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样和陌生人交谈2:31条推销心得3:如何寻找潜在客户4:陌拜八个步骤(销售之备也)
5:接近前的准备开门话术……陌生客户6:推销员的12种开场白让同样的推销话术产生不同的效果
-----------------
人都说一回生、两回熟。“两回”不难,要说难就难在头“一回”。难在哪儿呢?难在面对的是陌生人,不知该从什么话说起,不知该说什么话,不知该说的话会不会让人听了感觉不悦……
我在一家公司搞人力资源管理时,招收过一批新员工。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他们在应聘时一个个都是侃侃而谈,对我的各种提问都应答如流,可是进入公司后,很多人不善言谈的
我笑了。随后问另一个把嘴管得死死的新员工:“你是不是每次跟人说话都像赶考?”他点头表示“是”。我说:“你这是患了语言怯生忧郁综合症了。”
语言怯生忧郁综合症大多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来。戴尔·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中提到了人际关系的抑郁症。是什么导致抑郁?是怯生。因为怯生,所以就会出现舌头打滚、语无伦次,越想把话说得尽善尽美,越是说得言不达意。这就像一个初次登台的演唱者准备得越充分,演唱效果越是打折扣一样--怯场所致。
怯生是一种思想状态。自卑是这种状态的源头。很多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大感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在与生人进行语言沟通时说错话而被人耻笑。这种自卑心理自然会使他们经常无端地默默地指责自己某个时刻某句话说得唐突了,因而破坏了与人沟通的气氛。有些人想起自己在陌生人面前战战兢兢地偶说一两句话居然还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嘴,真是恨不能咬掉自己的舌头。可是,这种“自恨”只能使自己更紧张,丝毫无助于自己人际关系能力的提升。越是提醒自己下次不可再说错话越说错话。
怎样避免因为怯生而给语言交流造成的尴尬呢?我这里提供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问话探路法把对方假设成一般过路人,然后像问路一样,找一些自己心里有数却佯装不知的问题请对方来回答,这样你就取得了语机上的主动。无论对方的回答对与错,你均需认真地洗耳恭听,即使对方说错了,你也应该“将错就错”地表示谢意。因为,这种问话探路的目的并不是要找到什么答案,而是为了打开你和对方语言交流的闸门。
一旦双方对话的闸门被打开,顺流而下,原先那种陌生感就会自然消失。
通常情况下,没有人会恶意地拒绝一个虚心请教者。只要对方愿意搭你的话,你所预期的社交方案便已经成功了一半。当然,这种方式听起来好像有点儿虚伪,但对怯生者来说,不失为树立自己说话自信心的有效办法。
问话探路法只适用于和一个陌生者搭话,若和一个团队接触,则不适用。
轻松探微法和一个陌生人初识,有时只需抓住对方工作或生活的某个细节,就会很顺利地叩开双方沟通之门。
仔细观察一下你身边的陌生人,看看他们是否有比较特别的地方,比如对方穿着上是否有异族风情的配饰,比如对方使用的手机款式让你非常青睐,比如对方所抽香烟的牌子……谈论这些细节很可能立刻吸引对方的兴趣。聊天的话题最好选择节奏感比较轻松明快的、无需费尽思量的,这样就不会让人对你的搭话产生反感。有时候,即使无语,只需向对方抱以会心的一笑,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第一次搭话顺利过关,就给第二次见面的进一步沟通做好了铺垫;到了第二次,你就不妨直呼对方的名字,讲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但不管讲什么,话都宜少不宜多,话一多,露了怯,你就赢不得对方的尊重了。
当对方有意和你沟通时,无论对方的话是对是错,切忌否定对方,因为毕竟你们还不熟,一旦被否,余下的沟通就很难继续,前面你所做的一切细节探微的努力也会因此而徒劳。开门见山法如果你经人介绍和一个群体初识(或你刚到一个团队上班),你所面对的是许许多多陌生的面孔。你不知道他们,他们也不了解你,你的心跳会不会比参加应聘面试时还要快?尽管这些新面孔都和蔼可亲地纷纷围上前来,主动和你搭话,但你依然紧张得手心出汗不止,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这可如何是好?
