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转变

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某种信息或意见而引起变化。态度转变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

一、态度转变模型

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提出一个态度转变模型:

(一)传递者

1.信息的传递者其威信、与接受者的相似性都会影响他提出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威信越高,与接受者的相似性越大,说服的效果越好。

2.说服的意图如接受者认为传递者刻意影响他们则不易改变态度;但如果他们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自己的意图,心理上没有阻抗,对信息的接受较好,易于转变态度。

3.说服者的吸引力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因而容易接受他的说服。

(二)沟通信息

1.信息差异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传递者的威信较高,这种差异越大,引发的态度转变就越大;如传递者威信低,这种差异适中,引发的态度改变也较大。

2.畏惧它与态度转变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畏惧的唤起能增强说服效果。但是,如果畏惧太强烈,引起接受者心理防御以至否定畏惧本身,结果却只能是态度转变较少。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3.信息倾向性对一般公众,单一倾向信息说服效果较好;对文化水平高的信息接受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说服效果较好。

(三)接受者

1.原有的态度与信念已经内化了的态度作为接受者信念的一部分,难于改变;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改变。

2.接受者的人格因素依赖性较强的接受者信服权威,比较容易接受说服;自尊较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改变态度。社会赞许动机的强弱也是影响态度转变的闲素,高社会赞许动机的接受者易受他人及公众影响,易于接受说服。

3.个体在面临改变态度的压力时,其逆反心理、心理惯性等心理倾向会使其拒绝他人的影响,从而影响态度转变。

(四)情境

态度转变是在一定背景下进行的,以下情境因素会影响态度转变。

1.预先警告它有双重作用。如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预先警告可促使其态度改变;但预告也可能有抵制说服的作用,例如,预告与接受者的利益有关时往往使其抵制态度转变。

2.分心它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如果分心使接受者分散了对沟通信息的注意,将会减弱他对说服者的防御和阻抗,从而促进态度转变;如果分心干扰了说服过程本身,使接受者得不到沟通信息则会削弱说服效果。

3.重复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说服的效果均不好。

二、态度转变理论

(一)海德的平衡理论

这个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海德认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即如果出现不平衡,则向平衡转化。海德指出,人们在改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

(二)认知失调论

费斯廷格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如果两种认知不一致,就会造成认知失调;如果失调认知的成分多于协调认知的成分,则会引起更大的失调;认知失调给个人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此时,个体就会产生清除失调、缓解紧张的动机,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达到认知协调的平衡状态;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町能有四种原因: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观念的矛盾以及新旧经验相悖。

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

1.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二个认知因素协调。

2.引起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

3.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三)社会交换论

这种理论从个体对得失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态度持有者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周密计算的选择者。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个体选择何种态度取决于这种态度能使其获得什么,失去什么,总收益如何。但是个体并非永远是理智计算的决策者,而且个体对这种精确的计算过程也未必意识到。

