)。
3:1-2以色列人哪,你们全家是我从埃及地领上来的,当听耶和华攻击你们的话:2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因此,我必追讨你们的一切罪孽。
4:11-12我倾覆你们中间的城邑,如同我从前倾覆所多玛、蛾摩拉一样,使你们好像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12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这样行,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
8:11-12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12他们必飘流,从这海到那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
阿摩司书呈现的基督是重建大卫王朝(9:11)的主,也是复兴祂的子民的那位(9:11-15)。
I.前言:作者和主旨(1:1-2)
II.阿摩司的八个审判(1:3-2:16)
A.关于大马士革(1:3-5)
B.关于非利士(1:6-8)
C.关于推罗(1:9-10)
D.关于以东(1:11-12)
E.关于亚扪(1:13-15)
F.关于摩押(2:1-3)
G.关于犹大(2:4-5)
H.关于以色列(2:6-16)
III.阿摩司的宣讲(3:1-6:14)
A.以色列的毁灭(3:1-15)
B.以色列的堕落(4:1-13)
C.以色列的挽歌(5:1-6:14)
D.审判的来临和以色列的毁灭(5:1-17)
E.斥责空洞的宗教份子(5:18-27)
F.谴责整个国家(6:1-14)
IV.阿摩司的五个异象(7:1-9:15)
A.蝗虫吞吃的异象(7:1-3)
B.火的异象(7:4-6)
C.准绳的异象(7:7-9)
D.历史插曲:伯特利祭司的敌对(7:10-17)
E.一筐夏天的果子的异象(8:1-14)
F.主审判的异象(9:1-10)
V.以色列回复的五个应许(9:11-15)
作者是位未知的犹大先知,名叫俄巴底亚(1:1)。旧约有些人的名字也叫俄巴底亚,包括大卫军中的一名勇士(代上12:9),藏匿神先知的亚哈仆人(王上18:3),约西亚时代的一位利未人(代下34:12),和以斯拉从放逐之地返回的一位领袖(拉8:9)。我们对俄巴底亚的家乡和家族一无所知。本书没有提到他的父亲的名字,可能是因为他不是出自王室或祭司家庭。
本书是圣经中最短的一卷书,只有廿一节,是小先知书中最难订出年代的一卷书。关于年代阿尔却写道:
希伯来名字àObadyah的意思是「耶和华的仆人或敬拜者」。
俄巴底亚书的主旨是重申骄傲在败坏以先的真理。俄巴底亚宣布以东面临审判和厄运,因为以东傲慢,对耶路撒冷不幸的遭遇幸灾乐祸。
审判以东。以东和以扫出现九次。
1:10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强暴,羞愧必遮盖你,你也必永远断绝。
1:15耶和华降罚的日子临近万国。你怎样行,他也必照样向你行;你的报应必归到你头上。
1:21必有拯救者上到锡安山,审判以扫山;国度就归耶和华了。
I.预言审判以东(1-9)
A.必定审判(1-4)
B.彻底审判(5-9)
II.审判以东的根据(10-14)
A.因为缺乏兄弟之爱(10)
B.因为高傲冷漠(11-12)
C.因为侵犯(13-14)
IV.审判的结果(16-18)
V.以色列蒙拯救(19-21)
约拿书的作者是亚米太的儿子约拿,是来自北国以色列的加利利的先知。作者身份本书本身有证明(1:1),因为本书列举诸多真实地点和人的历史特性;其他资料出处(王下14:25),包括新约耶稣的见证(太12:40)也都证实作者是约拿。
约拿(Jonah)的希伯来文是Yonah,意思是「鸽子」。七十士译本把这个字希腊化,成为Ionas,拉丁文的武加大译本使用书名Jonas。
约拿清楚展现希伯来人的神是(1)关心全世界的神;(2)是掌管自然和人类事务的神。约拿展现「救恩出于耶和华」(2:9),而且神的救恩要赐给所有悔改和转向祂的人。本书也证明我们的偏见就像约拿扭曲的犹太民族主义,是如何地阻碍我们跟随神的旨意。
强调神的主权并多次重复的字是「安排」,神安排风、大风暴、鱼、蓖麻、虫子,和东风。主要观念是复兴。
2:8-9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9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你。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救恩出于耶和华。
3:10于是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
