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新闻采编业务》章节试题:第三章

2018年自考《新闻采编业务》章节试题:第三章

(一)单选题

1.我国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A.社会责任原则B.为人民服务原则C.新闻专业原则D.新闻自由原则

2.西方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3.世界各国新闻伦理规范中,最普遍的原则是什么()

A.客观、平衡原则B.社会责任原则C.真实原则D.为公众服务原则

4.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特性()

A.核心服务对象的公共性B.较强的政治伦理色彩

C.社会示范的强烈性D.较强的商业性

5.为何对党和政府监督是我国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解释不正确()

A.有助党和政府“照镜子”

B.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第四权力方”

C.新闻媒体的耳目功能,要求记者将各种信息都传递给党和政府

D.防止党和政府被党和政府内少数不良分子和集团所“被代表”

6.2009年修订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共七条准则,哪一准则被摆在第一位()

A.坚持正确舆论导向B.遵纪守法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7.下列哪一选项不应成为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调解方式()

A.通过评价、教育、示范、激励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

B.通过唤起新闻工作者的知耻心、敬业精神等方式,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通过法规、政策等方式强制约束新闻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D.通过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方式

8.客观是新闻记者所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不属于新闻客观的评价标准()

A.是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B.是否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

C.是否进行了平衡报道D.是否有作者观点

9.下列哪一项是对有偿新闻实质的准确表述()

A.以权谋私B.谋取私利C.中饱私囊D.创收盈利

10.下列哪一行为不属于“有偿新闻”()

A.某电视台记者参加某公司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收下了该公司给的“车马费”

B.某电视台记者到经常采访的公司报销发票

11.某记者采访回来时,发现采访对象给的材料袋里有一个装有200元钱购物卡的信封,多次都无法联系上对方,此时他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A.暂时保管,等今后联系上再退还B.金额较少,收下

C.送给街边乞讨的人D.上交给单位纪检监察部门

12.下列哪个新闻标题不低俗()

A.《10分钟玩死阿曼》B.《贪官难过美色关》

C.《刘德华称造人成功》D.《刘德华承认爱妻怀孕》

13.新闻图像的使用中哪类人物的面部不需要进行虚化处理()

A.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其家属B.案件涉及的妇女、未成年人

C.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D.服刑的犯罪分子

14.新闻记者在有关司法类新闻的报道中,下列哪一做法是不正确的()

A.采访遭到法官拒绝后,没有强行采访B.没有超越司法程序提前泄露案情

C.某犯罪嫌疑人还没判刑,但报道中已称他为罪犯D.拒绝了涉案当事人的宴请

A.拍照B.赶紧逃离C.报警D.与歹徒搏斗

16.灾害报道中,为避免采访中的“再次伤害”,业内外许多人士都提了不少建议,下列哪个建议不合适()

A.不要采访受灾群众B.不采访刚被救出的伤员

C.尽量不将灾区尸体满地,受伤人员血流满面,灾民号啕大哭等惨烈画面传回直播间

D.电视报道中尽量不配悲情音乐

17.某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某记者在现场主动放弃了对抱着遇害孩子痛哭的女子的采访,该记者遵守了新闻伦理的什么原则()

A.真实性原则B.同情弱者原则C.客观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18.救灾中记者的哪一行为不妥当()

A.不采访正在对伤员进行急救的救灾人员B.采访指挥交通的警察

C.询问受灾群众失去家园的心情D.让开车道,让救援军人先进入救灾区

19.记者是否采用隐性采访手段的最重要依据()

A.新闻价值是否大B.公开采访是否会受到阻挠

C.是否涉及较大的公共利益D.采访对象是否是公众人物

20.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记者采用隐性采访时应遵循的原则()

A.公共利益原则B.工作便利原则C.场合的公共性原则C.别无他法原则

21.评判报道对象是否属于公众人物的边界在哪()

A.公共利益的关联度B.权力的大小C.金钱的多少D.地位的高低

22.下列哪些群体不属于公众人物()

A.电影明星B.与家人聚餐的政府公务人员

C.在教室里学习的孩子D.公交车上的抢劫犯

23.下列记者的哪些偷拍行为是允许的()

A.偷拍某影星在后台换衣服B.偷拍未经允许报道某领导的孩子生病

C.偷拍某领导人家中的私生活D.偷拍某高官与情人约会

24.某电视台记者采访某落后地区盲童学校,天真烂漫的孩子对摄像

机充满了好奇,他想满足孩子的好奇,但又想尽量不伤害孩子自尊。下列哪句表述最妥当()

