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使得各种各样的个性宠物不断出现,宠物正在不断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2018年中国各种养宠人数占比图
2018年中国宠物(犬猫)市场消费规模已达到1708亿元人民币。(2017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达到1340亿元,同比增长27%)。
2018年中国宠物数量已超过1.68亿只,种类以猫和狗为主,中国城镇犬猫数量达9139万只,中国城镇养猫、养狗人数达5648万。
2018年的宠物用品消费中,狗用品的犬主之人均消费额为1826.7元,猫用品的猫主之人均年消费额为1721.2元,其中玩具、项圈、猫砂……等成为犬、猫主人年消费金额最高的用品。
一、宠物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宠物市场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跟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宠物市场起步较晚,呈现出初期增长缓慢、规模有限。
近十多年来进入发展进入增长的快车道,过去10年中增长率均在30%左右。中国宠物市场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以下特点:
(一)中国宠物市场起步晚、发展迅速
(二)宠物市场发展的中国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家庭的独立性、个性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休闲、消费和情感寄托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
国民收入水平是宠物市场发展的直接动力。
城镇化率提升带动宠物市场增长,城镇家庭更容易发生养宠行为,发达国家宠物商品行业规模与城镇人口占比呈正比。
宠物饲养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亮点,宠物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
1、经济收入水平是宠物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居民可支配收入决定行业需求。人均收入水平提升促使居民消费不断升级,而饲养宠物也具有较高的成本,在双向影响下,经济水平与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正向变动。
2017年中国人均GDP为59660元,同比增长10.52%,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同比增长9.04%。
2008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2018年已接近10000美元,具备了宠物市场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
从整个人均GDP和宠物食品规模的绝对值和增速来看,二者具有一致性。
2、中国养宠人群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的省份地区
▲中国养宠前五省份合计占比
▲中国养宠人在宠物主粮和宠物零食上的人均年花费
▲2017~2018年宠物人均单只消费金额对比
3、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养宠人群主要是年轻、高学历、女性、未婚群体
与国外宠物市场有明显差异的是,中国的大部分宠物主人都非常年轻。
▲中国养宠人群占比图
《白皮书》显示:中国70%的宠物主人是年轻人,年龄在20~35岁,且大部分都是女性,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大都没有孩子;第一次养宠物的比例很高,有大量宠物养护、健康医疗……等方面的信息及产品需求。
上述人群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对科学养宠物有更理性的认识,特别是在宠物医疗诊断、健康养护、预防疾病……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超以往,且更舍得花钱。
▲中国养宠婚姻状况占比图
▲2010~2017年中国结婚人数趋势
此外,晚婚化少子化带动了宠物产业发展。
年轻人结婚要孩子的年龄越来越晚,2017年女性首胎生育年龄高达30.7岁,较30年前推迟了3年。67%养宠人士具备大学以上文凭,受教育程度较高;58%的养宠者是女性,消费意愿较强。
中国“空巢青年”、宅男、宅女等养宠大户在持续增长。2017年中国20岁~29岁的在异地中大城市生活的,空巢、青年总数已经突破5000万人,其中90后占61%。
4、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饲养宠物将成更多老人的未来的选择
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宠物产业增长,且在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中老年人为养宠主力。
宠物产业规模伴随老龄化率的增长而增长,并且至今,西方发达国家如欧洲和美国中老年人士是养宠人群的主力。
▲2011~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预测图
5、宠物的陪伴属性需求旺盛,各级消费群体对宠物行业的支出意愿上升
根据中国宠物市场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产生对宠物特殊需求的群体。
计划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医疗水平影响中国的人口结构,在这一系列影响下,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空巢青年”、“空巢老年”以及“丁克家庭”……等群体为市场提供了较大的需求空间。
宠物的角色也开始由“看护”转向“孩子”、“亲人”,宠物的陪伴属性更加明显,特定人群更需要宠物作为情感的寄托,致使对宠物行业的支出意愿上升。
(三)中国宠物行业的发展趋势
1、宠物行业,处于蓬勃发展期
▲2000~2017年中国人均GDP图
▲2015~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图
