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笔记郑瀚

最终而言,一个影响者的目标是要改变影响目标的行为。

但是,如果受影响者的行为完全没变化,是不是说影响的企图就完全失败呢?

绝对不是这样!影响的努力可以成功地改变人的信念或态度。

本质上,态度就是对某特定目标的评价倾向。它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者人从喜欢到不喜欢或赞成到不赞成的一个评价。态度就是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推崇什么,讨厌什么,以及我们评价自己与环境关系的方式。态度是一种倾向性,这就意味着它是习得的,以某种特定方式思考某个事物、某个人或某个问题的倾向。

态度和信念的变化,能给影响者带来什么好处呢?这种潜在的好处是很大的。因为这些内在的变化往往奠定了后来行为变化的基础。

我们对社会事物有5种反应类别。

举一个笔者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

当时笔者就想,要不还是不买二手车了吧,水这么深,还不如去买一手车。你看,这里就是一个态度的改变,由于外部环境的一些经历,我对二手车的态度产生了一个认知。

你看,这里就发生了一个情感和情绪的转变,进而产生了态度的转变。我虽然不一定会立即找这个视频号卖家订车,但是心里就种下了一个种子,也许将来换车的时候会找他,同时对二手车的看法也转变了,不再对二手车有抵触心里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抖音号完成了一次营销。

你因为不知道如何在不伤害他人感情或能够保持礼貌的情况下,轻松而优雅地从电视推销员或上门推销员的推销中抽身而出,因此你不得不聆听他们的推销说辞。那些职业游说者们就是依靠这种反应来使他们的受众能够聆听他们关于捐献或者购买的信息。当面对这样的情境时,你可用的对策包括:

自我归因、自我说服、自我辩解都能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这三者共同的关联是:关键的影响者是自我(个体自己内化的概念),而不是由外部说服者所引发的改变。因此,个体既是影响的目标也是施动者,在单一的心理中包含了一对动态的搭档。

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领域的开拓者弗里茨海德认为,我们有一种相信自己能够控制所处环境的基本需要。为了能够预测和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试图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另外,我们对他人的理解自然会影响到我们对他们的行为。

根据著名的归因理论家凯利的观点,在决定对观察到的行为做性格归因还是情景归因时,我们会考虑三个因素。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我们会更重视个体因素。

你最经常预见的行为人不是别人而正是你自己。当你做事的时候,你几乎总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就像你可能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反思一样。

的确,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预先计划好的(即根据系统2的行为),因此并不需要进行归因过程所涉及的事后解释。我们的内部状态(如我们的态度与情绪)常常驱使我们在既定的情境中以某种方式行动。在这些情境中,我们清楚为什么我们会那样行动。

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事情,是在事前与个体已有的态度或心理状态没有太多“磋商”的情况下就发生了(即根据系统1的行为)。根据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如果要求行为人对这类行为进行解释,他们的归因推理过程可能与观察者几乎相同。这也解释了对于那些绑了小忙的人为什么通常会愿意帮大忙这一现象,自我知觉理论提供了非常合理的解释,他们从自己过去的助人行为中推断自己是乐于助人的。

在认知失调理论中,认知就是关于环境或自我的知识(“正在下雨”)、态度(“我喜欢下雨”)或者信念(”雨让花儿生长“)。根据这一理论,不同认知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总的来说,减小认知失调的特殊方法可以总结为四大模式:

关于认知失调,笔者这里举一个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例子。

相信读者朋友都有类似这样的经历,每隔一两年,就会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产生出一些迷茫的感觉,似乎之前的工作/生活模式突然间不对了,对未来的路线和方向突然不知道在哪里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多阶段人生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进步,当达成每个阶段性目标后不可避免会产生迷茫,因为此时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暂时还是不清晰的。用认知失调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就是,在当前这个状态,我们内心产生了认知失调。我们内心同时存在两种失调的认知,一种是”我当前的状态是止步不前的“,另一种是”我对我未来的发展有很高的期待,并且我觉得我会保持不断地进步“,这两种认知产生的冲突越大,当事人感觉到的迷茫感就越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引入心理学里的”认知重构“概念。

