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SARS危机还在继续蔓延之中,正如温家宝同志在2003年5月6日所言:“SARS疫情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防治SARS形势依然严峻”[1]。吴仪同志认为目前SARS形势还比较严峻,要“取得彻底胜利需作出更加艰苦的努力”[2]。中国SARS疫情能否被有效控制也直接影响全球SARS疫情。到5月6日为止,中国SARS感染病例占全球总数比例为61.4%,死亡病例占全球总数比例为44.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5月6日表示,中国的SARS疫情还没有达到高峰期[3]。
如何认识目前还正在爆发、蔓延的SARS危机呢?
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分析这一危机的性质、特点及影响?
如何预计SARS危机的发展趋势?
我认为现代宏观经济冲击理论[4]和现代危机管理理论[5]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方法。
一、
SARS外部冲击的特点
其次,SARS冲击属于不确定性、随机性的外部冲击。这是相对于确定性冲击、可预期性冲击而言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突发性和不确定事件所引起经济冲击常常是随机性冲击。不可预期的冲击是人们很难事先预见到的,事先并不受人为控制,事中SARS都具有这些特点。
任何经济系统总要受到不同的内部、外部冲击。建国以来,中国经历的内部、外部冲击因素大体有十种:1、重大自然灾害;2、国外冲突和战争;3、政治斗争;4、政治动员;5、制度变革和体制变动;6、技术变化;7、需求冲击;8、供给冲击;9、主要经济政策冲击;10、国际经济冲击[6]。这次SARS可以视为第11种。
尽管传染病在我国建国初期50-60年代相当严重,传染病发病率高达3000/10万,但是它本身还没有构成一个对经济系统强烈的外部冲击,而SARS发病率不足0.4/10万,却对经济系统构成了强烈的外部冲击。
二、
经济系统对外部冲击的不同响应
如果我们把SARS作为外部冲击的话,那么经济系统对此必然要作出响应。通常这一响应反映了SARS冲击的负面影响,它的大小与SARS冲击的大小有关,更与经济系统的结构特征有关。
对同一种外部冲击,不同的经济系统结构有不同的动态响应,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冲击影响。
例如,在同一种冲击条件下,大型经济体与小型经济体的响应程度大为不同,大型经济体抵御冲击、吸收冲击能力、抗干扰能力较强;反之小型经济体较弱。在这方面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的大国,具有回旋余地和抗冲击的能力。
同一种外部冲击条件下,对外经济依赖度高的经济体与对外依赖度低的经济体响应也不同,对外经济依赖度高、本身具有外部冲击脆弱性的经济体所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则要大得多;反之受到外部冲击影响则相对较小。在这方面中国内地相对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则有较小的负面影响。
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对同一种外部冲击响应差异甚大,发展水平高的经济体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强或受外部冲击恢复能力强,反之则弱。同一经济体在不同时期对外部冲击的系统动态响应也不同。
中国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即使在同一强度自然灾害冲击下不同时期所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例如,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相比,洪灾导致的影响不同。
以上我们可以对SARS的冲击影响作出两点预期:
一是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比任何时期要大,综合国力比任何时期要强,我们也比任何时期抵御重大灾害的能力更强;
其次从全国各地区看,按人均GDP国际美元值计算,作为中国的第一世界的北京和第二世界的天津、广东省,在受到SARS冲击之后的重建与恢复能力是相当大的。今后需要是帮助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相对落后的地区灾后重建和恢复。
我们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系统在SARS冲击下的反应函数。
第一种相对持久冲击反应函数:是先上升,没有衰减,它根本改变了长期增长趋势。这种可能性很小。[8]
第二种暂时冲击反应函数:是先上升、迅速增强,后下降、迅速衰减,它没有改变长期增长趋势,但是造成了短期的负面影响,使实际增长曲线暂时偏离了长期增长趋势。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短期看,2002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7.6%,而后5个季度连续上升,2003年第一季度达到9.9%,不仅呈现强劲的扩张期或迅速上升期,而是已经达到了长期增长潜力。如果没有SARS外部冲击,今年经济增长可能在去年8%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9-10%。由于“突如其来”的SARS冲击,可能在8-9%之间。[10]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的拉动,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在55%左右[11]。
面对SARS危机我们还是要以唯物论来对待,正如毛泽东所言:“天要下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冲击,我们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这需要进一步了解SARS危机的发展周期。
三、
SARS危机是如何发展的?