4:2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第三章是钥章特别突出,因为本章记载历史上最大的复兴之一。
约拿书描绘耶稣的复活(太12:40),是万国的先知(虽然明显不像约拿的不情愿),以及万国的救主。在约拿的生命中,耶稣被视为是救世主和主(2:9)。
I.约拿的逃跑(1:1-17)
A.逃走的理由(1:1-2)
B.逃走的路线(1:3)
C.逃走的下场(1:4-17)
II.约拿的祷告(2:1-10)
A.祷告的特性(2:1-9)
B.祷告的答复(2:10)
III.约拿的宣讲(3:1-10)
A.神命令他宣讲(3:1-3)
B.宣讲的内容(3:4)
C.宣讲的结果(3:5-10)
IV.约拿的学习(4:1-11)
A.约拿对神的抱怨(4:1-3)
B.神给约拿的课程(4:4-11)
除了本书的记载以及耶利米书26:18,我们对本书的作者一无所知。弥迦(Micah)是Micaiah的缩写,意思是「有谁像耶和华?」当弥迦在7:18意指出这项真理,他说:「有何神像你?」在耶利米的时代长老提到弥迦,并且引用弥迦书3:12来辩护耶利米审判要临到国家的信息(耶26:18)。
弥迦是摩利沙人(弥1:1;比较1:14),摩利沙是犹大的一个城镇,在耶路撒冷西南方约廿五哩的地方,靠近非利士人的城市迦特。摩利沙在犹大肥沃的丘陵地带,靠近拉吉,是一座国际贸易的城镇。
弥迦告诉我们他在是约坦(主前750-732年)、亚哈斯(主前736-716年),希西家(主前716-687年)在位的时候发预言(1:1)。弥迦主要是向犹大说话,不过由于他也向北国以色列说话,并且预测撒马利亚的陷落(1:6),所以他有一部份的事奉在主前722年亚述俘虏以色列人之前,约在主前700年。
本书书名取自作者,先知弥迦。本书的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名分别是Michaias和Micha。
弥迦表明百姓如何不守神和以色列所立的约,如果谨守遵行,就有祝福(申28:1-14),不谨守遵行,必受诅咒,最终逐离应许之地(申28:15-68)。过程中,弥迦揭露犹大的不义,并且宣告耶和华的正直和公义,显明神用公义管教他们。他谴责以色列和犹大的罪,例如压迫,行贿审判官、先知和祭司,贪婪、欺骗、骄傲、强暴。当然神管教他们显明对他们的爱,并且祂会回复他们。
弥迦书三个信息的主旨是审判,但也强调回复的真理。此外,弥迦在他的三个信息中也都指出余民的原则(弥2:12;4:7;5:7-8;7:18)。他宣布,未来世界由弥赛亚掌权时,耶和华要回复以色列百姓到卓越的地位。
弥迦激发百姓听从主,「听」这个观念出现九次。因不听从而受审判,符合此一观念的关键字有「荒凉」、「毁灭」,共出现四次。符合回复观念的关键字有「招聚」、「聚集」,共出现七次。
1:5-9这都因雅各的罪过,以色列家的罪恶。雅各的罪过在那里呢?岂不是在撒玛利亚吗?犹大的丘坛在那里呢?岂不是在耶路撒冷吗?6所以我必使撒玛利亚变为田野的乱堆,又作为种葡萄之处;也必将他的石头倒在谷中,露出根基来。7他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他所得的财物必被火烧;所有的偶像我必毁灭;因为是从妓女雇价所聚来的,后必归为妓女的雇价。8先知说:因此我必大声哀号,赤脚露体而行;又要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9因为撒玛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
6:8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7:18-20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19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20你必按古时起誓应许我们列祖的话,向雅各发诚实,向亚伯拉罕施慈爱。
弥迦书的钥章,无庸置疑是六到七章。威尔金森(Wilkinson)和波阿(Boa)对这二章的重要性有绝佳的讨论。
弥迦书的结尾是一幕法庭场景的描述。神和祂的子民争论,祂呼唤山岭岗陵共同做陪审团,祂要呈案。百姓以虚无的仪式取代诚心的敬拜,认为这就是神所要求的。日常生活远离公义的标准,为要掩盖他们无耻的行为。他们不能领略什么是主对人的要求,所以只有一个判决,就是有罪。
弥迦把基督表现为雅各的神(4:2),万国的审判者(4:3),将诞生在伯利恒城的统治者(比较5:2和太2:1-6)。祭司和文士引用弥迦书5:2来回答希律的询问,希律询问弥赛亚诞生的地点。
I.题词或前言(1:1)
II.第一个信息:审判撒马利亚和犹大(1-2章)
A.预言审判将要来临(1:2-7)
