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学论文范例6篇

动物药取自于动物,目前已知动物全世界约200万种,但被人所利用过药用动物约3500种,不足千分之二。我们于2008年出版的《中国动物药资源》一书收载的药用动物涉及10门、32纲、456科共2215种及亚种,比1988年结束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增加634种,是目前全国收录品种最全、种类最多的一部动物药权威著作。邓明鲁教授是国家中药材GAP专家组成员,参与讨论、起草、修改和修定的全过程,其动物药部分由长春中医药大学负责。并指导吉林省东丰药业、敖东药业梅花鹿、GAP基地建设工作,并于2004年、2005年率先通过国家认证,并指导吉林省长白山其它药用植物GAP基地的建设工作。我国植物药开发利用率达到四分之一。

动物药这一天然宝库的大门已被打开,对珍稀濒危物种必须严加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是十分重要的[2]。

1.2

活性强

动物药中的化学物质是极其丰富的,如一些大分子的肽、蛋白质、多糖、脂质类、酶类等,一些小分子的如从林蛙油中得到的1甲基海因有较强的止咳祛痰作用。人们公认的生理活性很强的一些毒素如蛇毒、蜂毒、河鱼屯毒、蟾酥毒、斑蝥毒、蜘蛛毒等亦早已被开发出药物。从纵条矶海葵Haliplanel1aluciae分离出是肝素抗凝作用14倍的抗凝血成分;从黄海葵Anthoplearaxanthogrammia中提出的海葵毒素,其强心作用为目前医用强心甙的500倍等[2]。

1.3

疗效高

中医学认为,动物脏器气味醇厚,为血肉有情之品,“同气相求”,较草本药物更易被人体吸收。因而能迅速起效,尤其在调养、补益方面效果明显。另外,动物脏器与人体相应内脏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性,即有“以脏补脏”学说。在一些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

1.4

效益大

临床常用的牛黄、麝香、熊胆、穿山甲、土鳖虫、全蝎、鹿茸、珍珠、白花蛇、蜈蚣、龟板、鳖甲、乌梢蛇、羚羊角、蛤蟆油等动物药材和以它们为主开发生产的中成药净创多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还难以计算,仅就单味动物药材而言,如蛤蟆油基原动物中国林蛙年捕获量3亿只,每只现市场低价8元,仅此年创产值24亿元,冬虫夏草每公斤10~20万,牛黄每公斤20万、鹿茸二杠每公斤5000元,蛤蟆油每公斤4000元等,经济效益巨大,而开展养殖加工又可以解决大量人员就业,社会效益同样可观。

2

我校在动物药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2.1

组建了一支稳定的动物药教学和研究的学科队伍

2.2

科学研究与成果

2.3

已出版动物药专著多部

如《中国药用动物志》1~3册、《中国动物药》、《东北动物药》、《中国药用动物》、《中国动物药志》、《中医药用动物学》、《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动物药篇》1~9册、《中国动物药资源》、《中国林蛙与哈蟆油》等20余部专著。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动物药学术论文100余篇。

2.4

培养了一批动物药高级人才

2.5

在“东北动物药资源调查”、“全国动物药资源调查”及历届动物药研究生实习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中医药系统药用动物种类最多、动物药材品种最丰富的中药动物药暨药用动物标本室

收藏标本1100余种。并于2007年建成了我国首个药用动物数据库。全面收集了我国两汉以来各类文献中的动物药数据,与660余种古籍文献、近3000个期刊文献实现了关联,提供了8万多个古今方剂,6万多种动物药的知识元信息。回答了动物药“过去及现在如何用”的问题。

2.6

成功发起、组织并主持了6次全国动物药学术讨论会

2.7

在理论创新上有突破

1998年于国家天然药物资源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中药动物药三级资源理论体系的创立及其实践”一题,并在国内期刊发表,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把传统的资源学研究定位为一级资源。即对某一地域内的资源进行调查,对种类、数量进行统计,绘制资源谱,拟定开发和保护方案等。二级资源即在一级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一资源体又视为一个资源库,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综合技术手段打开这一资源库的过程,称之二级资源研究。三级资源是在二级资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对某一活性成分形成新药的过程。三级资源研究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多年来始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

