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个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如何达到身体健康,已为多数人所熟知,而怎样求得儿童的心理健康,知道的人就不多。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品行、情绪、语言、进食等问题,究竟和儿童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有什么关系呢对这门学科,人们正在进行着探讨和研究。
儿童的心理疾病是一个颇为常见的儿童精神卫生问题,但目前,这个问题尚未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本书采用纪实笔法,把日常生活中儿童行为、品行问题、情绪、语言、进食、性行为障碍、遗尿症以及常见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丰富,形式新颖,并且寓知识性、科学性于趣味性及故事性之中。
(一)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
孩子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如何达到身体健康,为许多家长熟知;而怎样求得心理健康,知道多了。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报告,3—15岁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达百分之五至百分十五。儿童期最容易发生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有:性格怪癖、情绪障碍、不良行为、社交不良倾向、多动症、神经质倾向、偏食、怕上幼儿园或学校等等。其根源,主要与环境、父母、教育与养育方式等有密切关系。象红红这样的孩子,要为他们改变或排除心理卫生障碍,首先就要改变教育方式,用心理卫生知识科学抚育儿童;其次,请专科医师协助进行早期矫正,包括心理治疗、行为矫治、药物治疗等。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切实做好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适应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二)小咪咪为啥忙碌不停
(三)脾气暴暴躁的小虎
囡囡七岁,上了小学,她那孤独不合群的性格越发厉害,平时很少说话,猜疑老师不喜欢她,怀疑同学在背后捣鬼,同学们既不敢得罪她,又不敢接近她。
囡囡这样的性格,使班主任李老师伤透了脑筋,做怎么办听说杨医生研究儿童心理学很有造诣,于是李老师亲自领着囡囡慕名前往。
杨医生的诊断很明确,囡囡性格怪僻,多疑,易发窘,过分讲究整洁,什么事都守口如瓶不肯说出来,也是一种心理卫生偏异的表现。
杨医生告诉李老师,一般说来,性格怪僻往往同小孩出生后受各种精神创伤有关。性格怪僻必须早期发现,进行积极的防治,否则往往会延至成年,甚至导致精神病。怎么防治呢对这类孩子,除家庭教育中避免对孩子进行不良刺激外,应及早送孩子进托儿所或幼儿园,让他们生活在集体中,开阔活动领域,保育员和老师要特别关心和照顾这类孩子。
(五)小明为何咬指甲
小明聪明可爱,可有一个缺点,就是常常咬指甲。每次课堂上发言,紧张起来讲不下去,就不知不觉地咬起指甲来。受父母责备时,更是边哭边咬指甲。这是为什么呢当他由爸爸领着到儿童心理门诊咨询时,杨医生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情绪问题引起的儿童心理卫生偏异。
咬指甲在儿童中颇为常见,据上海地区一项调查表明,它约占儿童总数的10。7%,这种不良习惯多起于3-6岁,可持续至青春期,一般父母很少因孩子咬手指去找医生,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杨医生告诉小明的父母,咬指甲与人的情绪有关。如人悲哀时,会带来紧张情绪的释放,释放的方式,对幼儿来说,主要是哭泣,而小明又是怎样来摆脱紧张情绪的呢除哭泣以外,咬手指也是他释放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习惯行为。
对于小明咬指甲的病怎样治疗呢杨医生说这并不难,一是经常给小明修剪指甲,二是在指甲上涂些苦味剂、辣味剂。三是请心理医生给孩子进行行为矫治。但这些仅仅是辅助手段,关键要改善小明紧张情绪的心理因素,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否则一味责备孩子会对他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六)菊菊为啥不听话
爸爸妈妈不解地请教爷爷,菊菊这两年越来越不听话,老是顶牛倔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菊菊立刻愉快地整理起心爱的玩具来。
看着女儿顺从地收拾玩具,爸爸妈妈会心地笑了。
(七)说说小星羞于启齿的事
