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护士;护理程序;职责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准确收集病人的有关健康资料
4持续评估病人健康情况
评估是有计划地、连续地收集资料的过程,护士是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疾病的诊断、器官脏器功能和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注意观察和监测疾病的发展变化,结合病人的身心反应和预后等情况,做出及时的整体评估,用来确定病人未被满足的需求及程度。由于病人的健康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评估不仅要在入院时进行,还要在住院期间不断地进行,注意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的效果反应,病情进展、心理变化、健康教育等均应及时评估。
5加强对服务对象的护理照顾和健康教育
6注重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对病人产生的结果有三个方面;临床护理效果、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结果,这三种效果构成了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通过护理评价,促使护士不断检查自己工作内容和护理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情况反馈,调整及确保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均获得解决,以达到整体护理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重度脑挫裂伤;多发伤;护理
我院于2009-2013年收治以重度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48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进行报告:
1临床资料
病例中难40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5:1.年龄4-76岁,其中成人(18-60岁)32人。占80%。。交通肇事31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30例。合并胸部损伤7例,腹部损伤7例,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挫伤28例,骨盆骨折4例,脊柱骨折3例。3处以上复合伤4例。住院时GCS评分5-8分33例,3-5分7例,3分8例。双瞳等大等圆的35例,一侧瞳孔散大的6例,双瞳散大5例,眼部受伤不能观察瞳孔2例。
2结果
治愈好转37例,死亡11例,死亡率29.7%。
3讨论
3.1反应迅速准确对严重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抢救至关重要。
3.2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3.3病情观察及护理
3.4
关键词:三步法护理程序;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为满足病人需要,帮助其恢复健康的系统全面的整体护理的核心。三步法护理程序指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这三步。而传统的五步法护理程序则指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或效果评价这五个步骤。五步法护理程序是以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思路清晰,条理性强。但是,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五步法在护理学中应用起来逐渐显得十分复杂,在日常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应用中,都亟待改良与发展。笔者认为,五步法虽然完善清晰,但有的方面还可以进行精简,即应着手应用三步法护理程序,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我院新生高护专业中随机抽取100人,其中男6人,女94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并为两组学生配备教学水平相当的2名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资料分析显示,两组学生入学平均成绩差异不大,年龄与性别分配也均相当。基本上可以保证本次实验的准确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基本保证两组学生的教学进程相一致,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共教学150学时,理论课占96学时,实践课占54学时。实验中的变量即为两组学生的主体教学内容。实验组学生主要学习三步法护理程序,各种实践操作均在三步法护理程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对照组学生主要学习传统的五步法护理程序,并以此理论为指导进行具体实践。两组学生分别用各自理论的配套教材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要应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师要做到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课程更加形象生动。实践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培养亲自动手实践能力,在本组所学理论基础上进行对应的实践教学。
测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同学及格率为81%,对照组同学及格率为66%,实验组同学较高。从调查问卷反馈情况上看,对照组学生在对5个步骤的理解及整个护理程序的理解要比实验组较好些,而实验组学生对护理程序的接受理解情况、学习效果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5-406
[2]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32-1734
[3]林桂荣.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进展[J].山西护理杂志.
[4]郭奉银.内科护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8-154
[5]王小凤.老年人便秘三步法程序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2l(20):2835-2836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是确诊冠心病的一项有创检查方法,在临床已广泛开展,该手术虽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但仍有一定风险,会出现一些严重程度不等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78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出现的3例室颤的过程及处理,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法,旨在探索一种可靠的护理方法,及时预防、发现和处理冠状造影检查中出现的心室颤动,防止意外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几年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782例,男495例,女287例,年龄(58.9±17.5)岁。本组患者均有胸痛、胸闷病史,经平板运动试验等辅助检查诊断为冠心病558例,其中心肌梗死399例,心绞痛159例,胸痛待查194例。
1.2护理诊断(1)室颤,由于疾病或手术操作引起;(2)恐惧,由于电击除颤引起;(3)坠床的可能。
1.3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于导管床上,常规消毒铺巾,在局麻下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将造影管置入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通过X线多角度投照准确地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
782例患者中,5例患者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出现压力曲线的改变,原因为导管插入过深导致,3例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后压力恢复正常;2例在调整导管位置时发生室颤,立即除颤后安全转为窦性心律;26例患者在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出现心律减慢,其中13例为右冠开口病变,6例为小右冠,管径<2.5mm;5例为正常血管,主要原因为造影剂充盈冠状动脉后,窦房结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及时嘱患者咳嗽后心率恢复正常。有1例右冠正常的患者在注入造影剂后出现室颤,立即电击除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无意外发生。
