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寄养,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监护权在本省县级(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
瑞安市福利院开展家庭寄养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因人手缺乏向农村招收一批保姆,从事孤弃婴儿(儿童)的生活护理。在朝夕相处的护理过程中,这些孤弃婴儿(儿童)与保姆之间产生了一定感情。当农忙季节时,保姆舍弃不了孤弃儿童,儿童更是离不开保姆,于是保姆就把这些孤弃儿童带到顺泰乡下一起生活。这种以家庭为单元,入乡随俗的抚养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逐步演变为一种新的寄养模式。之前的孤弃儿童因为生活在有限的机构空间,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一些孤弃儿童得不到正常儿童所享有的亲情,客观上弱化了孤弃儿童的社会属性,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出现了障碍。部分孤弃儿童长大后性格孤癖冷漠,缺乏同情心,无亲人概念。自从在保姆家庭中生活以后,儿童与保姆家的孩子一样被悉心照顾,共同成长,身心发育健全,情绪稳定,家庭生活和谐,心灵也得到了很大的寄托和疗养。这些年这种家庭寄养方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欣赏和肯定。
因大多数家庭寄养儿童在顺泰保姆家被抚养多年,深厚的感情让家庭寄养孩子回归院内集中生活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儿童部工作人员事先三番五次上门对外养保姆做思想情感工作,使福利院工作人员如期完成家庭寄养儿童回院生活任务,一共接回孩子22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8名,同时福利院领导还承诺随时欢迎家庭寄养保姆来院看望亲手抚养长大的孩子,而且让她们放心,孩子只是回到了一个福利院的大家庭,以后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幸福。
这些孩子回院已是中午时分,当孩子们看到食堂大伯给他们送来香气扑鼻的饭菜和院内所有叔叔阿姨们和蔼可亲的笑容,终于扫去了失去“亲人”的伤心感情和刚来新环境忐忑不安的情绪,渐渐露出了开心的笑脸。接下来的日子里,福利院孩子们在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护理员的精心照料、特教老师的用心教学和康复师的精心辅导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亲情陪伴下,一定会幸福快乐地成长。