B.悲叹百姓(1:8-16)
1.弥迦的悲叹(1:8-9)
2.弥迦呼唤别人哀悼(1:10-16)
C.犹大的罪(2:1-11)
1.百姓的罪(2:1-5)
2.假先知的罪(2:6-11)
D.预言未来的聚集(2:12-13)
III.第二个信息:毁灭和随后拯救(3-5章)
A.审判国家领导者(3章)
1.审判统治者(3:1-4)
2.审判假先知(3:5-8)
3.审判天真的领导者(3:9-12)
B.国家的弥赛亚国度祝福(4-5章)
1.弥赛亚国度的特性(4:1-8)
2.弥赛亚国度之前的事件(4:9-5:1)
3.弥赛亚国度的统治者(5:2-15)
IV.第三个信息:谴责罪和应许祝福(6-7章)
A.主的控告(6:1-5)
B.弥迦为国家回应控告(6:6-8)
C.主因罪审判(6:9-16)
1.罪(6:9-12)
2.惩罚(6:13-16)
D.弥迦向主求情(7章)
1.弥迦哀悼国家的罪(7:1-6)
2.弥迦信靠主(7:7-13)
3.弥迦祈求主再次牧养祂的羊群(7:14)
4.主应许对子民彰显神迹(7:15-17)
E.弥迦确认神是独特的(7:18-20)
1:1告诉我们本书是伊勒歌斯人那鸿的异象,是关于尼尼微的神谕,除此以外我们对这位先知一无所知。那鸿的意思是「安慰」,但是他的信息决不是对统治尼尼微的邪恶亚述的安慰,不过这个信息对犹大却是个安慰。就1:15看来,那鸿是个犹大的先知,不过我们无法确定伊勒歌斯的确实位置,很多保守的学者认为这座城市在犹大南方。
那鸿在3:8-10提到挪亚们(底庇斯)的陷落是过去的事情,而挪亚们是在主前663年陷落。此外,在这三章那鸿预言尼尼微的陷落,而尼尼微于主前612年陷落。所以那鸿在主前663年和612年之前发出神谕,可能是接近主前612年,因为他预言尼尼微即将陷落(2:1;3:14,19)。所以他的事奉是在约西亚在位期间,和西番雅跟耶利米同时代。
本书和所有小先知书一样,书名是取自发预言的先知之名。在希腊文圣经和拉丁文圣经的书名分别是Naoum和Nahum。
那鸿书的主旨是尼尼微的陷落,它的陷落是神对邪恶的尼尼微的亚述的报复。约拿想看到神对亚述的审判,在将近一百五十年之后由拿鸿所预言。尼尼微回应约拿的宣讲后的悔改为时很短,他们不久后就故态复萌,回到过去的邪恶行为。亚述的撒贡二世(SargonII)于主前722年毁灭撒马利亚,俘虏了北国以色列,把十个支派分散各地。后来亚述的西拿基立几乎在主前701年希西家在位时俘虏耶路撒冷。不过尽管亚述很强大,圣洁的神透过先知那鸿审判尼尼微,预言尼尼微的毁灭。神的能力将使亚述的凶残、权势、傲慢化为乌有。虽然本书着重亚述的陷落和审判,不过本书主要是要安慰犹大。
1:7-8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8但他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又驱逐仇敌进入黑暗。
3:5-7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与你为敌;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脸上,使列国看见你的赤体,使列邦观看你的丑陋。6我必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你身上,辱没你,为众目所观。7凡看见你的,都必逃跑离开你,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
由于第一章提出神审判尼尼微是因为圣洁的神的报复,神虽然不轻易发怒,但是拥有大能,对祂的仇敌发出怒气,因此第一章是钥章。
拿鸿书虽然没有直接预言弥赛亚,但是为了符合所有预言的基本基督论的精神,那鸿书看基督是妒忌的神,报复祂的仇敌(1:2f)。
I.前言(1:1)
II.神审判尼尼微的预言和必然性(1:2-15)
A.神对尼尼微圣洁的怒气(1:2-8)
B.尼尼微违逆耶和华旨意的计谋,终将灭亡(1:9-11)
C.尼尼微受审,犹大苦难结束(1:12-15)
III.神对尼尼微审判的描述(2章)
A.描述攻击尼尼微(2:1-6)
B.宣告击败尼尼微(2:7-13)
IV.神审判尼尼微的原因(3章)
A.因为尼尼微强暴和诡诈招致羞耻(3:1-7)
B.尼尼微对待底庇斯(挪亚们)的方式招致受击(3:8-11)
C.尼尼微的防御徒劳无功(3:12-19)
1:1和3:1指明作者是哈巴谷。哈巴谷清楚地说明自己是先知,其祷告和赞美的结尾是「这歌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显示他具有祭司的背景。
本书书名取自作者名字。哈巴谷的希伯来文是h£abaq,意思是「拥抱」。但如何了解这字?可能是「主动去拥抱他人或紧握他人不放的人」,而不是「被动被拥抱的人」,因为尽管先知对将来临的入侵感到困惑,但是他最后仍然紧紧握住耶和华不放,把神当成他的拯救和力量。
