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与动物科学(精选5篇)

AbstractDifferentfromcurrentsituationthatteachingmorezoologicaltheoryknowledgebutlackingoforignoringzoologicalexperimentandpracticecourse,thetrinityof“zoology,zoologicalexperiment,andzoologicalpracticecourses”isnecessaryandfeasibleforzoologicalcoursesysteminhigheragriculturaluniversities,whichisconsideredtobeaneffectivewaytomediatein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trainingpatternbytheirdynamicinteractionsduringteachingperiods.Torealizethetargetoftrinityinzoologicalcoursesystem,networktestplatformwascommendedtobebuiltrelyingoninternetresourcesinordertopushthestudentstolearnbythemselves,theproportionofcomprehensiveanddesigningexperimentswasincreasedbyputtingzoologicalfieldpracticecontentsintozoologicalexperiment,andtheutilizationofanimalresourcesandtheefficientuseoffundswasenhancedbystrengtheningmanagement.

Keywordszoology;coursesystem;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higheragriculturaluniversity

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为现代农业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双创型)人才的重任[1]。近年来,与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现代农场主、卓越畜牧师和卓越兽医师等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追求的新目标[2-3]。加强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的责任和使命[4-5]。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巩固服务“三农”的专业思想,以及建构服务于“三农”的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依托教学网络资源,筹建网络测试平台,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和合肥市的实际,自编了动物学实验和动物学实验报告,经连续2次修订,提高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两者总占比达50%。

3向管理要效益,提高资源利用和经费使用效率

3.1加强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设计性实验实施期间,建立了全天候24h开放的动物学实验室,由实验课指导教师和实验员共同提供指导和帮助,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保障了实验室的安全,为学生实施设计性实验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7]。对于大型的仪器设备,教师在现场指导学生使用,保证了仪器设备的安全。对于耗材类小型设备,教师演示后,再由学生来操作,提高了使用效率,避免了误操作和非正常的损耗,延长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3.2合理设置实验内容,高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节约实验动物开支

对现有的动物学实验内容进行整合[8],从整体、器官、组织、生理和生化等不同层次,对耗材和实验动物进行重复和综合利用,起到了节约教学经费的作用。例如观察草履虫或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用过的载玻片,经清洗、晾干后亦可用于鱼类、蛙类血液涂片的制作;在传统的鲫鱼和牛蛙的比较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加入心脏采血、血液涂片制作和血清收集等内容,不但多项实验共享实验材料,而且实现了实验内容的提升和整合,达到了物尽其用的目的。虽然这些耗材价值不大,但由于每一届学生数近500人,总量仍很可观。

3.3提高认识,加大教学投入

4结语

总之,在高等农业院校实行动物学、动物学实验和动物学综合实习三门课程“三位一体”是可行的,也极其必要。“三位一体”不但为传统动物学教学体系注入了新的思想,也是教学改革的杠杆,将为介入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利的支点,促进现代化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向纵深发展。

5参考文献

[1]崔保安.农科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25(5):3-5.

[2]徐家庆.现代农场主:农科毕业生重要的职业目标[J].高等农业教育,2003,20(3):24-27.

[3]王慧敏,范双喜,沈文华.创新“3+1”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都市农业人才实践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12,29(10):3-5.

[4]温安祥,解萌,朱广香,等.农业院校动物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5(6):265-267.

[5]李淑玲,郭自荣.动物学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15(3):17-20.

[6]张志强.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进与体会[J].生物学杂志,2014,31(4):110-112.

一环境创设蕴含科学性

1.科学操作材料充足

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配置充足多样的探索材料有利于开展幼儿的科技活动,有利于满足幼儿的求知需要。这些供幼儿探索的材料要卫生、安全,易于幼师准备、便于幼儿操作。例如,制作泡泡用的饮料瓶、洗衣粉或洗手液;放大镜及可在放大镜下观察的贝壳、布、鱼鳞、叶子;各种形状的磁铁及做磁化和不能磁化实验的螺丝钉、塑料纽扣、回形针、玻璃球;可做浮沉实验的小铁球、塑料瓶、羽毛、蜡笔、木块、石子;做溶解实验用的玻璃杯、盐、糖、味精、面粉、小沙子;其他诸如缺轮子的玩具、旧闹钟、毛线等。