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了我国中药动物药发展的12年规划,从形势分析,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基本任务,优先领域,政策措施5个方面,首次制定了适合中药动物药发展的12年规划。

2.8

我校从事动物药研究的多名教授已成为中国药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等多个国家级学会及省药学会、省中医药学会、省食品工业学会等中的动物药首席专家

曾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动物药研究中政策、法规等起草、讨论、修改、审定等工作。

2.9

我校动物药科学研究新进展

2.9.1

鹿茸中次黄嘌呤的含量测定

鹿茸具有较强的抑制单胺氧化酶(MAO)作用,次黄嘌呤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我们首次建立了鹿茸中次黄嘌呤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法。对鹿茸药材及1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鹿茸片进行了测定,考查目前商品鹿茸片的质量状况。测定结果与传统的质量评价经验相符[4]。

2.9.2

梅花鹿茸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以自分离的尿嘧啶、次黄嘌呤为标准品,对10批梅花鹿茸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测定,确定了10个峰为共有特征色谱峰,主要的特征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达到1.2以上,其他特征峰也达到一定的分离,峰尖到峰谷的距离至少大于该峰高的2/3以上,为鹿茸的质量标准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5]。

2.9.3

哈蟆油真伪鉴别实验

分别取舒兰、桦甸、内蒙古、青海的哈蟆油干品及伪品大蟾蜍输卵管的干品,通过电泳、凝胶成像及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建立了哈蟆油大分子的指纹图谱,为鉴别哈蟆油的真伪品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2.9.4

1甲基海因的合成

合成了从蛤蟆油中提取分离出的止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成瘾性、含量在千分位以下的1甲基海因,为动物药有效成分的产业化探讨出有效的途径。

中药动物药已经建设成为吉林省教育厅第一批中药动物药重点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动物药重点学科、中药动物药重点研究室、中药动物药二级实验室;现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动物药重点研究室、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的验收工作。被公认为国家动物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强点。

参考文献

[1]邓明鲁,徐丽.中国药用动物资源研究及其开发现状和展望[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12,(6):12.

[2]邓明鲁.中国动物药资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0.

[3]张辉.中药动物药发展中现代科学技术应用问题的思考[D].第六届全国动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76.

【关键词】生药学考试改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

【Abstract】Aimatsomemalpracticesofpharmacognosyexaminationsystem,theexplorationonreformationoftestcontentandtesttype,andsoontoestablishandperfectaestimationsystemofreasonableandscientificteachingexaminationhasbeentakinginthispaper.Byoptimizingcurriculum’sinstructionandcurriculumconstruction,itfacilitatedstudent’sstudyinginitiative.Inthesametimeoftheoreticalstudy,wepaymoreattentiontoeducatedstudentofhiscomprehensivequalityandinnovationability.Itplayapositiveroleinadvancingqualityofteaching.

【Keywords】PharmacognosyExaminationreformQualityofteachingAbilitydevelopment

《生药学》主要研究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的真伪优劣和内在质量变化规律,探讨生药资源和可持续利用。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生药真伪优劣的鉴别能力及开发利用生药资源。所以,以前的生药学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生药鉴别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课以对生药进行显微鉴别为主,理论考试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实验考试局限于生药的显微鉴别。缺乏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而学生考试前突击背书,考后就忘。这样怎么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药学人才呢?为此,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生药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生药学》考试改革前的问题

以往《生药学》考试多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甚至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尺码,这就使得一些学生采用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背对考试内容就能得高分,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没有背对考试内容,考试成绩就不理想。还有学生考前想方设法从老师那打听考题,要老师划考试重点,这样的考试怎么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以往《生药学》考试也采用过单一的开卷考试,结果两极分化严重,在考场上翻书快,参考资料带的与考试内容相符的学生往往考高分,反之考低分。还有学生认为开卷容易,根本不认真学习,考场上翻书连答案都找不到,考不及格。我院曾有个高职班生药学开卷考试不及格率达56%。

