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养狗住户越来越多,出门不给狗拴绳,让狗随地排便等行为让居民投诉严重,近日山东青岛一小区发布禁养宠物通知,规定小区内全部禁养宠物,并要求所有业主必须在12月31日之前将宠物送走,引发网络热议。
全面禁止养宠物看似粗暴,实则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解决人犬矛盾争议除了要强调个人权利之外,还需精细化、权威性、强制性的规范来保障公共利益。
近年来,城市居民养犬人群不断壮大,但由于部分养犬人缺乏文明素养和规则意识,给别人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干扰,由此引发的争议和冲突也愈演愈烈,成为城市治理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
现如今,城市养犬噪音扰民、犬只随地便溺的现象屡见不鲜,不栓犬链、恶犬伤人等事件也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还有部分狗主人缺乏责任意识,随意遗弃犬只,导致城市流浪犬数量剧增。养犬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民众要求严管重罚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亟待出台相应的规范和约束,倒逼部分养犬人文明习惯的养成。人犬之间矛盾不在犬,而在于养犬人。然而公众文明意识的养成既靠自律,也要他律。治理城市犬患,离不开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规范。只有在精细化、权威性、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约束下,在严管重罚的作用之下,养狗人才会有边界意识和责任意识。
当文明养犬意识成为一种普象,人与犬、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少,“全面禁止养犬”一刀切的粗暴做法自然不会出现。(记者刘沛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