逢此情况,心里不要有顾虑,更不要回避大家的提问。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第一回你就怯生而不语,何来第二回的相熟?要想尽快和一个群体相熟,不说话是不行的,但说话也要看怎么说。面对你一言我一语的探问,你可千万别忙着去应答任何一个问题,这样你就很容易失去语机,因为你还没答完一个问题,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又在等着了。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与陌生群体对话的语机呢?有几种开门见山的“开场白”,你可以试着用。比如“初来乍到,请大家多关照”;比如“今后我们要一起共事了,我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包涵”;比如“作为新人,能得到大家的如此热情,真让我感动不已”;比如“认识大家很高兴”……
对一个陌生的群体而言,故意回避或有问不答,均被视做对这个群体的拒绝;说话太多也难以让陌生的群体所接受,而且还会让人感到害怕。第一印象是带有根本性的。如果你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在一个陌生群体当中出现“言失”或过分表现自己的所谓口才,那么你在这个群体当中会很难生存。
----------------------
-----------------------
“在公司还好吗?”
“很好啊。你离开的时候,我才加入公司,你猜我现在做什么?”
“不仅管人了,我手下有四个销售主管呢,二十多个销售人员。”
“升得真快。”
“赶上好时候了,感谢你们当时的政策,我运气比较好,连续几个季度都完成任务,因此就声得快一点。”
“那加了不少的薪水了,还有什么打算呢?”
“如果我再继续表现好一些,我老板答应将我调到上海工作,我一直希望能够到大城市去工作。”她看看周围没有外人,就向我透露了她的打算。
“恭喜了,难度大吗?”
“当然不容易,要连续几个季度超额完成任务才可以,但我打算去努力。”
员工需要一条具体、清晰的路线指引它们逐渐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谈到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都会觉得这是国外的发明。其实并非如此,中国早在汉朝就开始将官员分成七品级,不同的级别有不同待遇,穿着不同的官府,承担不同的责任。每年对这些官员进行考核,根据官员的表现对官员进行提拔。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体系。甚至中国古代的皇帝将这一套方法行之有效地用于后宫的管理,清朝的宫廷就将后宫的女子分成秀女、常在、答应、嫔妃、贵人、皇后等很多级别,根据她们表现,给予晋升,奖励并逐步提高其责任。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几个关键的要素:
待遇:公司向员工提供薪水,奖金、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娱乐和定期医疗检查保证,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享有公司股权,提供保险和稳定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对员工发展的承诺、培训、领导团队、参与团队活动、俱乐部可以满足员工归属需要;奖励、表扬、晋升和授予称号满足员工自尊需要。这些都是员工希望得到的,员工得到了职业的发展,就得到了与这个职业阶段相对应的待遇。
表现:是否能够发展自己的生涯呢?就要看员工的表现了,表现来自于绩效考核的结果。每个职位的员工都应该有自己的考核指标,这些考核指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和可以衡量的。员工完成考核指标的百分比就是员工的表现。
能力:IBM的新员工加入公司时,都可以得到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其中有一个卡片,卡片中还列有每个职位需要掌握的能力。能力和表现是能否获得新的职位的双重要求,在得到的新的职位之前,公司应该通过培训体系确保员工得到了与职位相称的能力。
责任:如果员工表现出众并具备相应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待遇和职务也随之提升,当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假如一位员工表现优秀,获得提升,月薪从5000元增加到6000元,一年共计增加了一万二千元的收入。在他个人获益的同时,他承担的任务也应该增加,假如每年多承担100万的销售任务,如果公司的毛利润率是百分之十,这位员工在得到一万二千元收入的同时,他为公司贡献了十万元的毛利润。员工获得发展并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一个员工和公司双赢的结果。
我们来看一下,对于销售人员这条路径对销售人员有什么样的吸引力。
每个员工具体的发展路径并不一样,但也大同小异。这条路径不应该由销售人员趟出来,而是应该由公司铺好。在员工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在每年绩效考核之后都要与员工沟通的,询问他们的理想、他们自己的设想,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事业。
职业生涯规划是公司提供给员工发挥才干、实现理想的舞台。员工既关心这个舞台有多大的发挥空间,他更关心自己在舞台中扮演的角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将今天的表现与其理想连接起来的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
绩效管理的起点和终点
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绩效考核的起点。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团队中不同级别的成员拥有独特的能力和职责描述,当任务细分到每个人的时候,首先就应该考虑不同的级别进行任务的分配。绩效考核的第一步就是设置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员工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路径,这个长期规划是短期目标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长期的规划,短期目标就没有意义。就像爬楼梯一样,如果人们看不到达到楼梯终点后的那扇大门,人们就会觉得一步一步爬楼梯毫无疑义。
职业生涯规划也是每次考核的终点。根据表现的员工获得不同的激励,这些激励也需要反映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上。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必须要奖励,对于表现欠佳的员工,公司要进行处理。我们已经谈到,公司不仅仅依赖薪水吸引员工,而是依赖职业发展带来的更多的益处。
-------------------------
31条推销心得
------------------
与孩子沟通的25个有效法
1、倾听他们怎么说,而且须用心地倾听。
3、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一样,孩子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吧!
