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5版)设计师是整个项目和团队的灵魂人物,没有这个气场就很难胜任。第三,在设计师负责制人才培养上,要通过高校培养、企业推动、行业引导、专业培训和项目培养等多方发力,从而提高团队整体战斗力,推动园林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理解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政策内容?——以设计为主导的全过程咨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继良,就最新发布的《上海建筑师负责制工作指引(试行)》,对照全过程咨询谈了自己的理解。
建筑师负责制的推广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如何让业主愿意主动选择建筑师负责制?——转变思维,成为甲方信任的代理人。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实践院院长张海翱时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甲方,大部分是非专业的,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具备资金实力但缺乏项目开发经验的甲方。“他们愿意花不菲的费用找有知名度建筑师帮他们设计,将所有的信任与责任都推给建筑师,包括与施工队的沟通、项目的实施等。这些项目可能规模不大,但如若缺乏专业的管理,最后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张海翱说,归根结底,建筑师负责制是一个需求端的问题。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人买单。矛盾的是,有大项目开发经验的企业往往不需要建筑师负责。实际上,建筑师负责制能够为业主解决众多问题,并协助企业实现良好的运营及项目管理工作。所以,如何通过行业的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这些企业能够理解并吸纳建筑师负责制?这值得深思。
陈继良与张海翱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看来,建筑师负责制是一种交付模式,必须符合商业逻辑。如业主本身具有强大的管理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那么建筑师负责制模式对其来说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反之,如业主不是专业的开发商,或者项目涉及多个专业且比较复杂,这种模式就有其市场价值。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设计事业部总建筑师赵伟樑认为,要让甲方接受建筑师负责制,首先需要建筑师自己先转变观念,改变固有的乙方思维,站在甲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并统筹协调组织管理,起到建设方代理人的角色。
如何保证建筑师负责制的费用合理化?——需要科学衡量和规范支撑,更需要智慧博弈!
陈继良则认为,建筑师负责制收费应与责任、付出和制度有关。建筑师有法定责任,包括设计深度、安全性和督造等,现在是无限责任制,因为我们是终身负责制。在美国,责任是有限责任,只要不是恶意且买了保险,就能通过民事保险赔偿。我们的职业行为是有限还是无限责任,需要好好定义,否则这个职业会很容易出问题。其次,建筑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该如何衡量?在美国,按工时计算比较常见。然而在中国,按工时计算可能不太现实,因为一些业主可能会对工时进行质疑,甚至不信任建筑师的报价。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更加科学的衡量办法。
卢志刚对该建筑师收费问题持保留态度。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他认为,在当前建筑市场增量大幅下降、行业生存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可能只会增加建筑师的工作量而不会增加他们的收入。
汪灵透露,在国内,设计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的1%至1.5%;而在国外,这一比例通常高于3%。对于明星建筑师事务所和中小型建筑师事务所来说,设计费用差异主要存在于概念方案阶段;中后期服务则主要依据人工时计算。
本次沙龙主持人、上海市浦东新区审查事务中心技术督导王臻倬在听取嘉宾们的发言后表示,在讨论人工时与面积计算收费时,不能忽视政策执行与实际操作难度。但实际博弈谈判时,不必过于复杂和纠结于标准,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更符合商业谈判实际情况。如果甲方愿意支付因工作量增加而产生的额外费用,那么双方就可以达成合作;如果无法达成共识,也可以放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