以往《生药学》考试内容单一,以选择题为主,学生答题只涂答题卡上的a、b、c、d或e,很少涉及生药伪品鉴定、质量评价及生药资源利用等内容。导致学生在外单位实习写论文不会用《生药学》知识。如有的学生把赤茯苓(茯苓近外皮的淡红色部分)与白茯苓(茯苓内层的白色部分)当成两个种;把茄科植物曼陀螺的双韧维管束说成异常构造;做贮存对生药黄柏质量的影响,选用的实验材料只贮存了1~6个月……问题不少。

以往《生药学》考试评价方式不合理,基本上是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尺码,这样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许多学生平时不看书,不认真做实验,只在考试前突击背书,学习的目的是考及格,至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很少有人考虑。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培养的学生怎么能适应现代医药事业的需求?考试改革迫在眉睫。

二、《生药学》考试改革的实践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生药教研室响应桂林医学院党委关于考试改革的号召,在《药用植物学》考试改革[1]的基础上,进行《生药学》考试改革,为了达成培养目标,制订了考试大纲,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课程考试的目标,有目的地开展教和学。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方式,不断改革考试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合理与科学的教学考试评估机制。

1.改革考试内容

2.改革考试方法和形式

(1)了解我最喜欢的生药的研究进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我们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生药的研究进展为题,查阅文献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综述,并上交附加全部参考文献全文的文件夹。学生有研究家乡特产药材的;有写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有写中药降血糖的药理研究进展的;也有写抗癌中草药的最新报道的。然后在班上宣讲,每个同学参与评分。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文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明白知识无处不在,学会了随时搜集身边的资料充实自己。

总之,教师根据《生药学》课程的特点和全面考核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探索恰当的考核形式。形成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见表2。

三、改革成绩的评定方式

考试不但具有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激励作用,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考核评分方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要靠考核评分结果来检验。所以,想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改进考核评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这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又能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因此,我院在《生药学》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改革的同时,还对考核成绩的评定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力求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的方案如下:

课程总成绩由几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形成性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中论文综述占20%、实验考核占20%,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讨论发言、作业、生药鉴别大赛、面试等,期中考试占10%)。这样的综合评价不但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评价学生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从多方面考察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较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某方面成绩如论文或综述成绩的评定可让全班学生在听论文演讲后参与打分,然后将全班学生打的分相加,除以全班学生人数,得到的平均分为该生的得分。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教师说了算,让全班学生参与,综合了大家的评价,使成绩的评定方式更科学合理。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无疑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四、生药学考试改革的初步成效

桂林医学院《生药学》考试改革已在两个班试行,并以考试改革前的班为对照班,而考试改革班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检验考试改革效果。检验指标初步设为:写论文或综述的数量,写论文的学生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将10种生药提供给考生,其中有伪品,检出伪品的学生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将2~3种生药的混合粉末提供给考生,根据显微镜检验,全部判断正确的人数,除以全班学生人数,得出判断正确率;参加创新实验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通过对比,初步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检验考试改革效果,见表3。

五、结束语

传统的教育制度带有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使考试的内容、方法、形式等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改进考核评分方案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又能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通过训练学生的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事业的创新人才,才能适应医药事业的发展。

1杜泽乡、曾建红、李云秋等.《药用植物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9):5638~5639

药学论文3000字(一):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建设,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及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对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以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药炮制学”为例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课堂组织方式。

[关键词]中药专业;中医药思维;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8SZ037);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重点项目(SZ191014)

[作者简介]周改莲(1981—),女,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标准及炮制机理;赵立春(1980—),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化学成分及活性筛选研究。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建设

二、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

(一)将中医药思维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学习中要想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专业教师在对中药学专业新生讲授课程时应该做到:在课堂上注重历史文化意境的重现,营造浓厚的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氛围,授课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人文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的效果。与此同时,专业教师还应要求中药学新生重视对经典的学习,要养成研读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习惯,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促进并最终形成中医药思维,做到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扎实把握。

在“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方面,应注重中医学基础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等思维的培养,注重中药学、方剂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药“法象用药”与意象思维的培养、药物四性与中和思维的培养、类比思维的培养,等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中医药思维

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一套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通常将学生分成小组,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疑惑,提高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互动,而非传统教学中偏重于任课教师讲授的“独角戏”模式;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模式多维度发展,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在授课方式方面,除传统讲授法外,还应设计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既能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如以蒸法炮制地黄知识点为例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上课前播放涼茶店生活场景的图片,以凉茶店为何只有生地茶没有熟地茶为切入口,导入所学内容(学生一般都能根据所学内容加以分析),在讲解完炮制方法的同时,发放生地与熟地饮片给同学们进行实物观察。

教师提问:地黄炮制前后发生了哪些感官变化?

