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养人照顾老人时间的长短,不影响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

年迈的姑姑房屋被拆迁,与他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之后很快入住养老院,不到一年即病故,他却无法从银行取出姑姑的存款

李阿婆生于上海,年轻时因忙于事业耽误了婚姻,40多岁时与有过婚史的赵先生登记结婚,二人居住在李阿婆的房子里。当时,赵先生的子女已经成年,未与他们共同生活。1995年,赵先生病故,李阿婆从此独居。

李阿婆姐弟三人,哥哥和弟弟均已亡故。她有数个晚辈,但平时与她走动较多的,只有侄子李腾。

2019年4月,李阿婆的住宅被划入拆迁范围。老人当时已经96岁,不想再折腾房子了,便跟李腾商量,房子拆迁后就去住养老院。

2019年11月12日,李腾打印好一份遗赠扶养协议。协议载明,双方为姑侄关系,李腾平日在生活上对姑姑多有照顾。姑姑虽神志清醒,但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今后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全部由李腾安排、照料。李腾在征得姑姑同意后,可以将她送往养老机构照护,由李腾支付所有费用。同时,李腾保证经常探望姑姑,让她享有平静安详、幸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姑姑如患病,由李腾负责照料;姑姑如亡故,其身后事宜也由李腾负责处理。姑姑的所有存款、身故后的抚恤金以及丧葬费等均归李腾所有。

李阿婆退休前在上海市某研究所工作,文化素养较高,仔细看了协议内容后,签了名字和日期,摁了手印。李腾也签了名字和日期,摁了手印。

2019年11月30日,李阿婆与动迁部门签署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2020年1月,动迁部门出具了户名为李阿婆、金额为533.42万元的银行定期存单,不久后又出具了14万元的银行定期存单,作为拆迁奖励给了李阿婆。无论签署协议还是交付存单,动迁部门都现场拍照或摄像存档。

2019年12月,李阿婆入住养老院。2020年9月,李阿婆病故。当时,上海正处于疫情防控期间,李腾只通知了李阿婆退休前供职单位及部分亲戚,举行了简单的仪式,料理了老人的后事。

李腾虽然持有遗赠扶养协议和李阿婆数百万元的存单,但银行以他手续不全为由不让他取款。

2021年5月,李腾起诉到上海市某基层人民法院,主张由自己继承姑姑遗留的547.42万元存款及相应利息;并从遗产中先扣除他为姑姑垫付的医疗费及其他费用共6.77万元。

包括李阿婆在内的上一代都已亡故,李腾不得不将法律上具有代位继承权的堂兄弟姐妹均列为被告。堂兄弟姐妹有5人,其中1人表示放弃继承,其余4人共同委托了律师代理诉讼。

法庭上,李腾称,他是唯一对姑姑给予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死亡后办理后事的晚辈,对姑姑尽了生养死葬义务,也得到了姑姑生前供职单位及养老院的认可。其他堂兄弟姐妹有的与姑姑从未谋面,有的对姑姑未进行过任何照顾。姑姑晚年知道住房要被拆迁时,将个人生活托付给他安排照料,也将身后财产交给他,这是老人的唯一心愿。依据双方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他应当继承姑姑的全部遗产。

被告方代理律师提出,根据李阿婆的就医护理记录,2019年6月以来,李阿婆已经言语逻辑混乱,无法正常作出意思表示。遗赠扶养协议在无任何录像、公证文书等印证之下,难以证实系李阿婆真实意思表示。另外,李阿婆每月退休金6000元,平时还有结余的银行存款,经济上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有所剩余。她的银行卡被李腾掌握,遗赠扶养协议签署尚未足月,李腾就将她送进养老院,她的退休金完全可以支付她的养老费用。从李腾的诉求看,他甚至要求在遗产中预先扣除代付的6万多元。种种疑点都表明,遗赠扶养协议并非李阿婆的真实意愿。

为证明上述主张,被告方律师当庭出示了李阿婆在养老院的入住记录,其中载明:近半年记忆力明显减退,时有烦躁、言语逻辑混乱症状,未诊治。

但李腾对李阿婆尽了较多照顾、关心和陪伴义务,李阿婆去世后,他还操办了丧葬事宜。据此,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2022年9月16日,法院做出判决,李腾可先分得李阿婆名下20%的遗产,剩余80%在各代位继承人之间均分,其中包括李腾。

