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心理学院2016年MAP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招生招聘-首页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6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四、考试内容

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职业心理健康与EAP(员工帮助计划)方向、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考试内容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

用户体验(UX)方向考试内容分为《心理学导论》、《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四部分内容。

五、考试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四)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模块说

5.神经网络学说

三、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种类

3.感觉测量

4.感觉现象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

(三)听觉

1.听觉的含义

2.听觉现象

3.听觉的生理基础

4.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

四、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特征

1.知觉选择性

2.知觉整体性

3.知觉理解性

4.知觉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

2.运动知觉

(五)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3.错觉产生的原因

五、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5.催眠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种类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短时记忆的特征

5.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曲线

3.遗忘理论

4.影响遗忘的因素

(六)内隐记忆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结构的理论

(三)推理

1.推理的含义

2.推理的理论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问题解决的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义和作用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种类

(七)想象

1.想象的含义

2.想象的种类

3.想象的功能

(八)决策

八、语言

(一)言语概述

1.语言的含义

2.语言的特征

3.语言的结构

(二)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

1.布洛卡区

2.威尔尼克区

3.角回

(三)语言的理解

1.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2.词汇理解

3.句子理解

4.篇章理解

九、动机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和种类

2.动机的功能

3.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层次理论

(三)动机的理论

1.本能理论

2.驱力理论

3.唤醒理论

4.诱因理论

5.动机的认知理论

九、情绪

(一)情绪的一般概念

1.情绪含义和功能

2.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二)情绪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2.情绪状态和分类

(三)表情

1.表情的含义

2.表情的种类

(四)情绪与脑

(五)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义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3.能力、才能与天才

(二)能力的种类

(三)能力的结构理论

1.能力结构的传统理论

2.能力结构的新理论

(四)能力的测量

(五)能力的发展与个体差异

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3.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功能

2.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三)气质和性格

1.气质的含义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的理论

4.性格的含义

5.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四)认知风格

(五)人格测验

(六)人格的成因

第二章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一、描述统计

(一)统计图表

1.统计图

2.统计表

(二)集中量数

1.算术平均数

2.中数

3.众数

(三)差异量数

1.离差与平均差

2.方差与标准差

3.变异系数

(四)相对量数

1.百分位数

2.百分等级

3.标准分数

二、推断统计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概率

2.正态分布

3.二项分布

4.t分布

5.F分布

6.样本平均数分布

7.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二)参数估计

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三)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原理

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4.方差齐性的检验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4.协方差分析

5.多因素方差分析

6.事后检验

(五)统计功效与效果量

(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

2.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方程

(七)卡方检验

1.拟合度检验

2.独立性检验

(八)非参数检验

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主成分分析

3.因素分析

第三章心理测量学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基础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二)经典测量理论

1.经典测量理论模型

2.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3.心理测量的误差

4.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难度;区分度;项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项目功能差异。

(三)项目反应理论

1.单维性假设与项目特征曲线

2.单参数模型、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

3.项目信息函数与测验信息函数

(四)概化理论

1.方差分量的估计

2.概化系数与可靠性指数

3.G研究与D研究

二、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一)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

3.题目编制技术

4.测验标准化

5.测验等值技术

(二)心理测验的施测

1.测验的设计

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三)测验常模

1.常模与常模团体

2.分数转换与合成

3.常模的编制

4.几种常用的常模

(四)标准参照测验

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

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

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五)常用心理测验

1.成就测验

2.智力测验

3.能力倾向测验

4.特殊能力测验

5.创造力测验

6.人格测验

7.态度测验

8.兴趣测验

9.心理健康量表

10.发育量表

(六)心理测验的应用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

二、自我

三、社会知觉与判断

四、态度及其改变

五、从众

六、说服

七、群体影响

八、偏见与歧视

九、攻击行为

十、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十一、助人行为

第五章发展心理学

一、绪论

二、发展心理学理论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四、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五、婴儿的心理发展

六、幼儿的心理发展

七、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八、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九、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十、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十一、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六章认知心理学

