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山区万临家园小区流浪猫扰民问题愈发突出,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白天“居无定所”的小家伙们在小区内四处走动,开车的居民提心吊胆,生怕撞到它们;深夜此起彼伏的叫声,影响居民的休息和睡眠;随意投喂的猫粮和剩饭剩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区环境面貌。
新梅淞南苑居民区党总支结合活力楼组、“社区小先生”活动,探索出一套“三问三灵”工作法,科学有效地控制流浪猫数量,呵护流浪猫健康,构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社区范本。
针对小区流浪猫影响居民生活的情况,结合全镇开展的“让居民打钩”民心项目,新梅淞南苑居民区党总支零距离听取居民意见,并召集物业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养宠居民代表等,组建了一支流浪猫治理小分队。
达成共识后,居民区党总支广发“英雄帖”,邀请广大居民参与计划制定。最终,“万事万灵”议事会提出的“万灵计划”被充分听取并采纳:为一个群落的流浪猫实施绝育手术,然后放回原地。通过逐步控制流浪猫数量、提升其生存质量,减少流浪猫扰民、伤人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流浪猫与居民间的矛盾。
有宠物饲养经验的社区达人组建了一支小分队,提前两周至一个月开始定时定点投喂流浪猫,增加与流浪猫的熟悉度,形成固定喂养模式,和流浪猫成为朋友,降低流浪猫的警惕性。同时,发挥“活力楼组”溢出效应,楼道居民主动接洽宠物医院,为流浪猫进行绝育及剪耳。绝育手术不但可阻止流浪猫无序繁殖,还能阻绝感染性疾病传播。绝育后,流浪猫情绪稳定,不再有嚎叫和过度活跃的争斗现象。
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开“三驾马车”工作会议,与业委会、物业共同商讨在小区偏僻角落设立固定喂养点,建立“邻里志愿者”工作机制,鼓励居民自发报名参与放归流浪猫的管理,定时定量投放食物和水源,观察流浪猫健康状况,并及时清理喂养点,维护环境整洁。
在小分队和广大爱猫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小区流浪猫扰民情况得到有效遏制,但如何持续下去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健全管理队伍
新梅淞南苑居民区党总支着力健全“邻里志愿者”自治组织各项机制,确保喂养点长效、有序、安全地发展下去,持之以恒地把流浪猫管理这件难事做易、小事做实。
通过“社区小先生”跳蚤市场及线上平台,义卖“临家de猫”周边文创产品:公益T恤衫、陶瓷杯、环保袋等,成立公益基金,为食物、水、医疗用品、绝育手术费等救助工作所需开销提供保障。
加强宣传引流
广泛发动领养
救助志愿者进行诱捕并做好绝育驱虫工作后,通过“社区通”发布猫咪照片及情况介绍,爱心领养人纷纷举手认领。“宠爱有家”楼的居民们组建爱心领养群,发起“领养代替购买”倡议活动,成功为两只猫咪找到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