李腾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二审期间,李腾提交了李阿婆2019年10月在评估公司房屋面积测算单上签字的现场照片,以及2019年11月在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上签字摁手印、动迁办两名工作人员现场见证的照片等,证明李阿婆在此前后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李腾在法庭上提出,如果认定老人在签署遗赠扶养协议时神志不清,等于间接否定了包括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在内的所有文件签名的法律效力。一审法院援引的养老院入住记录,仅摘取了部分片段,断章取义。实际上,该入住记录大多记载的是李阿婆精神状态稳定的情况。另外,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当事人签字就可以生效,无须他人在场,不能按照遗嘱的形式要件来要求。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继承开始后,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遗赠扶养协议系双方法律行为,本案所涉遗赠扶养协议内容合法,形式要件亦符合法律规定。被继承人在签订涉案遗赠扶养协议之后又签订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各方对这个协议的效力均予以确认,足以说明被继承人在订立涉案遗赠扶养协议时神志清醒、精神稳定。根据被继承人的文化程度、其生前与各方当事人的关系等情况,可以认定涉案遗赠扶养协议系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2023年7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改判:李阿婆名下的两张银行存单,共计本金547.42万元及相应利息全部归李腾所有。

THE END
1.过继了的兄弟有继承权吗房产问答故因而和原家庭中家属关系清除,因而,抱养给其他人哥们不享有遗产继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https://www.goufang.com/wenda/wenda237291.html
2.我现在想要回来,可以吗?孩子送人后抚养权不能要回来。但如果收养属于私下进行,并未经过民政部门登记的,可以要回来。根据相关...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327169.html
3.未办理收养手续可以继承吗针对未办理收养手续的情况,事实收养的子女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处理继承问题:一是办理收养证明,明确法律地位...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764788.html
4.事实合同关系的认定事实合同关系是指双方当事人并未签订书面的协议,但是已经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合同义务的交易形式。其认定条件是:一方当事人履行了主要义务,对方予以接受,但是双方并未签订书面合同。主要义务的认定是关系到是否成立事实合同关系的决定因素,一般而言,法院可https://mip.64365.com/answer/25489.aspx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第54号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9月14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长 李立国 2014年9月2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820cdede4fe1a938eab0e.html?q=C/N
1.[政策解读]《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研究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明确登记管理、人员资质、服务规模、监督管理等制度规范。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强调,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规范...http://www.mns.gov.cn/p202/ylwswsjkwyh/20241111/287597.html
2.立法會八題: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照顧者為加強支援低收入照顧者,社署於二○二三年十月起把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計劃(津貼計劃)恆常化,向低收入家庭的殘疾人士照顧者發放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現正輪候任何一項指定的社署資助康復服務(包括特殊幼兒中心)、教育局的特殊學校寄宿服務或醫院管理局療養服務的殘疾人士的照顧者,均符合資格申請津貼...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1/13/P2024111300232p.htm
3.收养和寄养有什么区别,哪些家庭可以寄养孩子,寄养家庭应履行哪些...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中在通报会上指出,按照管理办法,对暂时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在继续查找的同时,要通过家庭寄养等多种方式予以妥善照顾。 阅读全文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制定本办法。 https://mip.66law.cn/topic2010/a2104/
4.解读《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摘要】:<正> 为了加强和规范对家庭寄养工作的管理,维护被寄养孤儿、弃婴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27日,民政部发布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分总则、被寄养儿童、寄养家庭、家庭寄养服务机构、寄养协议的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和附则八章,将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IZH200312014.htm
5.《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详细解读民政部近日发布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阐述了家庭寄养工作的目标、管理、服务、标准及责任,暂行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详细解读如下: 寄养儿童:家庭软硬件须“达标”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寄养家庭必须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要处于中等水平以...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3/10/id/88844.shtml
6.家庭学习生活现状5篇(全文)经过几十年的探究, 国外日渐成熟的家庭寄养模式进入了研究者的视角:家庭寄养, 即foster care, 是一种由社会儿童福利院机构, 以一定的法定手续使孤残儿童, 进入那些愿意对他们提供家庭照顾责任的家庭实施养育的模式。 我国民政部颁布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民发〔2003〕144号) , 为中国家庭寄养模式的运行提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dbpou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