杨医师的话是有科学依据的。婴幼儿时期,当膀胱充盈,生殖器和会阴部有异常剌激,阴茎、阴蒂均可勃起,当小孩大哭大闹发脾气时,也会阴茎膨胀,一旦小儿手触生殖器,产生快感,则会用手惑其它形式去摩擦生殖器,这就是手淫。几乎所有儿童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均可出现或轻或重的这类现象。多数儿童在幼儿至学前期比较明显,以男孩为甚,上学以后这种行为消失,到青春期后又有增加。因此,只要不是过度的手淫行为,可视为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特别是青春期后的孩子,手淫现象更不足怪。对于频度较密的手淫,当心理诱发因素解除,随年龄的增大可以治愈,但也有少数的可能延至成年期。具体的防治方法是: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便玩弄生殖器,并要注意去除局部的各种不良剌激。如皮疹、包茎、蛲虫等,还要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宜过早期上床或醒后卧床不起,鼓励儿童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以免因寂寞而去摸弄生殖器。当幼儿偶尔抚摸生殖器,大人应上设法分散其注意力。小孩的裤子不宜太紧太小,不宜穿牛仔裤。
小星的爸爸妈妈听后连连点头,他们认识到,要帮助小星克服手淫的习惯,父母也有很大的责任呢。
(八)好奇怪的病:夹腿综合症
夹腿综合征说穿了是女孩子手淫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八十年代心理卫生专家们刚刚研究出来暂且命名的。女性的阴蒂是身体尤其是生殖器官中最敏感的部位,当它受到机械剌激(如洗澡时的热水、被窝内热气作用)等,都可能引起一定的性本能活动,得到相应的性快感。女孩子产生夹腿综合征的原因有种种:一是内裤太紧、磨擦阴蒂;二是阴部不清洁,或有寄生虫、蛲虫病、阴道滴虫病、会阴部湿疹等,引起局部刺激、发痒;三是由于受到感情上的创伤而情绪焦虑,将手淫作为消除情绪焦虑一种手段,导致产生夹腿综合征。
(九)怕见生人的苗苗
原来,苗苗从小寄养在外公外婆家里,在一种溺爱的环境下长大。出门,怕他掉进河里,和小伙伴一起,又怕他受欺侮,于是老人整天将他关在家里。6岁时苗苗回到父母身边,平时怕见生人,连爸爸妈妈都不肯叫。上小学后,怕和老师讲话,从不举手发言,下课后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苗苗的父母非常焦急,却又束手无策。因为苗苗的伯伯是学医的,他们很想趁这次机会请教一下该怎么办。
苗苗现在和以前判若两人,不再怕见生人,学习进步很快,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兴趣小组,俨然成了小小活动家。
(十)小红患了退缩行为
杨医生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小红的爸爸性格十分内向,平时足不出户,邻居间很少来往,小红与外界很少接触,养成了她胆小怕事、事事退缩的毛病。对儿童的退缩行为可以改变教育方式,进行心理治疗。防治该病的主要办法是鼓励孩子从小即与小朋友一起开展游戏,培养儿童开朗的性格。父母及老师对孩子应既不溺爱又不粗暴冷漠,与孩子建立信任而又亲密的关系,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已有退缩行为者,可采用行为模拟法进行行为治疗,就是通过观察和学习,来增加、获得良好的行为,减少、消除不良行为。可以先让小红贯彻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情况,让她体验别人做游戏的乐趣,逐步受到影响,产生共鸣,激起模仿欲望,最后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游戏活动中去。这样,退缩行为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消失。
(十一)吸吮手指也是病
林林要上学了,他多高兴啊,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蹦蹦跳跳来到了学校。
吸吮手指也是病是的,原来蒋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颇懂一点儿童心理学。放学后,她便到林林家家访去了。
(十二)爱打架的牛大王
是的,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小牛的行为已不是一般的脾气问题,而是儿童的品行问题。从儿童心理学上看,这属于品行问题的攻击性行为。这种攻击性行为,在幼年儿童中颇为常见,表现为受挫折时焦虑不安、暴怒、伤人毁物,此种行为与单纯的发脾气不同,常常造成对其他人的伤害或物质的损坏。此症状多见于男孩,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最高,到学龄期后逐渐减少,至青春期形成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后又渐减少。这类不良行为,如在幼年时不能加以克服,则长大成人后常今构成严重的社会适应困难,有碍于人际交往,甚至发展为殴斗、凶杀等违法行为。
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意识的发展,二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学龄前儿童是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刻,他们逐步学会从社会意义上评价道德行为,可以比较主动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还不能自觉地用道德原则来判断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那么小牛的攻击行为如何纠正呢儿童品行问题处理的重点在于预防,品行问题的处理目前无药物可用,教育及心理治疗是主要手段。小牛的攻击性行为还未构成违法行为,可以辅助于行为矫治,这必须要在心理卫主专业人时员指导下进行。