SARS危机的生命周期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见表1):第一阶段为征兆期和潜伏期,这是危机的初始阶段,人们还不了解它是否是一个重大事件还是一个重大危机,也无法识别这一危机的性质及其影响,显示了影响危机因素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知识的不完全性,即使获得有限的信息由于防控体系不到位而不能及时、准确的通报,因而爆发危机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阶段为迅速爆发期和蔓延期,这是危机突然爆发并产生极为迅速的蔓延和连锁反应的危机升级阶段。以4月份全国疫情为例,月初每日平均新增病例4个,月中上升为34个,月底陡然上升为190个。从地理分布看,3月底全国SARS感染地区只有6个城市,4月底已涉及21个城市。
由于危机发展迅速,传播面广,病程短,死亡快,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引起人们的不安全感和恐慌,不确定性加剧了社会恐慌,正常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学习秩序被突如其来的SARS事件所打乱,也使人们产生了心理不适应[12]。
与此同时,政府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有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迅速出台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立信息披露通报制度,加强国际合作机制,采取有效的隔离危机措施,设立“防火墙”,控制危机蔓延。这一阶段构成以政府为核心的基于动员民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危机管理机制。
第三阶段为进入高峰期,这是危机的最严重的阶段,是各项防控措施严格落实的最关键阶段,也是抗击SARS的最艰巨阶段;
第四阶段为衰退期和有效控制期,危机被有效的遏制,负面影响减弱,随后逐步消失。
现在我们还无法预见后两个阶段的危机特征,但是这场危机可能是来的比较快,消失的也比较快,爆发比较强烈,衰退也比较急剧,既不是纯阶跃型,也不是渐进强化型或弱化型。
四、
如何有效处理SARS危机
目前我们正处在SARS危机的第二阶段,即爆发期和蔓延期,有效隔离危机、控制危机、限制危机是“当务之急”。
我们必须把SARS危机限定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即“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13]。从危机的发展趋势看,如果处理的不好,或者不能尽快的遏制疫情,单一危机有可能诱发或引起其它社会危机。因此就需要不仅隔离、分割SARS危机,例如实行改造、扩建传染病医院,建立SARS集中诊疗中心、隔离观察中心,强制性隔离,关闭某些公共场所,防止向农村扩散,有效组织药品生产、医疗器械供应;还要十分注意分割SARS危机与其他社会危机之间的联系,防止危机诱发危机,导致复合型危机冲击。
SARS危机属于可处理危机,但要千方百计防止扩大为重大危机。
而对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尤其要避免形成冲击放大机制,有效利用经济系统自身的缓冲机制和吸收机制,有效缓冲冲击、吸收冲击。从微观上,鼓励各类企业主体主动适应和积极调整,确保安全生产和安全经营;从宏观上,要采取积极措施继续实行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抑制总需求下降和经济增长率下降。
[1]新华社北京2003年5月6日电。
[2]中新网2003年5月6日。
[3]路透社2003年5月6日。
[4]胡鞍钢:《中国经济波动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刘金全著:《现代宏观经济冲击理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
[5]薛澜、张强、钟开斌著:《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2003年4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6]胡鞍钢:《中国经济波动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
[7]《中国统计年鉴》(2002),第52页和第53页。
[8]补充注释:事实上,200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0.5%,处于2001-2005年期间的增长率区间。
[10]补充注释:2003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0.0%
[12]灡桂瑞:“认识恐慌、战胜恐慌”,《人民日报》,2003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