4、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5、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横向比较”。
6、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还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
7、不忘表扬——告诉他们你为他们而感到自豪。
8、礼貌对待他们的朋友。
9、可以跟他们说说你心中的烦恼,这样他们就会明白:遇到麻烦的并非只有他们。
10、热心参加他们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表演会、手工作品展览会等。
11、有些事完全可征求他们的意见或看法。
12、对他们拥有的物品同样应予以尊重。
13、不妨经常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
14、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做的事,并参与其中。
15、对幼儿园布置给孩子的工作同样热心。
16、耐心地观察并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
17、尽量多地和他们一起进餐,或一起做饭。
18、有时可对他们说,你认为他们很有两下子。
19、让他们知道,你随时随地乐于做他们的帮手和后盾。
20、作解释时务必耐心。
21、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突发的意外事件。
22、为了能随时照顾孩子,你也须照顾好自己。
23、向他们说,你很高兴是他们的家长。
24、见到孩子时不忘露出微笑。
25、每天都可以跟他们说你真诚地爱着他们。
---------------------------------------------
----------------------------
接近前的准备
开门话术…………陌生客户
自我介绍――您好,请问是张先生吗?,我是海尔纽约人寿的寿险顾问徐小喆,张先生您现在说话方便吗?
影响力――这样的财务保障计划,我们曾经跟很多像您这样的专业人士谈过,他们都觉得很有帮助。
决定权――至于这样的计划,对您是否有帮助,谈过之后由您自己来决定。
客户:那周四吧!
顾问:那周四你是上午10点方便,还是下午2点方便?
客户:那下午2点吧
顾问:来你办公室吗?
客户:是的
拒绝处理:
不需要
没兴趣
张先生,我了解您心里的想法,事实上对于一个不了解的东西要产生兴趣,的确是蛮困难的,但是在我做了解释之后,您就可以自己来判断是否这项服务对您是有帮助的,如果您听了之后还是没有什么兴趣,那也没有关系,至少我们可以交个朋友,这对我们互相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所以你看你是本周一比较方便,还是本周四比较方便?
什么是家庭财务保障计划
请问你怎么得到我的联系方式的
我已经买过保险了
先把资料寄给我
你要推销保险给我吗?
没有钱
你们是保险公司吗?