(十三)圆圆为什么会有反刍现象
原来,患有反刍的幼儿进食后,会把吞进去的食物呕回口腔重新细嚼,然后再吞进去,这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过程,患儿不伴有恶心、干呃或嫌恶情绪,更无紧张或痛苦的表现,一般不被家长所重视。
有问必答,是当医师的职业习惯,圆圆的伯伯慢条斯理地解答开了:
儿童期的反刍现象是属于精神卫生问题,可能与婴儿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有关,这就必须请心理卫生医师处理了。对婴儿期的反刍现象,只要改善喂养方法即可解除,如哺乳后或喂食后要使婴儿的头保持直立向上,哺喂者要多给婴儿以关心与爱抚。还可采用行为治疗----嫌恶疗法,即当婴儿出现反刍现象时,给数滴酸味的桔汁或很苦的黄连水于口内,分散其注意力,阻止食物反胃。那么儿童期的反刍现象怎么处理呢可参照上述嫌恶疗法,作为建立嫌恶条件反射方法,也有一定效果。
(十四)厌食的可可
(十五)亮亮在说谎吗
原来,在儿童心理学上,所谓说谎,指的是儿童有意或无意地讲假话。这样的讲假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认识能力及思维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分不清自我与环境、事物的真伪,常常是由于无知而说谎,说了慌自己还分不清真假,这种情况常常被视为天真幼稚。另一种情况是,儿童稍大后,十分富于幻想,常将幻想与现实掺和在一起,为了满足自己幻想中的某些欲望而编造。以上两说慌随着年龄增大,通过教育,儿童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渐渐增强,会逐步得以纠正的。
杨医生严肃地指出,如果对孩子的这种现象听之任之,孩子就会渐渐变得真的说谎,构成品行问题。
对于幼年儿童的说假话行为,杨医生指出: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若是因天真幼稚分不清真假而说假话,就要帮助他认识事物的真伪,辨明是非,使他认识到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他就不会再讲假话。若是孩子想象丰富,富于幻想而讲一些虚构的事,讲些不真实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一味指责孩子,损伤他的自尊心,而应该肯定孩子的幻想和合理想象,同时讲清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用形象化的语言讲清幻想或愿望并不等于现实的道理。
(十六)贪食狂凯凯
可可不肯吃饭让人发愁,凯凯贪吃的劲头也着实使人担忧。
说起凯凯的贪吃简直难以置信,平时瓜子糖果不离口,而到吃饭的时候,照样狼吞虎咽,要不是爸爸妈妈控制,15岁的他一顿会吃上一斤米饭,刚刚放下饭碗,又要吃饼干、糕点。
说也怪,凯凯有时又吃得很少,而且整天闷闷不乐,情绪抑郁。开始父母以为是因没有满足他贪吃的要求而赌气,后来才发现,凯凯贪食的行为有其周期性特点。
为什么凯凯会得贪食症呢杨医师告诉他父母,对这种病,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另一种认为可能是变型性的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也可能是大脑中的间脑下部病损。目前认为同周期有关的如睡眠、吃饭、月经周期等都同间脑有关。
凯凯的病究竟属于哪一种呢杨医师针对凯凯可能有变型性癫痫的病态,首先给他试用了躯体疗法,让他服用苯妥英钠,3个月下来,没有明显效果,于是癫痫病可以排除,另一种可能即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功能性毛病-----少儿精神卫生编异所引起的饮食混乱无规律。
心病需用心药治,杨医师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对凯凯进行心理治疗。
杨医师从柜中拿出生物反馈仪,让凯凯坐好,一切准备就绪,微电流从凯一手臂上通过,仪器上立即显示出不同数据。
这仪器能治病吗杨医师似乎看出了凯凯妈妈的心思,热情地介绍道:这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技术。凯凯不是有周期性贪食现象吗说明他体内心理与生理反射发生了故障,生物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因而打乱了正常的饮食规律。生物反馈仪就是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体内某些生物信息(如肌电活动、皮肤的温度、心率、血压、脑电等等)加以处理,以视觉、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肌体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
经过半年的治疗,凯凯的贪食现象果然改变了,如今一日三餐,饭量正常,整天蹦蹦跳跳,还是学校的小运动健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