A.孩子们,让我们摸一摸摄像机是什么样子

B.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摄像机是什么样子

C.孩子们,让我们看一看摄像机长什么样子

D.孩子们,让我们挨个摸一摸摄像机是什么样子

25.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哪些行为不属于兼职()

A.在某文化公司有股份B.在某房地产公司从事咨询业务

C.自己开设茶楼D.主持同学的婚庆典礼

26.哪一选项中不属于新闻报道常见的歧视对象()

A.女性B.农民工C.外乡人D.学生

27.哪些不属于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用语()

A.形容女性为三陪女、贪官妻、出轨妻、红颜祸水、悍妇、荡妇

B.称民工为“闲杂人员”、“三无人员”、“乡下人”、“外来妹”、“盲流”

C.将犯罪分子称为“恶魔”、“罪犯”

D.将富家子弟称为“富二代”、“高富帅”

28.对造成新闻伦理失范原因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

A.最主要原因是新闻记者沦为“新闻民工”,工作压力大、收入待遇低

B.我国新闻院校对学生新闻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C.媒体对既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执行不力

D.新闻媒体过于强调发行量、收视率

29.造成网络媒体新闻伦理失范行为大大高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A.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专业素养较低B.网络媒体商业化程度高

C.网络的海量、交互、匿名等技术因素D.缺少针对网络空间的新闻道德规范

30.某记者购买了某公司的股票,有一天他得到该公司不法经营行为的独家消息,此时,他应该怎么做()

A.隐瞒该消息B.把股票卖了,然后再报道

C.提醒该公司D.向上级报告利益冲突,对该报道予以回避

(二)多选题

1.伦理有哪些特性()

A.时代性B.民族性C.团体性D.阶级性

2.世界各国新闻伦理规范基本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真实、客观与公正B.清正廉洁、行为正当

C.自觉守法、不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D.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助与交流

3.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新闻伦理的主要区别在于()

A.我国属于社会主义伦理观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属于资产阶级伦理观体系

B.我国新闻伦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原则,西方发达国家以新闻自由原则为根本原则

C.我国新闻伦理更强调新闻媒体的人民性,西方发达国家更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性

D.我国新闻伦理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西方发达国家强调新闻人应独立于政党

4.新闻自由原则作为西方新闻伦理的根本原则有哪两大致命弱点()

A.容易被金钱所操控B.容易被政治权力所操控

C.容易使舆论失控D.容易使社会责任缺失

5.记者采访中哪些物品不能收()

A.小额的现金B.购物卡C.礼品券D.活动纪念品

6.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有偿新闻()

A.参加采访对象安排在营业性餐厅、歌厅、舞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的活动

B.参加报道对象提供的免费旅游

7.下列哪些属于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A.坚持党性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C.严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D.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8.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的不当行为()

A某记者出钱给新闻爆料人,并让他不把消息提供给其他记者

B.某记者出钱购买新闻爆料人的消息

C.某记者收到了一条不属于自己负责的新闻线索,没告诉同事,告诉了另一家媒体

D.某报记者将其他地区的报纸新闻署名改成自己名字,并将它发表在所供职的报纸上

9.下列哪些行为违背了新闻伦理()

A.某记者将揭黑报道的新闻爆料人身份曝光

B.俄罗斯人质危机的新闻报道中,某电视台屏幕下滚动播出这样的信息:有奖竞猜——这次俄罗斯人质事件,一共多少人质丧生……

C.某记者报道某路上的窨井盖不见了,经常会发生行人掉下去的事故,几天后,有关部门依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他便偷偷藏至马路角落,拍下行人掉进窨井瞬间的照片,并登载在报上

D.在某企业新闻发布会上,某记者接受该企业的工作宴请

10.请选出属于地震报道中新闻失德行为的选项()

A.汶川地震中,失去包括自己孩子在内十多位亲人的女警察蒋敏,连续工作了几天几夜,某电视台记者追问“当她照顾灾民的孩子时,会不会联想到自己的小孩”

C.雅安地震中,某电视台一女记者在地震现场,面带笑容地采访喝到救灾粥的学生,“你今天喝粥开心吗”

D.雅安地震中,某电视记者指着救援队员吃的方便面问:“你吃的是什么”答:“方便面。”又指着冒着热气的方便面问:“是热的吗”答:“是的。”

11.在灾难新闻的现场采访中,新闻记者的正确做法有哪些()

A.采访前与采访对象沟通,说明采访意图,征得同意

B.采用联合采访方式,减少对遇难者家属的重复情感刺激

C.当采访对象处于惊恐状态时,放弃直接接触的采访方式(如提问、摄影、摄像),或放弃采访

D.面对刚失去亲人的采访对象,提问不涉及失去亲人的感受、对亲人的思念等

12.在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或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案件的报道中,下列哪些做法正确()

