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思维牢笼,从打破这5种认知偏差开始锚定诸葛亮叔本华心理学惯性思维

每个人都活在自我保护意识打造的“思维牢笼”里,牢牢禁锢其中,无法突破。

犹如那句经典的台词:

用一秒钟看到事物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诚然,唯有放下思维偏见,我们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和真相。

要想打破思维的束缚,必须克服这5种认知误区。

幸存者偏差:忽略概率来看待问题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

网购的商品好评如潮,实物质量却很一般。

曾经有电商从业人士直言:那是套路与钱的杰作。

差评的顾客,商家会用现金补偿,回购打折等手段,强行换回口碑;另一部分顾客,要么早已退回,要么任系统自动评价,这部分人属于“沉默的差评”。

雷军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句话当时鼓舞了很大一批有志者去创业,去尝试创新。

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三个关键问题:

你是否遇到了真正的风口?

你是否是站在风口上的那头猪?

在风口过去之后,你能否安全着陆?

这些关键信息都被我们忽略。

幸存者偏差思维,使许多人误以为只要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就能轻松赚钱,而没有去深入思考真正的机遇究竟在哪里。

这种思维常常误导我们被忽悠:

某领域大佬推出的成功学,我们片面地认为复刻他的经验,自己就能获得成功。

看到别人赚到钱就会认为门槛低,立刻转行去参与。

陷入幸存者偏差思维的人,常常认为自己是对的,殊不知隔行如隔山。

所以总是获得不好的结果,最后只会越来越没有方向,越来越迷茫。

如何打破幸存者偏差思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呢?

要学会逆向思考。

打破惯性思维,丢弃显著的证据,看到事实背后的隐形证据。

在作出决策时,务必自问:为何我能成为那个幸存者?

保持独立思考,避免盲目跟从大众,进行客观冷静地分析,不要依赖他人的数据来作出判断。

损失厌恶:损失虽小,却让人受不了

为什么捡到100块,只能快乐一小时,而丢掉100块,却会伤心两天?

趋利避害的心理会让我们更倾向于害怕失去,获得反而是其次。

得到后再失去,哪怕损失不大,也让人痛彻心扉,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损失厌恶”。

有一个著名的代币交易试验: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并安排在不同房间。A组每人分到一个杯子,并被告知:这杯子是你的了;B组看了一遍杯子,并未被赠予。

研究人员请A组参与者写下出售杯子的定价,B组则写下购买杯子的心理价位。

实验结果表明,A组的定价是B组的两倍。得到过杯子的A组参与者,谁都不愿意损失被赠予的杯子,所以定价比B组愿意购买杯子的价格高出许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去吃自助餐,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品,忍不住每样来一点。饭过三巡,已经撑到不行,转念一想,200多元的自助餐券,多吃点才值回票价,于是暴饮暴食,撑到胃痛。

面对亏损,我们要学会设定止损点,尽快摆脱糟糕的人和事物,把耗损降到最低。

有舍有得,是生活的常态,千万别被厌恶损失的思维左右。

后视偏差:让人厌烦的事后诸葛亮

我妈是个典型的事后诸葛亮。

我刚生完孩子那会,为了方便帮我照顾宝宝,她搬来和我住在一起。

我一方面很感激她不辞辛苦地帮我,一方面又被她的事后言论烦到不行。

大到吃饭洗澡,孩子的方方面面,她都有话说。

孩子上火咳嗽,她会说:我早就知道,上次就不该让他吃那么多。

孩子感冒发烧,她又会说:早就知道,外套就不该让他脱掉。

事无巨细好像她早有预料,实则是在责怪你没有把娃照顾好。

直到我受不了翻脸怒吼:你什么都早就知道,你能耐你来啊!

从那之后,我妈才刻意避免事后言论,用她的话说是:免得讨人嫌。

事前一无所知,事后无所不知。

俗称:事后诸葛亮,心理学上特指“后视偏差”思维。

“后视偏差”是错误思维中非常难以改变的一种,俗称为:我早就知道现象。事后复盘,一切似乎变得顺理成章、无法避免,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教授奚凯元在《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中告诫我们:

事后诸葛亮,并不仅仅是过嘴瘾这么简单,这会导致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难以客观地评价他人。

甚至对于自己,我们也会陷入“后视偏差”思维:

想想,每次公布考试答案,是不是总能听到诸如此类声音:我就知道这个才是正确选项,我就知道那个题目一定会考……

怎么避免后视偏差,不再当马后炮呢?

试试提前写下预估的结果和理由,结果出来后再评估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回忆重构产生的后视偏差。

锚定效应:大杯更划算

同事菜菜很喜欢喝下午茶,每天必点大杯珍奶。

可是下午三点半点的奶茶,六点下班根本喝不完,拿着半杯奶茶挤公交车不方便,她常常都会扔掉。

看她每天丢弃奶茶,我忍不住问她:“不会觉得浪费吗?下次点中杯就好。”

菜菜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行,才差2块钱,买中杯不划算,不能让奶茶店赚了。”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为什么会不自觉选择,量大便宜却注定会浪费掉的奶茶呢?

那是因为,认定大杯更划算的心理在作祟。

心理学家称之为: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我们在做决定时,往往会受到第一手资讯或初次印象的影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将我们的思维固定在某个位置。

“锚定效应”被大量运用于操控消费者行为。

乔布斯曾说:顾客不是要占便宜,而是要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

自古套路得人心,健身卡半年680元,年卡只要980元,大多数人会选择办年卡,珍藏在抽屉直到过期;50毫升的香水980元,100毫升只要1280元,毫不犹豫买下100毫升,却因为用不完,最后只好拿去喷厕所。

如何避免被“锚定效应”思维套路呢?

