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下是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和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相统一”思想的教育思想家是(B)
A.班杜拉
B.苏霍姆林斯基
C.科尔伯格
D.杜威
3.以下不属于“品德教育”运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D)
A.托马斯·里可纳
B.威廉·贝内特
C.爱德华·怀因
D.尼尔·诺丁斯
4.当代德育课程模式中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D)
A.威尔逊
B.麦克费尔
D.纽曼
5.以下那一著作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A)。
A.《道德教育论》
B.《德育鉴》
C.《训育论》
D.《德育原理》
6.德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B)。
A.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B.德育的自然性功能
C.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D.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7.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
A.涂尔干道德教育论
B.杜威的反对传统教育
C.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
D.诺丁斯的关怀理论
8.价值澄清理论诞生的标志是1966年(A)和他的学生哈名、西蒙合著的《价
值与教学》的出版。
A.拉思斯
B.萨沙
D.诺丁斯
9.诺丁斯课程体系的第一步是(A)
A.对自我的关怀
B.对思想的关怀
C.对亲密的人的关怀
D.对世界的关怀
10.我国德育课程基本上采用的是(D)
A.综合课程形式
B.活动课程形式
C.隐性课程形式
D.螺旋式结构
11.麦克费尔的德育课程模式是(B)
A.“符号”课程模式
B.“体谅”课程模式
C.“社会行动”课程模式
D.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12.夸美纽斯将德育理论的依据奠定在()的基础之上。
A.自然论
B.实践哲学
C.神学
D.儿童心理学
13.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哪一个阶段(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非习俗水平
14.教师作为德育主体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是下列哪种态度(B)
A、权威主义
B、中立主义
C、调合的立场
D、儿童中心主义
15.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16.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知与情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
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下面,(A)是近代教育史上主要的课程论思想的代表人物。
A斯宾塞B洛克C皮亚杰D尼尔·诺丁斯
18.《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B)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杜威
19.一般说来,狭义的德育专指(D)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法制教育
D.道德教育
2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表明德育具有()
A.政治政治性
B.享用性
C.发展性
D.社会性
21.人的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在品德发展需要和动机的推动下形成发展的,其顺序是(A)
A.知情意行B.情知意行C.意情知行D.行意情知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B)
A.创造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C.主体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道德观教育
D、价值观教育
2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只需通过(A)学习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新行为?
A、观察
B、模仿
C、实践
D、诱导
25.夸美纽斯从“泛智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A)的课程观?
A、百科全书式
B、个人功利主义
C、“符号”式
D、社会行动
26.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一种(D)的影响
A、教育性
B、社会性
C、个体性
D、价值性
27.关于道德发展,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主要有三个,不包括(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