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开信息:如果信息已经公开,或者可以通过合法手段轻易获得,那么它就不具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特性,不能视为商业秘密。
2.无经济价值的信息:如果信息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那么它不符合商业秘密的定义。
3.未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企业必须对商业秘密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如果没有,即使信息满足其他条件,也不能被视为商业秘密。
4.违法获取的信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信息,如盗窃、欺诈等,不受法律保护,不能作为商业秘密。
法律依据:
如何界定信息具有商业秘密性?
1.保密性:商业秘密必须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信息,即该信息不能轻易从公开渠道获取。这是商业秘密的基本属性,也是区别于其他知识产权的关键。
2.实用性:商业秘密必须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即它能应用于生产或经营活动,提高效率或带来竞争优势。
3.控制性:权利人需要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来保护这些信息,防止其泄露。如果权利人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即使信息未公开,也可能丧失其商业秘密的性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进一步细化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以上就是对商业秘密性的界定及其法律依据的解析。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这些标准来管理和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以防止被不当利用。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汇聚了全国各地3万+注册会员律师,为您提供快速解决问题的权威指导。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推荐专业律师,让您轻松应对各种法律难题。选择大律师网,让我们与您同行!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