本预言的主旨出自哈巴谷对邪恶的巴比伦人即将入侵感到困惑不解,他的信心因而感到困惑,面对二道难题而,即(1)为什么神容许犹大的恶日渐增加,却不受惩罚(1:2-4)?(2)圣洁的神怎么能使用有罪的国家如巴比伦作为审判的工具(1:12-2:1)?哈巴谷苦思这二道难题,结果在神持续的启示下获得解答,而先知也以喜乐信靠的诗歌作为结束。因此,本书是神义论,就是为神辩护:即便面对邪恶的问题时祂仍是良善具有大能。
有二个字是关键字,不是因为这二个字重复出现,而是因为本书的内容,才使这二个字成为关键字。一个字是「为什么」,因为哈巴谷在书中苦思问题,另一个字是「信」,2:4宣布「义人因信得生」。
2:4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义人因信得生。
3:17-19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18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19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这歌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
就预言的基督论而言,基督被描绘成救主。「拯救」一字在3:13和3:18出现三次,是「耶稣」这名字的字根(见太1:21)。基督被视为圣者(比较1:12和约壹1:9),他称有信心的人为义(2:4),有一天他会使「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2:14)。
I.哈巴谷的困惑:信心的考验和教导(1:1-2:20)
A.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神容许邪恶的作为在犹大持续?(1:2-4)
B.神的第一个答复(1:5-11)
C.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神用邪恶者来惩罚犹大(1:12-2:1)
D.神的第二个答复(2:2-20)
II.哈巴谷的赞美:得胜的信心(3:1-19)
A.赞美神的位格(3:1-3)
B.赞美神的能力(3:4-7)
C.赞美神的目的(3:8-16)
D.赞美对神的信心(3:17-19)
如同1:1所见,本书作者是希西家的玄孙,亚玛利雅的曾孙,基大立的孙子,古示的儿子西番雅。本节经文追溯先知前四代的祖先,是非常独特的开头。通常先知书在提到家谱时只提到先知的父亲(比较赛1:1;耶1:1;结1:3;何1:1;珥1:1)。如此长的家谱也意谓着先知有高贵的血统,其高祖父是好王希西家王。
主前630-625年。
根据前言(1:1),西番雅在约西亚在位时(主前640-609年)发出预言。他的预言在主前612年尼尼微陷落之前,也在主前622到621年约西亚改革之前。很明显,西番雅书的前提是犹大敬拜外邦偶像(1:4-6),约西亚改革时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偶像敬拜。这些证据支持本书的年代是主前630到625年之间。
本书书名取自先知西番雅之名。西番雅的希伯来文是s£panyah,源自s£apan,意思是「隐藏、珍藏、储藏」,也是耶和华的缩写,意思是「耶和华所隐藏」。见2:3。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名是Sophonias。
关键字是「耶和华的日子」、「那日」、「日子」,合起来出现约廿次。主要观念是耶和华审判和归回的日子。
1:7你要在主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耶和华已经预备祭物,将他的客分别为圣。
1:12那时,我必用灯巡查耶路撒冷;我必惩罚那些如酒在渣滓上澄清的;他们心里说: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
1:14-15耶和华的大日临近,临近而且甚快,乃是耶和华日子的风声;勇士必痛痛的哭号。15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难困苦的日子,是荒废凄凉的日子,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
2:3世上遵守耶和华典章的谦卑人哪,你们都当寻求耶和华!当寻求公义谦卑,或者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
耶和华的日子有二个显著的特性:审判之后有祝福。第三章清楚记载此一可畏的日子中,二个显著的特性。以色列悔改并转向主之后,在弥赛亚公义的统治之下,他们终将归回。
