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多分枝,有棱,无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强烈的气味。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16厘米,宽0.5~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微下延,下部叶稍大,上部的叶较小,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或呈波浪形,下面密被黄色腺点,沿脉疏生柔毛。夏、秋之间开绿色小花,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常为3~5朵簇生于苞腋内,少数单生;苞片叶状,长于花束,花束细小,两性或雌性;花被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胞果膜质,扁球形,包藏于花被内。种子细小,红棕色、光亮。
【生境分布】生于村庄附近以及路旁,北方亦常有栽培者。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及贵州等省区。
【栽培】喜温暖干燥气候,在高温高湿环境虽生长迅速,但质量较差,挥发油含量较低。喜阳光,故宜选向阳和较干旱地区栽培。种子繁殖,春季播种,按1尺的行距开浅沟,条播,覆土1~2分,每亩播种量4~5两。播后稍稍镇压,天旱应行浇水,约一周左右出苗。苗高2~3寸时,间苗一次,苗高4~5寸时定苗。
2、土荆芥油1:64,000可抑制致病性皮肤真菌之生长(不受血清及连续培养之影响,对皮肤无刺激性)对分支菌(结核)浓度在1:1,000以上有作用。
【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1、钩虫病:鲜土荆芥10斤,切碎,加水3斤,水蒸汽蒸馏,收集馏出液的上层金黄色液体,即为土荆芥油。成人每次服0.8~1.2毫升,儿童每岁0.05毫升。次晨服硫酸镁20克。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米。茎有棱,分枝,被腺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16厘米,先端短尖或钝,下部的叶边缘有不规则钝齿残呈波浪形,上部的叶较小,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先端钝;上面绿色,下面有腺点,揉之有一种特异的香气。花小,绿色,簇生或单生于苞腋内;苞片极小,呈叶状而长于花束;花束为腋生及顶生,分枝成不分枝的穗状花序;此等花序再形成硕大具叶的圆锥花序,占全植株的大部;萼片5,有时仅3;雄蕊与萼片同数,花丝分离,花药内向;子房1室。胞果,长不及1毫米,包藏于萼内,胚环形。花期夏,秋间。
【生境分布】生于村旁、旷地、路旁,亦有栽培。分布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各地。产于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带有果穗的茎枝。茎下部圆柱形,粗壮,光滑;上部方形有纵沟,具毛茸。下部叶大多脱落,仅留有茎梢线状披针形的苞片;果穗成束,簇生于枝腋及茎梢,触之即落,淡绿色或黄绿色;剥除宿萼,内有1棕黑色的果实。有强烈的特殊香气,味辣而微苦。
【炮制】除去杂质及根,切细。
【性味】辛,温,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
②《江西中药》:"辛凉,有小毒。"
③《广西药植图志》:"味苦辛烈,性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5~8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治疗钩虫病
又谓用土荆芥粉2~6分早晨空腹服,连服2天,治疗蛔虫病亦有效果。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nopodiumambrosioidesL·
采收和储藏:8月下旬至9月下旬收割全草,摊放在通风处,或捆束悬挂阴干,避免日晒及雨淋。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80cm,有强烈气味。茎直立,有棱,多分枝,被腺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外形,长3-16cm,宽达5cm,先端短尖或钝,下部的叶边缘有不规则钝齿或呈波浪形,上部的叶较小,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有腺点,揉之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花小,绿色,两性或雌性,3-5朵簇生于上部叶腋;花被5裂,果时常闭合;雄蕊5;花柱不明显,柱头通常3,伸出花被外。胞果扁球形,完全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野、路旁、河岸和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北方各地常有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干燥气候,在高温高湿地方,药材质量较差,挥发油含量较低。对土壤要求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宜选向阳干燥地区栽培。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3月中旬将地翻松耙平作畦,宽1~1.4m,每1hm2施堆肥或厩肥750~900kg作基肥。种子繁殖,春播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直播:按行距30cm在畦上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插入沟内,薄覆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约经10~15d即可发芽。苗齐后间苗1-2次。每窝留苗1~2株,保持株行距0.5m。育苗移栽:在苗床内按行距1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盖细土一层,灌水湿润。出苗后,待幼苗高至12~16cm时,即可移植,按株、行距各30-36cm开穴,每穴栽植1~2株,覆土镇压后,灌水。
【性状】性状鉴别全草黄绿色,茎上有柔毛。叶皱缩破碎,叶缘常具稀疏不整齐的钝锯齿;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可见散生油点;叶脉有毛。花着生于叶腋。胞果扁球形,外被一薄层囊状而具腺毛的宿萼。种子黑色或暗红色,平滑,直径约0.7mm。具强烈而特殊的香气。味辣而微苦。
显微鉴别叶表面观:①上、下表皮均有囊状腺毛,头部单细胞,略呈矩圆形,长100-140μm,直径40-56μm,柄1-4细胞。②气孔甚密,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③非腺毛1-7个细胞,顶端细胞长而钝圆,壁薄多扭曲,基部细胞膨大,有纵向角质纹理。④叶肉组织中有草酸钙砂晶、簇晶及方晶。此外,偶见头部为2细胞,柄6-9细胞的腺毛,其基部细胞亦膨大呈锥状。
【毒性】对肝肾也有毒性。
【性味】辛;苦;性微温;大毒
【归经】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15~24g,或入九、散;或提取土荆芥油,成人常用量0.8~1.2ml,极量1.5ml,儿童每岁0.05ml。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