▲2017~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图
中国还处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人口占比稳步提升。目前中国城镇人口占比为58%,较国际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将提升养宠者的基数。
在人口老龄化、“空巢青年”、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下,中国宠物市场拥有非常大的需求空间,极度契合当前的消费升级方向。
相比欧美经济发展国家,中国宠物行业还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宠物行业的近六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7%,2017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40亿元。
其中宠物食品、宠物医疗是当前中国宠物行业中最大的两个细分领域。
宠物食品、宠物医疗是宠物行业中最大的两个细分领域,分别占比达到34%和23%。
2、宠物食品,是宠物行业的最大细分领域
宠物食品,在宠物饲养成本中占比大,处于最大的宠物行业细分市场。
相比其他宠物产业链上的环节,宠物食品贯穿宠物整个生命周期,具备高复购性、价格相对不敏感、高黏性的特性。
▲2017年中国宠物商品类消费额占比
在宠物行业尚不成熟的中国也是如此,2017年中国宠物商品类消费额中,宠物食品的占比为72%。主食刚性突出消费占比最大,零食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宠物食品分为:主粮、零食、保健品。主粮市场集中度高,以“皇家”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具有领先优势;但国产品种正在加速赶超。
零食方面,市场集中度较低,种类丰富多样,定制化、个性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的国内品牌的宠物食品正在发力,国产品牌的零食在2018年天猫与淘宝的销售额处于领先地位。未来伴随国内宠物数量进一步增长、渗透率提升,宠物食品市场拥有较为广阔的潜力空间。
三个关键因素将驱动宠物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宠物数量、宠物食品渗透率、宠物年均食品消费金额。
2017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消费规模约为350亿元。宠物数量、宠物食品渗透率、宠物年均食品消费金额的提升将驱动国内宠食市场规模继续增长。宠物食品具备必需品、复购率高、黏性高特性,在宠物消费中占比最大,行业最先得到发展。
3、宠物医疗,市场发展动力十足
宠物连锁医院,最具潜力宠物医疗是继宠物食品之后中国宠物行业的第二大细分市场。
2017年占整个行业的25%左右,一般包括宠物医院,药品和疫苗。医疗需求刚性,药品、疫苗的壁垒较高,连锁医院最具潜力。
宠物医院容易培养客户粘性,可以作为企业进入其他子行业的切入口,而产业链整合将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宠物医院连锁经营将成为中国宠物医疗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4、宠物行业前景广阔,未来数年将处于行业的高速发展期
与欧美、东亚……等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宠物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二、宠物经济产业链
宠物行业覆盖宠物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到学习训练、休闲娱乐……等一切生活行为活动,一般包括上游的宠物产品和下游的宠物服务。
宠物产品涵盖:宠物饲养、宠物食品、宠物用品。
宠物服务涵盖: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培训、宠物摄影、宠物保险、宠物婚介、宠物寄养、宠物托运、宠物殡葬……等。
宠物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宠物发展起来的繁殖、训练、用品、用具、医疗、医药、贸易的产业链。
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宠物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健全的宠物经济产业链。
(一)上游产品与下游服务,宠物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中国宠物商品类消费仍占主导,服务类消费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2017年宠物商品类消费占比约为70%,服务类仅占30%,比照国际上成熟市场如美国,其宠物商品类占比为63.57%,随着未来中国消费升级,对宠物的服务类消占比有望增加。这也符合目前消费升级和宠物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蔓延的趋势。
(二)宠物上游产业各环节逐渐完备
1、宠物饲养与宠物活体交易——源头环节
宠物饲养和活体交易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最前端,具有先决作用。
2、宠物食品渐成宠物“刚需”——上游环节
宠物食品是介于人类食品与传统畜禽饲料之间的高档动物食品,是专门为宠物提供的食品,为养宠所必需的商品。
市面上宠物食品包括:宠物主食、宠物零食、宠物营养保健品、处方类粮……等。
目前,宠物食品逐渐呈现品牌和品种多元化的趋势,针对不同的细分需求,宠物食品分类在不断细化。
宠物食品消费额最高,调查数据显示:93%养宠家庭会购买宠物主食,82%养宠家庭会购买宠物零食,宠物食品类消费在宠物商品类总消费额占71.2%。
宠物食品将受益宠物数量爆发和产品升级提价的双击效应。由于可支配收入和养宠需求的刺激,中国宠物数量已迎来高速增长,并且宠物“刚需”主粮和零食细分品类也开始增多,在服务的市场更加细分后,宠物食品将迎来双击效应。
3、宠物用品——上游消费升级
宠物用品主要包括:洗护类、衣物类、玩具类,更多的体现了消费升级和宠物角色的转变,表现了主人和宠物之间的感情。