(学生最好能回答出颜色、质地、味道)

教师明确:颜色、质地、性味、归经、功效均发生了变化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详细阐述。

鲜地黄:黄色,功效类似生地比生地强,含80%的水分,表皮非常薄,特别容易变黑腐烂,不宜贮藏保管,所以临床用生熟地较多。

生地黄:黄棕色,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痨热,消渴等。

熟地黄: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可以大补肾之元气,中医经常提及的“引火归元”即用到熟地。

教师引导学生加以总结:简单概括生地变成熟地所发生的变化。

教師总结:生地变成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清蒸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脾,酒蒸后补而不腻,上行药势。

设计意图:通过蒸前后性味、归经、功效的变化,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知识融入中医炮制课程的讲解当中,进而阐述炮制的奥妙,激发学生对中药炮制的热情。

三、拓展第二课堂,培养中医思维的运用能力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素质拓展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从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素质拓展各项训练,以开拓学生的社会视野,促进学生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如通过药学院四楼的中药饮片标本馆,让“药”入目;请中药饮片企业负责炮制车间生产的兼职导师进行名师论药,结合炮制实训中心的平台设备,让“药”入耳;举办炮制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品尝自己炮制出来的生熟饮片来对比炮制前后的性味变化,让“药”入口,逐渐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同时,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老师,在实践中培养所带学生运用炮制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至关重要,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中医药高校要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增强教师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核心理论研究,力争站在专业课程角度用现代科学语言来阐述中医药治病机理。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素质教育在药学本科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方法,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为目标。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探讨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的优点,以及在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素质教育的方案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

[作者简介]邢妍(1981—),辽宁阜新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肺动脉高压。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职业素质教育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工作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1]。如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传达素质教育是药理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2]。通过科研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六个方面探讨不同知识点中对素质教育的运用[3]。

一、科研素质教育

科学研究对于药学生必不可少,科学研究需具备创新性强的科研思路,合理的研究方案,有效的研究方法,本科阶段培养科研素质,能够确立初步的科研思维。药理学总论内容包括绪论、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开篇讲述的绪论,由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药理学发展史、新药研发程序和药理学学习方法等部分组成。在讲述药理学学科在药学本科专业中的意义时可以引入链脲左菌素,该药破坏胰岛B细胞,大鼠连续注射4周时,胰岛分泌减少,大鼠血糖升高,因此,此药为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工具药,也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采用的药物。通过药理学的理论教学能让学生对这一药物产生深刻印象,同时通过深入讲解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科研素质教育。讲述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的二重感染,是由于广谱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菌群失衡,应对不良反应产生的真菌性腹泻之最好方法为粪便移植,美国研制的粪便胶囊可以替代粪便移植,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讲述粪便胶囊的研发,进行科研思维的拓展。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到目前为止只能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痛苦,如何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或改变给药方法是现在药学工作者研究的前沿,进行研究前沿的拓展。

二、综合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药理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

三、爱国主义教育

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工程,是祖国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培养优秀接班人的伟大工程,也是高校教育授课的重要环节。在药理学教学中哪些环节可以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的教学经验积累。新斯的明为重症肌无力首选药,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医学生面对此类严重疾病患者,不仅要用药物治疗疾病,还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类似严重疾病还包括肿瘤、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治疗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能增强患者的疾病抵抗能力,使病程缩短,这也是医学誓言中的内容。

