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旅游红色文化掀起热潮。亲子游和避暑游“热”起来了;暑期旅游市场升温,机票价格上涨逾三成;创新玩法、创意文创层出不穷,红色旅游掀起文旅消费新时尚。据预测,今年我国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自2022年12月公布以来,各试点单位有序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规划引领、项目破题、突破瓶颈,正逐步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有效带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今年五一期间,各地红色旅游迎来热潮,打卡红色地标、瞻仰革命圣地、探访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体验红色之旅。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延安革命纪念馆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区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同比增长428%,攀上历史最高峰值。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态,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红色旅游在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许多地区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培育红色旅游产业,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去年12月发布的红色旅游蓝皮书《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从2004年的1.4亿增长到2019年的14.1亿,实现了9倍增长。据预测,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
2023红色旅游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
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持续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擦亮红色底色,高质量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临近七一,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参观的游客日益增多,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影像资料,让参观者穿越时空,体验革命战争年代里红军战士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自2019年落成开放以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累计接待游客770余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6万余场次。“我们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持续提升纪念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各地党员干部纷纷前来缅怀先烈,了解长征历史,并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为核心,全州正着力构建“一心、两带、六核”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如围绕湘江战役的红色记忆故事主题,将红色文化传承、滨水休闲游憩与青山绿水有机结合,打造一条讲述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红色历史的湘江红色记忆旅游带;围绕“重走红军长征路”主题,将湘江战役红军长征途经线路与湘桂古道有机结合,打造一条涵盖研学教育、户外运动的湘桂古道红色体验旅游带,做强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乡村振兴、工业等融合发展。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这里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3支红军主力部队,诞生了200多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留存下来一批革命旧址,红色资源十分富集。
为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红安正深化保护开发,努力在健全红色文化传承体系方面实现新突破。包括实施红色资源保护工程,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研;创建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精品课程;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不断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此外,还有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传承发扬太行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展示伟人风范,讲好红色故事;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传承“古田会议”红色基因,融合客家文化、生态资源等,各地正在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带动作用,持续叫响红色旅游品牌。
关于红色资源的挖掘,要正确处理好形式与内涵的关系。每个地区要以当地著名景点为辐射点,深挖其地域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艺术文化等,主要从独特性、可持续性着手,广泛深入地进行挖掘。林州除了有红旗渠精神外,还有“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展现的是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干部职工六十多年如一日,一心一意,为山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以及“信念坚定、一心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与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都是林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利用数字技术,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数字技术是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让数字技术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是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