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一起来看《实施方案》全文——
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形象,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规划职业学校布局,夯实各级各类办学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持续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中央支持,地方为主。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联动,加强指导督导和过程监测,压实省级统筹和学校举办者主体责任,强化协调配合,提升工作效率,保质保量落实目标任务。
规划先行,分类推进。统筹考虑教育发展趋势和人口规模,实事求是制定工作方案,健全标准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分类实施、分步推进,强化激励考核机制。
优化存量,做优增量。推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布局、共建共享,盘活资源,落实新增教育资源向职业教育倾斜政策,整体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
固基提质,重点突破。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硬件建设与内涵建设并重,聚焦土地、校舍、教师、设备等关键要素,优先补齐短板,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益。
(三)总体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持续加大政策供给,使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整合资源优化布局
(二)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三)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各地要按照职业学校师资配备标准,用好盘活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支持职业教育。在选人用人上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在教师招聘、教师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允许学校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通过“编制周转池”“固定岗+流动岗”“设置特聘岗位”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
(四)改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
(五)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发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规划辖区内职业学校建设发展,建立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协调机制,成立达标工作专班,按照学校隶属关系,落实举办者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二)制定工作方案
(三)强化政策保障
(四)加强考核激励
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职责分别牵头建立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调度机制,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技工院校信息管理系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和实地抽检定期调度。国家将各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激励省份考核。地方将达标情况作为对市、县级党委和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2023年起,每年对各地各校达标情况进行通报,各地工作成效作为国家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项目遴选的重要依据。到2025年底仍不能达标的学校,要采取调减招生计划等措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实施方案》的制定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一起来看——
一、制定《实施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一是部署启动达标工作。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已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列为重点任务,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接了该项任务,并承诺投入专项资金超340亿元。
二是初步形成工作机制。从2020年起,将各地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进展情况作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绩效因子,作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激励省份评选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各地工作积极性。
三是积极拓宽投资渠道。2022年2月,中国银行与教育部签署《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将授信2000亿对职业院校校园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和政策供给,使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
三、《实施方案》在改善办学条件上重点任务是什么?
一是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要求各地要统筹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合并、集团化办学、终止办学等形式,加快资源整合,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合理确定招生规模。
二是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在制定教育用地规划时向职业教育倾斜,简化职业学校新建或改扩建增容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支持职业学校快速补齐土地、校舍缺口和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对学校校园占地、校舍建筑、教学行政用房中的独立产权和租赁比例提出了要求。
三是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在选人用人上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在教师招聘、教师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允许学校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
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涵盖哪些学校?
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审批设立招收全日制学生并具有实际办学行为(学校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招生资格,技工学校在全国技工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具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不包括附设中职班学校和2022年(含)以后新设学校。
高等职业学校包括教育部门审批并备案的高职(专科)学校,不包括职业本科学校和2022年(含)以后新设的高职(专科)学校。
五、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哪些指标?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包括校园占地面积、生均用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专任教师总数、师生比、仪器设备总值、生均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
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
六、《实施方案》在资金投入方面有哪些要求?
七、如何组织实施好《实施方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发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规划辖区内职业学校建设发展,建立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协调机制,成立达标工作专班,按照学校隶属关系,落实举办者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各地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职责分别牵头,会商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对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在全面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区域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基础和学校办学条件现状,制定达标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