2.材料主题定期更新

二园内活动体现科学性

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和事件都隐藏着科学教育的元素,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是日常生活事件中的“灵光乍现”。这就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关心事物,在园区活动中善于利用和引导,进而培养幼儿发现科学的敏锐力、体验科学的共鸣感、喜欢科学的幸福感。

1.观察角中的科学活动

观察角是科学渗透必备的区域,绿色盆栽、正在生长变化的种子等,都可以成为幼儿观察的对象。在孩子们精心养护的同时提供观察的机会,并适当用符号做简单的记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上述蜗牛的食物观察过后,孩子们又带来了更多的绿色植物,认识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知道了喜阴、吸水、耐热的植物。积极状态下的所得所思,自然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2.大自然中的科学活动

大自然的气象万千、一草一木,都对孩子有着吸引力。在园内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给幼儿们提供亲近自然、与自然亲密对话的机会。阳光明媚的春季,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放风筝、捉蝴蝶、做游戏;烈日炎炎的夏季,捉几只蝌蚪带回教室,让他们纵观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凉风习习的秋季,到菜园里参观收获蔬菜、种植蔬菜的过程;寒风凛冽的冬季,找找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体会着动物的冬眠……在这样的时刻,调动孩子们的手、眼、口、耳等感官,真实地体验季节的更替,这样既获得了浅表的科学知识,又开阔了科学视野!

3.游戏中的科学活动

幼儿园的生活离不开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游戏”这个主要活动。在游戏中渗透科学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我们发现幼儿对“光”这一现象很感兴趣,就可以安排“看我72变――玩手电筒”的小游戏。准备彩纸或彩色布,讨论一开始手电筒的光是什么颜色的?透过这些彩纸或彩布,先猜再看光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孩子们通过自己和同桌的合作游戏得出结论:透过彩色布或彩纸,手电筒的光可以改变颜色;这时,继续引发思考,如果是一本厚厚的书,手电筒的光还能透过吗?顺势提问“还可以改变光的形状吗?”有的孩子灵机一动,抓过旁边的玩具,发现光变出了一朵朵花。这时孩子们便纷纷找身边的玩具、文具等物品和手电筒玩起来,发现手电筒的光透过彩纸、玩具等时,有时颜色会变,有时连形状也跟着变化;最后,制作彩色灯,既当灯光师,又当小演员,一起随着音乐表演。

4.角色扮演中的科学渗透

角色扮演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在这些角色的扮演中,孩子们也能在不经意间获得科学知识。比如,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开展“我是取暖工具×××”的角色扮演活动。首先让幼儿装扮成自己带的取暖用具,给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取暖工具,怎么用;接着介绍“你”是怎样发热的?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发热的方法的不同;然后教师扮演成幼儿没有提到过的取暖工具,让幼儿再认识;接着,根据“哪些用电发热,哪些不是用电发热”,给这些取暖工具分分类,从而认识电器类取暖工具和非电器类取暖工具;最后讨论每一种取暖用具都有它的优缺点,只有多锻炼、多运动,才是我们最安全的取暖方法,在这种快乐的角色扮演氛围中,孩子们轻松地获得了科学知识,真正做到了“玩中学”。

三学科整合渗透科学性

教育内容的整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表现,科学教育除了体现在科学课上,还应渗透在各门功课中,将科学教育和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学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语言中的科学渗透

2.音乐中的科学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我们根据幼儿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特点,将科学有效地融合在艺术课程中。在上《身体当小鼓》一课中,孩子们用身体的一些部位当小鼓发出不同的节奏和声音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声音呢?老师灵机一动,安排了这样的一系列科学探索活动:找来一个真正的小鼓,通过让孩子们看鼓上小米粒的舞蹈,知道了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又回想生活中有哪些是好听的声音,哪些是难听的噪音,再顺势了解噪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等。

