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县为了搞活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寻找农村经
济的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山地面积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且劳动
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农业和多种经济基地,
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在
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
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
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
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选择。最后,
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开发山地资源,
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出全
县开发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且准备分阶段实施该规划。决策方案
制定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
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
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
因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考核要求:如下三个问题均需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果不能结
合案例进行分析,最多只能得到60分。
一、什么是领导决策?领导决策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些?(20分)
答: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领导活动实际是领导者制定
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
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诸多处理方
案或方法的提出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面对着各种影响决策
的因素,他必须依靠自身的经验、思维等特质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运用。
领导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
后果五个要素组成。领导决策的要素主要包括:1.决策者。决策者是决
策活动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决策者处在决策系统内外信息
的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能动的因素,是决策系统的驾驭者
和操纵者。决策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决策活动的
成败。决策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领导集体。2.决策目标。决策目标
是指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它为
决策指明了方向,为选择行动方案提供了衡量标准,也为决策实施的
控制提供了依据。3.决策备选方案。领导决策实际是一种选择方案的
活动。对于决策的备选方案,选择的目的是追求优化。由于客观情况
的复杂性,决定着决策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多样性,因此,对决策备选
方案的选择就要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出可行性方案。
4.决策情势。决策情势是指决策面临的时空状态,即决策环境。
一个决策是否正确,能否顺利实施,它的影响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
决策者和决策方案,而且直接取决于决策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5.决策后果。决策后果是指一项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一切决策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决策的结果。在作出最终决策之
前,对每一备选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客观、公正的预测和评价,既是
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方案择优的最终依据之一。决策后
果一般以语言、文字、图表、计算机软件等形式表现,这使得决策可
以迅速、准确、顺利地实施。
二、行政领导在决策时需要考核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你认为决策
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环节?(30分)答:政领导在决策时需要考核的因
素主要有:成员一致性,群体规模地位,与外部的关系,成员对群体的依赖,
奖酬体制,群体的绩效信息沟通,领导方式,群体凝聚力和诱导共同影响生
产率,高凝聚力比低凝聚力群体受诱导的影响程度更大.著名学者西蒙认
为决策程序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情报活动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收
集信息,找出差距,界定问题,确定决策目标。第二阶段是方案设计
活动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提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备选方案。第三阶段是
选择方案阶段,也就是决策阶段。第四阶段是审查方案阶段,对实施
方案进行审查和评价。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如下步骤: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
一般来讲,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如下几种:(1)立法机关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