毫无疑问,当两种不一致的认知都非常重要时,认知失调是最大的。这种情况下,将发生皆在减小失调的最为错综复杂的努力,个体会倾向于尝试需要更多努力的认知重构,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态度改变,或者个体对外界直觉的微小改变。个体可能会增加一些认知,调整其他一些认知,相当深刻地思考其认知不一致的问题,或者逐步让一切各归其位,以达到协调状态。换句话说,在诸多深思熟虑的合理化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减小认知失调的所有手段。

认知重构是极少发生的。但是,认知重构是减小认知失调最优意义的方式,因为认知重构涉及最多的心理活动。因此,与认知重构有关的态度与认知改变,更有可能持续存在并且影响后续的行为与想法,它们更可能得到内化,即个体将它们整合到自己更深层的信念系统中。

受众保持客观的意愿是他们接纳一种更为准确和理性的态度立场时非常重要的一步。

但是,人们常常不愿意保持客观和开放,或者即使他们想要保持客观和开放却无法做到。他们需要某种帮助,某种推动因素。

有很多种可能发挥作用的推动因素。

生活并不容易。我们既不能成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也不能做一个过于固执的人。当既定态度或自我卷入态度模棱两可时,我们极易变成这两种人。让我们记住一些保持平衡的建议,拥有一个开放的但不易受骗的头脑。