3护理措施
3.1导管室具备完善的抢救条件(1)除颤器的准备: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意外情况,如除颤仪不工作、一次除颤不成功等。所以备用性能完好的两台除颤器,另一台备用,两台除颤器均接好电源、地线、各项参数调至非同步除颤状态。仔细检查仪器连接是否正确,术前进行试放电,使其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常规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等;(3)常规备齐其他各种抢救仪器及设备,如吸痰器、吸氧装置、临时起搏器等,并检查各种抢救设备使之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
3.3严密监测有创动脉压力曲线变化手术护士严密监测有创动脉压力曲线的变化,当发现压力曲线振幅明显降低时,警惕室颤发生的可能,并立即报告术者,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有效的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组5例患者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出现压力曲线的改变,原因为导管插入过深导致,3例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后压力恢复正常;2例在调整导管位置时发生室颤,立即除颤后安全转为窦性心律。
3.5心理护理术中主动询问患者有何不适,鼓励自诉不适。患者除颤成功后,往往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部分患者甚至不愿继续手术,术中进行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完成的重要步骤,此时反复对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程度,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护理,辅导其采用一些缓解恐惧的方法,做到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本组2例患者除颤成功后出现明显紧张、恐惧心理,嘱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患者症状缓解,积极配合完成手术。
3.6加强防护除颤后患者常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有坠床发生的可能,我们有一名专门守护在患者身边加强防护,3例患者除颤后未发生坠床等意外。
4讨论
室颤是CAG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术者操作手法不当,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送入过深导致冠脉痉挛;冠状动脉内过多注入造影剂,严重影响冠脉血流。护理要针对这些原因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主要起确认健康问题、提示问题的急迫性、指导护理干预的作用[1]。虽然冠脉造影检查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几率不高,护理上也不应放松警惕。术前通过护理诊断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常规检查急救药品和仪器,特别是除颤仪的性能,使之处于完好工作状态,确保术中能成功除颤,此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室颤的处理原则,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可有效地预防意外的发生;术中通过即刻护理诊断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护士严格掌握心电图及压力曲线变化的判断,紧跟手术步骤,密切监护,及时提醒术者处理压力曲线的异常及缓慢心率,可减少室颤的发生;一旦发生室颤,同样通过即刻护理诊断,采取紧急护理措施,保持头脑冷静,沉着应对[2],及时除颤,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说明提出的护理诊断正确及时,采取的护理措施有效,是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体现。
1、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进行护理评估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在护理评估中恰当运用可指导护士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除西医的护理评估常规内容外,增加舌苔、脉象,发病节气等,为整体护理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依据。
2、运用中医辩证理论指导护理诊断的确定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3.运用中医三因制宜理论指导护理计划的制订
护理计划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因制宜理论指导护理计划的制订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例如:关于发生于外感常是肾病病人病情复发和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病人表现均为咽痒、流涕、头痛、鼻塞、发热,但发病季节不同的外感,中医辨证后往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风寒感冒多见于冬春季,外感风寒所致;风热型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除一般的高热护理有外,风寒感冒一般需要借助药力发发汗,风热感冒则要以辛凉之物辅助散热;风寒者服药后喝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辅以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风热者服药后则应辅以五汁饮或薄荷茶之类的辛凉饮料进行辅助散热,不宜加盖衣被。
4.运用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解决护理问题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重症;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炎系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程大多2~3周,多数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遗留后遗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反复惊厥发作、抽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情绪异常、病理征阳性、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根据重症患儿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些特点,如何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结果,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至14岁;住院天数7天~35天;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中高热32例,头痛30例,呕吐25例,抽搐10例,昏迷10例,瘫痪3例,脑疝2例,视物模糊1例。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36例,异常30例;心电图检查30例,异常15例;头颅CT检查25例,异常16例。全部行血生化检查:23例发生电解质紊乱,心肌酶异常27例。全部行脑脊液检查:异常30例,其中白细胞增高29例,蛋白质增高10例。
对每位重症患儿均实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先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分析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对象朝向预期结果的进展情况。
1.3结果
38例患儿中治愈34例,好转2例,放弃1例,死亡1例,治愈率89.47%(34/38)。
2护理干预措施
2.1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保持患儿皮肤清洁。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留置胃管鼻饲患儿,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尿失禁患儿,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定时更换贮尿袋,每天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次。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2.2做好各种症状的护理
