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华图教育|2022-11-3018:49
收藏
美国传统文学主要反映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乐观精神,文学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美国人发奋图强、乐观向上,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梦”的精神,二战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美国文学产生了消极、悲观和厌世的主题,“美国梦”走向幻灭,美国二战后文学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二战使美国人蒙受巨大灾难B.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空前困难C.战争前后美国人生活出现巨大落差D.美国人原有的信仰和观念被打碎---------------------------------
正确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品能够以其特有的方式将这种意识表达出来,战争中发生的事,如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使美国知识分子感到震惊。他们怀疑人性是否还有善良的一面,也感到人难以控制自己制造出来的巨大物质力量。他们对文明与进步的信念发生了极大动摇。所以D项正确。材料不是论述战争使美国人蒙受巨大灾难,A错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B错误。战争前后美国人生活出现巨大落差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
暂无
氢化钠与水反应叫水解反应吗
答案:
NaH+H2O=NaOH+H2
无机物的水解: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所以,应该不算水解反应。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他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他的民主制度”的建立者是A、伯利克里B、穆罕默德C、汉谟拉比D、亚里士多德---------------------------------
从材料“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表明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排除C,应该是尼克松访华后在上海签订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在此事件影响下,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所以答案为B。此公报发布晚于中国重返联合国,故A错误。中国重返联合国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局面,所以D不符合题意,错误。
《论持久战》认为中国不会亡。但也不会速胜的依据是什么(多选)
A、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
B、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
C、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D、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答案
ABCD
解析: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了战争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扩展知识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
以下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属于20世纪60年代前期创作的有▁▁▁▁▁。
A.《红色娘子军》
B.《野火春风斗古城》
C.《林海雪原》
D.《小兵张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革命历史小说”,长篇有《铜墙铁壁》(柳青,1951)、《风云初记》(孙犁,1951~1963)、《保卫延安》(杜鹏程,1954)、《铁道游击队》(知侠,1954)、《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红日》(吴强,1957)、《林海雪原》(曲波,1957)、《红旗谱》(梁斌,1957)、《青春之歌》(杨沫,1958)、《战斗的青春》(雪克,1958)、《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烈火金钢》(刘流,1958)、《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苦菜花》(冯德英,1958)、《三家巷》(欧阳山,1959)、《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等。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基尔港水兵起义②艾伯特政府镇压柏林工人起义③德皇威廉二世逃走④巴代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颠覆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②④①
C
解析
无。
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
A.毛泽东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董必武
答案:C
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党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的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A.社会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全球史观---------------------------------
试题分析:据材料“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全球史观的特点,故D正确。社会史观强调人类社会生活的方面,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近代化史观强调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向近代演变,故B排除。革命史观强调革命斗争推动社会进步,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
解析同上
答案:A
解析:材料“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反映了该学者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罗马法的积极之处,属于文明史观的角度。A正确;阶级分析是指用社会学的阶层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材料不能体现,B错误;道德标准指的是判断和评价人们行为是非、善恶、荣辱的尺度,材料不能体现,C错误;政治体制指的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材料未体现,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