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与城市的和谐。可“小巷总理”们最常反映的问题便是“忙”。到底忙在哪?哪些方面不该忙?近日,记者走访了辽宁的几家社区,发现问题集中在一本本台账与一个个图章上。
台账多八个月做200多本,每人一年甚至要做几十本
走进本溪市溪湖区河沿社区,设施虽然陈旧,却干净整齐。于是,摞满会议室桌子上的各类台账便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今年以来有200多本了吧。”社区书记、主任贾丽萍说,“仅综合治理就差不多50本,还有社区矫正、矛盾纠纷调解、消防等等。”
在明山区程家社区,记者也看到近200本台账。
不少社区干部认为,规范简洁的台账,是社区工作的基础资料,必不可少,但切不可过多过滥,成为沉重负担。
记者发现,这些台账基本都是出于各类“创建”和评比的需要。综治、民政、计生、卫生、环保等不少部门都有各种各样的创建任务,如创建平安社区、健康社区、无毒社区等,有多少部门,社区就要做多少类台账。河沿社区200多本台账分50多类,全年下来可能要接近300本。平均每名干部一年要做30多本台账。这些台账厚的100多页,薄的也有几十页。
盖章烦分居一年、感情破裂?电动车来路正当?……这些章,社区都得盖
“盖章”是社区干部们每天都会遇到的事。不少政府部门在为居民办事时,社区盖的章成为前置条件。很大一部分章,让社区干部很为难。婚姻状况、独生子女证明、就业情况、甚至老人什么时候过世都要让社区盖章。
夫妻到法院离婚,法院要社区给盖章“夫妻分居一年以上,感情破裂”,否则不予立案。“两口子感情的事,社区哪能了解?”贾丽萍说,“我们有工作人员没经验给男方盖了章,女方来了大骂:你到我们家去守着来?”这样的章很可笑。还有,公安办电动车上牌照,要让社区盖章说来路正当,“我们去哪了解?”房屋继承,公证处也要社区盖章……
一些社区干部反映,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既无执法权也没调查权,对居民的隐私问题不了解;而居民办很多事又都需要社区盖章,于是往往容易产生矛盾,不少社区居民对此并不理解。
经费少15个工作者的办公经费只有3.5万元
工作繁重,经费能保障吗?“现在运转都不够,还得到处化缘。”有社区干部这样讲。
河沿社区8000多居民,500多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光取暖费一年就得1.6万多元。而上级拨的办公经费和各种补贴也就5万元,社区工作者一共11人;而明山区程家社区经费甚至只有3.5万元,社区工作者15人。
不光个人待遇低,社区工作有时也因经费缺乏而受到影响。贾丽萍说:“多数时候要化缘,像取暖费就是教育局给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