2.2.1高热的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病初即出现高热,且常呈持续性高热,。护士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热型及伴随症状。体温超过38.5℃以上者,头部可用冰帽持续降温,大血管暴露处可放置冰袋降温,四肢给予保暖,也可用低于体温2℃的温水擦浴,力求使体温保持在38℃以下。用亚低温治疗重症患儿且疗效明显[2],应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2~34℃。如高热冷敷疗效不佳者,可用药物退热。高热期要保证患儿足够营养和液体量摄入。
2.2.2惊厥和频繁抽搐的护理
2.2.3频繁呕吐的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中医;护理;肛肠疾病;辨证施治
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肛肠疾病病人2536例次,治愈率达99%以上。
2中医护理
2.1中医护理评估
①评估病人的职业、饮食、排泄习惯及诱发因素;②评估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③评估直肠检查结果;④评估社会状况。
2.2中医护理诊断与原则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依据病人证候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各种护理诊断;针对不同的护理问题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三因制宜”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原则来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有分析、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重效果地解决各种护理问题,是中医护理的实质所在。
2.3中医护理措施
2.3.1扶正祛邪
扶正是辅助正气,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祛邪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肛肠病人多因饮食不节,燥热内生或肺、脾、肾亏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扶正可用药补,并配以精神调摄、饮食调养、体育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祛邪使用祛除邪气的药物,并采用手术、中药坐浴、针灸或指针按摩、温水足浴等措施,以祛除病邪,达到邪祛而正复的目的。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掌握“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的原则,注意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转化。
2.3.1.1情志调护
依据评估资料,可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运用谈心、释疑、开导、讲解、暗示、适应、鼓励等方法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使情志舒畅、气机调畅、气血平和,以利扶助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3.1.2饮食调养
过食肥甘、辛辣、酗酒、劳倦太过,均可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燥热内生并下注大肠,导致肛肠部位的痔、痈、瘘、裂等疾患。故肛肠病人应给软、精、细食物以调养虚弱的脾胃,术前、术后3d内应给流食或半流食,尽量避免排便,有利于切口愈合,以后可进普食。忌辛辣刺激,指导病人足量饮水,每日至少2000mL[1],清晨空腹饮用1杯温凉的淡盐水或蜂蜜水更为有益,多食水果蔬菜,保持排便通畅。
2.3.1.3动静相宜
动和静视病情轻重而定。急性期或术后初期,应静卧休息,以培育正气和减少气血的耗损。随着病情的好转或伤口愈合,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2.3.1.4指针按摩
依据中医经络理论,利用经络的传注功能,治疗肛肠术后癃闭[1]。病人俯卧,操作者以拇指或中指指峰为着力点,分别点按环跳、秩边、肾俞、气海、腰俞、三阴交及阿是穴,点按与点揉、点颤交替进行,力度以感觉酸、胀、麻、困为度,每个穴位操作持续1min左右,穴区有痉挛现象者配合鱼际肌揉、按手法。伤口边缘忌大幅度揉按,以防出血。全部揉按需15min~20min。此法避免了因诱导排尿无效的导尿术,病人易于接受,既减轻了病人痛苦,又加强了护患沟通,向病人说明癃闭是术后暂时现象,经过按摩后大多能顺利排尿,使其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排尿信心[2]。
2.3.2标本缓急
急则护其标,如新入院病人的手术治疗。缓则护其本,如病人恢复期,在标证不甚明显时,护理工作以护本为重,加强精神情志的调摄,适当食补,增强锻炼力度以增强体质。
2.3.3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特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订其护理原则。
2.3.4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加强精神调摄、鼓励体质锻炼、注意饮食起居,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对防止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2.4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指针按摩治疗术后尿潴留[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社区卫生服务已逐步成为我国卫生领域中的一项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已逐步成为护理领域的一门新兴的、重要的学科。发展社区护理是实现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多项内容需要由社区护士来实施,如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1],所以社区护士的工作质量将会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是摆在每位社区护士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针对社区护理工作方法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实践中予以参考。
1工作方法
1.2资料收集的内容:①针对社区人群收集的资料:如社区人群所处的社区环境、社区人群拥有的各种资源和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等;②针对家庭收集的资料:如家庭的基本资料、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生活周期、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环境等;③针对个人收集的资料:如个人的生理、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个体特殊健康问题等。收集资料采用的常用方法有实地考查、查阅文献、社区调查(包括访谈和问卷调查)、开展体格检查等[2]。
1.5第四步实施社区护理计划:实施社区护理计划是将社区护理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在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社区护士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依靠社区各级领导的支持,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②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③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社区护理计划;④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修改、完善社区护理计划,确保社区护理效果;⑤准确记录计划执行情况、护理对象的反应等。
2小结
社区护士如欲正确、有效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必须按上述5个护理工作程序进行,即社区护理评估、社区护理诊断、制定社区护理计划、实施社区护理计划、社区护理评价。因为社区护理工作程序是社区护士科学的确认健康问题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工作方法,它能为护士提供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工作框架。护士掌握了这种工作方法,就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杂乱性、无目的性。所以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社区护士如按社区护理工作程序进行,则必定会有条不紊地收到满意的效果。
[1]陈锦治.社区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8.
