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入学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四)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加里宁

D.马卡连科

2.第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教育机构

D.教育功能

4.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

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体地位

B.主导作用

C.领导作用

D.执行作用

6.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案

7.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掌握学习”教学法

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C.“导学式”教学法

D.情景教学法

8.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

D.成绩评定

9.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

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0.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做好家长工作

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1.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

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

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

D.家庭﹑学校和社会

12.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学制是学生学习的制度。

14.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16.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7.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⒉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叫()

A.反馈

B.反映

C.反射

D.感应

20.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

A.表象

B.联想

C.感觉

D.知觉

21.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

22.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

A.斯皮尔曼

B.艾宾浩斯

C.斯腾伯格

D.麦克里兰

23.思维的最基本过程是()

A.分析、比较

B.分析、综合

C.综合、抽象

D.分析、抽象

24.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25.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

A.生理与社会需要

B.物质与精神需要

C.爱与隶属需要

D.成就与交往需要

26.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A.合乎法则的

B.不随意运动的

C.遗传获得的

D.知识经验的

27.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思维能力

B.观察、记忆力

C.特殊能力

D.一般能力

28.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意志

29.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

A.认知、情感、行动

B.认知、情感、知识

C.情感、知识、认知

D.情感、行动、知识

30.创立了交朋友小组的治疗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罗杰斯

C.卡特尔

D.阿德勒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32.“激情”与“应激”是同一种情绪状态,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34.简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35.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与发展》的作者。

【应试指导】赞科夫于1957年开始y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于1975年出版了作为实践总结性成果的《教学与发展》专著。

2.【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第一次提出爵及义务教育的社会。

【应试指导】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系列新的改革。其中包括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

3.【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意义。

【应试指导】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

4.【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应试指导】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5.【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师的作用。

【应试指导】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6.【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材的概念。

【应试指导】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7.【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学方法的改革。

【应试指导】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针对许多学生善于用教师板书这一特点,提出了“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是以简单的符号、单词,数字,关键性的语言等各种形式把教科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概括成简明的纲要信号。

8.【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上课的意叉。

【应试指导】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9.【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德育的基本原则。

【应试指导】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效果。这所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10.【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应试指导】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学较中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进行的。

11.【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

【应试指导】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棱,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社会教育主要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和形式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12.【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

【应试指导】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二、辨析题

13.错误。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人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4.错误或不全面。

教科书只是教材的表现形式之一,教材还可以包括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

三、简答题

15.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6.(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17.(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四、论述题

18.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而忽略了学生还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活动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教育影响,他们可能积极地接受,也可能消极地抵制。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其实,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自身的“舵手"作用也无法真正实现。总之,我们既不能忽略,也不能夸大学生的客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

五、选择题

19.【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反射的概念。

【应试指导】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中柩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映。例如,窗外传来声音,我们立即向声源转过头去;食物放进嘴里,立即引起唾液分泌等。

20.【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感觉的概念。

【应试指导】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花香等都是感觉。

21.【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注意的分配。

【应试指导】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求人们同时去注意更多的事物,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叫注意的分配。它是指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

2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遗忘的规律。

【应试指导】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桃后慢”的特点。

23.【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过程。

【应试指导】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24.【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

25.【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需要的类型。

【应试指导】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先天的生理需要和后天的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技能的特征。

【应试指导】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

27.【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

【应试指导】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28.【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气质的概念。

【应试指导】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29.【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社会态度的概念。

【应试指导】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30.【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人本主义疗法。

【应试指导】交朋友小组是罗杰斯开创的一种集体心理治疗,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小组,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参加者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或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也可以用于希望提高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正常人。

六、辨析题

31.错误。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32.错误。

七、简答题

33.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新异性。

(2)刺激物的强度。

(3)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

(4)刺激物的变化与运动。

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

(1)主体的需要,兴趣和期待。

(2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

(3)知识经验的影响。

34.认知与情绪的区别:

(1)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2)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3)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更鲜明的机体表现。

认知与情绪的联系:

(1)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

(2)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

35.(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能动性。

八、论述题

36.(1)生物遗传因素。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

(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人”整个文化形态里。

(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THE END
1.社会性活动,全面解答解释定义iso169.24.223.220社会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还帮助我们建立人际关系,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本文将全面解答解释社会性活动的定义、内涵及其重要性。 社会性活动的定义与内涵 https://bbs.tjjingya.cn/post/1698.html
2.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微信做题(考试必看)考试题库45、判断题 从一种较窄的范围来理解,公关从业人员,就是业余的或兼职的公关人员() 点击查看答案 46、问答题 对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47、单项选择题 公共关系通过向社会灌输强烈的()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增进社会交往、促使团体合作等活动来促使社会行为得到协调。 A.环境意识 B.社会意...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0/4520856.html
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解析:授权的主要目的是让社会服务机构发挥最大效率,授权也有助于提高下属或员工的满意度、工作动机。故A正确。 4、社会工作者招募自闭症孩子的父母组成小组,通过组员分享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等活动,增强组员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这个小组属于( )。 A:成长小组 B:治疗小组 C:教育小组 D:支持小组 答案:D 解析:本考点重...https://www.jutiku.cn/articles/233681_489.html
4.''心理降知识竞答(1)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属于哪一阶段(B) A成长阶段B探索阶段C确定阶段D维持阶段 19、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D) 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20、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7/1229/11/68306636_914409708.shtml
5....素养知识答题抽奖送110元微信红包奖励含所有答案活动期间参与佛山市健康素养知识答题抽奖送红包活动,通过成功关注【佛山健康教育】官方微信号并点击菜单栏【健康体检】-【健康素养知识竞赛】进入活动页面参与答题(以下有小编整理的所有答案),全部答对后再进行抽奖,均可有机会抽取到一份1-10元微信红包奖励,抽到红包的话是秒推的,红包非必中,也可多关注下放水消息。活...https://www.dir28.com/53534.html
6.超星尔雅纷争的年代答案2022纷争的年代章节测试答案汇总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对两希文明的正确概述:() A、知识与信仰 B、理性与宗教 C、哲学与神学 D、演绎与归纳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以下哪一个突出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特征:() A、20世纪东方 B、20世纪西方 C、10世纪西方 D、10世纪东方 ...https://www.duote.com/tech/202103/171598.html
7.幼儿不参与任何游戏活动或社会交往,只是随意观望任何可能引起兴趣的...更多“幼儿不参与任何游戏活动或社会交往,只是随意观望任何可能引起兴趣的情境。如果没有可观望的便玩弄自己的身体,走来走去,跟从老师,或站在一边四处观望。属于社会参与活动类型中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女性,45岁,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觉做人没意思6年,伴消极自杀加重2个月”第2次住院。患者1996年因...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0733598.html
1.社会交往的意义,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与意义历史摘要:本文探讨了社会交往的意义,从个体和社会两个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社会交往在心理健康、社会支持、视野拓展、文化传承、社会凝聚力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文章指出,社会交往有助于构建人际关系、促进沟通与交流、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成长以及推动社会进步。重视社会交往,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https://bug.shunjingipo.com/post/38.html
2.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心理学将人际交 往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社会学将人际交往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 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总称,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 (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本章的定义是心理学的 概念。https://www.jianshu.com/p/3bed08cc413e
3....学生活动学生管理27.个体自愿向交往对象吐露纯属个人的,真实而重要的信息,这称为什么现象?自我表露 28.学生将课堂纪律内化,进行自我督导与控制,称之为什么?自律 29.因目标不能实现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称之为什么情绪?焦虑 30.某人在临近考试时,表现出心情极度紧张状态,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担心失败.这属于典型...http://www.jxhjxy.com/lxy/xsgl/xshd/content_20416
4.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http://mip.pincai.com/article/1392535.htm
5.降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引导语:健康的含义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健康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欢迎参考! 健康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1 一、https://mip.oh100.com/kaoshi/peixun/498646.html
6.2021年保育员(中级)考试内容及保育员(中级)试题及解析75、【单选题】在幼儿与同伴进行的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是()。( A ) A、合作游戏 B、平行游戏 C、单独游戏 D、区域游戏 76、【单选题】以下哪种情感不属于幼儿基本的高级情感()。( D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责任感 77、【单选题】照顾体弱儿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和细心观察了解体...https://blog.csdn.net/zd0618/article/details/119391246
7.高职学生心理降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职生心理降教育答案...14. 抑郁症最常见有哪种思维障碍(A) A.思维迟缓 B.强迫观念 C.强制性思维 D.思维贫乏 15.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 (D ) 。 A.抑郁情绪 B.不愿与人交往 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 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16. 在社会交往中哪些是不正常表现 (ABD) ...https://m.zhijiao.cn/news/detail/76822
8.课程教学问卷调查6篇(全文)20、你接受下面哪一种内容的大学语文? a、以(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文化知识为主;b、以专题讲座为主;c、以体裁或以史带篇为主 21、你对利用新型网络平台(如博客、微博)开展大学语文延伸式教学有何看法和建议? 22、你觉得在大学语文课上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赛,或者读书讨论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好不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ao8m5py.html
9.社会交往活动教案(精选26篇)社会交往活动教案2024-06-08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交往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交往活动教案 1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往,会以碰碰头、亲亲脸等各种动作表示友好。 2、学习短句:...https://m.ruiwen.com/huodongjiaoan/7439938.html
10.关于大学生心理降总结(精选16篇)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0428081408_1768234.html
11.2024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模拟题及答案《社工综合能力》必做题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是( )。 A.哀伤辅导 B.危机介入 C.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 D.处理焦虑、抑郁情绪 37.医务社会工作者小陈为烧伤儿童、癌症儿童在医院外组织夏令营等休闲活动,协助他们增进同辈的交往,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活动被称做( )。 A.出院计划 B.外展服务 C.危机介入 D.心理社会评估和...https://www.wangxiao.cn/shg/3043738.html?token=1576979047815
12.中班社会人际交往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社会人际交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社会人际交往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https://www.wenshubang.com/jiaoan/319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