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老师上周布置了一篇作文,叫《一件成功的事》。
老师经验丰富,知道如果这个题目不限制,就能出一堆奇怪的作品,上一届有同学写成功地当选了王者荣耀MVP,成功地在自助餐上吃了五盘大虾的。
老师于是加了一个要求:不要写吃喝玩乐。
熊小闹这下苦恼了,想问问我这类题目应该怎么写。
不许撸猫
孩子写作文,得启发,不能替她写,我就问问她的想法:
“你有什么想写的吗?”
“爸爸,我想写我成功撸猫的故事。”
“这个好!你写吧。”
10月底,我收养了一个小橘猫叫“熊不行”,大眼睛,圆滚滚的身材,非常可爱。
熊小闹每周都要跟熊不行玩,但是熊不行曾经是流浪猫,有点怕人,前后折腾了快俩月,熊小闹才终于摸到了熊不行的皮毛。
熊小闹刚要动笔,就遭到了奶奶的反对。
我妈出生在1950年代,上学的时候没赶上好时候,但是非常重视小朋友的教育,听了作文要写撸猫,当场反对:
“老师说了,不许写吃喝玩乐!逗猫就是玩儿啊!这个不要写!”她总担心孩子思想境界不高,误读了老师的意思。
奶奶大包大揽,亲自指导,于是出现了一篇神奇的作文:
《我成功地考过了KET》
KET的全称,是剑桥青少年英语考试五级,参加考试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你就写写你是怎么第一次没考过,然后继续努力又考了一次,最终考过了的。”奶奶想得很简单,把事情说说,再加点“苦心人天不负”“学海无涯苦作舟”“世上无难事”之类的金句,这作文就写完了。
这题目太难了,因为它没有太多的现场。
没有“事件”,一个五年级的同学,想要把考场写好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她写得痛苦,写完之后,也惊呆了乱指挥的奶奶。
干巴巴地勉强憋到了四百字——这作文实在太难看了。
重写一遍
我下班回家,熊小闹把作文拿给我看,一边哭一边说,写得不好看。
其实熊小闹的作文不差,那些细致和有趣的东西,她能写得很可爱。
但是写一个通过英语考试的故事,这个选题上就败了。
我提了一个建议:
“英语考试这件事,本身很难出现细节、对话、动作的描写。反倒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如何驯养流浪猫的故事,会有吸引人的细节。”
“但是老师说,不要写吃喝玩乐,”奶奶一脸郁闷,“撸猫有什么重大意义吗?”
“哎,这就要看我们如何解释撸猫这种行为了,小闹,你觉得我们收养一只流浪猫,有什么意义吗?”
“我们不养它,它可能会在雪地里冻死的。”熊小闹说。
“没错,我们收养了一只没有家的伴侣动物,猫是人类的朋友,是因为有人抛弃了它们,才变成了流浪猫。”
“那些人的心真狠呀。”熊小闹说。
“收养流浪猫有三个好处:
我们家收获了可爱的宠物;
会少死很多野生动物,因为流浪猫会伤害鸟类、松鼠等野生动物;
你也从养猫这件事情里,学到了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我觉得我也变得更有耐心了,以前它藏在沙发下面,我想找它玩,它越来越害怕,后来我慢慢地去给它喂猫条、给它洗猫碗,它就逐渐允许我接近它了。”
“所以呀,意义出现了,这件事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小朋友还在和小猫的互动当中获得成长。”
“意义”的意义
熊小闹去写了,这下完全没有写英语考试那种抓耳挠腮的感觉,写得很快,表达得也不错。
一篇写猫的作文,能够容纳许多足够好看的细节描写:
“它的胆子非常小,于是爸爸给它起名叫熊不行。”
“它有圆圆的浅绿色眼睛,橘色的老虎斑花纹。”
“它扑向猫粮碗的时候,就像一只四足腾空的小皮球。”
“我忍住不去大笑、大叫,而是轻声去叫它的名字。”
“它喜欢吃肉,但是对宠物羊奶没有太大的兴趣,偶尔我们给他喂一点蒸熟的胡萝卜,能让它的肠胃更加健康。”
“我终于摸到了熊不行的皮毛了,我开心地说:爸爸,你懂得真多啊。”
“爸爸说:我也是第一次养猫,但是为了养好猫,我请教了很多有经验的朋友,还读了很多兽医写的科普书籍,甚至还买了一本《猫病学》,其实我们无论养猫还是接触什么新的领域,快速地学习知识的能力,才最重要。”
熊小闹的作文顺利完成了。
“小闹,你还觉得这只是吃喝玩乐吗?”
“当然不是。”
“老师反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吃喝玩乐,当你能够把和流浪猫的互动写出意义来,这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题目了。”
其实教育,就是对孩子解释世界的学问。
孩子们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学到很多知识点,他们阅读、写作文,都是训练解读一件事的意义,然后对别人进行输出,我觉得这是学习当中的核心能力。
不仅仅语文课里,我们需要解释意义,别的课程里也都是一样:
数学课上,我们会把甲乙开汽车和骑摩托车互相追赶的文字题目,转化成算式和方程;
在语文课上,我们会把阅读材料里作者的描写、叙述和引语归纳出段意和中心思想;
英语课上,我们会把活用那些语法句法的规则,选中合适的时态和语态。
这一切的核心都是关于意义的解释能力。
解释中的干扰
“我觉得奶奶也解释了,但是她解释的不对。”熊小闹说。
“对,奶奶把和猫一起玩,简单地解释成了‘玩’,因为她对养猫这件事没有那么熟悉,她没有接触过比如伴侣动物福利、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喂养之类的这些素材。所以她没有办法做出‘和猫玩’之外的解释。”我说。
“我明白了,要有解释的能力,需要读很多书对吧。”熊小闹说。
“这说起来就是一个大学问了。解释能力想要提高,需要阅读掌握素材,还需要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最后还要勤输出、多表达,反复试错,经常写作、辩论、演讲,都是提高自己解释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有些元素会干扰解释的过程,比如焦虑。”
“焦虑?”熊小闹不理解。
“比如奶奶为什么会觉得撸猫这件事不好?奶奶其实非常担心你的学习,她担心老师不让写吃喝玩乐,而你写一个养猫的作文,老师可能会觉得你没有审题,而觉得你写作文不认真,甚至可能误会你在和老师对着干。”
“我明白了。”
指导孩子学习,需要家长有很多知识储备。家长如果帮不上忙,焦虑和担心让他们各种错误指导、动作变形,但是又坚持要管,总觉得如果不管管孩子的学习,就是对孩子不负责。
这种错误的指导帮不上忙,可能还会给老师和孩子都带来困扰。
怎样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呢?
我找来了北大学霸、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现在活跃在教育行业的张泉灵,要来了少年得到【跨年知识好礼】限时0元领取!礼物有三重:
好礼一:给家长——1.3号泉灵联合特级名师直播,2021年让家长不走弯路,孩子高效提分
好礼二:给孩子——30节名师音频课,拓视野提成绩
好礼三:给礼物——传递【跨年知识好礼】,还有无人机、iPad等礼物拿
1月3日,张泉灵联合特级教师史建筑老师,在「少年得到App」和家长直播互动,讲干货,给方法,新的一年让家长不走弯路,帮孩子高效学习。
部分直播内容:
怎样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不吼不催怎么让孩子主动写作业
如何做一道题会一类题,不刷题考高分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习惯
绘本到底应该怎么选、怎么读
识字写字、古诗怎么学才科学
学前阶段要为上小学做哪些准备
还有一个亲子共享的免费30节课程大礼包
能完美解决家长的疑问,这些让孩子长本事的课程都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