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炭疽?如何预防?河北疾控提醒公众避免接触病死动物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张淑会)每年7至8月份,是我国炭疽高发期。记者从河北省疾控中心获悉,2016年以来,我省每年都有病例报告。
■什么是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其主要发生在牛、马、羊等以草为食的动物中间,人通常是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
炭疽芽胞杆菌形成的芽胞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可在土壤等外环境中存活很多年,土壤一旦污染后,极难清除。因而,在发生过炭疽的地方,这种疾病会持续的反复发生,一般的预防手段难以制止。因此炭疽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至今从未消失过。在发达国家,炭疽已经比较少见,在我国炭疽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也不是一种罕见疾病,几乎每年都有皮肤炭疽病例发生。
■炭疽的如何传播的?
炭疽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驴、骡、骆驼等,其次是猪、狗和猫,人是次要的传染源。牛马羊等动物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病畜主要经尿和粪便排菌,病畜死亡后其皮毛、血液及肉中含有大量炭疽杆菌。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人与人传播很少。
人类感染炭疽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经皮肤接触感染,如果皮肤接触到污染物,芽胞就会通过皮肤上的微小伤口进入体内;二是经口感染,主要因摄入污染食物而感染,与饮食习惯和食品加工有关;三是吸入性感染,吸入污染有炭疽芽胞的尘埃和气溶胶,可引起肺炭疽,一般情况下直接吸入感染较少见。
■炭疽有哪些分类及症状?
肺炭疽初起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通常持续48小时左右,然后突然发展成一种急性病症,出现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咯血等,可迅速出现昏迷和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发病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肺炭疽、肠炭疽和严重的皮肤炭疽可继发败血症,除局部症状加重外,还表现为全省毒血症加重,高热、寒战衰竭等。而炭疽性脑膜炎继发于皮肤炭疽的病例小于5%,极个别病例可继发于肺炭疽和肠炭疽,主要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骤,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明显脑膜刺激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常因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在发病后2—4天内死亡。
■炭疽如何治疗预防?
炭疽是可以治疗的,作为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首要要求。青霉素依然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炭疽芽孢杆菌对青霉素没有抗药性。还有多种广谱抗生素对炭疽的治疗有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炭疽病人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河北日报客户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