五、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创新才能研发新药。药理学课程共有50章,每章涉及上百种药物,但药物种类的增加并没有减少疾病的发生,药物治疗过程中疾病此起彼伏的现象,决定了疾病发生的多样性。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加大了药物治疗的难度,需要不断研发新药,而新药研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药理学书中每一个药物的发现者都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一点也能激励学生创新。阿司匹林是重要的血小板抑制剂,从最初发现的解热镇痛作用到发现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经过了一百年,以此为例,如果我们通过开发现有药物的新用途也是一项重大创新。药物给药途径的改变、药物剂型的变换、药物新的作用机制的开发、药物复方制剂的制备及新剂型的发现都是创新,每一个药物的讲解过程都可以渗透创新能力培养。例如佛莱明从一项失败的实验结果中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天然青霉素的结构改变得到了众多人工半合成的青霉素类。青霉素提纯工艺的改良均为创新。

六、辯证唯物主义教育

药物具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当用药物治疗疾病时,难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清此理,在应用药物时防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沙利度胺具有严重的致畸胎作用,但是非孕妇可以治疗麻风病,是麻风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因此当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完全否定药物的治疗作用也不可取。当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会出现血糖升高和血压升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不能采用此药,但是,当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无药可医,必须用糖皮质激素,同时采用合理的降糖药和降血压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能够治疗很多疾病,但机体防御能力降低会导致感染扩散,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待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科研思维;教学模式

中药药理学学科的任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参与中药新药开发,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理论发展。[1]中药药理学属于中医药学范围,与中医药学各领域保持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同时又必须与现代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2]中药药理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其中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所学的知识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习惯。我们在实验教学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加快实验教材的更新,与科研实际紧密联系

对实验课教材建设的忽略,会造成教材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实验方法与现有的仪器条件也不符合,很多方法目前已少用或不用,而一些新的方法已在科研实践中广泛应用。

2.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硬件设施水平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加快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增添先进的仪器设备,尽可能采用现代实验手段,逐步增加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适应和达到社会工作岗位的需要。

3.强化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要求

一般的实验课,是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营养液及药液,装配好实验装置,学生则是按教师的操作示范和步骤,机械地重复一遍,很多学生甚至在完全不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的情况下,得出了完全不理解的实验结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实验课最基本的意义,不利于锻炼独立实践的能力。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加强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2)实验设计与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实验用液的配制、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从营养液、药液的配制、动物用药的计算到实验仪器的调试和实验动物的麻醉等都必须能独立进行。

(3)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中药药理实验基本规范操作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给药方法、常用手术操作等,提高动手能力,以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很快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

(4)实验报告的撰写与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的结果需要发表,需要将成果展示给同行,为自己和他人的继续研究提供积累和可能的思路,因此,科研论文的写作和表达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5)讨论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讨论在实验课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学生的实验报告中,看到最多的是雷同的实验结果、简单的结论,没有自身想法和新意。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4.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利用,拓宽视野

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广泛,涉及内容多,实验周期较长,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的辅助教学,以拓宽学生视野,使其学会灵活运用药理实验方法及现代分析和检测技术。

总之,中药药理实验课的教学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理论与实验课教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侧重于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尤其是针对中医药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技能、方法。

参考文献:

[1]侯家玉,方泰惠主编.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本文之所以提出本草研究的创新问题,是因为目前已经出现了研究肤浅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和及时,也有的是属于学风问题。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本草研究中来。以下拟从本草研究的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本草文献研究

本世纪在本草文献(准确他说是本草专著)难芯糠矫娉晒橙弧U夥矫孀钪匾慕故潜静莸哪柯佳а芯俊A帷断执姹静菔槁肌贰⑸兄揪取独幸┪南拙罚约白罱霭娴摹度幸酵际榱夏柯肌返仁椋旧贤瓿闪酥泄诘乇静葑ㄖ哪柯佳У鞑椤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大量以探讨医药成就为主旨的本草文献(主要是《本草纲目》)研究论文中,有新见解的越来越少。我们不是不需要这方面的论文,60年代初期以及80年代前期,的确涌现了许多高质量的探讨《本草纲目》对医药乃至整个古代科技的论文,但此后的有关论文数量剧增,质量却每况愈下。辗转抄录、选题琐屑、把书中反映的历代医药成就全部不切实际地归于李时珍等现象极为严重。《本草纲目》似乎成了撰写论文以谋晋升或参加会议等的捷径。