THE END
1.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15. 霍夫兰德(C.Hovland)态度转变模型包含的要素有 。 A.信息 B.背景 C.反馈 D.通道 A B C D 16. 进行心理于预时,心理咨询师应该观察和分析求助者 。 A.症状的性质 B.已具备的中介系统 C.压力的来源 D.已掌握的知识体系 A B C D 17. 心理咨询师的真诚,应该体现在 。 A.以“真正的我”出现...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0&ex_Id=10492
2.自考大专04265社会心理学试卷复习资料A、侵犯原因B、伤害行为C、侵犯动机D、社会评价 22、利他属于一种的亲社会行为 A、有益于他人B、有益于公众和社会 C、又不期待任何回报D、不计较得失 23、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具有 A、稳定性B、内在性C、方向性D、对象性 24、态度转变的说服模型包括了哪些部分 ...http://mdgs-edu.com/fxzl/1780.html
3.《心理学导论理论强化提高》—霍夫兰德对态度和说服的研究本文主要为考生总结霍夫兰德对态度和说服的研究内容。 有关态度: 霍夫兰德提出态度转变模型,即发生在接受者身上的态度改变,要涉及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和情境四方面的因素。其中沟通信息是态度转变的最直接原因。 ①传递者:威信、立场、意图及吸引力等都会影响态度的转变。 https://www.kaoyan365.cn/xinlixue/33527.html
4.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包括的要素包括()。多项选择题 测量态度的间接方法包括( )。 A.内省法B.投射法C.行为反应测量法D.量衰法多项选择题 感觉反映的是()。 A.过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B.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D.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多项选择题 神经细胞的组成包括( )。 A.树突B.细胞体C.轴突 D.突触...https://m.ppkao.com/shiti/4377760/
5.态度的形成与态度的转变PPT.pptx三、态度转变理论 态度转变: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某种信息或意见而引起变化。就就是说服得过程。 一、态度转变模型 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提出一个态度转变模型 可信 差距 信念 警告 意图 畏惧 人格 分心 这一模型绘出了影响态度转变得因素。 传递者 ...https://www.taodocs.com/p-748217151.html
1.偏见学生不是没看懂玛丝洛娃担心自己成为聂赫留朵夫的拖累,但是他们依然放过了这个错误选项。 为什么呢? 他们居然怀疑了冷漠。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玛丝洛娃的心是好的,但是她的语气一定是冷漠的。 我似乎明白了为何会有做题顺手,但是有些答案却南辕北辙的原因:课堂应该是基于理解和对话的展开,但是我们的课堂还是侧重于应试...https://www.jianshu.com/p/bea96e286407
2.《复活》阅读答案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 “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https://xiaoxue.ruiwen.com/yuedudaan/382819.html
3.社会心理学心理百科在社会群体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内容有:群体交往结构,群体规范,态度,种族偏见,攻击行为,风俗习惯和骚乱等。 发展历程 心理学有很多种分类,不同的分类形式则体现出不一样的研究重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不是以社会为代表的心理学研究,或者说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而是个人在会属性表象的反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或者某些...https://baike.bamaol.com/cjuhln.html
4.《态度》阅读附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④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⑤如果说...https://m.kanyuwen.com/yuedu66394/
5.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包括()等要素。【简答题】要推动中国()向中国()转变;中国()向中国()转变;中国()向中国()转变。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霍夫兰德(C.Hovland)态度转变模型包含的要素有( )。 A. 信息 B. 背景 C. 反馈 D. 通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试对ELM模型做简明的解说。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f4ee84a112f544bcb78e6b7ff8bd84d6.html?fm=bdbdsc9edb30c3e9cb916e6493fb746524f23
6.态度转变理论(精选七篇)美国学者霍夫兰德认为态度转变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 (1) 传递者, 是指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引导人们发生态度转变的劝导者。 (2) 接受者, 是指态度转变的主体。 (3) 沟通信息, 是指引导接受者转变态度的外在信息。 (4) 情境因素, 是指影响态度转变的情境。其中传递者、沟通信息和情境构成了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因素...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d76t3u.html
7.心理咨询各章节答案汇总14.霍夫兰德C.Hovland态度转变模型包含的要素有:A.信息B.背景 15.在态度转变的P-o-x模型中,___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B.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的┋C.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16.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包括:C.被评价的焦虑减弱┋D.责任意识降低17.塔尔德的模仿律包括:A.下降律B.几何级数律D....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0096222.html
8.《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读书笔记(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七、 立项时间1929年八、 结项时间1932年九、 历时时间3年十、 总项目及其各分项目主题/目标1. 总项目主题:电影队儿童青少年的影响。2. 分项主题:分项1:观众构成与影片内容3. 分项2:对影片内容信息的记忆获取4. 分项3:对态度的改变,共24个实验按态度的内容分:1) 对不同民族种族的态度2) 对重要的社会议题...https://book.douban.com/review/4496928/
9.心理咨询师真题演练与答案解析(2024年4月10日)态度转变是接受者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和外在的信息存在差异后发生的,沟通信息是态度转变的额最直接的原因。第三是接收者,也是态度转变的主体。一切说服的努力,只有为态度主体所接受,才能发挥作用。第四是情境也可以说背景(B项正确)。沟通和说服是在一定的背景中进行的,个体所处的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差异,都会影响态度转变...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24-4/17127153741422.html
10.理论素养范文12篇(全文)“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它一旦进入教学过程, 教师必定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状况对其进行解读, 并在教学的双向交流下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碰撞、激活, 进行再加工, 赋于教材新的生命力。将教材内容主体化、情景化、信息化, 进而转变为能动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6]教师就像是这堂教学话剧的导演...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pob6heg.html
11.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C.马斯洛D.霍夫兰 22.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属于影响和改变态度因素中的( ) A.宣传因素B.团体因素C.社会因素D.个性因素 23.以下各项中,属于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的是( ) A.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B.提高个人素质 C.优化社会环境D.危机处理 ...https://www.hbzkw.com/exam/2005102110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