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们当然应该厘清每个个案发生的逻辑顺序,为后续责任分摊提供依据,但如果只揪着浅表现象而不从更深层次上进行思考,就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宠物伤人”事件的不断发生。
也许大家并不曾留意,但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小区周围一定不会缺少宠物店的存在。其经营项目包括宠物活体销售、宠物用品销售、宠物美容、宠物寄养、宠物医疗、宠物乐园、宠物摄影、宠物待产等,不一而足。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虽然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涉及宠物的全产业链进行过评估,但可以肯定,那绝对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商业的过度营销和对“爱心”的廉价植入,使宠物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深度参与、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小区里、大街上,甚至超市中,几乎在所有供人活动的场所中都能看到宠物的身影,“宠物伤人”因此也就在所难免。
人们当然有权利饲养任何被允许饲养的宠物,不过,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饲养宠物的行列?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的价值取向完全一致,这在理论上也无法达到,但必须为“人”与“宠物”的和谐相处找到一个平衡点。寻找这个答案并不容易,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成员为此作出共同努力。具体到一个小区、一个社区,甚至一座城市,尤其需要考虑的是公共资源是否能够保障、城市空间是否足以容纳、多数成员是否愿意接受。当然,具备了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实现“人”与“宠物”的和谐相处,但至少能够探索合理措施,从而降低“宠物伤人”事件发生的概率。
不能让宠物饲养成为一个“问题”,这首先需要每一位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为此作出表率。作为个体,持证饲养、合规饲养是前置条件,否则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后果。职能部门必须从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物业公司等基层单位应该尽好各自本分,做好常态化、长效化管理,不能只在悲剧发生后进行突击检查式的秀场表演。各级政府则应当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进行统筹安排,探索实现路径,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尝试从更加宽广的视角进行系统设计,为宠物饲养和规范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安排。
合规饲养、管理到位、法律兜底,只要社会成员、职能部门、各级政府之间相向而行、形成合力,那么,宠物饲养不但不会成为“问题”,而且还会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