必须直言的是,研究本草著作的文献学内容(目录、版本、辑佚等)需要良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条件,并非人人都能涉足并取得成就的。加之国内现存本草专著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并有一定的深度,因此这方面发展的空间已经比较狭窄。围着几部重要本草变看法子为之粉饰颂德,或反复讨论前人已有定论的内容,或纠缠一些目前条件不可能定论的议题(除非有出土的或新发掘的资料),我个人认为这是使本草文献研究平庸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本草文献的研究已经到头。事实上百年之间,我们还只不过是围着中国内地所存的汉文本草专著打转转。即便如此,有些本草我们的研究还很肤浅(如《滇南本草》多种本子究竟那一种能算是兰茂所处时代的作品?传世的《绍兴本草》抄本有没有一个祖本?等等),国内不有可能出现或出上新的本草专著,流散海外的本草著作也有不为我们所知者。最近从日本接引回归的《药性会元》、《药性要略大全》等本草,国内学者过去就从不知其底里。原以为失传已久的墨西哥传教士石铎碌(石振锋)所著的《本草补》,最近笔者才从国外获得了它的影印件。这说明本草书志的研究尚未完结。马继兴先生目前正在进行的世界中医药联合目录研究课题将把本草文献的调查推向深入,这就是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此外,非本草专者的医书,乃至非医书中蕴藏着大量未被本草专著收录的药物资料,这些资料的调查、汇纂和整理,是本草文献研究者未来的用武之地。厚古薄今是过去医药历史研究的普遍现象,近现代本草文献还有待整理研究。少数民族药学文献至今罕有报道。和中国本草一脉相承的日本、朝鲜本草也很少有中国学者问津。因此,未来本草文献研究不应该故步自封,开拓新领域是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

三、药物炮制的本草考证

那么,是不是说有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之类的书籍之后,单味药或单一的炮制法就没有再进行本草考证的必要了呢?否。我们反对的是依据他人已经汇集的资料,略加组织就当成考证。这样的工作毫无新意,无法为炮制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但如果有更丰富的史料,更有说服力的依据,能对某些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新的参考,那又另当别论。必须正视的是,《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所引用的古医书才167部,而现存的医方书至少也有4000部以上。可以断言,在《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所引史料之外,还有大量的炮制资料未得到发掘,再次广泛地汇集炮制资料是完全有必要的。当然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这一工作有相当的难度。因为靠个人之力非常困难,而要想发挥专家群体优势,其成本和凝聚力都存在问题。即使有朝一日能把所有古代炮制资料集于一炉,也不等于大功告成。分析这些史料,需要现代科学和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会有比较正确的结论。因此,炮制的本草考证不是没有发展空间,而是需要把研究推向更深更高的层次。

药物发展过程中不仅品种方面存在着同名异物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同物异位(药用部位)的问题。有些药物古今用药的部位是不相同的。笔者曾对龟甲(全甲)向龟板(下板)演变的历史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证实李时珍所说“(龟甲)古者上下甲皆用之”是完全正确的。现代实验研究也支持龟上下甲可以同等入药,因此,从1990年开始,《药典》将久已废弃的龟上甲重新作为药物;龟甲又恢复了其历史的真实面目。类似这样的例子决不只是龟甲一味,还有待更多的学者从用药实际出发,将药物同物异位的种类加以梳理研究。

在药物品种、炮制、效用、入药部位、用药分量等方面,同样尊崇《本草经》和张仲景用药的日本、朝鲜,却有很多与中国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茵陈蒿,中国讲究的是“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即使用幼嫩的苗,而日本却使用结了果实的老蒿。是什么历史原因造成其中的许多差异呢?这就是中外用药比较的本草研究课题。尽管已有许多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但系统深入的调查和考证尚未开展起来。

道地药材的研究也是适用本草考证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这一研究受到了重视,被列为重大课题进行攻关,有关的专著也已出版。道地药材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有经验的总结,也有社会因素的促成。各道地药材产区的药学人员如果也能参与到这一研究,利用地利调查乡上史料、民间口传,可望使这一研究更加深入。

药物的栽培驯养在我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这方面的本草研究一般不受人重视。可是,就本人所知,栽培菌类植物茯苓至少在南宋已经开始,其方法与现代相差无几。此外,我国唐代就有驯麝取香的先例,北宋就开始淡水养珠,南宋就有人工牛黄……这些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和外国人争发明权,而是有可能为当今中医药发展提供直接的启示。人们熟知的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可是又有谁肯下工夫将其栽培发展历史流理清楚呢?