本书虽然没有特别提及,但是本书表明弥赛亚是以色列中的义者(3:5),祂也是他们的王(3:15)。
II.耶和华审判的日子(1:2-3:8)
A.审判全地(1:2-3)
B.审判犹大(1:4-2:3)
1.审判的原因(1:4-13)
2.审判的描述(1:14-18)
3.对国家的呼召:悔改并寻求神(2:1-3)
C.审判邻近国家(2:4-15)
1.审判非利士(2:4-7)
2.审判摩押和亚扪(2:8-11)
3.审判古实(2:12)
4.审判亚述(2:13-15)
D.审判耶路撒冷(3:1-7)
1.先知的控诉(3:1-5)
2.主的审判(3:6-7)
E.审判全地(3:8)
III.耶和华归回的日子(3:9-20)
A.列国的归回(3:9-10)
B.以色列的归回(3:11-20)
以色列民被放逐之后,只有三位先知向余民发预言,而哈该是其中的第一位,另外二位先知是撒迦利亚、玛拉基。这三位先知的目标是鼓励余民过属灵和道德的生活,现在余民回到家乡,为要建立圣殿和国家。哈该和撒迦利亚书大部分处理他们重建圣殿时的属灵需要,而玛拉基书主要处理他们重建国家时的道德和社会需要。
哈该的名字的意思是「节日的」或「节庆的」,意谓他出生在重要的节期,不过没有经文支持这个看法。我们对哈该的了解主要来自本书(提到九次),以及以斯拉5:1-2和6:14,因此我们对他所知不多。他自称为「先知哈该」(1:1),不过我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或家谱。他和先知撒迦利亚同时代,当时所罗巴伯是省长。他的作者身分没有争议。
主前520年。
在波斯王塞鲁士的政策下,几乎有五万名的犹太获准返回耶路撒冷。这些人当中包括所罗巴伯(以斯拉1:2-4;比较赛44:28)、大祭司约书亚,和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主前538年,谕令允许犹太人回到故土并重建圣殿。
本书和书写的先知一样,书名取自先知之名。七十士译本的书名是Aggaios,武加大的书名是Aggaeus。
虽然哈该书是旧约中第二短的书卷,但不该低估哈该四个信息的力量,他的角色是鼓励犹太人重建圣殿。「很少有先知像哈该所成就的,就是把这么多的属灵常识浓缩在这么简短的信息中」(FrankE.Gaebelein,FourMinorProphets:Obadiah,Jonah,Habakkuk,andHaggai,p.199)。哈该书信息显著的特征是他强烈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是出自神。他有廿五次,坚称其信息有属神的权柄。他一贯地以「万军之耶和华说」开始他的信息,并以相同的语气结束他的信息(「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哈该写作的目的是要鼓励并劝勉返回的余民,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他教导(1)当百姓把神摆在首位,神就会祝福;(2)不当厌倦服事主;(3)神对明日的应许是我们今日信心的基础。
1:7-8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8你们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这殿,我就因此喜乐,且得荣耀。这是耶和华说的。
1:14耶和华激动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并剩下之百姓的心,他们就来为万军之耶和华他们神的殿做工。
2:7-9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或作:万国所羡慕的必来到),我就使这殿满了荣耀。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8万军之耶和华说:「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9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在这地方我必赐平安。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2:6-9具有弥赛亚特征,预言圣殿未来的荣耀,使第二章成为钥章。
弥赛亚在这里被描绘成圣殿荣耀的恢复者(2:7-9),以及推翻世上国度的主(2:22)。
I.第一个信息:呼召重建圣殿(1:1-15)
A.前言(1:1)
B.第一个斥责(1:2-6)
C.纠正(1:7-8)
D.第二个斥责(1:9-11)
E.回应先知的信息(1:12-15)
II.第二个信息:吁求要在神应许中得见勇气(2:1-9)