A.对未成年人姓名进行化名处理B.对未成年的声音进行变声处理

C.鉴定书等材料上的姓名模糊处理D.对未成年人影像进行模糊处理

13.选项中哪些新闻报道用语不当()

A.工人小偷B.教授罪犯C.贪官妻子D.拾破烂老公

14.案件报道涉及下列哪些对象时应不公开其真实姓名()

A.犯罪嫌疑人家属B.涉案的未成年人

C.采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D.严重传染病患者

15.选项中哪些新闻标题带有色情暗示()

A.《甲A有球员色胆包天》

B.《某某贪官因“性”福自毁前程》

C.《刘志军受贿6千万遭其玩弄过的女人大盘点》

D.《女巨贪为缓刑色相引诱看守所副所长落水求欢》

16.2003年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具体指哪三项内容()

A.科学发展观B.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7.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新闻伦理失范行为的产生()

A.新闻媒体编辑部门与经营部门混岗B.记者有经营任务

C.新闻记者将采访权、报道权看成了手中掌握的权力D.记者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不熟悉

18.下列哪些人属于新闻报道中“易受伤害者”()

A.儿童B.罪犯的亲属和朋友C.性骚扰的受害者D.正在住院的病人

19.下列哪些属于网络空间的新闻失德行为()

B.某记者未标明某博文的出处,直接将它转载到自己的博客里

C.某记者未经本电视台允许就将某视频新闻直接上传到网上

D.某记者未经本单位批准就私自开设了个人职务微博

20.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逼视”()

A.某地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地震,诸多知名影星纷纷捐款,甲报见某国际顶级影星没捐款,于是便进行了报道,民众反响很大,迫于舆论,影星不得不捐款

B.甲报报道乙企业产品不合格,乙企业便向多家媒体提供了多方证据表示自己的产品合格,于是甲报在没有提供新的反驳证据的情况下连续多天、花多个版面继续报道乙企业的产品不合格

C.某地非法拆迁,某报报道了地方政府不作为,但报道后,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于是该报继续连续几天、多版面进行了跟踪报道

D.某案件比较复杂,司法人员一时很难对被告犯罪与否进行判决,某报觉得被告应该被判有罪,于是便进行持续报道并表明了立场,迫于舆论压力,司法很快作出了被告有罪的判决

21.新闻逼视与舆论监督的主要区别在于()

A.报道动机上,新闻逼视主要目的是达到新闻轰动效应,舆论监督主要目的是让采访对象的不轨行为得到惩处

C.报道人员的身份定位上,新闻逼视中报道人扮演审判者、仲裁者角色,舆论监督中报道人是客观中立的职业新闻人

D.报道素材的选择上,新闻逼视有目的寻找容易激发社会情绪的素材,舆论监督报道素材相对较为广泛

22.记者对同事的哪些做法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A.改动别人的稿子须征得人家同意,别人不愿修改的内容不要强求

B.由同事提供大量素材的作品应署上同事的名字

C.采访别人所负责行业和部门范围内的新闻须事先同别人打招呼并征得同意

D.编辑部或别人要求保密的内容未经同意不要随意公开

23.通讯员是我国记者需经常接触的群体,记者的下列哪些做法有违职业伦理()

A.某记者大量使用了通讯员提供的新闻素材,但整篇新闻报道由自己独立完成,因此没署上通讯员的名字

B.某记者未直接参与采访写作,但在通讯员来稿上署了自己的名字

C.某记者向另一媒体的通讯员支付一定费用以获得报道所需的信息

D.某记者在某通讯员采写的稿子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新闻素材,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在发稿时直接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24.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不少青年模仿主人公维特饮弹自杀,以致该书一度被禁止。从那后,研究者发现,不合理的自杀报道会助推自杀行为产生,并把这种现象称为“维特效应”。为防止该效应的出现,新闻记者在“自杀新闻”报道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写作时不详细描写自杀手段、地理位置、方式或工具

B.不详细描述或者以特写方式报道自杀现场死者的惨状

C.不全程直播自杀过程

D.不将自杀美化或渲染成浪漫的行为,比如“飘然而去”、“含笑跳楼”等

25.下列哪些属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歧视()

A.性别歧视B.身份歧视C.地区歧视D.民族歧视

26.在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报道中,记者应避免哪些职业失范行为()

A.歧视报道对象B.漠视报道对象C.不注意保护报道对象隐私D.不注重对方感受

27.新闻伦理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传媒市场化改革不到位B.新闻采编规范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C.新闻媒体过于强调经济指标D.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28.在案件报道中,记者的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不妨碍刑事侦讯工作,不提前泄露案情