我朋友在做保险
等我有需要再联系你
即使约访不成功,也仍然向对方表示感谢,因为你又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经验。
-------------------------------
推销员的12种开场白
推销员与准顾客交谈之前,需要适当的开场白。开场白的好坏,几乎可以决定这一次访问的成败,换言之,好的开场,就是推销员成功的一半。推销高手常用以下几种创造性的开场白。
1.金钱几乎所有的人都对钱感兴趣,省钱和赚钱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客户的兴趣。如:“张经理,我是来告诉你贵公司节省一半电费的方法。”“王厂长,我们的机器比你目前的机器速度快、耗电少、更精确,能降低你的生产成本。”“陈厂长,你愿意每年在毛巾生产上节约5万元吗”
2.真诚的赞美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好听话,客户也不例外。因此,赞美就成为接近顾客的好方法。赞美准顾客必须要找出别人可能忽略的特点,而让准顾客知道你的话是真诚的。赞美的话若不真诚,就成为拍马屁,这样效果当然不会好。赞美比拍马屁难,它要先经过思索,不但要有诚意,而且要选定既定的目标与诚意。“王总,您这房子真漂亮。”这句话听起来像拍马屁。“王总,您这房子的大厅设计得真别致。”这句话就是赞美了。下面是二个赞美客户的开场白实例。“林经理,我听华美服装厂的张总说,跟您做生意最痛快不过了。他夸赞您是一位热心爽快的人。”“恭喜您啊,李总,我刚在报纸上看到您的消息,祝贺您当选十大杰出企业家。”
3.利用好奇心现代心理学表明,好奇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之一。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刘安彦教授说“探索与好奇,似乎是一般人的天性,对于神秘奥妙的事物,往往是大家所熟悉关心的注目对象。”那些顾客不熟悉、不了解、不知道或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推销员可以利用人人皆有的好奇心来引起顾客的注意。一位推销员对顾客说:“老李,您知道世界上最懒的东西是什么吗”顾客感到迷惑,但也很好奇。这位推销员继续说,“就是您藏起来不用的钱。它们本来可以购买我们的空调,让您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某地毯推销员对顾客说:“每天只花一毛六分钱就可以使您的卧室铺上地毯。”顾客对此感到惊奇,推销员接着讲道:“您卧室12平方米,我厂地毯价格每平方米为24.8元,这样需297.6元。我厂地毯可铺用5年,每年365天,这样平均每天的花费只有一角六分钱。”推销员制造神秘气氛,引起对方的好奇,然后,在解答疑问时,很技巧地把产品介绍给顾客。
4.提及有影响的第三人告诉顾客,是第三者(顾客的亲友)要你来找他的。这是一种迂回战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心理,所以,大多数人对亲友介绍来的推销员都很客气。如:“何先生,您的好友张安平先生要我来找您,他认为您可能对我们的印刷机械感兴趣,因为,这些产品为他的公司带来很多好处与方便。”打着别人的旗号来推介自己的方法,虽然很管用,但要注意,一定要确有其人其事,绝不可能自己杜撰,要不然,顾客一旦查对起来,就要露出马脚了。为了取信顾客,若能出示引荐人的名片或介绍信,效果更佳。
5.举著名的公司或人为例人们的购买行为常常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推销员若能把握顾客这层心理,好好地利用,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李厂长,××公司的张总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后,公司的营业状况大有起色。”举著名的公司或人为例,可以壮自己的声势,特别是,如果您举的例子,正好是顾客所景仰或性质相同的企业时,效果就更会显著。
6.提出问题推销员直接向顾客提出问题,利用所提的问题来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如:“张厂长,您认为影响贵厂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产品质量自然是厂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推销员这么一问,无疑将引导对方逐步进入面谈。在运用这一技巧时应注意,推销员所提问题,应是对方最关心的问题,提问必须明确具体,不可言语不清楚、模棱两可,否则,很难引起顾客的注意。
7.向顾客提供信息推销员向顾客提供一些对顾客有帮助的信息,如市场行情、新技术、新产品知识,等,会引起顾客的注意。这就要求推销员能站到顾客的立场上,为顾客着想,尽量阅读报刊,掌握市场动态,充实自己的知识,把自己训练成为自己这一行业的专家。顾客或许对推销员应付了事,可是对专家则是非常尊重的。如你对顾客说:“我在某某刊物上看到一项新的技术发明,觉得对贵厂很有用。”推销员为顾客提供了信息,关心了顾客的利益,也获得了顾客的尊敬与好感。
