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历来重视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开发新产品、研发自动化设备、提升数字化水平,并取得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发行人于2014年起连续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已取得60项专利,并形成了一系列智能制造、铸造、锻造、机加工及表面处理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司的研发生产中。
公司拥有五百余台高精度机加工设备、两条垂直砂型铸造生产线、一条自动化电泳涂装生产线及近二十组自主研发的机械手等专业化设备组成的先进柔性生产线,为细分行业内率先通过自动化设备对传统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运用大数据云应用平台进行智能化制造管理的公司之一。公司同时引进了大量检验设备,包括三坐标测量机、轮廓仪、光谱仪、粗糙度仪、超声波探伤仪、自动分析金相显微镜、激光扫描检测仪等高精度检测设备,并自主研发了自动检测设备。大量的高精度加工设备与检测设备为公司进行技术研发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此外,公司设立技术部、研发中心作为专职研发部门,专业化的研发分工既遵循了客户需求的导向,又能使公司及时把握市场发展的变动趋势,适时将研发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中。除专职研发部门外,公司建立了全员科技创新制度,全员创新的企业氛围既使得生产及管理人员在创新过程中提高业务水平,又保证了公司的创新活力。
②发行人具备核心技术竞争优势
注:IT数越小,公差等级越高,精度要求越高。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在不同生产环节所使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技术先进性,具体如下:
a.智能制造环节
b.铸造环节
c.锻造环节
d.机加工环节
e.表面处理环节
③发行人具备质量优势
发行人先进的工艺技术、高精度的机械设备、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使得发行人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报告期内,除2020年由于一批128号轮毂出现磕碰划伤问题导致PPM较高外,其余年份发行人的出厂不合格品率领先于下游主要客户要求的40PPM的平均水平。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表现,公司于2019年获得AAM集团的“2019年度杰出供应商奖(2019SupplierExcellentAward)”。此外,发行人已于2003年取得QS9000认证,于2007年通过汽车行业TS16949认证,并于2014年通过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及职业健康管理体系OHSAS18001认证。
④发行人具备成本优势
与国外同行相比,发行人制造成本、研发成本与管理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中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与国内同行相比,发行人通过精益生产、降低不良率、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等方式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不断降低成本,在同等报价水平的情况下优先获取订单,并保持自身较高的毛利率水平。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92%、29.07%及30.82%。
⑤发行人具备市场开发能力
相比国内竞争对手,发行人在海外客户的开发能力上具备较大优势。而相比国外竞争对手,发行人在持续稳定供货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上具有较大优势。报告期内,公司70%以上的销售收入都来自欧洲地区与北美地区。公司前五大客户AAM集团、VC集团及岱高集团等,均为国际生产发动机减振器的主要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
由于汽车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高,下游主机厂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主机厂商在合作初期对供应商的生产场地、流程控制、质量体系、经营资质等进行的评估和审核,综合评估供应商的研发实力、工艺水平、交货周期、售后响应速度等条件后方能确立合作关系,且主机厂商在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后,还会进行定期的资质复核,以确保汽车零部件生产环境及流程控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公司基于稳定的产品质量与及时的全球供货能力,经过多年的客户维护,已经与主要客户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且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
基于成熟的供货经验及优质的品牌形象,公司不断开发新的国际客户,逐步进入其供货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日本富高科、爱格拉、CO.R.A、SGF、舍弗勒集团、采埃孚集团、Mersen及日立ABB等国际客户,为未来的销售收入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日本富高科、爱格拉、CO.R.A、SGF、舍弗勒集团、采埃孚集团、Mersen及日立ABB等国际客户,具体情况如下:
注1:询价项目数量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询价项目总数。
注2:定点项目数量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定点项目总数。
注3:累计供货金额为报告期内销售总额。
⑥发行人具备新产品工艺研发优势
报告期内,发行人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报告期各期,发行人成功开发的新产品数量如下:
报告期内,发行人开发成功的新产品数量逐渐提升。其中,2019年,公司成功开发5款适用于宝马B系列发动机的产品,并开发一款适用于宝马S系列发动机的产品(S58发动机,主要应用于宝马M系车型),4款适用于奔驰M282、M264、M254发动机(均为2018年以后奔驰推出的主流发动机型号)的产品;2020年,公司成功开发2款应用于宝马B系列发动机的产品,1款适用于法拉利发动机的产品;2021年,公司为客户蜂巢传动成功开发一批变速箱零部件产品。
报告期内,随着终端客户不断更新发动机设计,发行人根据新产品图纸持续跟进开发,具备新产品工艺研发优势。
一、创新风险
(一)科技创新失败风险
伴随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进入产品及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阶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正被广泛应用。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竞争力,公司必须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未来如果公司不能继续保持科技创新,或者重大项目研发失败,将难以及时响应市场和客户对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的需求,继而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二)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无法获得市场认可风险
近年来,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国内汽车后市场发展迅速,公司不断推进现代化全流程生产模式创新、国际化综合服务模式创新,通过研发生产轻合金高性能零部件、底盘悬挂减震系统及其他连接减震器布局汽车后市场。上述创新对公司的研发能力、销售能力、服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或公司经营战略方向与行业发展趋势不符,则存在公司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无法获得市场认可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未来计划将主营业务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进一步融合,逐步实现由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型,但如果由于技术、市场等原因公司不能及时完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开发或不能顺利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导致公司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不达预期,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市场占有率,并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二、技术风险