B.跟随公安部门现场报道办案过程时,不参与、不干涉、不打扰办案

C.尊重法官,不强行采访

D.尊重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不对其进行审讯式访谈

29.新闻记者应该承担哪些基本社会责任()

A.社会引导B.意见沟通C.舆论监督D.传递信息

30.我国记者的职务权利主要包括哪些()

(三)判断题

1.中西方新闻伦理没有本质差别。()

2.真实原则是世界各国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最普遍原则。()

3.客观公正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普遍原则,地震虽然惨烈,但报道中应该避免渲染悲情的音乐。()

4.我国新闻职业伦理既强调党性原则,又重视真实、客观、时效、自主的新闻专业原则。()

5.记者参加政府、企业等采访对象单位的会议,可以吃对方提供的免费午餐。()

6.为加强交流,记者可以接受采访对象的免费旅游。()

7.记者与所报道的人或组织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与其发生经济利益关联。()

9.记者甲为乙企业发布了一篇较有影响力的正面报道,乙企业见甲买房首付缺钱,主动借款给他,甲同意,打了欠条,并按期还了钱,甲的这种行为应该不属于有偿行为。()

10.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向乙打招呼。()

11.某记者主动向采访对象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并要求对方不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记者,这属于贿买新闻。()

12.新闻媒体被推向市场必然会导致“有偿新闻”的出现。()

13.新闻记者应该平等对待各类采访对象。()

14.某记者参加某企业举办的产品发布会,收了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这不属于新闻伦理的失范行为。()

15.若涉及较大公共利益,在预约采访被拒绝后,新闻记者可未经公众人物的同意进行拦截采访。()

17.新闻记者可以事先不征得许可,进入公众人物的私人建筑进行拍摄采访。()

18.暗访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产生何种效果,都应在法律和新闻职业规范的限制范围内谨慎运用。()

19.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利益相冲突时就不受保护。()

20.记者采访犯罪嫌疑人、罪犯的亲属前应征得他们的同意。()

21.记者采写的报道领域不应涉及自己或家人参与的投资活动范围,如房地产、证券、股票等。()

22.报道公众人物吸毒、违反交通规则、酗酒等事件时,可以“编者按”等形式表明媒体的态度,以免误导公众。()

23.社会痛恨卖淫嫖娼行为,某电视台可将卖淫女被公安人员抓住头发,双手反扭的镜头直接播出。()

24.官员是公众人物,可以通过“人肉搜索”来挖掘他们的腐败事迹。()

25.新闻记者不得假扮公安、纪检、法官等公职人员去进行暗访。()

26.2013年5月美国《纽约邮报》报道了一则性奴案新闻,新闻中3名被囚禁近十年受害女子的照片应该打上马赛克。()

27.救灾现场,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而不是去救灾。()

28.在灾区见到一些失去了孩子的受灾群众正在抱头痛哭,此时记者不应该去打扰他们,应该等他们情绪稍微稳定后,再进行采访。()

29.医生正在抢救病人时,记者不应该对该医生进行采访。()

30.强调“最小伤害”原则,会影响到报道的客观、公正。()

31.在灾难事件或者自杀事件中,不同新闻媒体之间组合起来或者派出代表进行集中采访,可以减少对采访对象的二次伤害。()

32.要做一个优秀的记者,首先必须要做好一个人,一条生命远比一条报道更重要。()

34.新闻记者不能以慈善的名义向富豪、明星、政要等社会名人索取善款或者其他帮助。()

35.在法庭判决前,涉案当事人在报道中不能被称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不适用定罪倾向的描述,如“罪大恶极”、“拒绝认罪”等。()

37.在社会道德风气不改善的情况下,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可能得以提高。()

38.新闻记者失德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

39.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甚至要比采写的基本技巧更加重要。()

40.新闻记者良好职业伦理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实践,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的整体修养。()

答案:

【单选】1-5:BDCDD6-10:CCDAD11-15:DDDCC16-20:ABCCB21-25:ACDDD26-32:DDACD

【多选】1-5:ABDABCDABDABABCD6-10:ABCDABCDABCDABCDABCD

11-15:ABCDABCDABCDABCDABCD16-20:BCDABCDABCDABCDABCD

21-25:ACDABCDABCDABCDABCD26-30:ABCDABCDABCDABCDABD

【判断】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5-40:×××√√

THE END
1.第二节公众分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内部公众沟通的目的,是培养组织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培养组织成员的主体意识和形象意识。其传播意义有以下两点: 1.组织需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强内聚力; 2.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来增强外张力。 (二)社区公众 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权力管理部门、地方团体...https://www.360doc.cn/article/55518189_1105936742.html
2.如何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怎么注册?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首先需要进行注册。以下是微信公众号注册的详细步骤:天生凤凰命的3大星座女,相貌出众,头脑聪明,能旺夫、旺子、旺财,谁娶谁有福 【高省】APP(高佣金领导者)是一个自用省钱佣金高,分享推广赚钱多的平台,2000万用户信赖的四年老平台,稳定可靠。高省APP佣金更高,模式更好,终端用户不...https://www.jianshu.com/p/4d981af222b3
3.司太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媒体上公开说明未履行的具体原因并向公司股东和社会公众投资者道歉。如果因 未履行上述承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本公司将依法向投资者赔偿相关损失。 (2)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胡锦生先生承诺 如果公司在投资者缴纳股票申购款后且股票尚未上市流通前,因公司招股说 明书及其摘要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22500000714_20.shtml
4.依法开展定密监督是定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以下不属于...A.自我监督和上级监督 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异议监督 C.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答案 查看答案发布时间:2023-05-12 更多“依法开展定密监督是定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以下不属于保密法规定的定密监督的形式是( )。”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定密自查纠错制度,定期开展定密工作检查,对本...https://m.yourbin.com/rnd9wkk9.html
1.以下属于纸币公众防伪特征的是()。以下选项属于技能类岗位胜任能力考评员分级的是:()。 A. 特级考评员 B. 高级考评员 C. 中级考评员 D. 考评员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我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授信期限不超过()( ) A. 三个月 B. 半年 C. 一年 D. 两年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当飞机水上迫降后水面被燃烧的燃料覆盖时,飞机消防...https://www.shuashuati.com/ti/8bb4151887c94dc6a938476999bda48c.html
2.公众责任险试题15. 以下属于公众类范畴的业务有() A: 餐饮场所责任保险B: 游泳池、馆公众责任保险C: 特种设备责任险D:燃气责任保险 16. 以下属于公众类范畴的业务有() A: 餐饮场所责任保险B: 游泳池、馆公众责任保险C: 供电责任保险D:燃气责任保险 17. 以下哪些场所可以推动公众责任险业务() A: 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https://www.wjx.cn/xz/88149362.aspx
3.2018年10月自考《市场营销学》考试真题整理(全套试卷)23.在市场定量预测方法中,以下属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由政府发出 A.季度平均法 B.加权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指数平滑法 E.专家预测订购儿童的方法 24.下列公众属于金融公众 A.班克斯 B.电视台 C.杂志代理 D.保险公司 E.证券公司 25.分销渠道成员包括 ...https://www.hnzsbw.com/xinwenzhongxin/75130.html
4.降管理师29下列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的是肩周炎E.第一级预防措施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73.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 A.针对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B.改善环境措施 C.增进人体健康的措施 D.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E.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74.以下属于第一级预防的措施有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354202
5.公众版成绩新鲜出炉!来看看你是否脱颖而出非常感谢每一位伙伴对本次知识竞赛的支持,妞妞给大家整理了公众版的答题解析,收藏好这份解析,一起好好吃饭,吃出健康~ 单选题 1、日常摄入粮谷类食物要注意粗细搭配,以下哪种食物不是粗杂粮? A.红薯 B.燕麦 C.大米 D.玉米 【正确答案】大米。“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我们日常吃的大米、面粉称...http://www.mianfeiwucan.org/infor/detail3/post/2593/
6.非法吸存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吗?导读:非法吸存就是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只要只要个人吸收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是单位吸收在一百万元以上;或者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在三十户以上的,那么就可以按此罪来进行处罚。 非法吸存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吗? 一、非法吸存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吗? https://www.64365.com/zs/1391182.aspx
7.河南省刑事案件立案与量刑标准(2019版)(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具有上款四种情形之一,又逃逸的; 2.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3.造成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https://m.anyangls.com/nd.jsp?id=973
8.论文可以引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吗问:参考微信公众号写论文属于侵权吗? 答:属于违法。而不是单单的侵权行为。我国的著作权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 ...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9e8b374eb59ac6e718d2dd92.html
9.2019年10月自考05722公共经济学考试真题自考1.假定政府决定对烟、酒征税后,以下属于实证经济研究的方法是 A.政府想要让征税的结果对穷人更为有利,研究采取的政策 B.政府征税的目的在于限制厂商的产量,设计实现这一预定目标的政策 C.政府征税是为了减少与烟、消有关的医疗成本,制定政策实现这一预定目标 ...https://zikao.cwjedu.com/lnzt/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