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爱的寄养:80名孤残儿童都有“新爸妈”要闻

1月17日下午,阳光明媚,位于长沙县江背镇五美社区的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梅花家庭寄养管理站联络员黄宏英来到社区居民李健的家中,看望寄养在她家的脑瘫儿童小香(化名)。坐在轮椅上的小香一见到黄宏英便开心地笑起来。黄宏英捏捏孩子的腿,回头叮嘱小香的家长,要注意多给孩子做复健,这样有利于人体机能的恢复。

这是黄宏英每天的日常工作,她十几年如一日呵护着这些有身体缺陷的孩子们,为他们找到适合寄养的家庭。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五美社区的爱心寄养蔚然成风。目前有80名孩子寄养在该社区的40余户家庭中,在寄养家长的关爱照顾下成长。

她是几十个孩子的大家长

家庭寄养是指经过正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福利院儿童委托在有爱心的家庭中照料养育的模式。2001年,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开始实行“家庭寄养”养育模式。2004年,由于残疾儿童猛增,院内安置条件有限,便在当时的长沙县梅花乡实行家庭寄养,并正式成立了家庭寄养服务管理站,以寄养4至14岁的孤残儿童为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寄养站的孩子从当初的10名发展到现在的80名。

黄宏英从2005年开始当寄养家长,照顾一个叫小芝(化名)的女孩。小芝有轻微脑瘫,到家时才一岁。“她两岁时还不能坐起来,但在我的照料下渐渐变得健康、活泼。”黄宏英边说,边把手机里小芝的照片给记者看,照片里的小芝神采奕奕,与一般孩子无二。

“我心里早就把她当做我的亲生女儿,她现在13岁,在特殊学校上学,寒暑假时我还会去接她回家。”黄宏英告诉记者,多年来,她家前后共寄养过8个孩子。

2012年,黄宏英当上了寄养服务管理站的联络员,对于从家长到联络员的身份转换,她坦言自己“十分愿意”,但也“有点不敢”。“联络员的工作非常多,几十户家庭每月至少要走访一到两户,所以几乎没有休息。”除了每天走访寄养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健康状态外,黄宏英和寄养站的工作人员还要经常组织孩子们上课、做复健、开展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

“当联络员相当于从一两个孩子的家长变成几十个孩子的大家长。”黄宏英记得,有一年除夕晚上正在吃年夜饭,得知社区寄养家庭里有个孩子突发癫痫,当时急得全身发抖,她放下筷子就和家长一起把孩子送往医院,经医生检查无大碍后才把孩子送回家,忙活一晚上,顾不上吃团圆饭。

“联络员的工作虽然不轻松,但看到一个个孩子经过众人的努力,在各个家庭里获得更多关爱,就觉得什么都是值得的。”黄宏英说。

爱心寄养在五美社区蔚然成风

进入寄养家庭的孩子基本都有脑瘫、智力障碍等缺陷,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照顾。小香的寄养妈妈李健是一名家庭主妇,丈夫罗立奇经常在外工作,儿子也已参军离家。“我平日里没什么事,所以很愿意照顾孩子。”李健对记者说。

“爸爸叫什么?”“罗立奇!”“妈妈叫什么?”“李健!”在李健家,患有脑瘫的小香回答这些问题十分顺畅。小香今年8岁,2014年被寄养到罗家,最初不会说话,现在已能说出“爸爸”“妈妈”“哥哥”的名字,虽然口齿还不甚清楚,但脸上总会洋溢着开朗的笑容。

五美社区居民熊爱民告诉记者,她家寄养的孩子小龙(化名)刚到家时不适应,整夜哭闹,熊爱民就熬夜摇着摇篮哄他睡觉;小龙身上长了疮,她就找来草药给孩子做药浴,连续半个月,每天搽三四次药,直到他痊愈。

