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偏见,这五种常见的认知偏见,最让人讨厌,但是大多数人都有,来看看这五大认知偏见是如何影响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
认知与偏见
1、绝对化要求,陷入情绪的责难
每个人都会有一厢情愿的想法,总是希望事物能如己所愿,但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发展规律,当我们要求必须这样做的时候,就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感到周围一切事物难以接受,正如我们常说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如果我们认为好人必须有好报,我对一个人好,另一个人必须对我好的时候,当我们以这种绝对化要求看待事物时,往往遭受失望的是我们,绝对化要求常常让我们陷入情绪的自我责难中,如果我们懂得以更为平和心态去面对,对事情的理解也就会更为周全。
之前有一个姐妹总是问我,为何她的女儿如此善良,最后还是得了疾病早早去世,她恨老天爷的不公平,就是陷入了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最终痛苦是她自己。
盲人摸象
2、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事物看法都会有以偏概全的倾向,还记得盲人摸象的故事强调的就是一个人的偏见,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所见就是全部的事实,实际上对一个事物的评价需要结合方方面面,但是通常来说,我们会习惯性的以一个理由全盘否定自己,比如对自己以及周围人的评价,常常会陷入自我主观的印象中,而不会把一个人放置在时代的背景中去阐述与分析,当我们懂得把个人回归到时代,回归到大的环境背景中,无论是看人还是看事,我们的格局都会格外立意高远,推荐大家看《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其实就是强调一种大格局历史观看待事物,把万历皇帝放置在整个时代格局中,你会看到一个人的局限与悲凉,也会看到更多人性的可能。
证实性偏见
3、证实性偏见
通常来说,我们内心的思想会映射我们的行为,比如我们认为今天幸运,那么今天一整天你都会遇到幸运的事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算命为何那么准,因为他所说的都会在我们头脑中种下偏见的种子,然后我们用证实性偏见思维让我们以为他处处所言极是。
证实性偏见又是一种绿灯思维,还记得以前有一个人自己的斧头丢了,怀疑自己邻居偷了,所以处处看自己邻居都像是个贼,直到后来无意中找到自己的斧头,那时他再去看邻居,发现邻居一切都恢复正常。证实性偏见常常让我们对一个人戴上有色眼镜,无法对一个人形成完全客观的评鉴。
共识性偏见
4、习惯性防卫,共识性偏见
通常来说,我们喜欢酒逢知己千杯少,以拥有他人共识来验证自己的价值,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故事,就是两个人内心极度形成共鸣,被相互誉为知己。
通常来说,我们在生活中也习惯于亲近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这就是心理学所说习惯性防卫,一旦某些人与我们意见不一致,会让我们内心极度不舒服,我们首先反应不是对方挑战合不合理,而是自己的尊严与观点受到挑战。所以古话说得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对事物的评价也是如此,一旦我们陷入共识性偏见,往往也容易让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后视偏见
5、马后炮效应,后视效应
这几年深圳房价涨的时候,很多专家事后都纷纷出来解释,其实这就是马后炮效应。事情发生了,才找各种理由去合理化,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就知道会这样”,这种事后诸葛亮行为往往会让人产生一定的反感,也让人容易走入自我崇拜的情结,对自己的认知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益处,也无法帮助到他人。
这五种认知偏见常常阻碍我们更好认知事物与升级,要想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我们就必须打破这五大陋习,学会用更合理的假设去看待事物的方方面面。
作者简介: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力成长训练营开创者,国际DISC认证讲师与顾问。头条认证心理达人,企鹅认证职场心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