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设定具体问题供学生讨论,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既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自由思考,又为学生间的多角度思维碰撞提供条件,促进学生有效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间交流的习惯,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探究,在亲身经历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后,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5.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物理知识,同时还需要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发挥自身的创新潜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如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定期开展小组竞赛,使学生借助学习的知识设计相应的发明、实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知识记忆,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二、结语
教师应把握整体目标,然后要把整体目标变成小目标,而且要把每个小的目标化作成内容,进而变成一个个任务,任务设计又不能太难,要好操作,这样每个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汇总,最后整个任务也就水到渠成完成了。在“任务”设计之初,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由浅入深,避免在任务开始的时候不知如何操作下去。“任务”设计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掌握的程度,“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大致了解学习的目标和自己如何解决问题,要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的过程,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要转变观念,不要急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学生弄不太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多给学生信心和鼓励,让每位学生大胆、主动、创新地完成任务。教师也要走进学生学习小组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整体掌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如果有学生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让学生学习少走弯路。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为设计任务,教师所提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利用效果的高低。教师制定的任务过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对计算机兴趣的培养;而倘若制定的任务过于简单,就实现检验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在设置任务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水平的高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制定出难易适中的教学任务。教师在任务设计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的基础操作和知识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引导和讲解如何进行任务的操作,让学生坚定他们能够将任务完成,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探寻,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避免思想的僵化。
2完成任务
3总结评价
4结束语
1.1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动物生理学实验内容多为传统的验证性重复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此,结合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改变教学观念,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侧重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2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1.3动物生理学实验体系的改革
1.4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改革
以往动物生理学成绩考核注重理论考试成绩,多忽视实验考核成绩,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动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考核多以实验报告书写和平时出勤情况来评定成绩。传统的实验考核模式单一,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实验过程的真实水平。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单靠实验报告的好坏,要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评级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由单一考核方法改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书,同时在学期末增加综合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书不再是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而是结合理论课知识对实验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实验报告成绩中对实验结果分析占50%,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对理论内容进一步理解。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学期末增加综合实验操作项目,其考试内容不再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主要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对试验药物配制、动物麻醉、动物手术操作、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装配和使用等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以上考评体系引导学生在动物生理学实验中动手动脑,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