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以宠物主粮、玩具零食、医疗保健几大品类为主的宠物经济已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市场规模近千亿元的朝阳行业。然而,由于各类原因,洋品牌在宠物市场中“唱主角”的格局长期存在。如今,一些国产品牌从技术研发入手,塑造品牌、拓展渠道,试图分到一块蛋糕。
-现状:
-市场规模大国产份额少
-“宝强”是一只宠物猫,不久前意外受伤,被送到厦门佳烁宠物医院湖明店截尾,主人李田为此掏了1200元手术费。除了类似的额外支出,宠物日常开销也不小。《2016中国宠物行业产业及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从养宠费用上看,犬类月均费用450元,猫类则略高。从市场规模上看,2013年宠物行业规模接近300亿元,2015年已达500亿元,2016年则为978亿元。按年均32.8%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市场规模就会突破2000亿元。
-更重要的是,该行业潜力和成长空间很大。美国宠物协会统计显示,美国约有65%的家庭拥有宠物,总数4亿只,是美国人口的1.3倍,产业总支出达628亿美元。而根据智研咨询集团的抽样调查,我国现有主要宠物约2亿只,其中宠物狗1.2亿只,宠物猫8000万只,比照之下,宠物数量远未饱和。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养宠比例和宠物数量都将进一步增长,宠物市场也会迎来蓬勃发展期。
-不过,虽然国内宠物市场规模逐年做大,但“唱主角”的一直是洋品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玛氏、皇家、雀巢普瑞纳、宝洁、高露洁等国外品牌,在国内猫粮狗粮市场中占据的市场份额超80%。而相较之下,国内宠物粮企业则显得杂乱弱小、品牌分散,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
-机会:
-供需错配有痛点
-陈昱霖是宠爱生活(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看来,宠物食品市场的现状并不奇怪。“从消费端看,目前国内养宠用户消费态度理性,购买时除了价格,产品质量与用户口碑也是重要的决策因素。”他说,在生产端,国内企业大多数从出口代工、饲料加工转行,很多个人小作坊也加入市场中,存在粗制滥造甚至滥加诱食剂等诸多问题,直接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度偏低。
-后来,李田在朋友推荐下更换了进口品牌的猫粮。然而,转投“洋品牌”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业内人士分析,受限于动物性原料进口的严格审核,国内市场上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内地销售的宠物粮其实并不多,而环环加价也导致终端价格虚高。
-国产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障,洋品牌性价比不高,间或掺杂伪劣产品,这是国内养宠者面临的现状。而供需错配的行业痛点,也是开拓市场的机会。“国产产品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价格更低,品牌建立后是可以受到消费者认可的。”陈昱霖说,国产宠物粮目前的研发水平不断提升,无论是品质还是适口性都越来越好。例如,其中的佼佼者比瑞吉在短短几年内年销售额就攀升到8000万元-1亿元。
-方向:
-塑造品牌开拓渠道
-日前,2017中国宠物行业暨宠物零售业的机遇与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宠物行业不少产品已开始步入由“质优”向“创牌”过渡的品牌塑造阶段。
-陈昱霖也同意这观点,在他看来,目前,行业规范尚未形成,质量参差不齐,品牌的号召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注重产品创新,研发出具有明显差异化的产品,就能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有质感的品牌认知。”沿着这思路,宠爱生活旗下的爱立方品牌使用冻干技术制作高端宠物食品,一方面借鉴婴幼儿产品的制作工艺,确保营养不流失,另一方面与国外资深宠物营养专家合作,研制适合国内猫狗习性与成长的专业配方,该计划在天使轮融资中就获得1000万元投资。
德化牛母岐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