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方法是经营者在特定的定价目标指导下。依据对成本、供求等一系列基本因素的研究,运用价格决策理论,对产品价格进行计算的具体方法。定价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关系到经营者定价目标和定价策略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定价方法有多种,按定价依据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的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以商品成本作为制定价格的基本依据。根据定价所依据的成本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加工成本加成定价法、损益平衡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等。
(2)需求导向定价法。以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或对价格价值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以及可能支付的价格水平为依据来制定商品价格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需求价格倒推法(又称“倒剥皮法”),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和价格预测,先确定商品的消费者价格(市场可销售价格),再据此价格倒算出批发价和出厂价的一种定价方法。二是需求差别定价法,即指根据顾客对某种产品或某项服务的需求程度不同,对同一种商品或同一项服务制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这些价格之间的差异并不以成本的差异为基础,而是以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差异为基础。三是理解价值定价法,即企业以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为依据制定商品价格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定价的关键在于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水平,而不是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在制定商品价格时,首先要估测该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水平,然后可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商品的价格。
定价策略主要研究经营者在内外部条件约束下,为实现预定的价格目标而采取的价格谋略和最佳途径。企业定价的基本策略主要有:
(1)阶段定价策略。阶段定价策略是指依据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采取的有所区别的定价策略。一种商品从投入市场试销到被市场淘汰,需要经过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产量、质量、成本、供求关系、竞争状况等都在变化,为此须采取相应不同的定价策略。
③成熟期价格策略。产品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竞争者大量涌入市场,产品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放慢。产品在成熟期的特点:一是产品最终定型,开始正常批量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单位产品成本仍在下降;二是大量的生产企业掌握了该产品的生产技术,经营者迅猛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三是市场需求接近饱和,需求总量不再增加。企业在该阶段应当选择能够抵制竞争者,保证或扩大销量的竞争价格。而在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企业必须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产品的成本越低,竞争价格的竞争力就越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折扣定价策略。产品价格可以分为目录价格与成交价格。目录价格是指产品价格簿或标价签标明的价格;成交价格是指企业为了鼓励顾客及早付款、大量购买、淡季购买等,在目录价格的基础上倒扣一定的比率或金额,使实际售价降低。对目录价格进行的这种调整叫做折扣或折让。
折扣定价策略实质上是一种优惠策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价格,以争取顾客、扩大销量。灵活运用折扣和折让定价策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常用的折扣定价策略有以下几种:一是数量折扣策略。数量折扣也叫做批量作价,是企业为鼓励顾客集中购买或大量购买所采取的一种定价策略。企业按照购买者的购买数量或金额,分别给予不同的折扣比率,购买数量愈多,折扣愈大。二是付款折扣策略,即企业根据买主支付货款的期限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的策略。买主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按目录价格结算;提前付款,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延迟付款,则适当加价。三是季节折扣策略,即销售企业在商品的采购淡季,为了刺激和鼓励采购企业或消费者的购买(或储备)而给予的价格折扣。
任何习惯性心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不同的消费者由于社会阶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往往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在商品消费和购买行为中就表现出求实、求名、求新、求廉及求美等不同倾向。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时,注意这种差别的消费者心理.使制定的价格尽量为消费者所接受,就可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消费者作为购买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某一商品或服务具有潜在的购买或享用意愿;二是具有现实的购买力。由于这两个条件的存在,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价格意识或价格心理,而且这种价格心理往往因不同的需求层次而出现差异。消费者价格心理主要有物美价廉心理、价格定型心理、价格分档心理、高价炫耀心理等。根据消费者心理的不同,企业常用的心理价格策略有:
①零数定价策略。即企业把本来可以定为整数的商品价格改定成低于这个整数的价格策略。消费心理学家分析测定,这种定价虽然只比原价略微降低,但消费者往往直观上感受到的新价格要比原价便宜得多,而且还给人以标价精确的印象,使人产生信赖感,从而激起购买的欲望。零数定价策略实质上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求实和求廉心理。这种定价策略主要适用于需求价格弹性大、价值小、数量大、销售面广的日用消费品。对于零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感觉。例如,美国人喜欢奇数,5美元以下的商品,尾数为9最受欢迎;5美元以上的商品,尾数095最受欢迎。日本、港澳地区的消费者则喜欢偶数定价,认为偶数给人以稳定、安全的感觉,尤以偶数8最受欢迎。
②整数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把原本应定为零数的商品价格改定为高于这个零数价格的整数,一般以“0"作为尾数。这种舍零凑整的策略实质上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按质论价心理、自尊心理与炫耀心理。一般来说,整数定价策略适用于那些名牌优质商品、高档耐用消费品或馈赠礼品。
③安全定价策略。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时,不仅注重价格高低,而且更注重质量的可靠性,安装和维修是否方便,易耗件能否保证供应,搬运过程中会不会有损坏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成了消费者的心理障碍。此时,企业可以把售后服务费用、确保消费者一定时期内安全使用所需的费用,包括送货上门、代为安装、附送易耗件、一定期限内上门维修的费用按估算的平均水平全部计入价格内,将产品的售后服务措施公布于众。这样就能消除购买者的后顾之忧,增强安全感,从而可促进销售。
④声望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利用消费者对名牌厂家、名牌产品的信赖心理,把价格定得高于同类普通产品的价格策略。价格档次常常被看作高质量最直观的反映,特别是在消费者识别名优产品时,这一心理意识更为强烈。因此,高价对于性能优良、独具特色的名牌产品比较协调。这些名优商品购买者的购买动机往往不只是为了简单的消费,而主要是想通过“消费”这些商品来显示其身份、地位或经济实力,因而往往不在乎为这些商品出多高的价钱。
相反,如果这些商品的价格定得过低,反而有可能难以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心理需要。所以,价格远远高于同类普通商品反而更能显示名牌产品的特色,增加产品的吸引力o
⑤招徕定价策略。又称特价品定价,是指企业巧妙利用消费者求廉和投机心理,有意降低几种商品的销售价格,吸引消费者光顾该店,在购买降价商品的同时也购买商场其他商品的一种价格策略。这样,商场虽然在某种或几种商品经营上受些损失,但总的营业额会因此而增加。这种定价策略主要为零售企业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