(一)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及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驱动型行业,技术和人才是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可能会造成研发技术人员的流失或离职技术人员恶意泄露公司技术机密等现象,从而导致公司技术研发失败、核心技术泄密、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等情况,对公司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业务持续增长等产生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一)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零部件、石油阀门零部件及其他产品等,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轮船、新能源和工程机械等行业。其中,汽车发动机减振器核心零部件是公司的主要产品,下游客户遍布海内外市场。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都对公司产品价格和销量产生较大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中国实体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市场需求上行;但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若未来宏观经济环境出现波动,存在公司客户缩减生产规模、减少订单量的风险,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司的下游客户多数集中于海外市场,在报告期内,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分别为86.33%、84.07%和76.66%,海外市场占比较高。此外,公司的部分供应商也位于海外。公司的海外市场业务主要位于欧洲、北美洲等地区,上述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法律体系、社会动态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与此同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与上述国家的客户、供应商产生债权和债务关系,都为公司的海外业务带来经营风险。若上述国家的宏观环境产生对公司不利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
公司的部分下游客户位于美国,报告期内公司在美国市场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0.70%、11.24%和7.12%。近期中美出现贸易摩擦,从2018年7月开始,美国政府先后多次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公司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为汽车零部件,该类商品位于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加征的关税税率为25%。2022年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恢复352项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豁免。但从长期看,上述贸易摩擦将会对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加征关税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反复,如果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或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出现贸易摩擦,会引发公司汽车零部件订单减少的风险。
(三)产业政策的风险
(四)行业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石油阀门零部件及其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由于公司所在汽车行业属于较为成熟的产业,公司的主营产品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如果未来公司不能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降低成本、扩大产能、拓宽市场,则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对经营业绩的不利影响。
(五)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8,316.57万元、38,658.10万元和48,376.95万元,其中向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5.51%、92.77%和86.61%,客户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如果下游行业景气度出现下滑、汽车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采购需求出现收缩,主要客户的订单量和合作关系会受到冲击,当市场行情趋紧时,会对发行人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若下游客户出现经营问题或对公司产品需求下降,公司在短期内又无法找到新客户进行替代,可能使公司订单减少,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发行人作为AAM集团、VC集团、岱高集团、长城汽车等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公司已与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后续公司不能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发行人存在被替代或合作终止的风险。
(六)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有生铁、废钢等,上述原材料在公司所在行业主营业务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成本和毛利率产生较大影响。由于上游的钢铁等行业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之间建立了原材料、产品价格联动机制,可以通过调价机制进行成本转嫁,但是在产品价格上调后,将会影响公司的产品价格优势,对发行人的市场份额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七)安全生产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汽车零部件的制造,生产环节涉及铸造、机械加工等过程,需要员工进行机器设备的操作,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虽然公司已经采取了综合安全生产检查和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结合等完整的安全检查制度,但是仍存在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导致安全事故的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生产停顿、公司安全生产资质取消等后果。由于行业固有的危险性,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冲击。
(八)环保风险
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一定的污染物排放,例如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目前,公司的生产过程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已经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污染物排放达标,工业固废处理符合环保规定,有关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转正常有效。发行人及其子公司已取得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排污许可证》,并且在报告期内未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但是,报告期内发行人环保费用的支出随着业务发展逐年增加,环保治理成本不断上升。未来,随着国家环境污染治理标准日趋提高,公司的环保治理成本面临继续增加的风险。此外,公司也可能面临环保设施故障、污染物外泄等环保事故产生的环保风险。
