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成为一个对他人有帮助的人;不断自我提升,无论是财富还是知识。赚得最多的钱,都是在市场崩溃里出现 李录,美籍华裔投资家美国 喜马拉雅 资本创始人及董事长。在李录的管理下,喜马拉雅资本自1997年成立以来,年化回报一直... 

李录:我不公开讨论具体公司。但一年涨五倍的背后,更多例子是一年从百跌到零。自由市场中的创新过程总伴随着破坏。若每年都是五倍的增长,那很多基金的IRR(内部收益率)能达到500%,这种奇迹历史上从未有过。

2、这和一二级市场投资思维方式差异有关吗?或者说价值投资不适用于VC/PE阶段。

李录:价值投资是一套思维方式,精髓是不受市场周围的影响独立决策,同时要在一定安全边际和能力圈内完成投资——即在不确定性的投资游戏里,获得相对确定的回报。

所以,区别并不在于投资的阶段,一级还是二级,而在于你是在投资还是投机。聪明投资者投的是价值而不是价格,投机式的投资更像是一种赌博,赌的实际是运气。

3、但在一级市场的投资,由于更高的成长性和未知性,很多时候确实像是一种赌博。

李录:这只是确定性的大小有别。比如在二级市场,投资可能有80%或90%的确定性,但在Venture阶段只需寻求60%甚至更低的确定性。这也造成:在确定性更低的阶段时,投入要更分散、更广泛一些。

李录:投资不都需要百倍回报。我们看长期的资本回报时,往往忽略了复利的存在。过去200年,扣除通胀后年均回报率大约在7%,复利的总回报是多少?75万倍。

在现代经济之前,复利现象几乎不存在。在人类的物质社会中,原来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即万物都不是累计往前走,而是往后退:高的能量一定会向低能量走;热一定会向冷走;有序一定会向无序走。复利现象是近代文明后才出现的,它的力量强大到人们难以理解。

5、也就是所谓的“慢富”理论。

更多情况是:你说一年内能挣五倍,大家的耳朵都竖起来了。若有特殊办法、具体路径可能达成时,更多人会跃跃欲试。当你在市场上开始投资运气,某刻一定会被打得稀烂。繁荣过后是一地鸡毛,泡沫过后是谁在裸泳,金融市场出现几百年来,从来都如此。

6、大变革的时代,你不渴望抓住“更炫目的”公司吗?

李录:投资人首先要想明白一点:绝大部分机会都不是我的。每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价投理论就这么几点,能力圈是其重要的框架。比如对巴菲特来说,虽然他也投过中国企业,但投得很少,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和他就有些遥远,少数特殊情况下他才会做出投资决定。但我就会多一些。

一家公司一年涨五倍,这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但我毫无兴趣。

8、是说它的“安全边际”不够高吗?

9、“不懂就不投”是价投的核心理论,你常居在美国,如何能足够了解一家中国公司?

李录:了解一家公司不等于要了解它的全部,了解最重要的事情就可以了。

11、“人”的因素在你的投资中也有比较大的占比。

李录:很难一概而论。有些公司任何人来run都能做的不错,顶多是稍好一些,或稍差一些。但有些公司尤其是在初始阶段,创始人团队、高管阶层、企业文化本身就会是一堵很大的墙。最重要的特点还是他们能不断学习,尤其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这样才能走得比较远。

12、汽车行业人称王传福是“狂人”,你们出生于同一年,你认为你们有什么相似性?

李录:我没那么狂(笑)。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相似性,但具体到个人我就不多评价了。投资决定已经表达了我的意见。

14、你做投资以来犯过最大的错误是哪个?从中学到了什么?

李录:最重要的错误还是“不做”的错误。做了的投资中错误基本很少,近些年就更少了。

15、什么算是“错过”,什么算“过错”?

李录:“错误”是在我的能力圈内、但因不太理性导致。比如我已经看得很明白一件事情了,可是当我开始买的时候这个股票突然快速增长——可能短期内涨了20%,我一般来说不去追逐市场,我可能放弃了,甚至把已经买的也卖了。但若干年后,它的增长倍数很多很多。

至于我不了解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更好的公司,比如你提到的一些“一年涨了多少倍”的公司,它们不在我的范围内。

16、价投理论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其中每一条都是人人可轻松理解的道理,为什么到头来成功的人极少?