一、认知科学

二、知觉

三、注意与操作

四、心理表象

五、知识的表征

六、编码与储存

七、保持与提取

八、问题解决

九、专业技能学习

十、推理

十一、判断与决策

十二、认知的个体差异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MAP教育中心后主楼1428B房间,邮政编码:100875,

THE END
1.形成知觉偏见的原因主要有()。形成知觉偏见的原因主要有( )。 形成知觉偏见的原因主要有(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E.鲶鱼效应https://www.zikao365.com/ask/ad1901021636.shtml
2.形成知觉偏见的原因主要有()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免费领取,广东编制招聘备考资料,了解更多考试相关信息 题目 形成知觉偏见的原因主要有()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印象 E 蝴蝶效应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 近期公考资料 2024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材图书 2025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华图教育在线APP下载(刷题听课尽在掌握) ...https://guangzhou.huatu.com/tiku/4036112.html
3.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10. 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___ A.主观选择性 B.客观选择性 C.主动选择性 D.被动选择性 A B C D 11. 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因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而对事物产生了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这是因为___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偏见 C.知觉的单一性 D.知觉的灵活性 A B C D 12. ...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6&ex_Id=6927
4.在知觉偏见的产生原因中,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知觉的影响称为...在知觉偏见的产生原因中,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知觉的影响称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与组织无关,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影响的公众是()。 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6694682.html
1.当视觉大模型陷入认知失调,马里兰大学构建了一个幻觉自动生成框架...如果大模型的推理受到语言先验的偏见影响,例如在根据图片回答某一特定物体的问题时,大模型根据场景图片的先验知识而非物体本身传递的信息来作答,那么就可能生成与事实不符或前后不一致的响应,从而导致幻觉现象。 AUTOHALLUSION 在包括 GPT-4V、Gemini、Claude 和 LLaVA 等最新的大模型上进行了实验,并整理发布了一个...https://36kr.com/p/3031698718074121
2.心理知识48——眼前的偏见其实不仅购物如此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需要我们警惕眼前偏见的影响。四、应对措施克服眼前的偏见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长远眼光在做决策时考虑未来的潜在价值和影响而不仅仅关注眼前的利益第二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盲目追求眼前的诱惑而是理性分析各种选项的利弊第三要学会延迟满足抵制即时的诱惑耐心等待更长远、更...https://www.jianshu.com/p/ddc56cec74dc
3.形成知觉偏见的原因主要有(多选题 试题出自试卷《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解析(2019.04)》 形成知觉偏见的原因主要有( )。 问题1选项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E.蝴蝶效应 参考答案:查看答案查看解析https://www.educity.cn/tiku/10788064.html
4.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为()。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为( )。A.定型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https://www.shuashuati.com/ti/4246a50355504763994418d707db0373.html?fm=bdbdsaaad95773b38bda42d22689facc72f67
5.四川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24.形成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有()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E.蝴蝶效应 25.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 A.传播的分类B.传播的符号C.传播的宣传方法D.传播对象的心理E.传播对象的劝服 26.根据公关工作的业务类型,可将公关活动划分为() ...https://m.sczikao.com.cn/beikao/a43698.html
6.常见的人际知觉偏见及解释人际关系中知觉偏见的纠正 人际知觉是指我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人际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并明显地受到人的情感成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会形成对一个人的态度。 如我们喜欢人或厌恶某人等就是人际知觉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https://www.unjs.com/w/101690.html
7.全国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自考26.形成知觉偏见的原因主要有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E.鲍鱼效应 27.传播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 A.传播的法规与政策 B.传播对象的心理 C.传播的分类 D.传播的符号 E.传播的宣传方法 28.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包括 A.利益性原则 ...https://zikao.cwjedu.com/lnzt/9481
8.新编心理学重点④刻板印象(形成偏见)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规律 感受器是分析器对事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我们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R。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E。E=1/R 能引起差别感觉...https://www.360docs.net/doc/2cdfd6d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a4.html
9.社会心理学这有点类似我们的知觉机制,一般情况下会带给我们有用的信息,但有时又使我们误入歧途。另一个关注诸如基本归因错误这类思维偏见的原因就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被责备,人们更愿意承认失败、残疾和不幸是现实环境导致的结果。第三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思维偏见,也意识不到如果...https://www.douban.com/note/8027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