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解读:
一、《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本次发布的《管理办法》旨在将国际通用的“标准”转化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具体要求,为我国实施“标准”提供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引,既是我国积极推动“标准”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履行国际承诺的具体体现。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有哪些国家(地区)已经承诺实施“标准”?
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国家(地区)承诺实施“标准”。对于一直不承诺实施“标准”的国家(地区),国际社会可能采取联合反制措施,促使其承诺实施“标准”,提高税收透明度。长远来看,“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是大势所趋,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终将覆盖绝大部分国家(地区)。
五、我国将与哪些国家(地区)交换金融账户涉税信息?
六、制定《管理办法》的原则是什么?
二是充分考虑国内实际。考虑到《管理办法》的内容涉及金融机构的日常合规工作和金融机构客户的切身体验,《管理办法》数次通过金融主管部门广泛征求金融业界意见,并于2016年10月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着兼顾国际、国内两方面需求的原则,《管理办法》在“标准”允许范围内尽量考虑了国内各方诉求,从而减轻金融机构合规负担和对客户体验的影响。
七、《管理办法》对社会公众有何影响?
对于2017年7月1日之前已经开立的账户,金融机构根据留存资料确认账户持有人的税收居民身份,极少数不能确认的需要个人和机构配合提供材料。
八、《管理办法》对哪些人影响较大?
九、什么是消极非金融机构?
十一、账户持有人如何判断自己的税收居民身份?
十二、中国税收居民个人的账户信息将被报送和交换吗?
十三、《管理办法》所称尽职调查是指什么?
十四、哪些金融机构需要按照《管理办法》开展尽职调查?
《管理办法》所定义的金融机构与通常经济生活中理解的金融机构不一样。例如,某公司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属于“金融业”,但并不一定属于《管理办法》所称金融机构。
十五、哪些账户在《管理办法》规定的尽职调查范围之内?
十六、所有类别账户的尽职调查程序一样吗?
十七、金融机构需要做好哪些执行准备工作?
十八、金融机构可以委托其他机构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吗?
十九、《管理办法》后续配套措施有哪些?
为方便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深入了解有关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的内容,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将开设专题网页,集中发布参考资料,包括各国税收居民身份认定规则、纳税人识别号编码规则、常见问题等,供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学习参考。
二十、客户隐私会泄露吗?
二十二、对海外华侨华人有何影响?
如果华侨华人所在国(地区)不实施“标准”,其本人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是,如果其本人是所在地某投资机构的控制人,那么该投资机构在实施“标准”的国家(地区)开立账户时,对方金融机构将收集控制人的信息,也就是其本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