总之,做一个社会影响的明智消费者。无疑,在你的一生中你将“购买”很多的影响,也将直接“推销”相当多的影响;有时你可能还同时“购买”和“推销”某些影响。

THE END
1.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包括哪些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包括哪些 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包括( )。 A.社会因素 B.团体因素 C.宣传因素 D.个性因素 E.态度系统特性因素https://www.zikao365.com/ask/ch1601081005.shtml
2..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5476269.html
3.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C.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 D.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 A B C D 35. 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属于影响和改变态度因素中的___ A.宣传因素 B.团体因素 C.社会因素 D.个性因素 A B C D 36. 团体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___ A.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C.团体与社会的关系 D.目标与团体的关...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6&ex_Id=6927
4.国家开放大学23秋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标准答案]奥鹏作业答案3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什么? A.熟悉 B.接近 C.相似 D.互补 35.舒茨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分别是什么? A.包容 B.控制 C.情感 D.冲突 36.舒尔曼提出态度改变要经历三个阶段是什么?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3-12-21-14506.html
5.社会心理学第7讲:态度形成和改变(三)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 接受者如果原来就有一些对事情的态度和信念就不容易改变。所以如果我们的眼界越宽,对方想转变态度有时候就会越不容易。 2、人格因素。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高,我们态度就不容易转变,就不容易随意的就听信别人,就仰慕别人,因为自己拥有很高的自尊,自我评价。如果自...https://www.jianshu.com/p/21a7fcab3a2e
1.视频态度转变背后的原因:个人成长与环境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视频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不断更新,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当新的社会思潮、文化潮流兴起时,会带动人们对相关视频内容的关注和接受。比如,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关于环保主题的视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倡导...http://xunfajixie.com/xungl/9687.html
2.心路丨提升自己,减少负面情绪降在职场中,如果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是幸事,但现实并没有那么完美,很多时候,人们做的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么,在没有能力离职的情况下,怎么调节自己,和工作好好相处? 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敷衍随便,在工作中经常抱怨,牢骚满天,就会恶性循环,越来越厌恶工作。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算做...https://www.workercn.cn/c/2024-11-13/8391129.shtml
3.「家庭教育微讲堂」——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语文英语生活...「家庭教育微讲堂」——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 第四十六期 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压力变化都可能带来焦虑不安的情绪,使学生无法达到平静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对于改善学生学业表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DNVHUR05566SDF.html
4.影响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社会因素包括()。影响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社会因素包括( )。 A. 规章制度,组织行式 B. 道德规范,风俗习惯 C. 信仰 D. 目标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 参考解析: 道德规范,风俗习惯 AI解析 重新生成https://www.shuashuati.com/ti/376159cf60f04623b45d12d617d90736.html?fm=bdbds10fc318acd187fd41f1b41d0e7e760a3
5....需要层次论在零售营销中的应用中主要表现不包括43.影响客户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商品质量 B.人际关系与情感 C.购买群体的行为与倾向 D.企业与产品的形象 E.营销人员的形象 正确 正确答案:左边查询 学生答案:A 44.人员推销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A.心理反映的及时性 B.心理互动的直接性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51440
6.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 态度防卫与保护 1. 态度的自我防卫及其策略 2. 预先警告 3. 态度的接种效应 ? 态度改变的方法 十、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一)群体及其形成 (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三)群体决策过程与群体思维 1.群体极化的概念及其机制 ...https://m.ekaoyan365.com/zhinan/49801.html
7.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对24.面部表情受生物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 对25.生理上的成熟是依恋必不可少的条件。 错26.18个月大的儿童可以服从延迟满足的要求。 第五章 对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对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http://mip.pincai.com/article/1392535.htm
8.智慧树社区护理学答案超星尔雅答案8、健康教育以教育为主,强调行为改变,重视建立可持续性的环境支持。 A:对 B:错 答案: 【错】 9、在健康教育中,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信息的传播是基础。 A:对 B:错 答案: 【对】 10、知信行模式中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 A:信息的权威性 B:传播的效能 C:对疾病的易感性 D:恐惧因素 E:行为效果和效...https://www.chaoxingerya.com/?p=2646
9.2016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模拟习题及答案第二阶段,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认为他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而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来改变态度,比顺从深入一层。认同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而是主动接受他人或集体的影响。因而他们不但在行为上与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感情上也与他人一致。 第三阶段,内化。内化是指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观点而与他人一致,并...https://www.oh100.com/kaoshi/zhicheng/324491.html
10.学习的态度论文12篇(全文)上述因素对学习态度的他、影响很明显,我们应该认识并解决这些因素。 家庭的破碎,我们作为子女是无法改变的,只能尽力鼓励自己,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等,是当今父母与子女间的热门话题。我们认为要越过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语言沟通是最直接、最见效的方法。家庭的无形压力,我们不应该从反面看待它,应该乐观接受它,使它成为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ex13zvu.html
11..7电大心理咨询入门整理完整版12、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比较主要的有(遗传的作用 )、(环境的作用) 和 ( 主观因素 ) 。 13、气质不仅包括情绪和动作方面的某些动力特征,而且包括(认知过程 ) 和(意志过程 ) 的动力特征。 14、心理卫生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健康) 。 15、心理卫生的初级功能是防止(心理疾病 );中级功能是完善(...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12000008_1390146.html
12.心理学与生活的论文(精选15篇)这些因素则主要指的是心里因素中的调节情绪的能力、自信心与意志力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自信心与积极乐观的态度,再就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个人因素都影响到了这个人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现。一个人能否正常开展工作,人际关系存在缺陷的影响要比技术能力的影响严重。因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https://bylw.yjbys.com/qitaleilunwen/110425.html
13.《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影响力》=伟大的说服者和隐性pua大师外圈的四个因素共同构成态度,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影响态度,反之亦然。这里给态度的定义是:对特定事物的整体评价倾向。基本上所有的态度都可以在极度反感和嫉妒喜欢之间找到位置。# 关于态度的三个要点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必要稍微扩展的解释一下态度1. 态度引导知觉和认知过程首先就是态度不仅,如我们五维要素里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868380/
14.沟通与态度改变:社会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信息接收者的个体因素影响沟通效果 信息接收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对沟通效果有显著影响。人们在上课、听讲座、看电视时经常会出现分心,而分心无疑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过程。对于态度改变来说,研究者发现,分心会降低强有力信息的说服力,因为分心会阻碍人们对有力论据的理解。 http://www.sass.cn/109012/20762.aspx
15.护理业务学习计划(精选15篇)1.干预活动的快速评价法包括(1)定性调查法:即专题小组讨论、个别访谈法和观察法。(2)定量调查法:即抽样问卷调查法和特殊问卷调查法。 2.利用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评价包括(1)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即评价护理对象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情况。(2)人文环境监测:即评价政策和社区环境因素的改变。(3)死亡监测:即评价护理...https://mip.ruiwen.com/xuexijihua/402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