8.表演展示推销员利用各种戏剧性的动作来展示产品的特点,是最能引起顾客的注意。一位消防用品推销员见到顾客后,并不急于开口说话,而是从提包里拿出一件防火衣,将其装入一个大纸袋,旋即用火点燃纸袋,等纸袋烧完后,里面的衣服仍完好无损。这一戏剧性的表演,使顾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卖高级领带的售货员,光说:“这是金钟牌高级领带”,这没什么效果,但是,如果把领带揉成一团,再轻易地拉平,说“这是金钟牌高级领带”,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利用产品推销员利用所推销的产品来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产品作自我介绍。用产品的腿力来吸引顾客。河南省一乡镇企业厂长把该厂生产的设计新颖、做工考究的皮鞋放到郑州华联商厦经理办公桌上时,经理不禁眼睛一亮,问:“哪产的多少钱一双”广州表壳厂的推销员到上海手表三厂去推销,他们准备了一个产品箱,里面放上制作精美、琳琅满目的新产品,进门后不说太多的话,把箱子打开,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顾客。
10.向顾客求教推销员利用向顾客请教问题的方法来引起顾客注意。有些人好为人师,总喜欢指导、教育别人,或显示自己。推销员有意找一些不懂的问题,或懂装不懂地向顾客请教。一般顾客是不会拒绝虚心讨教的推销员的。如:“王总,在计算机方面您可是专家。这是我公司研制的新型电脑,请您指导,在设计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受到这番抬举,对方就会接过电脑资料信手翻翻,一旦被电脑先进的技术性能所吸引,推销便大功告成。
11.强调与众不同推销员要力图创造新的推销方法与推销风格,用新奇的方法来引起顾客的注意。日本一位人寿保险推销员,在名片上印着“76600”的数字,顾客感到奇怪,就问:“这个数字什么意思”推销员反问道:“您一生中吃多少顿饭”几乎没有一个顾客能答得出来,推销员接着说:“76600顿吗假定退休年龄是55岁,按照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计算,您不剩下19年的饭,即20805顿……”,这位推销员用一个新奇的名片吸引住了顾客的注意力。
12.利用赠品每个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赠品就是利用人类的这种心理进行推销。很少人会拒绝免费的东西,用赠品作敲门砖,既新鲜,又实用。
当代世界最富权威的推销专家戈德曼博士强调,在面对面的推销中,说好第一句话是十分重要的。顾客听第一句话要比听以后的话认真得多。听完第一句话,许多顾客就自觉不自觉地决定是尽快打发推销员走还是继续谈下去。因此,推销员要尽快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才能保证推销访问的顺利进行。
让同样的推销话术产生不同的效果
导入语的目的在于使顾客愿意听下去,我曾指导推销员练习说推销时的开场白。
这些开场白的内容都是介绍自已及自已的工作,重复几次之后,他们都有承认每次他们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
同样的一件事有不同的说法,产生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你可以说,“怎么搞的,我的皮肤这么黑。”你也可以说,“我的皮肤呈小麦色,像胡桃一样迷人。”因此,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非常主观的。
因此让同样的话产生不同的意义,这里面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语气,不同的语气会产生极为不同的效果。
我们要求销售人员在做业务之前,必须练习语气。是即兴表演还是事先设计好脚本,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比如演员每天重复相同的台词,你认为会达到什么效果?我说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因为同一句话按语气的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按重音区的不同,即语气的不同,说下面的话:
1)“我没说你欺骗了我们的信任。”(强调的是“说”的主体不是我。)
2)“我没说你欺骗了我们的信任。”(强调的是“说”这个动作,表达的是没说过。)
3)“我没说你欺骗了我们的信任。”(强调的是骗人的主体不是你)
4)“我没说你欺骗了我们的信任。”(强调的是“不是欺骗”,也可能是失误、事故等等。)
5)“我没说你欺骗了我们的信任。”(强调的是欺骗的客体不是我们,可能是别人。)
6)“我没说你欺骗了我们的信任。”(强调的是欺骗的结果,你并没能失去我们的信任,只不过让我们没法向上司交待或其他含意。)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只是语气上的不同练习,就可以使同样的话变成各种不同的意思。可见,即兴表演,很难将语气把握得恰到好处、把脚本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