2017年中国宠物用品消费额占商品类总消费额的12.1%,88%的养宠家庭会愿意给宠物买用品,随着消费升级和宠物细分需求的不断细化,未来宠物产品市场的细分也有望进一步加深。
(三)宠物下游产业服务主导,“宠物的专属服务”快步崛起
宠物服务是指满足宠物高级需求所提供服务,宠物医疗及宠物服务是主要形式。
包括: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保险、宠物培训、宠物寄养、宠物丧葬……等服务。
随着宠物主收入水平的上升和宠物角色转变,越来越多的宠物主愿意支付费用为其宠物供似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催生出更多个性化服务。随着饲养宠物的数量激增,宠物服务行业潜在的市场容量较大。
(四)宠物消费的升级,推动宠物经济快速进入细分市场
中国宠物消费升级现象在细分产业间和产业内表现明显。中国宠物行业发展呈现明显由上游至下游的趋势,下游率先崛起的宠物服务为宠物医疗,洗澡美容等服务业也迅速崛起。
宠物下游细分领域的服务产品已比较丰富,目前基础服务需求较大。
宠物美容市场也以浴液等基础需求为主,宠物医疗目前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其中以疫苗和驱虫等基础需求最大。
由此可见目前宠物服务市场仍以基础服务需求为主,可提升空间大,例如:宠物医疗预计发展阶段将紧跟宠物食品,未来同样具有千亿空间的规模。
消费升级或将在5年内促使宠物行业进入下半场宠物服务之争,宠物医疗、美容首当其冲。
(五)宠物消费的产品及服务更加多样化
1、宠物产品需求逐步多样化,产品种类日渐丰富
宠物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宠物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其某种需求的任何事物。人与宠物间的关系日益浓厚,饲养宠物也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宠物的基本生命,产品种类日渐丰富。
2、宠物服务将囊括“衣食住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宠物服务是向宠物主人和宠物提供满足其日常生活和心理需求的服务。越来越多的宠物主人愿意支付费用为他们的宠物提供如人一样的生活方式,同时催生出更多的个性化服务。随着饲养宠物的数量激增,宠物服务行业潜在的市场容量较大。
(六)资本热度不断提高,加快宠物行业发展步伐
1、近年来宠物行业被资本市场看好
从2016年开始已有多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包括:宠物食品公司、宠物用品公司和宠物医院。
此外,据名宠社、速途研究院等数据显示:近年来获得融资的宠物公司在数量和融资规模上成快速增长态势。借助资本的热潮,宠物行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期。
2、行业处于蓬勃发展期,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对比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中国宠物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市场空间较为广阔。2017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已经到1340亿元,近六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
根据发达国家的过往经验,宠物行业的渗透率与人均GDP成正比,目前中国有宠物家庭的比例约为6%,然而与美国(68%)、澳大利亚(57%)、加拿大(52%)等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宠物行业发展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将更有能力负担宠物的各种消费。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3000~8000美元时,宠物产业将快速发展。同时,中国居民的宠物消费比重持续提升。
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作为养宠主体的80、90后的消费意愿更强。
据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共有广义宠物数量(含水族、爬行类和啮齿类)1.6亿只,狭义宠物(猫、狗)数量9139万只,2018年宠物市场规模已达1700多亿元。
未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中国宠物市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三、中国宠物经济新业态案例
(一)在购物中心里的动物大秀场——BOBO宠物空间
2016年,BOBO宠物空间在上海七宝的宝龙城市广场开业第一家门店。
这是一家集:培训、游乐、寄养为一体,拥有大面积户外空间的高端宠物乐园。
同时,还开放宠物上门服务,包括:宠物训练、宠物看病、宠物护理……等。
以上海这家城市广场门店为例:面积在400㎡左右,拥有宠物酒店、小憩空间、美容空间、展示空间、商品空间、培训空间,以及大型户外游乐场,提供宠物游乐、宠物培训、酒店式寄养、宠物美容、宠物零食以及生活用品零售等服务。
室外有一个大草坪,专做宠物游乐场所用,同时也是个“动物大秀场”,每天定时推出各类动物的训练展示表演。
比如:宠物狗的基本礼仪、互动游戏等,吸引很多人围观。
同时,BOBO宠物空间还定期举办宠友会,比如:宠物和宠物之间,主人与主人之间的交友活动。
再加上选址在商场一楼对外区域,外面还有宠物训练草坪,每天的动物大秀场节目,就会吸引很多人来观赏,这无形中为购物中心的品类和体验加分,同时也是吸引客流的一种方式。
(二)宠物商业综合体——极宠家
占地4200㎡的全球超级宠物乐园——极宠家(JACKPET)在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568号正式运营。
极宠家首店,利用空间组合式创新和跨界的方式,整合宠物行业8大业态,打造了宠物行业会员零售的新模式。
极宠家,用场景化打造了一个涵盖猫犬活体领养、洗护美容、猫犬商品、宠物寄养、宠物医疗、异宠活体、异宠商品、咖啡休闲……等8大业态的会员零售店。
极宠家门店一共有7层:
在极宠家,领养、洗护、购物、医疗……全都是一站式体验服务,满足一切萌宠的需求。
五楼的异宠乐园也是极宠家门店的特色,鸟类、水族、蜥蜴、蛇、角蛙、乌龟、蜘蛛、兔子、龙猫、土拨鼠、仓鼠、豚鼠……等上千只小动物,成为城市里许多家长带小孩来科普学习的好去处。