还有,导致中国犀牛灭绝的原因之一是中医将此物作药,并赋予其神奇的色彩。历史上被中医用作药物的某些动、植物,乃至动物化石,已遭灭顶或行将灭顶之灾。犀牛已从中国绝迹,老虎、羚羊、穿山甲、野生人参、某些稀有的龟,都已岌岌乎危哉。现在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动植物保护的问题,但是,如果有人能运用本草考证的方法,全面探讨一下属于濒危动植物的药用历史,也许会引人深思。

THE END
1.解析兽医学生命科学《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投稿...兽医学生命科学《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双核心期刊杂志 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主要刊载发表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相关论文,论文发表多数据库收录,资助多项课题,要求论文发表投稿内容创新、科学、实用,禁止抄袭重复发表。https://www.zhailao.com/html/qikanlunwenfabiao/4785.html
2.畜牧兽医论文参考文献畜牧兽医论文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论文参考文献 学习畜牧兽医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环境卫生、动物遗传繁育等基本知识,同时需要了解畜牧业最新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畜牧兽医论文有什么参考文献吗?本期斯笔客给大家分享相关知识。https://www.sibikeedu.com/wp/42524/
3.参考文献《实验动物科学》25.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实验动物科学论文集,第四军医大学,1986。 26.俞慧株、叶百宽著:小白鼠胚胎发生,科学出版社,1985。 27.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等编:现代实验动物科学技术讲座汇编,上海实验动物科学研究会,1985。 28.盛和林等编著:哺乳动物学概论,华东师范出版社,1985。 https://www.zysj.com.cn/lilunshuji/shiyandongwukexue/954-17-0.html
4.关于兽医学论文范文资料与现代畜牧业兽医学进展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现代畜牧业兽医学进展和》:本文是一篇关于兽医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近年来,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虽然大多数疾病可以用疫苗来控制和解决,但像禽流感此类传染性疾病,已经出现导致人类死亡的案例报告,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兽医学...http://pwww.anydaily.com/fabiaolunwen/111619.html
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应包括封面、目录、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内容。 2.1 封面 封面应包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准考证号、考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六部分内容(具体样式见附件一:毕业论文封面样式)。 https://dyxy.nwsuaf.edu.cn/crjy/303767.htm
6.全文环境史理论与方法的探讨(环境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1]周琼.区域与整体:环境史研究的碎片化与完整性刍议[J].史学集刊, 2020(2)-:13-18. [2]程鹏立环境史与环境社会学的比较与借鉴:一个可能的分析框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66-70. [3]郑星国内环境史研究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https://www.91xueshu.com/l-hjkxlw/66046.html
7.畜牧养殖技术及推广方式论文(通用15篇)参考文献: [1]罗厚才.袁仕源.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59-60. 畜牧养殖技术及推广方式论文 篇5 摘要: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非常迅速,但养殖技术不合理,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养猪业的发展。本研究介绍肉猪的生态养殖技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减小肉猪养...https://www.ruiwen.com/lunwen/2463119.html
8.论文400字模板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参考资料: 标准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标准论文格式模板范文,毕业论文是我们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呈现,论文基本上是每个人都要写的,对论文的题目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论文的格式也是...https://www.zzmce.com/lunwen/347753.html
9.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关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11(1). [2]杨茜.浅谈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https://m.yjbys.com/bylw/cankaowenxian/82343.html
10.springboot参考文献格式springboot论文参考文献推荐spring boot参考文献格式 本科生毕业论文 基于Java(springboot框架)动物大全和智能识别系统 开题报告 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姓名 Xxx 学院 XXXXXXX 专业 XXX 年级(班) 论文题目 ...https://blog.51cto.com/u_13521/875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