“孩子在我的照顾下情况一天比一天好,我心里真的很有成就感。”李健说,“照顾孩子不仅是爱心,更是一份责任,我把每个寄养的孩子都视为自己的孩子,他们被领养走后,我会很舍不得。”李健说起曾寄养在她家的孩子,不禁哽咽。

“孩子进入家庭,重新建构家庭关系,有助于修复受损的情感,身心更加健全。”五美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海泉介绍,在一对一的照顾下,孤残儿童的身体也更易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在多年的努力下,爱心寄养已在五美社区蔚然成风。

将爱心寄养之风吹进更多家庭

五美社区的家庭寄养模式最初是由陈海泉引进,陈海泉曾在市民政部门工作,在了解到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开始实行“家庭寄养”养育模式后,经过一系列沟通协调工作,才正式成立了寄养服务管理站。

而当时,“家庭寄养”的概念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还很陌生。陈海泉说,福利院对寄养家庭的选择严格,需要多次组织人员通过实地走访,选取有爱心、条件好且自愿的家庭,虽然接受寄养孩子会有补贴,医疗和教育也由福利院负责,但因为观念问题,寄养工作还是有一定困难。“我们当初一家家上门走访、宣传,就是希望能为孩子们找到合适的家庭。”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许多居民加入了爱心寄养的队伍,一个个温暖的怀抱向孩子们张开。“五美民风淳朴,大家都越来越愿意参与到公益中来。”陈海泉告诉记者:“许多人看到别人家寄养了孩子,还会主动找过来要当寄养家长。”

据介绍,下一步五美社区计划利用社区的学校闲置场地,为寄养站扩大规模,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将与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合作,为福利院寄养儿童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将爱心寄养之风吹进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家庭。(长沙县文明网记者刘丹青)

THE END
1.家庭寄养协议书范本20241113.docx家庭寄养协议书范本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就乙方家庭寄养甲方孩子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寄养孩子的基本情况1.1孩子姓名:1.2性别:1.3出生日期:1.4身份证号:1.5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为甲方。二寄养期限2.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寄养期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91866.html
2.“来,认识一下吧!”社工日,儿童社工这样介绍自己!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永久和临时失去了家庭监护的儿童委托给其他家庭养育的照料模式就是家庭寄养。在家庭寄养的情况下,寄养的儿童的监护权不变,任由委托机构承担儿童户籍,仍然在原来的福利机构。 Part.4 面对不同群体,我们有着不同的身份 在孩子面前,儿童社工就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 http://www.bnu1.org/show_2526.html
1.哪些家庭可以寄养孩子把孩子托付给他人抚养,那么托付的对象有哪些条件呢?本文将哪些家庭可以寄养孩子整理出来。为有这方面需求的人提供帮助,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现将整理作如下说明。 第八条本办法所称寄养家庭,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民政部门批准的家庭寄养服务机构委托,寄养不满十八周岁的孤儿、查...https://www.66law.cn/laws/246230.aspx
2.荥阳王村镇有座“家庭寄养楼”80名孤残孩子被认养新闻频道荥阳王村镇有座“家庭寄养楼” 80名孤残孩子被认养 映象网讯(记者 申子仲)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不仅惠及残障儿童,还能帮闲散农村劳力增收。去年10月开始,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始尝试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新模式,并在慈善城市荥阳市的王村镇设立了“家庭寄养楼”。近日,东方今报记者走进了这座小院一探究竟。https://www.hnr.cn/news/snxw/201303/t20130329_388749.html
3.沈阳市儿童福利院为6名儿童招募寄养家庭,要求主要照料人大专以上...为了让孤残儿童找到回“家”的路,辽宁省沈阳市儿童福利院通过公开招募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高品质家庭寄养工作。 6月1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从沈阳市儿童福利院了解到,本次向社会公布6名适宜被寄养儿童信息,年龄在6—12岁之间,他们目前都在小学阶段就读,性格开朗。 https://m.cqcb.com/xindiaocha/redian/2022-06-01/4904505_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