那就是坚定立场,事先制定好需求,在消费时,要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要因为打折而冲动购买。

逆火效应:你说你的,我不听

德国神学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说过一句名言:

不要试图去启蒙愚蠢,因为愚蠢不接受启蒙。

当一个人陷入思维固化中,你根本不需要去说服他,因为此时他是无法被说服的。

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时,会下意识忽略或反驳他们,并且原有的观念反而会更加固化,这就是“逆火效应”思维。

很多人跟别人争论后,反而更加固执己见。

我的闺蜜文怡最近陷入了一段感情中,她爱上了一个“渣男”。

这个男生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爱理不理,让她又爱又痛。

作为闺蜜,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决定给她一些建议,帮助她看清楚这个男人的真实面目,让她从这段感情中解脱出来。

我告诉她,真正的爱情是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她感到痛苦和困惑。

然而,她并不领情,反而认为我在嫉妒她的感情,怀疑我想破坏她的幸福。她的猜疑,让我感到非常地无奈和伤心。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往往叫醒一个人的不是说教,而是南墙,只有痛才会让人醒悟。

对于深陷“逆火效应”思维的人,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独善其身。

以理性态度去分析和判断,学会筛选信息,这样才能避免被逆火效应所影响。

保持一颗开放的心,不要因为一些误解而错过真正的美好。

叔本华曾言:人类思维乃世界最大之监狱。

思维的狭隘终将使我们遍体鳞伤,唯有在痛彻心扉之际,方能反省自身。

人生犹如一场修行,其巅峰境界便是挣脱思维的枷锁,拨开云雾见青天,洞悉事物的真谛。

愿我们都能摒弃认知的桎梏,冲破思维的牢笼,实现真正的成长。

THE END
1.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片面知觉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免费领取,广东编制招聘备考资料,了解更多考试相关信息 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片面知觉是()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 --- 正确答案 C --- 暂无解析https://m.guangzhou.huatu.com/tiku/4046055.html
2.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 )。 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试题http://m.zikao365.com/ask/ad1901021550.shtml
3.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tiku/919805/24870504.html
4.首因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属于(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生成语法在学科归属上属于“认知心理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 )。 A.是一种系统性偏误 B.是一种代表性误差 ...https://www.xuesai.cn/souti/0A23E398.html
5.在对他人的认知过程中,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现象属于()D.以点概面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就是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在对他人评价时,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从而使评价结果以偏概全的。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趋中效应 D.偏见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晕轮效应的特点是()。 https://www.xilvlaw.com/souti/zhiye/2ehcic4v.html
1.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单选题,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A B C D 提交 查看参考答案 更多“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属于()。 A.A.首因效应 B.B.晕轮...https://www.shangxueba.cn/hangye/Y7TYI75G.html
2.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n单选题 试题出自试卷《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及答案解析(2020.10)》 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 ) 问题1选项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参考答案:查看答案查看解析https://www.educity.cn/tiku/20998976.html
3.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属于()。【单选题】以偏概全是缺乏( )。 A. 标准效度 B. 表面效度 C. 内容效度 D. 建构效度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消费者知觉风险的主要类型有:() 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经济风险 D. 社会风险 E. 心理风险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推管内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属于()...https://www.shuashuati.com/ti/4feee225812c477485cb4560aab0d7f6.html
4.全国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真题自考15.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16.将展览会分为宣传展览会和贸易展览会的标准是 A.展览会性质 B.举办场地 C.商品种类 D.举办规模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需要是 A.安全的需要 https://zikao.cwjedu.com/lnzt/9479
5.2012年1月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pdf解析:晕轮效应即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 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 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 8、【单选题】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特征() 新奇性 时效性 A: 周期性 B: 两极性 C: 答D:案:A 解析:新奇...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2296463.html
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片面知觉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片面知觉是()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 答案 C 多做几道 “危机经常成为组织的一个转折点”,这句话出自() A 威廉·班尼特 B 迈克尔·里杰斯特 C 托马斯·伯克兰 D 斯蒂文·芬克https://www.koolearn.com/shiti/tk-st-425891.html
7.自考公共关系科目真题试卷(通用7套)15.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16.将展览会分为宣传展览会和贸易展览会的标准是 A.展览会性质 B.举办场地 C.商品种类 D.举办规模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需要是 A.安全的需要 B.社交的需要 ...https://www.ruiwen.com/kaoshishiti/8336779.html
8.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解析】首因效应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近因效应即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晕轮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是社会知觉的心理定势现象,也称社会刻板印象。 http://www.zikao35.com/34429.html
9.社会知觉概述(精选8篇)轻率的判断,这种推论和判断受知觉者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念的主观影响较大,使知觉者夸大了知觉对象的某一特性,就像刮风前月亮周围出现的大圆环(晕轮)掩盖了知觉对象的全貌,阻碍了知觉者对知觉对象全面深刻的认识,容易使人戴上有色眼镜,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并可能会引起相互间关系紧张,导致相互猜疑、互不信任、不合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2r3ltr9.html
10.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全文)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 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https://www.99xueshu.com/w/uvkqwm54j2q1.html
11.晕轮效应(你不一定要懂,但一定要看)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https://www.jianshu.com/p/06a25bafb3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