3.美术中的科学渗透

美术课中经常用到涂色,涂色游戏也能渗透科学。上《心中的彩虹桥》一课,通过涂色,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还知道了红与绿混合可以产生黄色或橙色、绿与蓝混合可以产生青色、蓝与红混合可以产生紫色、蓝加黄会变成绿色、这三种颜色加在一起时还会变成灰色甚至白色等。

4.健康中的科学渗透

关键词:初中生物;活动化教学;研究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以下就生物活动教学展开探讨。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1、寻找“动点”

(1)“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

(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

(3)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2、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

(2)制作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

(3)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存在问题

1、课堂组织。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扩大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活动中学生情绪激昂,教师如组织不当,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目标思维内化活动。要做到形、神结合,形散而神不散。师生需要默契,老师更需要有较强组织能力。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控制。

2、课堂评价。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兴趣爱好也有差异,从而导致在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进度与产生效果产生一定差异。因此,在活动中如何及时、科学地评价课堂活动化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困难。

两专业的四个教学班经过相应教学学时学习,改革班的课前提问回答正确率、实验报告评分、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班。其中,动科专业改革班的实验报告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班(P<0.01),但两个专业的改革班实验考核成绩与传统教学班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课程综合评定成绩改革班均高于传统班,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表3可看出,动科专业改革班的不及格率(60分)低于传统班,优秀分数段(80-100分)的人数比例高于传统班;动医专业改革教学班成教2班在良好分数段(70-79分)、优秀分数段(80-100分)的比例均高于传统教学班成教1班。

二、分析与讨论

物理活动设计整合一、引言

随着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幼儿园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应主动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培养更加优秀幼儿园教师。

笔者在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无论是物理教学还是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教学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本文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以期能够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以及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提供借鉴。

二、物理和科学教育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五年制的物理教学是安排在中专阶段,一般一学年完成;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则是安排在大专阶段,一般半学年完成。而三年制大专则没有开设物理课程。物理课程一般是由物理专业的老师教授,而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则由教育学、心理学的老师担任。

1.课程和教材编排的不合理导致物理教学困难重重

在中专阶段物理课程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局限,教材和教学中的知识相对过难,而实用性不强。学生便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认为以后在幼儿园工作这些知识根本就用不上,自然对知识的学习就没有兴趣。

在幼师物理课的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没有摆脱高中物理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多时候忽略了教学的对象。同时物理教材(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和高中课程几乎区别不大,并没有突出学前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这样的课程设置、这样教材,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师无法教,学生工作后发现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2.基础及专业知识的薄弱导致科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评价:首先,课程本身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专业知识运用情况:科学活动设计;第三,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笔者认为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需要有良好的通识课程基础;其次,需要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最后,把这前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当中。

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把中专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掌握好。在学习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时,薄弱的文化基础便影响了其学习效果。比如,幼师学生在设计《让小灯泡亮起来》科学活动中,部分学生没有完全好握好物理课中“电”这部分的知识和规律,导致活动设计一开始便夭折。

由于幼师学生对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够,加之多缺乏与儿童交往、观察儿童的经历,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往往对儿童认识停留在感性,而缺乏足够的对幼儿的理性认识。导致他们在大多数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比如,有学生在设计活动《简易直流电动机模型》中,设计了由幼儿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制作简易电动机模型。笔者在课程教学中,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动手来做简易电动机模型,结果班级四十几位同学没有一个同学能完成。在这一活动中,要求幼儿采取自主探究法制作电动机模型,而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怎样制作,很明显该活动设计并未建立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对于此活动设计教师应采取讲授传和引导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递,这样的方法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积极参与及经验的建构。同时此现象也反映出幼师学生文化基础和动手能力的不足。

三、课程整合对学前专业科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1.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创设各种环境,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的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在幼师的物理教学中切记不能按照高中的物理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解物理的基础知识和规律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解决常见的简单的物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教材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作为切入点,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后有“用武之地”。如春夏秋冬、雨雪雾霜和热学知识结合起来;天狗吃月亮、会变化的影子、神奇的颜色和光学知识结合起来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理和规律,为以后幼儿科学教学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在教学实际中,经常听到学生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见我们的物理课堂除了教授物理知识以外,还得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课堂基本功的体现,以此来为学生做示范。同时在学生进行见、实习活动时,要求学生观摩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过程,回学校后通过模拟幼儿园课堂,让学生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把课内所学知识用通俗、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2.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活动设计教学和学生需要掌握物理等基础文化知识相结合