[2]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
【关键词】急腹症;急诊科;分诊;护理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57例为外科急腹症;114例内科急腹症;29例为妇科急腹症。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方法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短询问,根据其发病的原因、症状等,及时作出分诊,再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
3急诊护理程序
对急腹症的观察、预诊、分诊是一个紧张而迅速的过程,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的初步诊断,为抢救和治疗争取时机。必须做到以下急诊工作程序,简单概括即一问、二查、三看、四分。
3.3看患者整个诊疗过程的临床表现,如入院方式、神态、表情、行为方式等对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常规了解这些外在的直观表现并对这些表现的变化进行细致而全面地观察。同时做好详尽的护理记录[6]。如患者有腹肌紧张,提示疼痛程度严重;患者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常表明休克可能;消化性溃疡穿孔时,患者采取屈膝侧卧位。
3.4分护理人员通过综合分析以上步骤得到的初步资料,对患者和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对急腹症患者进行简单的危险分类,筛选出急危重症患者,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及时送至相应的专科进行处理。
4结果
400例急腹症患者的确诊根据体格检查、B超、X线、及手术情况等。分诊的正确性具体见表2。
5讨论
51由于急腹症发病急,病情复杂且多表现不典型,因此,不管患者是否确诊,护士都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腹痛情况。有条件时,及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在诊断没有确诊时,护士要耐心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腹痛可能发生的各种原因,观察腹痛与病情变化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和家属能对急腹症病情的变化正确理解,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53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诊断明确决定手术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备皮、交叉配血、禁食禁饮等腹部急诊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及手术的方式和过程,消除手术带来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54做好病情交接。需要入院的患者,及时与病房取得联系,并护送患者到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病情及用药情况的交接。
急腹症作为急诊常见的疾病,在急诊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熟练掌握常见急腹症的各种临床表现,分清轻重缓急,灵活的执行急症分诊程序:一问,二查,三看,四分。通过评估得到的各项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疾病的病种,然后送至相应的专科进行处理。对急腹症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吴青妹浅谈外科急腹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2):107109.
[2]勇才外科急腹症诊治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156157.
[3]匡永福,何苗.急腹症的分诊及救护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1):3940.
[4]沈雅芬,沈小玲实现临床护理观察从现象到本质的跨越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211122.
【关键词】ICU;精神障碍;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其封闭式的环境及不同于普通病房的管理模式,致其住院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了解各种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精神障碍发病率的影响,取得一定结果,现介绍于下:
1.3治疗方法:将139例患者按随机化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病种、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表2:
1.4诊断标准:运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与谵妄评估量表(DRS-R-98)对患者的是否存在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参考文献【】【】。
1.5统计处理:使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中单因素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2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ICU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具体结果见表4
ICU急性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发病因素和机制复杂,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且很容易被医务人员所忽视,因此,必须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尽量消除促使精神障碍发生的各种因素。一旦发现精神症状,积极寻找病因,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早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必要时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预后良好。重视预防,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ICU急性精神障碍,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1]张燕,黄劲松,李功迎,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谵妄治疗中的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7:671
[2]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5.
[3]InouyeSK,vanDyckCH,AlessiCA,etalClarifyingconfusion:theconfusionassessmentmethod[J].AnnInternalMed,1990,113:941.
[4]Albert,Levkoff.Thedeliriumsymptominterview:aninterviewforthedetectionofdeliriumsymptominhospitalizedpatients[J].JGeriatrPsychiatryNeurology,1992,5:14.
[5]RockwoodK.Increasingtherecognitioninelderlypatients[J].JAmGeriatrSociety,1994,42:252.
[6]Zouyizhuang,MartinGCole,FrancoisJ.etal.Delirium:detectionanddiagnosis[J].IntPsychoGeriatr,1998,10:303.
[7]KateIrving,DonnaFickrtal.Delirium:anewappraisalofanoldproblem.Journalcompilation,2006,April:106-112.
[8]SimonL,JewellN.&BrokelJ.Managementofacutedeliriuminhospitalizedelderly:aprocessimprovementproject[J].GeriatricNursing,1997,18:150-154.
[9]BostromA.C.Earlyidentificationofconfusioninhospitalizedelderlypatients[J].MichiganNurse,1992,65:11-12.
[10]刘娟.ICU老年患者的谵妄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18-20
[1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39-1045.
[12]叶锋华,杜春燕.精神科患者谵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3: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