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羞怯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感觉难为情,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产生原因:天性、受挫经历、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2.自卑心理: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认为别人事事都比自己强。
3.嫉妒心理: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4.自傲心理:指那些自高自大、轻视别人、目中无人、不尊重他人的一种心理表现。
5.自私心理:是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6.猜疑心理:是指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都不放心、不信任。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现象。
7.孤僻心理:是指孤独、不合群,性格怪癖,常常喜欢一人独处。表现为少言寡语、离群索居、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不愿与群体交流。
8.报复心理: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的方式发泄对他人的不满和怨恨的一种情感体验
一、羞怯心理的表现害羞、脸红、手心冒汗、心跳加快、浑身发抖、说话紧张、手足无措、目光怯于正视交往对象等
2、羞怯心理的四种类型:1、自卑性羞怯2、敏感性羞怯3、挫折性羞怯4、习惯性羞怯
二、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1、主观因素:自身生理、性格个体的生理缺陷、内向孤僻的性格易导致自卑。
2、客观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会引起自卑心理。
三、嫉妒心理的特点:1、普遍性2、指向性3、对等性4、潜隐性5、变异性6、社会危害性
四、猜疑心理的表现:1、看见别人背着自己交谈就怀疑是在说自己的坏话2、见领导对自己态度平淡一点就觉得领导对自己有成见、有看法3、见自己的男友或女友同其他异性热情一点,就怀疑对自己变心或不忠诚4、某件事情没有办成、没有办好就疑心别人有意捣鬼
五、猜疑心理的危害:
1、使自己陷入误区无法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2、导致与他人格格不入,产生对立、敌视态度
3、严重伤害交往对象也影响个人身心健康4、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六、报复心理与报复行为:1、有报复心理的人并不一定都有报复行为2、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是极富情绪性和攻击性的不论是对报复对象、报复者本人还是对社会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不可掉以轻心。
七、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报复心理、报复行为的产生与个性特征有关。
2)客观因素:报复心理、报复行为的产生和遭受挫折和失败有关。
第二节、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1.光学—动力符号系统:通过人体部分的一般运动肌表现人的情感的符号系统
2.辅助语言符号系统:主要指发声系统,音质、音量、音符、音调、银色语速节奏等
4.视线接触符号系统指通过目光接触表达各种情感、态度、观念等的符号系统。视线接触是对言语沟通的一种补充。
5.人际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识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或者说是在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6.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指的是人们在第一次交往中对他人形成的印象是深刻难以改变往往影响和左右以后的
交往。
7.近因效应:指人际交往中最近的印象对人认识具有强烈的影响。是重视最后的、最近的印象。
8.晕轮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以对某人某一特征的认识推及到尚未认识的其他特征
9.刻板印象:是指地人际交往中对某人或某一类人进行简单概括归类形成比较固定的印象或看法。
10.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或者说归因是指人们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寻找原因的一种心理活动。
11.交往互动: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相互作用产生共鸣行为的过程。
12.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一、缺乏对交往情境的统一理解导致的障碍交往双方对交往情境理解的不一致会导致障碍的产生。1、双方所用的语言不同2、双方的社会差别、文化差别、种族宗教差别、职业差别等造成的对沟通中所使用的概念的不同解释及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处世态度。
二、交往双方沟通时交往者性格及心理关系不同导致的障碍
1)交往者个人性格特征的不同2)交往者特殊的心理关系
三、非言语沟通中语义表达的不同引起误解导致的障碍
四、刻板印象的表现:1、因认知对象的国籍不同而形成的刻板印象2、因职业、年龄不同而形成的刻板印象3、因性别不同而形成的刻板印象。
五、归因偏差的表现:1)将成功归因于个体内在因素2)交失败归因于客观外在因素
六、影响交往互动的心理障碍:从个人来讲表现为不健全、不正确的自我意识。
七、自我意识包括的内容:1、生理自我2、心理自我3、社会自我
第三节、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适技法
识记
1、健康:就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品格或个性。是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一贯的行为倾向和反映模式。
3、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磨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4、文化知识修养: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文化知识达到一定的素养和水平。
5、艺术修养:是指人们在艺术制作和艺术欣赏中不断学习、提高达到一定的能力和水平。
6、心理修养:是指人们对心理的分析和调适养成习惯并达到一定的水平。
7、交际礼仪修养: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通过对交际礼仪规范的学习、训练达到一定的交际礼仪要求和水平。
8、行为习惯修养:指的是人们通过学习修炼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领会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排除干扰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的皮肤具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2、心理学家杰何达提出的健康标准
a.对自身的态度b.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方式和程度c.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d.自主性或者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性e.对现实知觉的适应性f.对环境的控制能力
3、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的健康标准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2)能客观了解他人3)关心他人的要求4)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5)积极地沟通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4、加强自我修养的内容:1)思想道德修养2)文化知识修养3)艺术修养4)心理修养5)交际礼仪修养6)行为习惯修养
简单应用
1、培养健康心理2、塑造健全人格3、加强自我修养
全专业电子资料、题库、学位、网课
最高直省2344元
上千+科次精品网课
买网课即送全真模考题库
五千+科次教材资料
电子资料满三件9折
五千+科次在线题库
全真呈现历年考试试题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