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教育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这门课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忽略了在教育过程中要用的文化基础知识。而担任这门课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在教学中,默认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好。而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完成活动设计时,往往缺乏的就是某些文化知识。

3.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整合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使之相辅相成

要彻底解决现有文化基础教学以及科学活动设计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就必须优化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此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和科学活动设计的教育能力。使学前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根据实际设计出合理的科学活动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认识科学、学习科学、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比如,幼儿的孩子会告诉老师“老师,我牙疼”,这时老师就应该告诉小朋友“牙疼是因为有龋齿了,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牙齿”,孩子又会问“老师我们怎么会有龋齿呢?”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就会利用白醋、鸡蛋做“蛋变软了”的实验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综合考虑怎样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等)了解儿童的身心发育;通实践课程(见习、实习等)了解儿童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基础课程掌握好必备的基础知识。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数学校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开始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各种学科教学各自“独树一帜”的现象已经开始在改善,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课程设置的改善还有赖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学前教育专家以及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线教师的进一步努力。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改革以及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初略的见解是笔者近年在幼儿师范教学和教研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THE END
1.动物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doc动物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doc 上传人:亦铭 IP属地:四川 文档编号:46216161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5.22KB 举报 版权申诉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立即下载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https://www.renrendoc.com/p-46216161.html
2.实验动物学参考文献.docx实验动物学参考文献.docx 5页内容提供方:q96tcntzow 大小:12.82 KB 字数:约3.32千字 发布时间:2020-11-21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20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实验动物学参考文献.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120/6002155113003023.shtm
3.动物医学参考文献.docx导读:有没有关于动物医学的参考文献?动物医学的参考文献找不到怎么办?找不到优秀的动物医学参考文献的小搭档不要担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动物医学参考文献,可供大家参考哦。 【1】.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为加快我省现代农牧业开展作出突出奉献记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教授王有志同志工作业绩[J].青海农牧业,2008(...https://www.taodocs.com/p-536145803.html
4.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为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10月24日,我院在综合教学楼开展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王欣荣教授、动物医学院潘阳阳副教授、畜牧兽医学院院长杨礼和2024届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全体毕业生参加了本次讲座。王欣荣http://yyjs.gsau.edu.cn/info/1051/6818.htm
1.畜牧兽医论文参考文献畜牧兽医论文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论文参考文献 学习畜牧兽医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环境卫生、动物遗传繁育等基本知识,同时需要了解畜牧业最新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畜牧兽医论文有什么参考文献吗?本期斯笔客给大家分享相关知识。https://www.sibikeedu.com/wp/42524/
2.参考文献16马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中参考文献著录的几个问题[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17参考文献撰写要求[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6年第1期[C];2016年 18本刊数字用法和参考文献的投稿要求[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YDG201705017.htm
3.动物医学专业论文范文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位类型、论文名称、关键词、论文类别、中医经典引用、西医知识运用、实验动物选用、实验方法应用、检测指标、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软件应用、参考文献。 1.3调查方法 按照调查内容设计《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调查表》,组织已毕业留校的研究生进行专门培训后,对每篇学位论文进行阅读,按...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39036.html
4....与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和控防措施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和控防措施探析》: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进了我国对畜牧养殖业的高度重视,绿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畜牧养殖业的进步和发展和我们的生...http://10www.anydaily.com/zhuankelunwen/36646.html
5.弗荷杂交牛与荷斯坦牛抗病性基因分析论文农科论文参考文献: [1]倪兴军,薛仰全.规模化奶牛场原奶体细胞数的检测及应用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5(2):29-31,49. [2]唐林,王兴平,马云.奶牛生产寿命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20,56(5):36-40. [3]张婧敏,陈宏,张春雷,等.奶牛乳房炎抗性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5):43-46. ...https://www.xuekanba.com/lunwen/nongke/8-1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