此外,最具特色的要数二层的宠物领养中心,上百种猫和狗可以通过领养带回家。
“领养代替购买”也是极宠家倡导的养宠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养宠行列。虽然现阶段致力于在宠物行业发展的公司很多;但只有极宠家真正将目标放在了宠物增量市场上,通过领养的形式降低养宠新手的准入门槛,这将直接推动宠物行业的规模增长。
(三)宠物世界的主题乐园——CKC国际宠物公园
CKC国际宠物公园,坐落在北京市艺术名镇宋庄南部,紧邻运潮减河,公园占地200余亩;配套设施齐全,园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自然恬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以宠物为主题的休闲娱乐场所。
CKC国际宠物公园,提供的宠物服务包括:纯种犬繁育、训练、美容、寄养、宠物泳池、宠物尸体的无公害处理……等。
这里是宠物爱好者和宠物的天然家园,为承办国际宠物赛事或以宠物为主题的大型活动提供了条件。
公园已先后承办了数百次国际大型犬展、面向全国的全犬种比赛、琵琶之旅夏令营和犬主指导手讲座……等,吸引了国内外宠物爱好者数万人前来赏玩,广大宠物爱好者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参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盛大聚会。
公园倡导科学喂养、善待犬只、优化繁育品种……等,为国内引进并提高纯种犬品质和对动物疾病的免疫与预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确保了每个犬只品种的优化。
公园内的美容师、训犬师、牵犬师培训学校,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为宠物行业内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并且配合政府提倡的配合新农村建设,引导当地农民致富走上一条新的道路,拉动了地方经济。
CKC国际宠物公园,作为京东研究犬业文化的基地,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宠物养殖示范基地;努力宠物爱好者们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宠物提供一个自由、闲适的生活空间,为国内宠物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四、中国宠物行业政策初见
从上世纪80年代到至今,中国养犬政策逐渐放开,由最初的禁养到规范饲养。
期间养犬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
1、上世纪八十年代禁养阶段
1980年11月,由于狂犬病疫情流行,卫生部发布了《卫生部关于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通知》和第一部养犬管理法规《家犬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城市及近郊区、新兴工业区禁止养犬。”通过行政手段禁止城市居民养犬,对违反者追究刑事责任,也是针对狂犬病疫情和时代的局限性。
2、九十年代的限制饲养、严格管理阶段
1990年左右虽政策松绑;但部分地区限养。部分地区开始转为实行“限养”政策,即允许居民饲养宠物,但对饲养宠物的区域、数量、品种……等进行了限制。
90年代以后,大中城市开始制定城市养犬管理法规,赋予居民饲养宠物的权利;但是各方面规定都有严格的限制。
这种方式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一味地限制,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3、综合治理、科学饲养的现今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养犬管理法规越来越规范化,当前各大中城市根据先后出台相应的养犬管理法律规范,数量近二百余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有些城市还对原有养犬管理法规、规章进行修改或重制;行业进步明显还有上升空间。
(二)、宠物行业技术要求
1、国家监管加码
在中国大陆宠物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发展初期行业不规范、监管不到位,部分门店无证经营、环保设备缺失、医生无证上岗、价格不透明等问题频发。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开展了多次清理整顿工作来加强监管和规范,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宠物诊疗机构有牌照准入制度,通过环评,并且要求有3名以上注册的执业兽医。
2、兽医极度紧缺制约行业发展
中国仅有20所高校开设了动物医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每年不足3000人,岗位缺口高达三分之二。
中国兽医人员数量与国外相比存在巨大差距,美国每10万人口中有兽医14人,日本为20人,保守估计中国对兽医人才的需求超过百万;但是目前国内通过中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仅有7万多人,巨大的人才缺口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
3、国家出台法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11年农业部要求加快执业兽医队伍建设步伐,强化兽医人才支撑。
2016年国家发布了《中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2020)》,提出要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监管服务标准体系,以强化兽医人才队伍建设。
五、中国宠物行业良好的发展远景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将更有能力负担宠物的各种消费。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3000~8000美元时,宠物产业将快速发展。同时,中国居民的宠物消费比重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