李录:因为人性不变。因为你可以随时买卖,可以把股票当一张可以交换的纸,像赌场里的筹码一样,赌性会被随时激发出来。所以我相信,还是秉性适合的人来做投资会比较好。

17、你对人性有些悲观啊。

李录:这有什么悲观或乐观呢?就是客观事实,没有任何的道德立场。

理解人性是一个自知的开始,也是自我提高的开始,日拱一卒的提高我自己,这就是人生很大的乐趣了。

18、你做投资师承芒格先生,他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李录:太多了。查理扩大了我的视野,指出了我思维上的盲点。巴菲特说他一生遇人无数,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查理这样的人。比如他的“逆向思维”:反过来想时往往我们会有新的洞见。比如人在渴望成功时,逆向思维会先想什么情况下会失败,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人有意识地避免失败,或离成功就不远了。

19、一些更底层的思维方式,比如你反复提到的理性逻辑、你的史学观等等是如何形成的?

李录:我青年时期一直对物理学特别感兴趣(李录曾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很早就了解物理学的方法,马斯克说的“第一性原理”也是如此:知识可以在共同的假设、实验和数据下向前积累。

如今在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真知往往很难建立,因为各种各样的观点一下就会俘获很多人的心灵,绝大部分人无法用理性思维。

20、你会因此刻意回避一些主流声音吗?比如很多人强调“投资要投非共识”。

李录:这个里面是有一些choose(选择)的。若你欲求远高于市场的回报,必须有一些更深刻的洞见——往往是市场不太清晰的洞见,甚至是与市场相反的观点。那么因为市场最初给予了错误的定价,一旦你被证明正确,回报率自然会更高。

但并非说你只要违反市场,反着走就是对的。很多时候共识是正确的。

21、今年投资圈中人人都说长期主义,这应该是价投群体的共识吗?

22、回到你更早年的经历:你曾尝试过投资初创公司,而今为何选择深耕成熟型公司?

李录:我确实投资过十几家创始公司,我几乎是这些公司的共同创建人,比如全球市场财智(CapitalIQ),我是它的第一个投资人(后来卖给了标普S&P)。

当时我还是出于对商业本身运营的兴趣,早期小型公司可能会帮助扩大我的能力。这对我后来理解公司的本质、取得竞争优势的困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久而久之,我更爱上了那些大型、长期可预测的公司。每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能力圈有时是根据兴趣来定的。

23、作为一个基金管理者,你如何扩大或加强自己的能力圈?

24、有些二级市场基金——比如高瓴已有几百人,景林也有30人左右的团队。为什么不考虑招更多的人来团队作战?

李录:人一旦多了,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太一样,但投资中的研究和决策必须高度一致。

当然若是这样做VC就很难,这也是我后来不做VC的原因之一。VC还需要解决很多日常性的问题,比如派驻董事等等。

25、你经历过许多濒临绝境的人生时刻,还有一些相当非主流的经历,这些过往对你有什么影响?

李录: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经历,这没办法选择、也没办法评价。只要把自己拿到手的牌打得最好就行。

另外,上山的路不只有一条。都想去爬喜马拉雅山,其实很多条路都可以走到山顶。

李录:我以前就说过:我从没野心打造最大的基金,也从没想赚到最多的钱。

我觉得人生有两件最重要的事:

第一条是:成为一个对他人有帮助的人,作为朋友、父亲、丈夫等,对其他人或社会有所帮助;

第二条是:continueyourimprovement(不断自我提升),无论是财富还是知识。而喜马拉雅山就是一个蛮好的比喻,它是这样一座难登的山——过程是缓慢的,我们要找到持续坚持下去的方法。

三、李录建议书单

李录:要想真正理解价值投资,有几本书一定要读。第一本是格雷厄姆的《聪明投资者》。其次是巴菲特的传记,比如罗杰·洛温斯坦写的《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研究巴芒,还应该读《穷查理宝典》。《证券分析》也是一本必读经典。离我们相对比较近,理解成长型公司的一些经验,可以读菲利普·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比较清晰地列出了竞争的主要态势,可以作为研究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入门书