A.前言(2:1-2)
B.应许赋予能力和未来荣耀(2:3-9)
III.第三个信息:吁求生活要洁净(2:10-19)
A.前言(2:10)
B.问题:余民的不顺服(2:11-14)
C.解决:余民的顺服(2:15-19)
IV.第四个信息:吁求要对未来有信心(2:20-23)
A.前言(2:20-21a)
B.应许未来击败外邦国度(2:21b-22)
C.应许大卫国度的复兴(2:23)
主前520-518年。
撒迦利亚书的目的是鼓励已经归回的余民完成圣殿重建的工程。先知向百姓显示,神在世上做工要恢复以色列的属灵传承,预备要来临的弥赛亚。教义上,撒迦利亚显明,神恢复以色列的属灵生命,圣殿的重要性,表明神定意要领祂的子民回到故土,以及强调弥赛亚在未来恢复国家属灵光景的首要位置。
「耶和华的话」(十三次)和「万军之耶和华」(五十三次)是二个主要的用语,强调撒迦利亚的信息有属神的本质。不过本书主要的观念是为弥赛亚二次的降临做好预备。
8:3耶和华如此说:我现在回到锡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称为诚实的城,万军之耶和华的山必称为圣山。
9:9-10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10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争战的弓也必除灭。他必向列国讲和平;他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
旧约书卷中,有关弥赛亚特征的描述,可能没有一卷书能比得上撒迦利亚书。
撒迦利亚书介绍弥赛亚或基督,祂先后两次来临时是仆人和王、人和神、耶和华的使者(3:1)、公义的苗裔(3:8)、有七眼的石头(3:9)、钉死十字架上的救主或被扎的那位(12:10)、快来到的谦和之王(9:9-10)、被击打的牧人,将遭离弃(13:7)、快来到的审判和公义的王(14章)。
I.呼召悔改(1:1-6)
II.撒迦利亚的八个异象(1:7-6:8)
A.马和骑士的异象(1:7-17)
B.四角和四个匠人的异象(1:18-21)
C.准绳的异象(2:1-13)
D.大祭司约书亚的异象(3:1-10)
E.金灯台的异象(4:1-14)
F.飞行书卷的异象(5:1-4)
G.量器中妇人的异象(5:5-11)
H.四辆战车的异象(6:1-8)
III.约书亚加冕(6:9-15)
IV.关于禁食的问题(7:1-8:23)
V.关于未来的神谕(9:1-14:21)
A.第一个神谕:弥赛亚被拒(9:1-11:17)
B.第二个神谕:弥赛亚掌权(12:1-14:21)
主前450-400年。
关于玛拉基书的年代,基礼森(Gleason)写道:
在尼希米的领导下有一段复兴的时期(尼10:28-39),不过祭司和百姓逐渐冷淡和神同行,遵守律法只重外在,而且变得僵化。虽然他们犯玛拉基所抨击的罪(祭司的散漫,忽视十一奉献,和外邦女子通婚),但是他们对神为何不满意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玛拉基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回答祭司和百姓的问题,揭露和斥责他们的罪、堕落、败坏的态度,以及鼓励他们;他在结尾鼓励他们,提到主的使者来临,这人将为弥赛亚开路。
因此玛拉基斥责百姓忽视真实敬拜主,并且呼召他们悔改(1:6;3:7)。基礼森摘要玛拉基书的主旨如下:
我们在玛拉基书读到共十二次的「你们还说」(11次)或「你们却说」(1次)。咒诅一字也在四节经节中共出现了七次。关于他们的问题以及对神的审判感到不解,玛拉基答复他们,并且向他们说明原因。玛拉基书的主要观念是玛拉基的答复,以及吁求归回后的任性余民回转。
2:17你们用言语烦琐耶和华,你们还说:「我们在何事上烦琐他呢?」因为你们说:「凡行恶的,耶和华眼看为善,并且他喜悦他们」;或说:「公义的神在那里呢?」
3:1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他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
4:5-6「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6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
第三章和四章预期和预言主的使者来临,他会来在弥赛亚来临之前,这二章是本书的钥章,因为弥赛亚本身是我们罪的答案,如同阐明在归回余民的罪一样。
关于玛拉基书中的弥赛亚焦点,威尔金森和波阿有一段精辟的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