(九)人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员工团队,尤其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研发团队。虽然公司目前已经积累了一批高素质优秀研发人员,但是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公司产品线的不断丰富、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公司对于具有国际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员以及满足公司未来生产研发需求的高端技术人员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公司的长期发展也需要招募更多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员工。当前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高端人才稀缺,如果未来公司人员增加,薪酬水平上升,相应的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则会造成公司人力成本上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十)“新冠疫情”引发的经营风险
2020年1月以来,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开始爆发,我国各省市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了延迟企业复工、减少人员聚集等措施;2020年3月以来,境外国家疫情形势趋于严峻复杂,各国也开始陆续采取企业停工、限制国际贸易等措施;公司的子公司东利德国、东利美国和公司70%以上的客户均位于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疫情严重的地区,此次疫情对公司及公司客户所在的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随着目前国内外新冠疫情控制效果逐渐好转,公司及主要客户已全面复工,但未来如果国内外新冠疫情出现反复或恶化,公司客户预计会推迟或减少部分公司的订单,公司的生产活动的开展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十一)汽车行业增速下滑、汽车电动化、轻量化发展趋势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
近年来,汽车行业出现下滑趋势,2019年至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分别为9,130万辆、7,797万辆以及8,268万辆,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96%、-14.60%以及6.04%。受全球主要市场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争端频发、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加之2020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最近三年全球汽车销量增速下滑。同时,汽车电动化、轻量化发展逐渐加速,而发行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燃油发动机。未来若公司不能及时完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开发、不能完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将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十二)海运仓位紧张以及费用上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外销收入分别为32,798.71万元、32,221.56万元和36,401.38万元,占比分别为86.33%、84.07%和76.66%,占比较高。2020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各港口集装箱出现紧缺,外销运输市场出现了海运仓位紧张,运费成本不断上涨的变化。受新冠疫情冲击,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出现了“用工荒”,海员供给的紧缺进一步加剧了海运成本的上涨。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仍未得到根本控制的背景下,如果公司主要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发展,导致国际海运持续受到不利影响,则会提高公司向境外销售的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四、内控风险
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制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3家全资子公司,其中2家为设立在境外的子公司。本次发行上市后公司的业务和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品种类和业务区域将不断拓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公司未能有效执行内部管理制度,技术管理水平不能继续有效提高,将可能引发相应的管理风险,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一)净资产收益率摊薄的风险
(二)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92%、29.07%及30.82%,2020年受新冠疫情、运输费用转入成本影响,毛利率有所降低,2021年毛利率有所回升。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之间的产品价格建立了与汇率、原材料价格联动的机制,以保障公司的毛利率稳定性,但不排除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发生波动,进而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风险
经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批准,公司于2020年11月5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证书编号为GR202013001773,有效期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2020年至2022年所得税减按15%计缴。
未来如果公司无法持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资格,则将面临税收优惠政策被取消、企业所得税恢复至25%水平的风险,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出口退税率下调甚至取消的风险
(五)汇率波动的风险
六、发行失败风险
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公司股票发行价格确定后,如果公司未能达到选择的财务指标上市标准,或网下投资者申购数量低于网下初始发行量的,应当中止发行。中止发行后,在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决定的有效期内,且满足会后事项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公司需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备案,才可重新启动发行。如果公司未在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决定的有效期内完成发行,公司将面临股票发行失败的风险。
七、募集资金项目风险
(一)募投项目经营管理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中,包括2.5万吨年产能的轻质合金精密锻件等项目。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的生产规模将会显著扩大,对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轻质合金精密锻件项目属于公司向原有业务产业链上游的拓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额外的要求。若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无法适应扩大后的生产规模,尤其是新项目的管理需求,则可能在未来的经营中对募投项目的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二)募投项目盈利能力和产能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将利用募集资金建成年产能为2.5万吨的轻质合金精密锻件项目以及年产2.5万吨精密传动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发行人已经对拟投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但是发行人募集资金拟投资的生产项目受到市场、技术、资金、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宏观经济环境、上下游行业景气状况也对新项目的生产有显著的影响,如果未来宏观经济环境变动或行业整体出现波动,则可能导致拟投资项目出现项目成本增加、产能不及预期、无法实现预期市场回报的不利状况,将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