四、李录的投资人生。

不过正是巴菲特的这次讲座,使李录对股票有了不同的认识。李录对投资愈发感兴趣,于是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一年后,他创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自此开始了职业生涯。

初创辉煌。李录刚毕业时在洛杉矶的一家投行里工作,通过朋友认识了查理·芒格。但直到七年后,他们才真正熟悉起来。李录向芒格介绍了自己的公司,还向他请教了如何解决自己的一些烦恼。在芒格的帮助下,李录将自己的公司进行了彻底的改组,在结构上完全改变成早期巴菲特和芒格的合伙人公司那样的结构,同时除去了典型对冲基金的所有弊端。

李录因此进入了投资生涯的黄金时期,新的基金从2004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底,除去营运成本外,每年的复合回报率超过36%。而自1998年1月原基金创建开始计算,每年的复合回报率则超过29%。12年间,回报增长超过20倍。

淡泊专注。很多人可能既不勤奋也不聪明,但是很贪婪;而那些勤奋又聪明的人往往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李录和巴菲特、芒格相处的这些年中,学到的正是他们淡泊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容、自然地把握投资的节奏,不会因贪婪导致激进,也不会因怯懦而放弃机会。

“投资本身是对未来的预测,预测确确实实是各种能力综合的结果,预测的表现就是品行的外延。毫无疑问,一个人的品行、知识、心态会影响他长期的投资结果。”多数投资者都是单纯地以赚钱为目的而进行交易,这是没有办法实现超凡成就的。

五、李录专辑

李录诺亚专访/2021年

李录:做投资如何不交无知税?

李录:“在我做投资的二十六七年里,每隔几年,就会遇到一次’百年不遇’的大危机,经常会碰到股市动不动就跌个50%的情况,在1997年成立基金的时候我就遇上了亚洲金融危机,过几年又赶上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崩溃,再过几年又遇上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又遇上中国股灾,股灾结束之后又是新冠疫情,但回头来看,你会发现你赚得最多的钱,其实都是在市场崩溃里面出现的。”

李录北大光华学院演讲:价值投资的知行合一

李录:价值投资的知行合一

李录:投资、投机与股市

《红周刊》独家专访李录:把握中国未来30年的牛市

李录:思考了几十年后,这是我给中国投资者的30条建议

李录谈现代化节选

李录:如何寻找伟大的企业

李录:价值投资者永远是少数人|推荐经典

李录2018年专访

李录谈芒格

李录北大演讲

李录:投资的智慧(四之一)

李录:投资的智慧(四之二)

李录:投资的智慧(四之三)

李录:投资的智慧(四之四)

李录专访

李录北大演讲:价值投资在中国行得通

独家对话李录:真正能坚持价值投资的永远是少数人,好奇心是引导投资的根本动力

《红周刊》专访李录(上):企业的长期价值在哪里/价值投资的重要性

视频:

李录深刻讲解价值投资2021年访谈

作者:无患子资本陈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THE END
1.书摘:原来妈妈一直在看顾我在重组会员的关系联结上,并非只是单向的见证关系而已。在小芬的故事里,当我问小芬:“妈妈会为你感到光荣的是什么?”其实也是拉出了一条新的故事线,让小芬看见自己在故事里也能对妈妈有所影响,对妈妈的生命有所贡献。这种相互见证与影响的关系,是重组会员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https://www.jianshu.com/p/b2934fc95345
2.回不了的“汉正街”虽然后来我妈也“回家了”,可我还是被寄养。三岁后我又被“寄托”在汉正街普爱医院基都教救世堂边的幼儿园里,再后来末满五岁的我“上学了”。我虽是“寄养”大的,可对寄养我却并不怎么了解。只是在影视作品中见过,那些早期的革命家为了革命事业、在那残酷的年代,忍痛将孩子找人家“寄养”。唉,我算什么?https://www.meipian.cn/2ak97d1i
3.身份识别及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6.你是否有过被寄养经历(被父母寄养在亲朋好友家中,超过1年以上)? A.是 B.否 C.有过留守经历,但未超过1年 * 6.若有被寄养经历,寄养方式属于哪一种(若无被寄养经历,请自动跳转至第10题)? A.超生寄养(因计划生育政策,以“黑户”身份被寄养) B.留守寄养(因父母出外工作,或因故不能留在家中,以“留守...https://www.wjx.cn/m/37017412.aspx/
4.赵一曼烈士纪念馆[建党90周年特别纪念(一)她在抗联队伍中任团政委时,队伍被敌包围,团长不同意她留下掩护,理由在于她是女同志。平时待同志非常和蔼的赵一曼变得非常严厉:“什么男的女的!谁说女同志就不能打掩护!”让许多男同志都为之感动。 ■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 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 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 她几次昏死过去 ...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714055142343714
1.兄长的心尖宠一段情感的旅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目中最亲近、最温馨的存在。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存在可能是他们的宠物,能够无条件地给予它们爱和关怀。以下,我们将探讨兄长的心尖宠,以及这种特殊关系背后的深层含义。 宠物带来的陪伴与安慰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宠物总是能够提供...https://www.242hsjek.cn/ji-chu-di-li/403374.html
2.好兄弟的陪伴一场温暖的体验在人生旅途中,有些经历无论多久,也许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唯有与好兄弟共度过的时光,却能深深烙印于心底。被好兄弟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赞颂,更是对人际关系深层次互动的探索。 首先,是一种相互理解和支持。在日常生活中,好兄弟之间往往能够瞬间感知彼此的情绪,无需言语即可预判对方的心...https://www.fvxfladfl.cn/yang-zhi-bai-ke/435801.html
3.回顾我院邀请心理专家沈家宏老师开展心理治疗个案团体督导...寄养经历会如何影响来访者的价值感与关系模式? 首先,早年曾经有寄养经历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无价值感。 为何会是这样呢? 我们用贝克认知疗法的理念“核心信念”来解释,贝克认为一个人会在早年形成三大核心信念,分别是“我是否是可爱的”、“我是否是有价值的”、“我是否是有能力的”。这三大核心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对...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2/14/c6217632.html
4.寄养儿童家庭寄养经验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与传统研究不同的视角,以S市儿童福利院中11名经历过寄养中断的曾寄养儿童为研究对象,把他们作为研究的参与者与重要主体,倾听曾寄养儿童的声音,在儿童福利院的寄养工作流程的框架内呈现他们完整的寄养经验故事。与此同时,从儿童权利视角展开分析,探寻寄养工作中的待完善之处。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https://wap.cnki.net/lunwen-1015554813.html
5.发财离婚当和尚:后面的故事,是重点……澎湃号·湃客当然,也有另外一条路,就是隐掉生子的经历。生产结束后,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照常生活,照常嫁人。至于孩子,道禄会帮忙收养。 过去的9年时间里,约400名待产女孩通过各种途径找到道禄,在他的帮助下顺利诞下了腹中的胎儿。截至目前,经道禄救助的孩子多达450多个,仅2021年上半年,就添了19个新生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24853
6.豆瓣鉴书团门罗的十一个人生故事(木星的卫星)书评可这样刚刚好,就像门罗自己说的,她的小说总是在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听来的故事之间左右摇摆,然后界限逐渐趋于模糊。我不了解门罗,可似乎因为拥有女性视角而得了便宜,毫无障碍的便把她的这些故事消化作我的经历和我所听到的故事。我甚至连界限都找寻不到,有时候我觉得她在讲我,有时候觉得她在讲一个我所熟悉的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037080/
7.精品八年级故事作文(通用33篇)很小的时候,我被父母寄养在奶奶家—那个小小的乡村。 我和奶奶经常沐浴在毫不吝啬的霞光中,到各家串门。买卖喜欢把我那一头毛茸茸的短发梳整齐,用各种各样的丝带扎起来,又将他那长长的夹着银丝的头发披散开来,让我去数她头上的银丝,每当我数来数去数不过来时,她总是挂着一种奇怪的笑,说:“人老了,老了啊...https://www.ruiwen.com/zuowen/chuer/364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